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课堂同步练习 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哲学与人生一、填空题1.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_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____________。3.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____________的总称。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____________的规律。5.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____________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____________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二、选择题1.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B. 阶级斗争C. 科学实验D. 文化活动2. 下列属于生产力要素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生产工具C. 产品分配方式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同步发展的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规律B.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D. 在阶级社会中不起作用5.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主要揭示了(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D.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6. 下列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7.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不同C. 产品分配方式不同D.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表明(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9.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人民内部矛盾10.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改革C. 社会基本矛盾D. 科学技术三、多选题1. 下列属于社会存在的有( )A. 生产方式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D. 社会心理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B. 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决定5. 下列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C.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成不变的D. 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四、判断题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同步发展的。( )2.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4. 上层建筑只要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5.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简答题1. 简述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原因。2. 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六、材料分析题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人们注重商品的实用性,现在更注重商品的品质、品牌和个性化;过去,人们主要在实体店购物,现在网络购物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同时,为了适应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请运用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答案一、填空题1. 生产力;生产关系2. 物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3. 精神;精神生活现象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5. 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形态二、选择题1. A 2. B 3. B 4. C 5. B 6. B 7. D 8. B 9. A 10. C三、多选题1. ABC 2. ABCD 3. AB 4. AB 5. ABD四、判断题1. × 2. √ 3. × 4. × 5. √五、简答题1. 原因如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资料问题,这些只能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来获得。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前提。只有物质生产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导致社会形态的变化。2. 原理内容如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六、材料分析题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这一社会存在的变化导致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如从注重实用性到注重品质、品牌和个性化,从主要在实体店购物到网络购物成为重要方式。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先进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观念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企业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等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