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泊秦淮》课堂实录(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泊秦淮》课堂实录(教案)

资源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
教学目标 知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泊秦淮》,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句基本意思。 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体会诗歌营造的朦胧意境,学习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体会诗人对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批判,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培养关注社会、以史为鉴的意识 。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景中含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情感。 难点:深入领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体悟诗歌委婉含蓄的深层意蕴 。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诗人用他们的妙笔描绘出了无数令人神往的景色和发人深省的故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 —— 秦淮河。大家听说过秦淮河吗?(学生自由回答,可能有的说在影视作品中听说过,有的说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等) 师:秦淮河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它流淌着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秦淮河两岸可是非常繁华的,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篇。大家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知道哪些与秦淮河有关的诗词或者故事呢?(请几位同学分享,若学生回答较少,教师可适当提示,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就与秦淮河畔的乌衣巷有关) 师:看来大家对秦淮河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要跟随晚唐诗人杜牧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他夜泊秦淮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学习他的《泊秦淮》。(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介绍作者及背景 师:在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牧?(请同学回答,若回答不完整,教师补充) 师: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可是统治集团却依旧过着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首《泊秦淮》就是诗人夜泊秦淮,目睹了秦淮河畔的繁华与奢靡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相信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教师范读 师:现在,老师先来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诗歌的韵律。(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读出 “烟笼 / 寒水 / 月笼沙,夜泊 / 秦淮 / 近酒家。商女 / 不知 / 亡国恨,隔江 / 犹唱 / 后庭花” 的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倾听并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错误) 指名朗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指名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完后进行评价) 生 1:我觉得刚才 XX 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感觉没有读出那种韵味。 生 2:我认为 XX 同学 “泊” 字的读音不太准确,应该读 “bó”,他读成了 “pō”。 师:同学们评价得很到位。“泊” 在这里是停船靠岸的意思,读音是 “bó”。我们在朗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和韵律,更要试着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读出诗歌的韵味。 全班齐读 (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比之前的朗读有了明显进步,节奏和韵律把握得更好) 三、理解诗意 结合注释,自主思考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己思考这首诗每一句的大概意思,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诗意,圈画疑难字词) 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互相讨论解决圈画出来的疑难问题。(小组内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对诗歌意思的理解?(请小组代表发言,逐句讲解诗意) 小组代表 1:“烟笼寒水月笼沙”,我们小组的理解是,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这里两个 “笼” 字,把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了一起,描绘出了一幅朦胧的夜景。 师:这个小组理解得很准确。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烟笼寒水” 和 “月笼沙” 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烟和月同时笼罩着寒水和沙。那你们能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 小组代表 1:这样写营造出了一种清冷、迷蒙的氛围。 师:非常好。还有哪个小组来接着说? 小组代表 2:“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诗的意思是夜晚我把船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岸边的酒家。这里点明了时间是夜晚,地点是秦淮河,还引出了下文在酒家中听到的歌声。 师:说得很清楚。那后两句呢? 小组代表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理解的是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这里的 “商女” 就是歌女,“后庭花” 据说是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的曲子,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师:这个小组对诗歌的理解很全面。那诗人为什么说商女 “不知亡国恨” 呢?大家思考一下。 生:因为商女在唱亡国之音,却好像不知道这是不好的。 师:那商女真的不知道亡国恨吗?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学生思考片刻) 生:其实诗人不是真的在责怪商女,而是在批评那些听歌的人,那些只知道寻欢作乐、不顾国家安危的达官贵人。 师:非常棒,你理解得很深刻。诗人表面上是在说商女,实际上是借商女来讽刺那些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的统治者。 四、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意境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歌的意思,现在让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诗中的画面:在一个朦胧的夜晚,秦淮河上弥漫着如烟的水汽,冷冷的月光洒在江面上,也洒在岸边的沙地上。诗人的船缓缓地停泊在靠近酒家的地方,酒家里传来阵阵歌声。(描述完后,稍作停顿)同学们,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 1:我好像看到了一条雾气腾腾的河,河面上有一艘小船,岸边有一些酒家,灯光闪烁。 生 2:我觉得那个画面很安静,但是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因为有寒水和朦胧的烟月。 师:同学们描述得都很生动。诗的前两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短短七个字,就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淡雅而又清冷、迷蒙的水边夜色。这种氛围,不仅为下文诗人的感慨奠定了基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体会一下这种意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赏析诗歌情感 师:从整首诗来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小组内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 1:我们小组觉得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当时唐朝社会动荡,而那些统治者却还在吃喝玩乐,诗人看到这种景象,很担心国家会走向灭亡。 小组代表 2:我们认为诗人还有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的批判。他们不顾国家的安危,沉迷于享乐,就像诗中说的,商女唱着亡国之音,而他们却无动于衷。 师:两个小组分析得都很准确。诗人杜牧通过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晚唐统治者荒淫腐朽生活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全班齐读,读出诗人的批判和忧虑之情) 赏析诗歌写作手法 师: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大家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生: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秦淮河的夜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师: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手法。诗的前两句写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还有吗? 生:诗人还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南朝陈的亡国之音《后庭花》来讽刺晚唐的统治者。 师:非常好。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委婉含蓄,也更具有批判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手法,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深度。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师:杜牧还有一首诗《赤壁》,也是借古讽今的佳作。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比较一下它和《泊秦淮》在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阅读《赤壁》,思考并小组讨论)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组代表 1:相同点是两首诗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不同点是《泊秦淮》主要是批判统治者的荒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赤壁》是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假设,感慨历史的多变和机遇的重要性。 小组代表 2:在写作手法上,《泊秦淮》先写景后抒情,《赤壁》则是先叙事,由一件古物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全面。通过比较阅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诗歌的内涵。 联系现实 师:在《泊秦淮》中,诗人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享乐的统治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思考后发言) 生 1:我觉得现在有些同学只知道玩游戏、看电视,不努力学习,就像那些不务正业的统治者一样,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生 2:有些企业为了赚钱,不顾对环境的破坏,这也和诗中那些只图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命运的人一样。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从古人的诗歌中,不仅能学到文学知识,还能从中汲取智慧,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关注社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杜牧的《泊秦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诗歌的意思,赏析了诗歌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还通过拓展延伸,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读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现在,让我们再次齐声诵读《泊秦淮》,在诵读中结束这节课。(全班齐声诵读《泊秦淮》)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泊秦淮》。 以 “读《泊秦淮》有感” 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结合诗歌内容、诗人情感,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
(

1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