资源简介 课堂实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任务二 搜集与整理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及新时代重大科技成就,明晰科技领域分类与代表成果,理解科技工作者科学精神。 借助权威渠道筛选、整理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编制,提升信息处理、逻辑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价值观。重难点重点:掌握重大科技成果,理解科学精神,学会资料搜集整理,保证表格编制逻辑性与概括性。 难点:以小组协作完成表格编制,锻炼逻辑与表达能力,深刻感悟科学精神并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明确任务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六单元的活动 探究学习。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生动的文章,也了解了一些有趣的知识。而这一单元的任务二是 “搜集与整理”,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搜集与整理的工作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倾听)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搜集与整理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搜集,我们可以获取更多想要了解的信息;通过整理,我们能让这些信息变得有条理,方便我们使用和理解。就像我们整理自己的书桌,把书本文具分类放好,找的时候就会很轻松。 这次 “搜集与整理” 任务,我们要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来进行。本单元的文章涉及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人物故事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 “身边的英雄人物”“生活中的奇闻趣事”“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 等。大家可以先想一想,自己对哪个方向最感兴趣? (学生思考后,举手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教师进行记录)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想探究的方向,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明确一下这次任务的具体目标:首先,要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其次,能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最后,把整理好的资料以清晰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表格、思维导图、手抄报等。 二、学习搜集方法 (一)了解搜集渠道 师:要搜集资料,我们得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资料。大家平时想了解一个东西,会去哪里找呢? (学生回答,可能会说到上网、看书、问别人等) 师:大家提到的都是很好的渠道。我们常用的搜集渠道主要有这几种: 书籍报刊:图书馆里的各类书籍、杂志、报纸,里面有很多权威、详细的资料。比如我们想了解民俗文化,就可以去查《中国民俗大全》这类书籍。 网络资源:像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还有一些正规的网站,比如中国知网、国家数字图书馆等,上面有丰富的电子资料。但要注意,网络上的信息参差不齐,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 询问他人:我们的老师、家长、同学,还有身边的亲戚朋友,他们可能掌握着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比如想了解身边的英雄人物,就可以去问问社区里的老人,他们可能知道很多感人的故事。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去实地看看,比如去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去乡村感受当地的民俗。 (二)掌握搜集技巧 师:知道了搜集渠道,我们还要掌握一些搜集技巧。比如用搜索引擎的时候,怎么才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呢?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搜索引擎的经验) 师:大家分享的技巧都不错。在使用搜索引擎时,我们要学会提炼关键词。比如我们想搜集 “身边的英雄人物事迹”,关键词就可以是 “身边英雄人物事迹”“社区英雄故事” 等。如果关键词太笼统,搜出来的信息就会太多太杂;如果太具体,可能又找不到足够的信息,所以要找到合适的关键词。 另外,在搜集的时候,我们要做好记录,把资料的来源、主要内容、自己的初步想法都记下来,方便后面整理。我们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或者在电脑上建一个文档来记录。 (三)小组讨论选择渠道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选择的探究方向,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打算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来搜集资料,为什么选择这些渠道?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渠道的优缺点)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 1 代表:我们小组想研究 “身边的英雄人物”,打算主要通过询问社区工作人员和采访邻居,因为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比较了解,得到的信息会更真实具体。 师:这个想法很好,实地询问能获取第一手资料。其他小组呢? 小组 2 代表:我们想了解 “生活中的奇闻趣事”,打算用网络搜索和看一些科普杂志,网络上信息更新快,杂志上的内容更有趣味性。 师:不错,结合了网络和书籍的优势。大家在选择渠道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探究方向来定,这样才能更高效地搜集到有用的资料。 三、学习整理方法 (一)资料分类 师:搜集到资料后,接下来就是整理了。整理的第一步是分类,就像我们整理衣柜,会把上衣、裤子、裙子分开放一样。我们可以怎么给资料分类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的思路很清晰。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可以根据资料的内容主题分,比如 “英雄人物的救人故事”“英雄人物的日常善举”;可以根据资料的形式分,比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还可以根据时间顺序分,比如古代的民俗、现代的民俗。 我们以 “身边的英雄人物” 为例,假设我们搜集到了很多资料,有消防员救火的故事、医生救死扶伤的事迹、普通人见义勇为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按照 “职业” 来分类,分成 “消防员类”“医护人员类”“普通市民类”。 (二)资料筛选 师:在分类之前,我们还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因为我们可能会搜集到一些重复的、不相关的或者不准确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我们的研究没有帮助,甚至会干扰我们,所以要把它们去掉。 比如我们搜集 “身边的英雄人物”,如果看到一条关于明星八卦的资料,就和我们的主题不相关,应该删掉;如果有两条内容几乎一样的英雄事迹,我们保留一条更详细的就可以了。 (三)资料整合 师:筛选分类之后,我们要对资料进行整合。把同一类别的资料放在一起,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可以补充或者合并的内容。比如我们搜集到关于某个英雄人物的几条事迹,就可以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介绍。 我们还可以给整理好的资料加上标题、注释,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比如给一段英雄事迹加上 “勇救落水儿童的李叔叔” 这样的标题,再简单注释一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四、实践搜集与整理 (一)制定计划 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搜集和整理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实践了。在实践之前,我们先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大家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比如谁负责上网搜集,谁负责去图书馆查找,谁负责记录和整理等。还要确定一个大致的时间安排,比如今天下午搜集资料,明天上午进行整理。 (学生分组制定计划,教师检查指导,确保计划合理可行) (二)开展搜集 师:按照大家制定的计划,开始搜集资料吧。在搜集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和小组同学商量,也可以来问老师。记得做好记录哦。 (学生开始搜集资料,教师在教室巡视,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提炼关键词,教师就进行示范;有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籍,教师就指导他们去图书馆的哪个区域查找) 师:在搜集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比如从网络上找的资料,最好多找几个来源进行对比,看看内容是否一致。 (三)进行整理 师: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搜集到不少资料了,接下来我们开始整理。先把资料通读一遍,然后进行筛选,去掉不需要的内容。再按照我们之前说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最后进行整合和补充。 (学生开始整理资料,教师巡视指导。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分类,教师就根据他们的探究方向给出建议;有的学生整合资料时条理不清晰,教师就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 师:整理的时候,大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做手抄报,把资料和图画结合起来;擅长用电脑的同学可以做电子表格或者 PPT;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把资料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 五、成果交流与评价 (一)小组内交流 师:每个小组都已经完成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现在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每个成员都要介绍自己负责的部分,其他成员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二)班级展示 师:现在,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把你们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展示的时候,要说明你们探究的主题、搜集的渠道、整理的方法以及最终的成果内容。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看完之后可以进行提问和评价。 (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成果,展示形式多样,有手抄报、思维导图、电子表格等) 小组 1 代表:我们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身边的英雄人物”,通过采访社区居民和上网搜索,搜集到了三位英雄的事迹。我们把资料分成了 “见义勇为类”“敬业奉献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左边是人物姓名,右边是他们的事迹。 师:这个思维导图做得很清晰,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大家觉得他们小组的成果有什么优点,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学生 1:我觉得他们选的英雄人物很有代表性,都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人。 学生 2:我觉得可以在每个事迹后面加上一句自己的感受,这样会更有感染力。 师:大家提的建议都很好,小组 1 可以参考一下。 (其他小组依次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三)总结评价 师:今天各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都非常棒。从这次实践来看,大家都掌握了基本的搜集与整理方法,而且在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精神。有的小组资料搜集得很全面,有的小组整理得很有条理,有的小组展示形式很有创意。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有的小组资料筛选不够严格,还有一些无关的内容;有的小组分类标准不够明确,看起来有点乱。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搜集与整理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