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可用于研究1848年革命中的工人运动(考生答出“对研究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有重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要价值”即可)。《巴黎公社》描述巴黎公社废除私有制,崇尚劳动,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对研究巴黎公社的斗争有重要价值。《国际歌》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摧毁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重要1.C2.A3.B4.C5.D6.B7.C8.A9.D10.B11.C12.D13.D价值。《铁匠的梦》反映了机器生产加重了对工人的压榨,工人要求制度变革,可用于研14.A15.B究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工人阶级的觉醒。(8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从鲍狄埃的诗歌作为个案或从诗歌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局限角度评析:16.(14分)如鲍狄埃的诗歌是其个人创作,不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整体状况,属于个案,应该和(1)成为正式常设官职;职权扩大(或“管理范围扩大,管理内容增多”);权力受到自治城其他史料相印证;市和教会制约。(6分)如诗歌属于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反映的内容不一定等同于社会(2)商品经济发展:国王权力强化:城市发展,得到一定程度自治权;基督教会具有重要现实,应该和其他史料相印证。(2分,从其中一个角度回答即可)地位。(8分)19.(17分)17.(12分)(1)变化:一战之前,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地区和太平洋群岛;一战期间数量示例:增加,向欧洲扩展;二战期间,数量大幅增加,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分布较多。波托西·见证(或“数量不断增长,分布范围从美洲、太平洋岛屿向欧洲等地全球范围扩展”)(3分)西班牙侵略美洲、在波托西开采银矿,掠夺白银、实行米塔制,强迫印第安人劳动原因:一战之前,美国经济力量增长,在拉美地区推行霸权政策,并参与帝国主义瓜分世反映出西班牙在美洲侵略扩张,掠夺财富,奴役印第安人,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界。一战期间,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加快了境外军事基地的扩张。二战期间,美主义罪恶的见证。国加入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军事基地以实现对德、意、日的军事打击,同时防止战火蔓延波托西市场上的商品包括纺织品、瓷器、香料等,种类繁多;商品来自欧洲、非洲、亚至本土大陆。(6分,考生若将每一阶段的变化和原因各自分别对应回答,也可给分。)洲等世界各地,来源广泛。反映出当时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2)从美国境外军事基地全球分布或某一地区分布变化回答均可给分。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见证。示例1:印第安人的暴动、阿根廷起义军攻入波托西和失败、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解放秘鲁,变化:部署在西欧地区的军事基地大量增加。(2分)反映了拉美人民的斗争精神和拉美独立进程的曲折性,是拉美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理由:战后美国国力空前强大,建立世界霸权;美苏冷战,欧洲处于美苏对峙前沿;德国见证。被分区占领,美国是占领国之一;北约军事集团成立。(6分)总之,波托西作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其发展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风貌,从多个方面示例2: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变化:部署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基地大量增加。(2分)18.(12分)理由:战后美国国力空前强大,建立世界霸权;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在亚洲围堵社会主义从鲍狄埃身份角度或从诗歌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价值角度评析:中国:二战后,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6分)如鲍狄埃是法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是19世纪法国诸多重示例3: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其诗歌是研究法国历史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价值;变化: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大幅增长,新增基地主要分布在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2分)如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鲍狄埃的诗歌反映了19世纪法国理由:战后美国国力空前强大,建立世界霸权:美苏冷战,欧洲处于美苏对峙前沿:美国的社会面貌,具有重要史料价值。(2分,从其中一个角度回答即可)在亚洲围堵社会主义中国。(6分,若答“北约军事集团成立”“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从诗歌内容的角度评析:美国是占领国之一”“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等也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总得分不超过《吸血鬼》描述了矿工受到剥削、罢工被镇压,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6分)高一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2页)高一历史试题答案第2页(共2页)3.图1为对中古时期某一地区居民的描述。据此可知,他们是高一历史试题2025.7+◇他们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他们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他们是远距离贸易的奇才注意事项:◇他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图1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A.苏美尔人B.阿拉伯人C.印度人D.班图人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4.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东方商品中香料、胡椒、纺织品进口值占总值的比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例分别为17.6%、56.4%、16.1%。17世纪末,香料进口值占比下降到11.7%,茶叶、咖奶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啡增至4.3%,纺织品增至54.7%,瓷器等其他商品增至18.1%。这反映出当时第I卷(选择题共45分)A.荷兰垄断东西方海上贸易B.欧洲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C,殖民扩张推动消费习惯的变化D.工业革命扩大了对原料的需求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5.地球空间在16~19世纪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包括欧亚大陆主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要部分和北非,对当地的统治已经获得普遍认可:一种是“未知领土”,主要用于美洲、非洲1.考古发现,在两河流域乌尔早王朝时期的遗址中有数枚印度河流域式样的印章。表1为南方大陆(澳洲及南极洲),也包括过去无人涉足的岛屿和极地;最后一种是海洋。这其中一枚印章及其简介。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反映了近代欧洲地理知识的匮乏表1B.开启了欧洲对海上新航线的探索印章简介C.表明了改进地图制作技术的必要正方形平印是印度河流域最典型的印章形式D.体现了欧洲的殖民帝国意识形态正面上半部分是一行楔形文字。下半部分是一个公牛图6.《昼》《夜《晨《暮》是米开朗琪罗的一组雕塑作品,以寓意的方式表达了时间观念。《昼》案,其头部向下弯曲,呈现出典型的印度河流域牛图案被塑造成男子形象,隆起的肌肉与凝视的目光展现出力量与精神张力的统一。《夜》被塑印章印纹风格。造成女性形象,松弛的肌肉线条与右手托头的睡姿传递出疲惫感。这反映出文艺复兴A.注重古典文化的复兴B.倡导真实自然的生活A.南亚文明向周边地区稳步扩张B.不同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C.宣扬时间的神学解读D.构建理想王国的蓝图C.两大流域间存在文化交流融合D.楔形文字在印度河流域广泛使用7.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欧美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革命者试图以启蒙哲学直接构建共和制,2.“名从神衹”是指在人名中包含神名以示虔敬,曾广泛存在于包括古埃及在内的地中海世但民众仍习惯君主制,难以理性接纳新制度;革命者渴望“朝夕之间与旧制度决裂”,但民界;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时,一些达官显贵中出现“名从国王”的现象。这反映出情转化需漫长积累,革命导致社会动荡与混乱。据此可知,该事件是A.王权神圣地位的上升B.区域文化联系的削弱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美国独立战争C.传统等级观念的颠覆D.宗教信仰意识的淡化C.法国大革命D.德意志帝国的成立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历史—答案.pdf 高一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