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在1644年7月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代表英国议会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左图为反映这场著名战役的绘画。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统治被推翻1640年革命爆发,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第 9 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政、文等)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勾画蓝图思想武器美国殖民统治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英、法1640年1688年1775-1783年1789 -17941861年1868年1871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开始意大利统一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取得的胜利也至多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解决资产阶级掌权的问题。它只能是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加强,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俄、德、意、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呈现世界规模,到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了。1861-1865美国内战时 空 坐 标德意志统一1870年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经济: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与强大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威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不流血、妥协的方式实现了社会变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3、影响:1)结束了王权专制的局面,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2)开辟了一个新时代1649--1653年 共和国时期1653--1659年 克伦威尔独裁时期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大国崛起》曲折性反复性2.过程1.时间:1640-1688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印象美国哈佛大学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二)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3、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启蒙思想的影响2、过程: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二)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18世纪时,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和农民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腐朽的上层等级。广大农民生活非常困苦,人民怨声载道。王室挥霍无度,国家财政陷于破产。1789年,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筹款(导火线)。会议期间,第三等级代表不愿顺从国王,国王企图派兵将他们逮捕,巴黎人民闻讯发动了起义。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法国大革命材料一:1715—1786 年, 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经济: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材料二: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思想: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政治: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外因: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影响。材料四: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他们因帮美国打败了法国的宿敌英国,而受到热烈欢迎。但是,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1791年,议会颁布了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拿破仑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在欧洲各国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也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拿破仑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制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2、过程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法国大革命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性质: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过程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国内:根据材料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性质:欧洲:②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障碍;①推翻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斗志。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3、意义和性质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根本原因开始标志时间领导阶级代表人物相关文件政体 性质英国斯图亚王朝特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来克星顿枪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高潮结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君主立宪 共和制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概念解释1.资产阶级革命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2.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权利法案》内容:(1)从立法、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2)确立议会在选举、言论、集会等方面的权力原则:(1)法律至上(2)议会至上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权利法案》(1689年)立法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司法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内阁。2)光荣革命后: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于是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3)18世纪20年代,财政大臣、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内阁制度开始形成。4)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乔治一世沃波尔完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由国王向内阁转移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给予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业工人以选举权;1928年实现公民民主。知识扩展渐进性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行政权统而不“治”立法权国王内阁议会首相不对国王负责形式任命监督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形式任命对议会集体负责对议会负责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阁政治上共进退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选民选举特点:如下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分权制衡2、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787年宪法之内容1787年宪法之评价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末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2、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形成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基础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特点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Democratic1854年共和党Republican1828年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两党制的形成2、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艰难性曲折性3、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材料二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②局限: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3)评价【课堂思考】阅读材料,分析俄国改革的历史意义与局限?①意义: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一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1、俄国1861年改革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时的领土1803年从法购得1810-1819取自西班牙1842-1846取自英国1845吞并1848年从墨西哥夺取1853年从墨西哥购得(1)原因:①美国独立后,政治版图迅速扩张;2.美国内战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北部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动力织布机厂(1)原因:①美国独立后,政治版图迅速扩张;②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2、美国内战三、资本主义的扩展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奴隶制度)拍卖黑人奴隶的广告(1)原因:①美国独立后,政治版图迅速扩张;②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③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使得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奴隶制上矛盾尖锐。2、美国内战三、资本主义的扩展《宅地法》规定:“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有财产”。(2)过程:①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②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北方军队由防转攻。最终击败南方分裂势力。③最终北方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自1863年1月2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 通史》第3卷2、美国内战在南北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却跃居首位。——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3)影响①积极影响:A.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B.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C.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②局限:黑人仍备受歧视。2、美国内战19世纪中期,意大利和徳意志都处于分裂状态。意大利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阅读材料,掌握意大利改革的背景、方式、政体、结果。(1)背景:① 19 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②根本原因: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过程:①1861 年建立意大利王国。②意大利又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1 年实现了国家统一。(3)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3、意大利的统一三、资本主义的扩展4、德意志的统一材料 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大国崛起》解说词(1)背景结合材料,分析19世纪德意志统一的背景?国家分裂越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三、资本主义的扩展俾斯麦(2)过程②王朝战争: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①普鲁士起用俾斯麦,决心武力统一德意志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③成立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4、德意志的统一三、资本主义的扩展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德 国 英 国相同 不同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议会 【课堂探究】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议会拥有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没有实权,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皇帝,拥有行政、外交、军事、立法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由皇帝任免,向皇帝负责。皇帝控制议会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进行组阁,向议会负责。国家权力中心,拥有最高立法权。积极: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局限: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4、德意志的统一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背景:①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②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5、日本明治维新(2)内容: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第六条 天皇裁可法律,命公布与执行。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第十一条 天皇统率陆海军。——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1853年佩里来航“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被誉为明治维新运动的三大政策。其中,“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是为了防止和抵抗外国入侵,同时也是为了对内加强镇压、对外侵略扩张。“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基本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直至动用国库资金,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采取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以至生活方式,为封建落后的日本迅速变成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项社会变革运动。①使日本摆脱了族危机,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3)影响在与西方列强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实力不足的垄断资本便与拥有极大权力的军阀集团相互勾结,通过军事手段为国内垄断资本获取生存与发展空间,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些财阀控制的工业、运输业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则使垄断资本家得到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从战争中大发横财,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军事化。——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4、日本明治维新三、资本主义的扩展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英国1688“光荣革命”1689《权利法案》1701《王位继承法》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1775-17831776《独立宣言》《1787宪法》1789-1815《人权宣言》《民法典》《1791宪法》17—18世纪的革命与制度建立19世纪的扩展资产阶级壮大、思想解放经济政治制度确立工业革命知识小结18611865187018711868沙俄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结束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美国经济上:工业化,全球化政治上:民主化,法治化如何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资本主义?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总结Part One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Part Two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必然灭亡。未来就在我们脚下。Part Three资本主义制度仍是剥削制度。其在全球的扩张仍带有掠夺性。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