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0二五年下半年期末检测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 包容不是无底线原谅,而应该是相互的理解与尊重。( )2.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告诉我们既要宽容自己也要宽容他人。( )3. 联合国安理会由20个理事国组成。( )4. 《映山红》是电影《可爱的中国》的插曲。( )5. 1932年初,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在瑞金成立,简称“红校”,刘伯承任校长兼政委。( )6.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亲自指导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7. 太阳能、水能、地热、风能、煤等新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 )8. “良言一句三冬暖”这句俗话体现了语言尊重。( )9. 我国从2001年开始,把每年4月的第三周定为科技活动周。( )10. 2024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坚持命运与共,携手建设和平共处的世界”。( )二、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1.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它道出了友谊的真谛,说明朋友之间要( )①坦诚相待 ②有困难要及时帮助 ③拿原则换取友情 ④有错误要谅解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2.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我们的休闲也倡导健康、文明,下列( )是不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A. 读书看报 B. 下围棋C. 沉迷网络 D. 听音乐13. 子贡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这段对话让我们明白( )。A. 宽容是我们必备的品质。 B.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迁就他人。C. 宽容就在任何问题上都不让步。 D. 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但不要宽容他人。14.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③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做自然的主人 ④保护环境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基本国策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15. 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已三年。我国外交部发言人2月25日强调,中方始终认为,应当彻底摒弃冷战思维,通过对话谈判寻求乌克兰及相关问题的全面解决,最终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这表明( )。①谈判是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有效方式②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④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16. 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有( )。① ② ③ ④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17. 下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印度《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在伊朗③奥林匹亚遗址在希腊④古罗马大竞技场在埃及金字塔附近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18. 一位环卫老爷爷给一对母子让座时,那位母亲竟然嫌弃老爷爷坐过的座位脏,还冲着孩子发火不让孩子坐,对这位母亲的言行评价不正确的是_______。A. 不尊重环卫老爷爷,缺乏礼貌的表现B. 是对孩子的保护,无可厚非C. 损害了自身形象,伤害了他人自尊心D 给孩子带来误导和不良影响19.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们设立了很多保护环境的节日。下列正确的是( )。①2月2日“世界湿地日” ②3月15日“全国生态日”③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④6月5日“世界环境日”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0. 1928年,毛泽东闻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特意写下著名的诗歌是( )。A.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B. 《忆秦娥·娄山关》C. 《五律·看山》D. 《西江月·井冈山》三、情境理解与运用(20分)21.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镜头一:在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一名从废墟中爬出来的幸存者,在地震中失去15个亲人,他强忍悲痛,坚持救人,用双手从废墟中刨出10名幸存者。镜头二:汶川地震时,唐山13名志愿者来到灾区,用最简单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双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1)说说上述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抗震救灾精神?(2)选择本地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谈谈当你遇到这种灾害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吉米是一位来自英国的留学生。有一次,她看到中国同学小红穿得很漂亮,便当面称赞。可小红却说:“没有啦,我只是随便穿穿。”这让吉米很是不解:衣服明明很漂亮,小红为什么不接受赞美呢?材料二: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在全球超出105个国家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这105个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6%。(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中吉米与小红之间这种尴尬?她们应怎么做才能化解误会?(2)从材料二中这些数据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中国要这么做?二0二五年下半年期末检测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题答案】【答案】√【2题答案】【答案】√【3题答案】【答案】×【4题答案】【答案】×【5题答案】【答案】×【6题答案】【答案】×【7题答案】【答案】×【8题答案】【答案】√【9题答案】【答案】×【10题答案】【答案】√二、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D三、情境理解与运用(20分)【21题答案】【答案】(1)反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2)例答:洪水,自救办法:①遇到洪水时,要向山岗、楼房等高处转移。②如洪水来势凶猛,又无高地可避,要抓住有浮力的物品。③迅速找一些木板等有浮力的物品扎成木筏,准备逃生。④洪水过后,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疫病发生等。【22题答案】【答案】(1)原因:因为中英两国存在文化差异,她们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做法:①首先要了解差异,学会尊重差异。②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求同存异。③善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2)感悟:说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或: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外国人。原因:①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更加频繁,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理解。②文化交流不仅使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共存共荣。③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加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