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堂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堂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堂实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目标
运用浏览技巧,梳理故事脉络,概括主要情节,提升信息提取能力。 品味文中生动细腻的描写,理解科幻元素与文学表达的融合,体会其独特魅力。 分析女宇航员形象,感悟她乐观敬业、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态度,激发想象力与对未知的探索热情。
重难点
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剖析人物性格;理解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结合的特点。 难点:领会小说对人性、生命价值的思考;体会作者设置悬念、伏笔的精妙,学习构思技巧 。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开启科幻奇妙之门 教师: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隐藏着无数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幻作品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在众多的科幻作品中,有许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它们既有着科学的严谨,又充满了奇幻的想象。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篇非常独特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一起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神秘而又动人的科幻之旅。大家之前有没有读过刘慈欣的其他作品呢? 学生:我读过《三体》,里面的宇宙场景特别震撼,有很多新奇的概念。 学生:我看过《流浪地球》,电影就是根据刘慈欣的小说改编的,感觉人类为了生存努力挣扎的情节很感人。 教师:看来大家对刘慈欣的作品都有一定的了解。他的作品常常以宏大的宇宙为背景,融入深刻的科学知识和人文思考。《带上她的眼睛》同样如此,它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脉络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可以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哪位同学愿意先来分享一下自己概括的故事内容? 学生:这篇小说讲的是“我”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心的女孩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我”带着她去感受地面上的世界,最后女孩永远留在了地心,“我”也被她的精神所感动。 教师:概括得非常清晰。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怎么划分呢? 学生:我觉得第一部分(1 - 5段)是故事的开端,“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带上一双“眼睛”。 教师:那这双“眼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学生:这双“眼睛”其实是一个传感眼镜,能让使用者在遥远的地方感受到使用者所在地方的环境。 教师:分析得很准确。那第二部分呢? 学生:第二部分(6 - 23段)是故事的发展,“我”带着这双“眼睛”去度假,女孩通过“眼睛”感受到了地面上的美好,而“我”却有些不耐烦。 教师:这部分描写了“我”和女孩不同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第三部分。 学生:第三部分(24 - 44段)是故事的高潮,“我”知道了女孩被困在地心,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依然乐观坚强。 教师: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关键转折,让我们看到了女孩的伟大精神。最后第四部分。 学生:第四部分(45 - 46段)是故事的结局,“我”被女孩的精神所感染,带着她的眼睛继续感受世界,也表达了对女孩的怀念。 教师:非常棒!通过这样的划分,我们对文章的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更好地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 精读“开端”部分,探寻“眼睛”的神秘 教师:现在,让我们聚焦到故事的开端部分。请同学们默读第1 - 5段,思考:主任为什么要让“我”带上一双“眼睛”?这双“眼睛”有什么特别之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教师:哪位同学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主任为什么要让“我”带上一双“眼睛”? 学生:文中说“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原因,可能是想让女孩也能感受到外面的世界。 教师:你的推测很有道理。那这双“眼睛”特别在哪里呢? 学生:“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双“眼睛”能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和共享。 教师:分析得很准确。那作者在描写这双“眼睛”时,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从这里你能感受到女孩怎样的心情? 学生:能感受到女孩非常惊喜和兴奋,因为她很久没有看到过花了,对地面上的美好事物充满了渴望。 教师:你说得真好。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女孩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那“我”对带这双“眼睛”去度假是什么态度呢? 学生:“我”一开始觉得有些麻烦,不太情愿,因为“我”想一个人去度假,不想带着这个“累赘”。 教师:“我”和女孩不同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部分内容通过设置悬念,让我们对这双神秘的“眼睛”充满了好奇,也为故事增添了吸引力。 精读“发展”部分,感受“我”与女孩的不同体验 教师:接下来,我们走进故事的发展部分。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6 - 23段,思考:在度假过程中,“我”和女孩通过“眼睛”分别有哪些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我”的体验? 学生:“我”一开始觉得草原很普通,“我”习惯了这种景色,没有太多的感受。“我”还觉得女孩的反应有些奇怪,比如她对花、溪水、鸟叫都很兴奋,而“我”却觉得这很正常。 教师:那从“我”的这些体验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学生:“我”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些麻木,没有用心去感受。 教师:分析得很到位。那女孩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女孩通过“眼睛”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生机,她对每一朵花、每一滴水、每一只鸟都充满了喜爱和惊喜。她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和美好。 教师:从女孩的体验中,你能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学生:女孩非常乐观、善良、热爱生活,即使被困在地心,依然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和热爱。 教师:非常正确。这部分内容通过对比“我”和女孩的不同体验,突出了女孩的乐观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像“我”一样,忽略了身边的美好。那文中还有一些描写景色的语句,非常优美,大家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语言魅力。 学生:“草原如此宽广,怕是我用一生也走不完。但我愿意这样走着,一直走下去,直到我走不动为止。”这句话写出了草原的广阔,也表达了女孩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学生:“我蹲下来,轻轻抚摸着那一朵朵小花,它们是那么娇嫩,那么柔弱,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孩对小花的怜惜和喜爱。 教师:大家找得很准确,读得也很有感情。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也通过这些描写衬托出女孩的内心世界。 精读“高潮”部分,领悟女孩的伟大精神 教师:现在,让我们进入故事的高潮部分。请同学们默读第24 - 44段,思考:当“我”知道女孩被困在地心时,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女孩在面对绝境时,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教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我”的心情变化? 学生:当“我”知道女孩被困在地心时,“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我”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也为女孩的遭遇感到难过。 教师: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我”的这种心情呢? 学生:“‘你,你怎么能这样呆在我身边?’我几乎哭出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的悲痛和无奈。 教师:那女孩在面对绝境时,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呢? 学生:女孩非常坚强和乐观。文中说“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还安慰我,让我不要为她担心。” 教师:你找得很准确。还有哪些语句能体现女孩的坚强和乐观呢? 学生:“‘以后,我只能通过这双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了,但我会好好珍惜的。’她的声音很平静,但却充满了力量。”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孩虽然身处绝境,但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学生:“‘我不怕死,我只是舍不得这个世界,舍不得那些美好的事物。’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眷恋。”这句话体现了女孩对世界的热爱和不舍。 教师:分析得太精彩了。女孩在面对绝境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以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她的这种精神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女孩的形象呢? 学生:我想是为了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乐观坚强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你理解得很深刻。女孩的形象是这篇小说的灵魂所在,她的精神感染了“我”,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位读者。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情感的最强音,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精读“结局”部分,体会情感的升华 教师:最后,我们走进故事的结局部分。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45 - 46段,思考:这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哪位同学先来说说这部分内容的作用? 学生: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它让“我”带着女孩的眼睛继续感受世界,象征着女孩的精神将永远延续下去。 教师:分析得很准确。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表达了作者对女孩的怀念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师:你说得真好。这部分内容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它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精神依然在我们心中闪耀。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深入探究,挖掘小说的科幻元素与人文内涵 教师:同学们,这篇小说不仅有着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情感,还充满了丰富的科幻元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小说中的哪些描写体现了科幻的特点?这些科幻元素与人文内涵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小说中的传感眼镜就是一种科幻元素,它能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和共享,这在现实中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 教师:那传感眼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传感眼镜是连接“我”和女孩的桥梁,通过它,女孩才能感受到地面上的世界,也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教师:分析得很到位。那除了传感眼镜,还有哪些科幻元素呢? 学生:女孩被困在地心也是科幻情节,目前人类还没有达到能够深入地心探索并让人长期生存的技术水平。 教师:那这个科幻情节与人文内涵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女孩被困在地心,但她依然乐观坚强,这体现了人类在面对绝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科幻的,是人文内涵的体现。 教师:你说得非常精彩。科幻元素为故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背景和情境,而人文内涵则赋予了故事深刻的灵魂和意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科幻文学就像一片广阔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数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通过学习《带上她的眼睛》,我们对科幻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读过的其他科幻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我读过《海底两万里》,书中描绘了神秘的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和奇异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探索精神。 学生:我看过《时间机器》,它让我思考了时间和未来的关系,也让我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大家分享得都非常精彩。科幻文学不仅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多读一些科幻作品,感受科幻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篇科幻小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科幻世界。 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带上她的眼睛》这篇精彩的科幻小说。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内容,感受到了女孩乐观坚强的精神品质,也探究了小说的科幻元素与人文内涵。希望这篇小说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像女孩一样,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继续热爱科幻文学,在科幻的世界里探索未知,追求梦想。 布置作业 教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赏析。 以“我心中的科幻世界”为题,写一篇短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你心中的科幻场景。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