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所示为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中国丝绸织物残片,图2所示为出土于英国的罗马霍克森胡椒瓶。这两项考古发现共同说明,古代文明
A.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B.多元融合的文化特征
C.独立发展且自成体系 D.存在区域间交往交流
2.初占权通常指的是西欧中世纪早期,原封臣去世后,在确定法定继承人之前,领主有权利暂占封臣的领地。1267年,《马尔巴洛宪章》废除了领主对封臣领地的初占权,但国王仍可依据初占权参与到其直属封臣的土地收益分配中。这反映了,西欧当时
A.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B.庄园经济渐趋瓦解
C.封建制度走向稳定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3.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制实行“国郡里”制,并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官僚体制。与材料描述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笈多帝国的改革 B.大化改新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明治维新
4.13世纪,威尼斯每年输入欧洲的香料高达350万磅。但1501年后,葡萄牙贩运的香料开始大量流入欧洲市场,仅胡椒就多达34万磅,之后更高达90万磅。1521年,威尼斯向西和向南的贸易活动几乎全部停止,城市国家经济随之也全面衰退。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价格革命刺激经济增长 B.意大利商人退出国际贸易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葡萄牙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5.中世纪后期的欧洲,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从事商业票据、借贷、租赁、房契、地契等实用文件的写作能力逐渐成为普遍性需求,十四世纪中期以后,城市读写学校迅速增多,至公元1500年以后,已十分普遍。这一现象源于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民族国家的形成
C.教会影响的削弱 D.世俗权力的加强
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萨卢塔蒂(1375-1406年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文书长)阐释基督教博爱思想时强调,“当你生活在尘世中的时候,你的心就可以进入天国。关心、爱护你的家庭、孩子、亲戚、朋友,以及包容一切的祖国,并为他们效劳吧”。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A.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B.关注世俗生活
C.抨击教会的禁欲和腐败 D.否定神的存在
7.表1为1800-1910年英国、法国、荷兰和德国的城市化率增长(%)。其中,①应是
表1
国家 1800年 183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1910年
① 19.2 27.5 39.6 56.2 67.4 69.2
② 37.4 35.8 35.6 44.5 47.8 50.5
③ 8.9 9.1 15.0 29.1 42.0 48.8
④ 12.2 15.7 19.5 27.6 35.4 38.5
A.英国 B.荷兰 C.德国 D.法国
8.19世纪后期,《共产党宣言》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130多个版本,至少有6个德文版本、2个瑞典文版本、5个英文译本、2个俄文译本、2个法文译本、2个波兰文译本、3个意大利文译本等。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发展主流 B.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
C.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 D.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
9.17世纪,欧洲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自然史博物馆。这主要得益于
A.宗教改革的兴起 B.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
C.启蒙运动的进行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30年里征服吞并了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和地区。其中,德国在不到10年时间里,竟从一个寸土皆无的非殖民国家成为拥有25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的殖民列强,占有的殖民地比其本土面积大6倍。与这一现象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有效占领”原则 B.“全体一致”原则
C.“委任统治”原则 D.“机会均等”原则
11.从1902年起的10年间,英、俄、德、法等国军费均增至10亿马克以上。陆军方面,各国延长服役期、放宽役龄、训练大量的预备役军官;海军方面,英德两国进行海军竞赛,扩充海军,扩大舰队编制,缩短战斗舰服役期以保障舰船性能的优越。这表明
A.军事技术迅速发展 B.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C.海军地位超越陆军 D.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12.二战结束后不到五年时间,苏联很快医治了千疮百孔的战争创伤,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逐渐超越战前的发展水平。到50年代初,苏联已经在经济总体实力上与美国差距缩小。这说明
A.苏联模式具有一定优势 B.社会主义阵营扩大
C.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美国实力相对衰落
13.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指出:“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为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丘吉尔先生关于援助苏联的历史性演说和美国政府关于准备帮助苏联的宣言就是明显的例证。”这种“汇合”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标志世界大战进入全球阶段
C.助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导致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4.20世纪80年代,日本进行国营公司改革,将电信电话公司和专卖公司改为政府持股的特殊股份公司,并于1986年将电信电话公司的股份出售三分之二。同年,国营铁路公司分割民营化的法案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并于4月付诸实施。日本国企改革
A.体现了国家干预的加强 B.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C.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腾飞 D.导致“滞涨”现象出现
15.2024年3月7日,新华网刊文称“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能再允许以所谓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材料强调,理想的国际秩序应是
A.多边合作 B.求同存异 C.均衡发展 D.平等有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3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非欧早期文明的特点。(6分)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从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三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为其撰写导游解说词。(8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4 新航路开辟前的洲际贸易示意图
图5 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与贸易图
-据《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地图册·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据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的特点。(4分)
(2)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贸易呈现的变化。(8分)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 1914年英、法、德、美的殖民地比较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 350 1 060 29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 350 5 550 1 230 970
表3 1913年英、法、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国别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比重 12.1% 6.6% 15.3% 38.2%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地图册》整理
材料二 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表2、表3隐含的历史信息。(4分)
(2)二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真如艾德礼所说是英国自愿放弃的结果吗?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9分)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贸易开放度(%)
【注】重要指标:国际贸易开放度(以进出口总和除以GDP来衡量)
-(英)塞罕·赛维克《地缘政治冲击和国际贸易》
材料二 1980-1990年间,拉美地区年均GDP增长仅为1.2%。21世纪初,全球大宗商品繁荣带动了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仿佛看到了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曙光。但是,随着此轮大宗商品周期的结束,这些国家重新出现经济衰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多数国家人均GDP继续停留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至今仍没能跨过1万美元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33个经济体中,85%的国家都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且“滞留”的平均时间达到37年。
-摘编自高潮《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的前车之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贸易开放度走低的原因。(6分)
(2)对比材料一、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10分)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5分,每小题3分)
1-5:DCBCA
6-10:BABCA
11-15: DACBD
二、非选择题(55分)
16.(14分)
(1)特点:①多分布在大河流域;②独立发展且各具特色;③存在区域间交流(如材料中的丝绸、胡椒传播);④形成较早,时间跨度大(6分)。
(2)示例(古代埃及):
各位游客好!欢迎来到古埃及文明发源地。这里孕育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其标志性建筑,体现了法老的权威与古代埃及人高超的数学和建筑技艺。象形文字、太阳历等发明影响深远。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农耕文明,也塑造了古埃及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如对太阳神的崇拜)。让我们一同探寻这片土地上的千年奥秘吧!(8分)
17.(12分)
(1)特点:①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②贸易范围集中在欧亚非大陆;③以奢侈品(如丝绸、香料)为主;④多为区域性贸易(4分)。
(2)变化:①贸易范围扩展到全球(如美洲、大洋洲);②欧洲成为贸易中心;③殖民贸易兴起,伴随掠夺与奴隶贸易;④贸易商品种类增多(如美洲的金银、农作物)(8分)。
18.(13分)
(1)信息:①列强殖民地面积与工业实力不匹配(如英国殖民地最大但工业占比下降,美国工业领先但殖民地少);②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埋下战争隐患(4分)。
(2)不是(2分)。理解: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动摇了殖民统治;②宗主国实力因战争削弱,无力维持殖民统治;③国际社会(如联合国)对民族自决的支持。艾德礼的说法掩盖了殖民统治的掠夺本质和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成果(7分)。
19.(16分)
(1)原因:①经济大萧条的影响;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③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④国际金融体系混乱(6分)。
(2)问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部分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4分)。
出路:①坚持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合作;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③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避免过度依赖资源出口;④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