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0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武威市200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据材料“骨耜”“铜铲”“铁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生产工具反映了我国从新石器
时代到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新石器时代和商代没有出现小农生产方式,排除A项: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较少,且骨耜并非金属生产工具,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中原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无法得出D项,排除D项。
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国子学的设立专门针对贵游子弟,这表明皇权
通过这种方式给予门阀子弟特殊教育特权,从而加强与门阀的联系,结成利益共同体,故选A项:国子学仅
限贵族入学,有利于门阀政治的发展,不是中央集权发展的表现,且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
B项:后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国子学的设立体现教育特权而非选官标准变化,排除C项:材
料强调教育对象的贵族化,未直接涉及儒学地位问题.且魏晋时期,需学受到佛、道的冲击,排除D项。
3,A【解析】根据“裁断三省政务,统领使职系统:其权力不仅体现议定政事方针,而且直接掌管政务”可
知三省集中办公,体现一体化趋势,由于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在议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尤其是掌
握出令权的中书省和掌握政令审核的门下省不时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扯皮、推诿、糖塞,这一制度设计也弥补
了分权带来的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故选A项:政事堂的职责不是监督官吏,同时也无法实现“权力制
衡”,排除B项:这一制度设计无法解决君相矛盾,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使三省分工明确,削弱宰相职权,
中书门下的设置是三省一体化的表现,排除D项。
4.C【解析】土地私有权的转换,使得失去土地的富豪之家地位下降,而一些自耕农地位上升,这推动了
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北宋没有实行均田制,排除A项:“消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会
导致租佃土地的现象增多,排除D项。
5.B(解析】据“世人和万物都是一体”并结合所学可知,张载强调天与人之间在宇宙本体论层面的统
一,这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故选B项:天下为公是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排除A
项:格物致知是指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张载的思想体现了朴
素唯物主义色彩,排除D项。
6.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万里茶道”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
区域,且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交流,故选C项:17世纪,陆上丝绸之路业已衰落.排除A项:在丝绸之路北面
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俄之间的交流,俄国并不属于东亚地区,所以与东亚文化圈无
关,排除D项。
7.B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州府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在清乾隆年间有了明显的增长。市镇
是商品交换和贸易的重要场所,市镇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地区贸易活动更加频繁,贸易网络不断扩大和发展
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B项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依然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政府虽
然在某些方面对商业有所放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呈现了市镇数量
的变化,没有关于商业资本流向和聚集情况的描述,排除C项:仅根据市镇数量的增加并不能直接推断出专
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论,排除D项。
8.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859年至1905年,教会医院数量增加,西医数量增加,体现了西医
在中国的发展,反映了西医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扩大,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医在中国的发展,没有涉及
西学东渐是否进入制度或思想层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些增加的西式医院是中国人自建的还是列
强投资的,排除B项:“国人认可”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9.C解析】据材料“改革开放后,上海地铁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
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城市交通进人立体化时代”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地铁建设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有
筹划,但长期徘徊,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后,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地铁的修建,尤其是
第1页(共4页)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4.北宋土地买卖盛行,土地私有权通过买卖经常转换。某些富豪之家由于子弟不
历史试卷
肖放荡,鬻卖田产而破落中衰,而许多自耕农节衣缩食不断买田置地。这一现象
A.使均田制度遭到破坏
B.促使贱民阶层消失
C.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D.导致租佃关系减弱
注意事项:
5.宋代张载认为,宇宙万物都来自同一个“气”。因此,世人和万物都是一体,“乾称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父,坤称母,予滋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卡上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一思想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A.阐述了天下为公的内涵
B.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C.明确了格物致知的方向
D.体现了唯心主义的色彩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全长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武夷山,经江西、内蒙古等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万里茶道”
A.冲击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B.又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C.促进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
D.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7.下表为明清时期苏州府部分地区市镇增长情况。(注:表中的“市”是相较“镇'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而言相对简陋的“小集镇”)。这体现出该时期
1.以下为我国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这反映了
时间
清乾隆年间
县名
镇(个)
市(个)
长洲县
12
5
昆山县
12
3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
战国燕都出土的铁锄
常熟县
8
30
吴江县
10
A.小农生产方式的历史悠久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金属生产工具的逐渐推广
D.中原经济优势地位明显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地区贸易网络得到发展
C.商业资本大量聚集
D.市镇专业分工不断细化
2.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在太学以外,“起国子学,盖《周礼》国之贵游子弟所谓
8.鸦片战争后,西医逐渐传入中国。1859年,我国仅有西医28人;1876年,我国有
国子,受教于师氏者也”。这一举措可用于佐证西晋
教会医院或诊所30所;1897年,教会医院增至50所;1905年,西式医院发展到
A.门阀与皇权结成利益共同体
B.官学发展强化中央集权
166座,诊所241所,西医301人。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C.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提高
D.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A.西学东渐发生质的改变
B.列强侵略不断加深
3.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学者对此评论道:中
C.西方医学得到国人认可
D.西医影响不断扩大
书门下是宰相的府署,超然于三省之上,裁断三省政务,统领使职系统;其权力不
9.20世纪50年代,上海开始筹划地铁建设,但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长期徘徊。改
仅体现议定政事方针,而且直接掌管政务。下列选项对这一制度变化解读合理
革开放后,上海地铁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世
的是
纪90年代,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这反映了
A.三省趋向一体,提高工作效率
B.加强官员监督,实现权力制衡
A.技术水平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B.引进外资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C.削弱宰相职权,解决君相矛盾
D.明确三省分工,完善中枢机构
C.国家政策影响基础设施建设
D.交通改善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