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持续追击国民党残余势力,解放多地。在一系列解放行动中,有一个地区在相对较晚的时间获得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这个祖国大陆最后解放的地区是( )
A.西藏 B.新疆 C.广西 D.云南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并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在当时有利于( )
A.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B.激励抗美援朝将士英勇杀敌
C.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迅速确立 D.展现新中国建设的突出成就
3.在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里,陈列着志愿军战士们的一个个“发明创造”:志愿军战士用缴获的美军避弹衣制作的书签、用降落伞带编织的物品,用美机残骸改造成的笔筒、墨水盒、刀叉、碗碟等生活用具。这些“发明创造”生动诠释了志愿军的( )
A.战略战术灵活多变 B.后勤补给装备充足 C.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据此法,下列哪项符合当时政策( )
A.土地归国家统一经营 B.富农土地全部没收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D.地主保留全部土地
5.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A.工人阶级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C.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6.1954年全国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中有无产阶级和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英雄人物、著名文学、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和宗教界代表人物等。这反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实行民主集中制 B.强调制度稳定性
C.提高决策科学性 D.具有广泛代表性
7.毛泽东在1956年的一次国务会议上说:“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该变化出现于(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
8.有同学围绕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物制作了一张手抄报。下列适合作为该手抄报主题的是( )
A.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B.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C.改革开放时代的先锋 D.国防科技的领军人物
9.1978年,某事件被誉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事件( )
A.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局面
C.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D.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某企业家曾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得要变了!”此“变”意在说明(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到经济建设
C.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展开 D.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地向纵深推进
11.如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得益于( )
A.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13.改革开放初期,无锡以外向型经济起步,截至2024年无锡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吸引了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投资。以上材料可用来佐证( )
A.一五计划推动工业发展 B.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
C.对外开放扩大经济交流 D.加入WTO拓展发展空间
1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某外贸企业负责人兴奋地表示:“以前常被欧美用技术标准限制,现在凭世贸规则,咱们的玩具、服装能顺利打入国际市场了!”这体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A.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突破贸易壁垒扩大商品出口
C.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D.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规则制定
15.以下示意图内容对应的项目学习主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成就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C.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具体表现 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16.哈尔滨深挖冰雪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将“冷资源”变成文旅融合“热经济”。据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235.4%。这些成就主要反映的发展理念是( )
A.效率优先 B.绿色发展 C.合作共享 D.创新驱动
17.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将开斋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假日。这体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C.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18.202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联合利剑—2024B”演习,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形成有力震慑。此举直接体现了( )
A.积极推动两岸对话协商 B.我国军事力量已全面超越其他国家
C.深化两岸交流促进统一 D.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19.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首飞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艘自主研制的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第一艘国产航母交接入列……这些难忘的“第一”( )
A.改变了中国和平外交方针 B.得益于双百方针的直接指导
C.表明我国国防力量发展壮大 D.体现了军队政治工作为强军目标提供了政治保证
20.1955年,周恩来提出:“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一主张被概括为( )
A.“另起炉灶”政策 B.亚非反帝统一战线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计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1)根据材料完成填空。
【东方宣言·民族复兴】
斯大林给毛泽东的贺电中说道:“在反击现代化和装备精良的美军战争中,中国军队无疑地也将取得现代战争的丰富经验,变成完全现代化、威力强大的军队。”他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2分)
【人民当家·法治保障】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 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这直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分)
【改天换地·经济发展】
右边知识结构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我国从此进入 阶段”。(2分)试分析指出三大改造的实质变化是什么?(2分)
三大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2分)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国际意义。(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为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内容拟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22.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追求国家经济的发展永远是不变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面对中国当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感慨地说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八年级下册教材第2课
(1)根据材料一内容,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图一 1949-1957上海工业发展统计图 图二 新中国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2)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1953年以后工业开始起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分)除上述工业发展成果外,请再列举2个当时的成果?(4分)
材料三 1979年——2017年深圳的城市发展
项目时间 人口 生产总值 城市面积
1979年 约3万 1.79亿元 3万平方千米
2017年 1252万 2.2万亿元 1900万平方千米
(3)结合材料三请说出深圳近40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4分)分析指出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
(4)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出现创新能力不足、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建议。(2分)
23.“创新是引领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新”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6分)
【新制度固团结】
材料一: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这一制度使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
——摘编自《中国民族报》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这一制度”是?(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2分)
【新构想促统一】
材料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自诞生以来,始终像一座灯塔,指引祖国统一大业破浪前行,汇入民族复兴的筑梦伟业,照亮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前行的方向。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摘自新华社《新时代“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意义。(2分)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制度探索和国家治理之间关系的认识。(2分)
【新道路谋发展】
材料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邓小平在*****大会上的开幕词》
(3)材料三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上的开幕词?(2分)“走自己的道路”是什么道路?(2分)
【新时代迈复兴】
材料四:
(4)请说说中国梦的具体内涵。(2分)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2分)
三、材料题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8分)
材料: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万隆会议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
1971年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992年 中国第一次派部队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海外维和行动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等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或以上与主题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要求:相关联史事须出自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符合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C B D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B D D A D C C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计60分)
21.(1) 抗美援朝 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初级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2)基本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最大特点:土地归农民所有(或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3)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22.(1)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2)原因: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城市面积扩大、生产总值增长、人口增加。改革开放;
(4)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等。
23.(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真正使各族人民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纪元。
(2)意义:指引祖国统一大业破浪前行;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认识:制度探索推动国家治理的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的实践为制度探索提供经验和基础。
(3)会议:中共十二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4.示例一 主题: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
史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共建“一带一路”等
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积极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动力。2017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方案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示例二主题: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
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论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国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