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咸阳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3900年)的三项考古发现。据此,对陶寺文化解读最准确的是发现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宫城,城内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分别为宫殿区、居民发现区、手工业区等。发现二出土了大量的彩绘龙盘、鼍鼓、石磬等礼器,以及玉器、青铜器等精美器物。发现三发现了观象台遗迹;发现了到陶寺遗址被发掘为止,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A.文明发展程度领先世界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宗教信仰占据主导地位D.受到了良诸文化的影响2.唐初沿袭隋制,以尚书省为重。贞观年间,因门下省可驳正尚书省六部奏事和审复中书省草拟的诏书,再加上门下省又掌管着加盖天子印玺及诏敕副署名之权,所以自唐太宗时期开始,门下省居于三省中的核心地位。这主要体现出唐朝,必:A.行政效率提高,在站,,B.监察体系独立从:C.相权急剧萎缩:D.中枢体制调整3.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外城保留草原敖包(教包即“堆子”,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祭祀空间、开阔的牧场,内城则仿汉制建明德门、大安阁等宫殿,采用中轴对称布局。由此可知,元上都的形制体现出A.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B.生产生活并重的都市功能C.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融D.民族间发展差距逐渐消弭成阳市高一历史期末试题-1-(共6页)4.清代,江汉平原越来越多的田地成为专种棉花的棉地、花地。“为农者家必兼织,广种棉花”,部分州县征收棉花作为秋季实物租。众多棉花交易机构和个体商贩活跃在城乡,棉花成为“鄂民生计之一大宗”。这反映出该地A.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B.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D.长途贩运贸易异常兴盛5.下表为(新青年)部分年份高频词统计表。影响这些年份高频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卷别第一卷第二卷第八卷第九卷年份1915-1916年1916一1917年1920-1921年1921-1922年国家(520)青年(408)社会(1691)社会(2017)社会(302)社会(315)现在(879)现在(669)高频词及出现政府(297)世界(299)俄国(600)自由(640)次数(次)自由(274)国家(287)生活(548)革命(624)青年(221)人类(277)组织(509)阶级(586)A.民主革命道路的不断探索B.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趋同C.国内的主要矛盾出现变化D.思想启蒙成为社会共识6.据1985年《人民日报》报道,沈阳电缆厂在改革中试行“厂长负责制”,将原有的20个科室精简为10个,中层干部从100人减至60人,产值比改革前增长37%:同期武汉钢铁公司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超计划钢材,获利部分的30%用于职工奖金。这表明当时A.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口下: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C.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推动了生产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7.在波斯帝国境内的许多地区,楔形文字、希伯来文字、古波斯楔形文字和阿拉米文字被共同使用。苏萨的官廷建筑材料取自15个地区,从中亚和印度,直至埃及和希腊。在推翻米底王国后,波斯以羊皮纸和笔代替泥板书写工具。这反映出波斯帝国A.开启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B.君主重视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建设C.中央政府对征服地区的控制力薄弱D.文明发展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8.中世纪中前期,西欧的骑士在拥有封地的同时,须向封君承担军事义务。,中世纪后期,封建领主逐步允许骑士缴纳“盾牌钱”来免除服兵役的义务,许多骑士开始抛弃传统的封建地主身份,转而从事商业贸易。这种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制度的衰落B.骑士阶层的固化1民2201C.资本主义的兴盛D.专制王权的削弱9.17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新英格兰的移民对母国的制成品有极大需求,英国商船载运本土制成品前往北美,同当地鱼商换取鳕鱼后返回西班牙北部,再同当地商人进行贸易,然后满载西班牙羊毛返回英国。至此,围绕鳕鱼和羊毛构建的一组三角贸易正式形成。该“三角贸易”的兴起威阳市高一历史期末试题-2-(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