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4.1.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24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4.1.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24张)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一节 原电池
问题1: 写出以下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式,标出电子流向和离子迁移方向,并预测能观察到的现象。
e-
Zn2+
Cu2+
Zn + Cu2+ = Cu + Zn2+
电极反应
负极:Zn - 2e- = Zn2+
正极:Cu2+ + 2e- = Cu
总反应
环节一:回顾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反思与总结 原电池原理示意图
CuSO4溶液
e-
Zn2+
Cu
Zn
Cu2+
负极 氧化反应
正极 还原反应
角度1 电极反应
角度2 粒子转移方向
外电路:
电子迁移:负→正
内电路:
阳离子:移向正级
阴离子:移向负极
铜片、锌片表面均附着红色固体,
电流表指针偏转,但电流逐渐衰减。
【实验现象】
Zn片
【原因分析】
现象
原因
锌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
电流逐渐衰减
Cu片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SO4不直接接触
环节二 原电池装置的改造
两个溶液间缺少离子导体,无法形成闭合回路。
为什么没有电流?该如何解决?
盐桥
盐桥中一般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K+和Cl-能在胶冻内自由移动。


Cl-
K+
思考与讨论:(1)图4-1所示的锌铜原电池工作时,电子在导线中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2)锌铜原电池可看作由两个半电池组成,一个氧化反应,另一个发生还原反应。试分别写出两个电电极上的反应及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e-
e-
Cu
Zn
负极:
氧化反应
正极:
还原反应
Cl-
K+
Zn2+
Cu2+
+
-
CuSO4溶液
ZnSO4溶液
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物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物 离子导体
离子导体
离子导体
电子导体
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
离子导体(如电解质和盐桥):
内电路,实现离子定向迁移
思考与讨论:请结合图4-1绘制反映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并与同学交流。示意图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注明原电池的组成;
(2)标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区域;
(3)标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阴离子、阳离子的迁移方向。
A
原电池
电流表
e-
e-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
正极
离子导体
阳离子迁移方向
阴离子迁移方向
盐桥
A
原电池
电流表
e-
e-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
正极
离子导体
阳离子迁移方向
阴离子迁移方向
盐桥
(+)
(-)
G
Zn
Pt
FeCl3溶液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
(-)
盐桥
Zn
C
ZnCl2溶液
FeCl3溶液
G
环节三 设计原电池
问题2:依据反应Zn+2Fe3+=2Fe2++Zn2+,设计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概括设计原电池的一般思路。
例、依据反应2Fe3+2I- = 2Fe2++I2 ,设计成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
C
KI溶液
C
FeCl3溶液
设计原电池的一般思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反应相对应→选择电极材料→选择正负极的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出电极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标双线桥。
②列物质写电极:
正极:氧化剂+ne- = 还原产物
负极:还原剂-ne- = 氧化产物
③看环境配守恒:
酸性环境:O2-与H+结合成H2O,不能出现OH-.
碱性环境:O2-与H2O结合成OH-,不能出现H+和CO2等酸性气体.
④总反应式=负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总反应: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负极: 2Al + 8OH_ -6e_ = 2AlO2_ + 4H2O
正极:6H2O + 6e_ = 6OH_ + 3H2↑
Mg∣NaOH∣Al
Fe∣浓HNO3∣Cu
总反应:Cu + 4H+ + 2NO3-= Cu2+ + 2NO2↑ + 2H2O
负极: Cu-2e_ = Cu2+
正极:4H+ + 2NO3- + 2e_= 2NO2↑ + 2H2O
1、下列有关图甲和图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发生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B.Zn和Cu既是电极材料又是反应物
C.工作过程中,电子均由Zn经导线流向Cu
D.相同条件下,图乙比图甲的能量利用效率高
(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2、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
C.负极反应:2H++2e-=H2↑
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
3、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乙烧杯中发生还原反应
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b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甲烧杯
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
(1)电极Ⅰ上发生_________(填反应类型),作_____________(填电极名称)。
(2)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依据氧化还原反应:Cu+2Ag+=Cu2++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
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__。
(2)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___极。
(4)该原电池的正极是____,还可以选用____________等材料。
7、某探究活动小组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两位同学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稀硫酸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发生的有关电极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
(2)乙池中负极为_____,正极发生__________反应,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结论?____(填字母)。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条件多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