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二生物学
考试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在本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025年4月,我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首次将“绿色低碳发展”列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篇章立法。下列不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是( )
A. 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B. 拒绝一次性用品
C.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D.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2. 某区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80%以上,无高大乔木;动物类群中植食性蹄类黄羊占30%,啮齿类田鼠占45%,昆虫种类及数量极多,土壤微生物也十分丰富。据此推断,该区域群落类型最可能是( )
A. 热带雨林 B. 苔原 C. 草原 D. 荒漠
3. 植物修复是土壤铀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利用植物根部吸收铀后收割地上部分,再进行安全填埋等集中处理的技术。研究发现,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导致植物铀离子吸收速率下降。推测植物根部吸收铀离子的方式是( )
A. 主动转运 B. 自由扩散 C. 易化扩散 D. 胞吞
4.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各结构通过生物膜系统紧密相连
B. 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储存着遗传信息
C. 主要通过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D. 细胞内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有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溶胶中的多酚氧化酶是一种蛋白质,能催化液泡中儿茶素氧化成茶黄素,使茶叶变黄。“莫干黄芽”是一种黄茶珍品,具有“黄叶黄汤”的独特品质,其制作工艺如下:采茶→摊放→杀青→揉捻→闷黄→干燥。“杀青”指高温短时炒制,炒制后茶叶呈绿色。“闷黄”指将包装好的茶叶放置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酵,使儿茶素自发氧化成茶黄素,同时提高果糖、葡萄糖等单糖与氨基酸的含量。
5. 关于茶叶制作过程中化合物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摊放后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
B. 闷黄过程存在肽键断裂及还原性糖的生成
C. 干燥过程中细胞渗透失水,有利于长期保存
D. 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6.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酚氧化酶由游离核糖体合成
B. 多酚氧化酶为茶黄素的生成提供活化能
C. 杀青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D. 若杀青揉捻后直接干燥可得到绿茶
7.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并在瓶口套上气球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始终保持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锥形瓶瓶壁会出现温热现象
B. 锥形瓶内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C. 某段时间内气球体积保持不变,则该段时间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
D. 实验结束后可取瓶中培养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有无酒精的生成
8. 食品生产中,可将剩余的香水梨渣进行发酵,制作成香水梨醋,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添加适量蔗糖可提高产量、改善口味
B. 生成的果醋有抑制酵母菌生长的效果
C. 可通过检测发酵液pH监测果醋发酵进程
D. 醋酸发酵需通无菌空气,其他条件与酒精发酵相同
9. 桉油精处理下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如下图所示。图a中微核具有合成DNA的能力;图b、c出现染色体片段断裂;图d中染色体发生粘连。据图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核可能是由染色体片段断裂形成
B. 桉油精可能会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
C. b图上一个时期出现染色体,核膜开始解体
D. c图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10. 人类SHOX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该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会引发马德隆畸形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疾病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 该疾病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C. 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D 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诊断该疾病
11. 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紫外线能激活香豆素的毒性。乌凤蝶通过降解香豆素实现解毒,织叶蛾则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而避免中毒。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织叶蛾能通过卷叶取食行为主动适应环境
B. 两种昆虫对同一环境压力采取了不同的进化策略
C. 织叶蛾和乌凤蝶的全部基因构成了昆虫的基因库
D. 乌凤蝶进化出解毒能力是香豆素诱导其变异的结果
12. 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的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产生的疾病。研究表明细胞中miRNA能影响核内P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凋亡,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基因的mRNA在细胞核中加工形成
B. P基因的表达量与心肌细胞存活率呈正相关
C. miRNA的增多会进一步抑制放射性心脏损伤
D. P基因的高程度甲基化会使机体出现心脏损伤
13. 旱生型植物白刺是一种改善荒漠环境常用的固沙生物,应用中主要通过枝条扞插进行繁殖。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IAA和ABT1对白刺插枝生根效果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实验,CK组是空白对照,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处理项目 CK 100mg/L 300mg/L 500mg/L 700mg/L
IAA组平均根长(cm) 0.5 1.2 2.5 1.6 1.3
ABT1组平均根长(cm) 0.5 2.0 3.2 2.2 1.6
IAA组平均根数(条) 1 2.4 3.8 3.2 1.2
ABT1组平均根数(条) 1 4.1 6.0 3.2 2.6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
B. 表中数据无法体现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两重性
C. 两种生长调节剂促进白刺插枝生根的最佳浓度相同
D. 相同浓度下,IAA对平均根数的促进作用低于ABT1
14. 多数肝癌细胞高表达PD-L1蛋白,该蛋白可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免疫逃逸。下列不能降低免疫逃逸的是( )
A. 注射抗PD-L1抗体 B. 注射抗PD-1抗体
C. 提高PD-1基因表达水平 D. 降低PD-L1基因表达水平
15. 腺苷是传递疲劳信号的分子,能与觉醒神经元上相应受体结合,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人体困倦感。咖啡因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具有提神作用,其化学结构与腺苷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腺苷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属于反射
B. 腺苷会促进觉醒神经元Na+通道开放
C. 咖啡因具有抑制觉醒神经元功能的作用
D. 咖啡因可能通过与腺苷竞争受体发挥作用
16. 为选育耐温性强的高产菌株,科研人员将耐温性强的野生黄色羊肚菌与高产的梯棱羊肚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流程如下图1所示。从融合菌株中筛选目标菌株时,可通过观察菌种间形成拮抗线的颜色深浅程度快速做出判断,颜色越深菌株差异越大,如下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育目标菌株的过程属于诱变育种
B. 蜗牛酶在本实验的作用可能是水解纤维素
C. 获取原生质体需浸泡在渗透压较低的溶液中
D. 目标菌株是拮抗线I、Ⅲ均颜色深的融合菌株
17. 下图表示外来入侵植物甲的种群增长曲线,曲线I表示对照区中自然入侵时甲种群数量变化,a-d时间内一直持续增长;曲线Ⅱ表示在示范区同时引入替代植物乙后甲种群数量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照区和示范区内植物甲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B. cd段甲种群数量减少是由于秋冬季节进入生殖后期
C. 示范区植物乙是优势种,甲种群数量被控制在N值以下
D. 示范区a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时植物乙开始发挥作用
18. 糖皮质激素(GC)具有抗炎症、抗休克、升高血糖等作用,其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丙是肾上腺皮质,激素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 激素B通过血液定向运输至丙促进GC的分泌
C. 长期使用类GC药物,肾上腺可能出现萎缩
D. GC的持续分泌会降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19. 某动物(2n=4)的一个卵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基因型是ab。该卵细胞与精子(DNA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细胞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上的DNA仅含31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产生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B. 该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C. 该细胞中6条染色体含32P,8个核DNA含31P
D. 该细胞是由基因型AB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分裂而来
20. 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甲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标记(N1和N2)与该对等位基因连锁,可特异性标记并追踪乙病基因在家系中的遗传情况,家系中II-3、II-4、III-4和Ⅲ-5个体DNA标记成分(N1、N2)的体外复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甲、乙致病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Ⅲ-5个体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B. 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Ⅲ-3个体DNA标记成分电泳结果不可能与Ⅲ-4相同
D. Ⅲ-2与携带乙病基因的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8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藏川杨作为高原生态恢复的主要树种,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科学家以藏川杨为实验材料,覆盖蓝色(BF)、绿色(GF)和无色(WF)的薄膜60天后,每组取6株植株测定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等,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总叶绿素含 量(mg·g-1) 叶绿素a/b比值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WF 1.67 b 3.03 a 15.5 330
BF 2.20 a 2.52 b 16.3 333
GF 1.74 ab 1.96 c 4.86 297
注: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1)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每组取6株植株进行数据采集,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测定藏川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研磨时可添加___________使得研磨更加充分,并选用95%的乙醇作为提取液,原因是____________。与WF处理相比,BF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据表分析其中____________增幅更大;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使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___,进而促进了藏川杨的光合速率。
(3)据表分析,60天后GF处理组较BF处理组的五碳糖含量___________;GF处理对藏川杨总叶绿素含量影响_____________(“显著”或“不显著”),依据是___________。
(4)光谱仪测定发现,BF处理组可透射更多远红光,推测其光合速率提高可能是叶片中的____________感知远红光进而调节藏川杨的光周期所致。
22. 下图表示的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渔光互补模式,其特点是在水面上方架设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发电,光伏板下方水域进行鱼虾等水生生物养殖,实现“上发电、下养鱼”的目标。某市利用桑基鱼塘系统与光伏板开发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该系统中光伏发电的电能可用于增氧设备、投饵设备的运转及家庭供电。回答下列问题:
(1)桑基鱼塘系统中,桑叶喂蚕,家蚕的粪便又可以作为鱼的食物,这种物质利用的方式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这种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鱼塘中的水可以为塘基上种植的桑树提供水分,桑树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这种相互作用增强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性。
(2)鱼塘中,光伏板的安装改变了水体的光照条件和温度分布,从而影响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体现了____________信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光伏板下方,不同水层搭配着不同种类的鱼、虾等生物,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输入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
(3)鱼塘中的水蚤、螺类、鱼类等动物能摄食有机碎屑和藻类残体,将其分解成易被细菌和真菌分解的小颗粒,体现了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
(4)沙漠搭建光伏板能使原有的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生长,显著提高植被覆盖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沙漠搭建光伏板后逐渐成为“绿洲”,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演替。
23. 某二倍体昆虫的圆形眼和棒形眼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黑身和灰身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灰身圆形眼母本与黑身棒形眼父本杂交,F1雌性全为灰身腰子形眼、雄性全为灰身圆形眼。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表型及比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F2表型及比例
♀ 灰身圆形眼:灰身腰子形眼:黑身圆形眼:黑身腰子形眼=3:3:1:1
♂ 灰身圆形眼:灰身棒形眼:黑身圆形眼:黑身棒形眼=3:3:1:1
(1)基因B、b中___________编码与体色相关的遗传信息。该昆虫灰身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棒形眼基因d由圆形眼基因D突变而来,棒形眼昆虫的视野范围比圆形眼的小,不利于躲避天敌,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基因D对d为___________。腰子形眼昆虫的体细胞中基因D的数目最多有___________个。
(3)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取F2中黑身雌性与灰身雄性自由交配,后代出现黑身腰子形眼的概率是___________。
(4)用遗传图解表示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_________。
24. 阅读材料,回答
斑马鱼与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高度相似,是研究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理想模型。基因编辑能导致脑组织中淀粉样蛋白-β积累,使斑马鱼痴呆,影响游速和认知能力。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痴呆斑马鱼模型并用于药物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目的基因的编辑,其过程是设计一个向导RNA(gRNA),gRNA通过其中20个碱基序列与DNA编码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这种配对使得Cas9蛋白被精准引导到目标位点,实现部分碱基切除,DNA双链断裂。之后,细胞自身存在的DNA损伤修复的应答机制实现断裂处的连接,过程如下图1所示。科研人员利用这项技术对斑马鱼的abca7基因进行改造,通过设计合成gRNA序列、导入gRNA和cas9基因编辑系统、检测、筛选,获得了突变体痴呆斑马鱼,突变体中编辑后的abca7基因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gRNA时应优先选择abca7基因的___________(“外显子”或“内含子”)部位。从识别序列与gRNA的结合角度分析,gRNA识别序列不可过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__方法将基因编辑系统导入斑马鱼胚胎,注射液中加入适量酚红指示剂,选择在受精后较___________(“早”或“晚”)的时期进行以提高个体细胞的一致性。2小时后保留发育正常且_____________的胚胎,并将其恒温培养获得斑马鱼幼鱼。
(3)abca7基因编辑成功性的检测:用灭菌剪刀剪取待测斑马鱼尾鳍组织并提取DNA,扩增其中的abca7基因以检测该个体是否编辑成功。扩增时,所用引物___________(“能”或“不能”)设计在gRNA识别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扩增后正常基因的片段长度是400bp(400个碱基对),推测成功编辑的abca7基因进行扩增,片段长度为____________bp。PCR扩增时,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____________酶、加入_____________提供原料和能量。电泳时若编辑导致小于50bp片段变化,条带不会发生移动,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该基因扩增___________(“成功”或“失败”)。电泳结果无法判断基因编辑是否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_。将凝胶中的扩增条带回收后进一步测序,筛选出编辑成功的痴呆斑马鱼。斑马鱼发生的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
迷宫实验可以揭示斑马鱼不同个体之间认知能力差异。分区域交替探索是认知能力较好的一种表现,能够帮助斑马鱼构建环境地图,尽快适应新环境;而在一个区域反复探索则认知能力较差,如下图1所示。为了比较1μg/L药物X和2μg/L药物X对痴呆斑马鱼的治疗效果,科学家展开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痴呆斑马鱼幼鱼、正常斑马鱼幼鱼、培养液、药物X溶液、斑马鱼行为轨迹跟踪系统、游速测定仪、Y迷宫、鱼缸等。
(4)完善实验分组:
组1:痴呆斑马鱼+培养液配制的1μg/L药物X溶液
组2:___________
……(若有多组,可按此格式填写完整)
将斑马鱼单独转移至如上图2所示的Y迷宫_____________区域(填数字),静置5分钟后摘除挡板任其自由探索。在相同探索时间内,记录___________并计算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1μg/L药物X对斑马鱼痴呆的治疗效果比2μg/L药物X的治疗效果好,请以柱形图形式将结果补充完整。__________
(6)实验分析:
除上述指标外,还可检测脑组织中____________的量判断治疗效果。Y形迷宫实验中,需静置5分钟后摘除挡板,其原因是__________。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二生物学
考试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在本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6题答案】
【答案】5. B 6. B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探究不同光质/光的波长/不同颜色薄膜覆盖对藏川杨光合速率的影响 ②.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可靠性
(2) ① 二氧化硅(SiO2) ②. 光合色素/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 叶绿素b ④. ATP、NADPH/能量和还原剂(氢)
(3) ①. 低 ②. 不显著 ③. GF处理下藏川杨总叶绿素含量的与其他2组都含有相同字母
(4)光敏色素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②. 利用率 ③. 稳定
(2) ①. 物理 ②. 垂直 ③. 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饲料中的化学能
(3)加快/促进物质循环
(4) ①. 光伏板能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湿度/光伏板能降低风速 ②. 次生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 ②.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 F1雌雄均为灰身,F2灰身:黑身=3:1,与性别无关
(2) ①. 多害少利性/多数有害/有害性 ②. 不完全显性 ③. 2
(3) ①. BbXDxd ②. 1/12
(4)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外显子 ②. gRNA识别序列过短,会导致结合特异性降低和结合稳定性下降。
(2) ①. 显微注射 ②. 早 ③. 酚红未扩散
(3) ①. 不能 ②. 若引物设计在gRNA识别序列,基因编辑后该序列被切割,引物无法与模板链结合,不能进行PCR扩增。 ③. 392 ④. 耐高温的DNA聚合 ⑤. dNTP ⑥. 失败 ⑦. 当基因编辑导致的片段长度变化小于50bp时,电泳条带不会发生明显移动,无法区分正常基因和编辑后基因。 ⑧. 基因突变
(4) ①. 组2:痴呆斑马鱼+培养液配制的2μg/L药物X溶液,组3:痴呆斑马鱼 + 培养液,组4:正常斑马鱼 + 培养液。 ②. 4 ③. 斑马鱼在各区域的探索次数 ④. 分区域交替探索的比例
(5) (6) ①. 淀粉样蛋白-β ②. 消除应激反应,保证实验条件一致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