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课堂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哲学与人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课堂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哲学与人生

资源简介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课堂同步练习 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哲学与人生
一、填空题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___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____________以及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___。
2.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______阶段,包括感觉、______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______阶段,包括概念、______和推理三种形式。
3.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_____式前进或______式上升的过程。
4.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
5.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______抓住事物的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强调的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
B. 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 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想象
D. 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
3.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①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归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①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③亲身参加所有的实践活动
④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保留有用的,舍去无用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 下列关于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 认识和实践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D.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是实践的唯一目的
7.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 )
A. 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B. 理想是人们行为的导向
C.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
D. 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8. 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说明( )
A.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B. 只要进行思考,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C.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9.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
A.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 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
C.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10. 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 )
A.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B. 亲身参加所有的实践活动
C.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 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多选题
1. 下列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
A. 工人做工
B. 农民种地
C. 科学家进行实验
D. 教师授课
2.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 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B.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真理与谬误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两者不可转化
5. 认识具有反复性,这是因为( )
A.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B.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C.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D. 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过程
四、判断题
1.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
2. 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3.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所以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
4.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重要。( )
5.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所以实践是主观的。( )
五、简答题
1. 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 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历经无数次失败。他们从传统中医药文献中获得灵感,不断尝试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在实验过程中,面临着实验条件艰苦、提取方法复杂等问题,但他们没有放弃。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最终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和研究深入,他们又发现青蒿素在其他疾病治疗方面也可能有潜在价值,持续拓展着对青蒿素的认识。
请运用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及其团队的科研历程。
答案
一、填空题
1. 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2. 初级;知觉;高级;判断
3. 波浪;螺旋
4. 正确反映;客观性
5. 现象;本质和规律
二、选择题
1. A 2. B 3. A 4. A 5. B 6. B 7. B 8. A 9. B 10. ACD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五、简答题
1.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都从实践中获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2. 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人的实践水平、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会影响认识;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有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六、材料分析题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屠呦呦及其团队从传统中医药文献中获得灵感,通过大量实践尝试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体现了认识从实践中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认识提供了素材和方向。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研究过程中,面对实验条件艰苦、提取方法复杂等问题,促使他们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推动了对青蒿素研究的深入发展,表明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3. 认识具有反复性:他们历经无数次失败才发现青蒿素,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曲折的。
4.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和研究深入,发现青蒿素在其他疾病治疗方面可能有潜在价值,持续拓展着对青蒿素的认识,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