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 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其五)》,掌握 “己亥”“吟鞭” 等字词,感受七言绝句的节奏韵律。 结合背景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情感,包括 “浩荡离愁” 与洒脱心境。 赏析 “落红” 意象,领悟托物言志手法,感受诗人虽离官场仍心系国家的奉献精神,提升诗歌鉴赏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情感,掌握托物言志手法。 难点:感悟诗人复杂情感,领会 “落红” 所蕴含的深层爱国情怀与人生哲理 。教学内容 备注一、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在我国古代诗歌的长河中,有许多诗人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作者在辞官离京之际,挥笔写下了这组诗,其中第五首尤为著名。大家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生(齐声):龚自珍! 师:非常好。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生活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而他本人又仕途不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的《己亥杂诗》会传递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生互动) 师: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纠)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 生 1:(朗读)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字音也很准确。但大家觉得节奏上还可以再调整一下吗?比如 “浩荡离愁” 后面可以稍作停顿,“白日斜” 要读出那种夕阳西下的悠长感。大家再试着读一遍。 (学生再次朗读,节奏更舒缓) 师:很好。现在我们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5 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的理解? 生 2:我们小组认为 “浩荡离愁白日斜” 的意思是:广阔无边的离别愁绪,伴随着夕阳西下而产生。 师:解释得很到位。“浩荡” 一词写出了离愁的广阔,大家要注意这个词的妙处。下一句呢? 生 3:“吟鞭东指即天涯” 是说诗人举起马鞭指向东方,那里便是遥远的天涯。 师:“吟鞭” 在这里指诗人的马鞭,“东指” 表明了诗人前行的方向。那后两句呢? 生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意思是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天的泥土,还能更加呵护花朵。 师:大家对诗句的理解都很准确。通过这初步的解读,大家感受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 5:我觉得有离别的愁绪。 生 6:我从后两句感受到诗人的一种奉献精神。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这首诗既蕴含着离愁,又有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品读,感受其中的内涵。 三、品读赏析,深入理解(师生互动)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 一词我们刚才提到了,它写出了离愁的广阔,大家想想,诗人的离愁为什么会如此 “浩荡” 呢?结合诗人的背景思考一下。 生 7:因为诗人要辞官离京了,他可能对京城有很多不舍,而且离开这里,前途未卜,所以愁绪很多。 师:说得很好。龚自珍在京城为官多年,这里有他的理想、抱负,如今辞官,心中的不舍、遗憾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所以离愁才会如此深沉广阔。“白日斜” 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 8:夕阳西下,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烘托出诗人的离愁。 师:没错,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烘托情感,这里的夕阳西下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让离愁更加浓重。 师:再看第二句 “吟鞭东指即天涯”。“东指” 和 “天涯” 体现了什么? 生 9:“东指” 是诗人前行的方向,“天涯” 说明路途很遥远。 师:诗人离开京城,前往遥远的地方,这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但大家有没有从这句中读出一丝洒脱呢?“吟鞭” 这个动作,仿佛诗人在挥鞭前行时还有闲情吟咏,这背后可能藏着他对未来的一种坦然。 生 10:我觉得有这种感觉,虽然离别很伤感,但诗人并没有一味消沉。 师:很会体会。接下来是千古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里的 “落红” 指的是什么? 生 11:指落花。 师:诗人为什么说 “落红不是无情物”? 生 12:因为落花化作春泥还能护花,它有自己的价值。 师:这 “落红” 仅仅指落花吗?它有没有象征意义? 生 13:我觉得 “落红” 象征着诗人自己,他虽然辞官了,但还想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师:太精彩了!诗人以落红自喻,即使离开官场,也依然心系国家,愿意像落红化作春泥护花一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情感是多么高尚啊!大家再想想,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生 14:积极向上,无私奉献。 师:是的,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师:现在我们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读出那种离愁中的洒脱和奉献的豪情。 (学生饱含情感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悟(师生互动) 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有 315 首,这只是其中一首。在其他的诗作中,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比如有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吗? 生 15:希望社会有变革,出现更多的人才。 师:没错,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才的渴望。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相比,它们在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 16: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 师:很对。龚自珍的诗歌总是充满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是他的诗歌能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类似的奉献精神呢?大家回忆一下。 生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这句诗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样,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可以把这些诗句积累下来,体会其中的情感。 五、总结回顾,情感升华(师生互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大家回顾一下,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 18:这首诗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离愁,以及他即使离开官场,也要像落红一样为国家奉献的情感。 师:总结得很全面。诗人在离愁之中,没有沉沦,而是展现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诗人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让我们最后再一起朗读这首诗,把诗人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感受他的情怀。 (师生齐读,情感浓厚) 六、布置作业(师生互动) 师:今天的作业有三项:一是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二是结合今天所学,写一篇赏析短文,谈谈你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理解;三是搜集龚自珍的其他诗作,体会他的思想情感。大家清楚了吗? 生(齐声):清楚了! 师: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这首诗,更能从诗人身上学到那种可贵的精神。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