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六 卫星运动的四类热点问题一、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素养目标 1.卫星绕天体运动抽象为环绕模型,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未知量.(科学思维) 2.变轨问题按离心、向心运动理解.(科学思维)BDA. 其相对于月球的速度大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B. 其相对于月球的速度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ACA. 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4 m/s2B.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C. “背罩分离”后瞬间,背罩的加速度大小为80 m/s2D. “背罩分离”后瞬间,探测器所受重力对其做功的功率为30 kW深化1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深化2 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1)v发=7.9 km/s时,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2)7.9 km/s<v发<11.2 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3)11.2 km/s≤v发<16.7 km/s,卫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4)v发≥16.7 km/s,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A. 若在火星上发射一颗绕火星运动的近地卫星,其速度至少需要7.9 km/sB.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 km/s,小于11.2 km/sD.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角度2 第二宇宙速度的计算例2 航天员在一行星上以速度v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经2t后落回手中,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求:(1)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二、卫星运动参量的比较与计算A. 64∶9 B. 8∶3C. 3∶8 D. 9∶64CD深化1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深化2 三卫星一物体的比较同步卫星 周期、轨道平面、高度、线速度、角速度、绕行方向均是固定不变的,常用于无线电通信,故又称通信卫星极地卫星 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近地卫星 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其运行线速度约为7.9 km/s赤道上的物体 随地球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和地面支持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或者说由万有引力的分力充当向心力),它的运动规律不同于卫星,但它的周期、角速度与同步卫星相等A. 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变大B. 在轨飞行速度变大C. 在轨飞行周期变大D. 在轨飞行加速度变大AAB. 空间站绕地运行的角速度比地面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小C. 空间站连续两次经过我国某城市上方的时间间隔约为1.5 hD. 空间站绕地运行的速度比月球绕地运行的速度小D. 空间站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之比约为7∶1BC三、卫星发射及变轨AA. 空间站变轨前、后在P点的加速度相同B. 空间站变轨后的运动周期比变轨前的小C. 空间站变轨后在P点的速度比变轨前的小D. 空间站变轨前的速度比变轨后在近地点的大深化1 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图所示)(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2)在A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深化2 变轨过程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A、vB. 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也相同,有aⅠA=aⅡA>aⅡB=aⅢB.(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从轨道Ⅰ到轨道Ⅱ,从轨道Ⅱ到轨道Ⅲ,都需要点火加速,则E1<E2<E3.BB. 轨道Ⅰ的半径为rk2C. 卫星从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Ⅲ,需要在Q点减速D. 卫星在轨道Ⅰ上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上的运行周期DA. 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运动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B. 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等于在轨道Ⅲ上的机械能C. 卫星在轨道Ⅰ上和轨道Ⅲ上的运动周期均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D. 卫星在轨道Ⅱ上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率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四、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四、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考题6 (2023·浙江1月选考)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称为“行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表:行星名称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轨道半径R/AU 1.0 1.5 5.2 9.5 19 30A. 火星365天 B. 火星800天C. 天王星365天 D. 天王星800天B深化1 问题简述:天体运动中的“相遇”是指两天体运行过程中相距最近,如图甲所示,而图乙时刻,地球和行星相距最远.深化2 解题关键:从图甲开始分析两天体转过的角度或圈数.角度关系 相距最近 ω1t-ω2t=n·2π(n=1,2,3,…),即两天体转过的角度之差等于2π的整数倍时再次相遇相距最远 ω1t-ω2t=(2n-1)π(n=1,2,3,…),即两天体转过的角度之差等于π的奇数倍时相距最远圈数关系 相距最近相距最远A. A卫星加速一定能追上同轨道的另一颗卫星B. A、B两颗卫星周期之比为8∶1CDCA. 卫星B离地面的高度大于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限时跟踪检测A级·基础对点练题组一 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A123456789A. 从地球上发射卫星探测火星,发射速度要大于16.7 km/sB. 地球的公转速度、公转周期均小于火星的C123456789123456789C123456789123456789A. A的线速度大小为XvD. 欲使A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其发射速度至少为11.2 km/sC123456789123456789题组三 卫星的发射及变轨A. 飞船在轨道Ⅰ上从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速率变大C. 飞船在轨道Ⅰ上经过B点时需点火减速才能实现变轨D. 飞船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的机械能D123456789123456789题组四 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C123456789123456789B级·能力提升练A. 下一次的“木星冲日”时间在2024年B. 下一次的“木星冲日”时间在2026年C. 木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地球的大D. 木星运行的周期比地球的大AD123456789123456789AD1234567891234567899. (2025·北京门头沟质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2017年11月5日,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1号和2号在西昌“一箭双星”发射升空,其中的1号卫星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把地球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引力常量为G.(1)求1号卫星绕地球的线速度v的大小;123456789123456789(2)求1号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123456789答案:(3)见解析12345678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