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第 10 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拜占庭帝国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以及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影响,学会如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历史解释:能够解释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原因,以及《查士丁尼法典》在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与实施,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伟大,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开放包容的心胸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重难点】1.重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作用。2.难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学习任务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 47—48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拜占庭帝国指的是 帝国,因其都城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其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结合课本 47 页插图可知,极盛时期拜占庭帝国横跨 三洲,和之前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一样都是横跨三洲的大帝国。(时空观念)2.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皇帝,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大帝,他的突出贡献是命人编成了《 法典》,其目的是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3.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档案。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 收集 2 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相互矛盾的条例组 《 》 汇编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成 《 》 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 法典》 查士丁尼自己执政时期颁布的法令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历史地位奠定了 的基础局限性 仍承认 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第 1 页 共 4 页【小试牛刀,当堂练习】1.(2025·山西中考·11)某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方面,该法典也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 B. 《拿破仑法典》C. 《罗马民法大全》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时空观念】(2024·贵州贵阳中考·10)某节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编纂于A. 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B. 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C. 7世纪的日本 D. 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3.(2023·山东青岛中考·32)6 世纪前期,为了实现重建昔日罗马大帝国的理想,他制定了全面的改革方案和对外征服战争的计划。他在位时完成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他的改革和整顿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尺度,为理顺社会各种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是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 克洛维 D. 查士丁尼4.(2022·贵州铜仁中考·21)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组建法典委员会,编纂法典,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及《新法典》。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这套法律文献统称为A. 《罗马民法大全》 B. 《十二铜表法》C. 《汉漠拉比法典》 D. 《拿破仑法典》5.【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据此可知,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A.延续罗马传统 B.提升军队战力 C. 规范国家治理 D. 消除社会矛盾6.【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初三某同学收集了以下表格内容,从中可以得到的共同点是《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法典》古巴比伦王国 罗马共和国 拜占庭帝国窝藏他人奴隶并且 获释奴未立遗嘱而死亡时, 保留了奴隶法,但取消了父母可以被抓获者将被处以 如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归 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死刑。 恩主所有。 人的冒犯。A.都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B. 都没有改善奴隶的处境C. 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都体现了公正平等的法律精神7.【史料实证】(2024·山东聊城中考·18)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罗马法大全》中的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物权保护 B.注重诉讼程序 C. 倡导法律至上 D. 保护人身安全8.(2024·吉林长春中考·20)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A.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 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C. 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学习任务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 48—49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第 2 页 共 4 页【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独具特色。。2.拜占庭帝国在文化上的影响是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历史解释)3.完成拜占庭帝国兴衰时间表。时间 事件330 年 君斯坦丁在 营建新都395 年 罗马帝国分裂,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出现476 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527 年 继位529 年 编成《 法典》7 世纪起 遭遇阿拉伯人进攻,改行省为军区,如中国唐朝节度使9 世纪以后 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十字军东征,攻占君士坦丁堡,帝国日渐衰落从 14世纪初开始 遭到奥斯曼人的进攻年 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4.知识拓展,下图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变迁图,结合图片可知,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横跨 三洲的大帝国。【小试牛刀,当堂练习】9.(2024·广东深圳中考·28)有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中应该填写第 3 页 共 4 页A.印度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 儒家文化 D. 拜占庭文化10.【历史解释】(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9)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古典作品过程中,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译本体。这些古典作品又为近代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A.传承了古代文明 B. 推动了民法建设C. 建立了封建制度 D.形成了地域文化11.【历史解释】恩格斯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艺术繁荣,这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据此可知,拜占庭文化A.重塑了希腊罗马昔日的荣光 B.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 推动欧洲中世纪时代的到来 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12.【时空观念】(2023·四川内江中考·12)如图是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帝国形势图。这一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奥斯曼帝国13.(2024·江苏常州中考·10)拜占庭帝国自 14 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 查理曼帝国 D. 奥斯曼帝国14.【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2025·四川广安中考·8)在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版图都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这客观上都有利于A.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B. 封君封臣、庄园制度发展C. 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5.【时空观念】“这是一个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它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直到 1453 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据此判断这一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 罗马帝国 D. 波斯帝国第 4 页 共 4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拜占庭帝国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以及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影响,学会如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历史解释:能够解释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原因,以及《查士丁尼法典》在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与实施,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伟大,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开放包容的心胸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重难点】1.重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作用。2.难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学习任务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47—48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拜占庭帝国指的是东罗马帝国,因其都城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其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结合课本47页插图可知,极盛时期拜占庭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和之前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一样都是横跨三洲的大帝国。(时空观念)2.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皇帝,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大帝,他的突出贡献是命人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其目的是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3.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档案。统称:《罗马民法大全》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 收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相互矛盾的条例《法学汇纂》 汇编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法理概要》 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新法典》 查士丁尼自己执政时期颁布的法令历史地位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局限性 仍承认奴隶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小试牛刀,当堂练习】1.(2025·山西中考·11)某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方面,该法典也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C.《罗马民法大全》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C【解析】《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等诸多方面有明确规定,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符合题干表述,故选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奴隶制法典,时代太早,与奠定欧洲民法基础无关,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法典,虽对世界影响深远,但与题干提到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表述不契合,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解放黑奴颁布,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2.【时空观念】(2024·贵州贵阳中考·10)某节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编纂于A.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B.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C.7世纪的日本 D.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和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也称为东罗马帝国,在6世纪时由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及其相关法律文献,这些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选B项;法兰克王国在5世纪时期并没有编纂出能够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典,而且其主要法律体系以习惯法为主,排除A项;7世纪的日本在这个时期正在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对欧洲影响不大,排除C项;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正处于其鼎盛时期,其法律体系主要是伊斯兰教法,与欧洲民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3.(2023·山东青岛中考·32)6世纪前期,为了实现重建昔日罗马大帝国的理想,他制定了全面的改革方案和对外征服战争的计划。他在位时完成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他的改革和整顿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尺度,为理顺社会各种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是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克洛维 D.查士丁尼【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故选D项;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不是罗马帝国,排除A项;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没有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排除B项;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与罗马帝国无关,排除C项。4.(2022·贵州铜仁中考·21)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组建法典委员会,编纂法典,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及《新法典》。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这套法律文献统称为A.《罗马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C.《汉漠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答案】A【解析】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会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故选A项;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颁布的成文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不符合材料中时间信息,排除B项;《汉漠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与题干中“东罗马帝国皇帝”不符,故排除C项;1804年法国皇帝拿破仑颁布了资产阶级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干中“承认奴隶制”等信息,故排除D项。5.【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据此可知,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A.延续罗马传统 B.提升军队战力 C.规范国家治理 D.消除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旨在通过法律巩固统治,规范国家治理,由此得出颁布目的是规范国家治理,故选C项;材料强调法律对治理国家的作用,未提及延续罗马传统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提到皇帝威严不光靠兵器,强调法律对治国重要,非提升军队战力,排除B项;该法典颁布是为巩固统治,但社会矛盾无法完全消除,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6.【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初三某同学收集了以下表格内容,从中可以得到的共同点是《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法典》古巴比伦王国 罗马共和国 拜占庭帝国窝藏他人奴隶并且被抓获者将被处以死刑。 获释奴未立遗嘱而死亡时,如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归恩主所有。 保留了奴隶法,但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的冒犯。A.都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B.都没有改善奴隶的处境C.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都体现了公正平等的法律精神【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出自古巴比伦王国,规定窝藏奴隶者处死刑,强化奴隶主权威;《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成文法,规定获释奴无遗嘱时遗产归恩主,维护奴隶主财产权;《查士丁尼法典》虽限制父母卖子女为奴,但保留奴隶制,巩固拜占庭帝国统治秩序,三者均以法律形式维护奴隶主等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汉谟拉比法典》属西亚文明,非欧洲法学渊源,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取消部分奴隶制规定,客观上有限改善奴隶处境,排除B项;三者均存在阶级差异(如奴隶与贵族权利悬殊),未体现平等精神,排除D项。7.【史料实证】(2024·山东聊城中考·18)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罗马法大全》中的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物权保护 B.注重诉讼程序 C.倡导法律至上 D.保护人身安全【答案】A【解析】据材料“如果船员、客店店员……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可知,《罗马法大全》要求船员等对旅客的物品原样返还,这体现了其对旅客财产的保护,反映了《罗马法大全》重视物权保护,故选A项;诉讼程序与法庭等相关,材料仅说明旅客具有“诉权”,并未强调诉讼过程,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法律的一部分内容,且并非强调法律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保护财产,并非人身,无从体现“保护人身安全”,排除D项。8.(2024·吉林长春中考·20)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A.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C.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等4部法律文献,它们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两位君主都为人类法制建设做出过贡献,故选A项;古巴比伦文明存在于古希腊罗马文明之前,只有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排除B项;汉谟拉比强化的是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查士丁尼强化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古巴比伦是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排除D项。学习任务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48—49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独具特色。。2.拜占庭帝国在文化上的影响是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历史解释)3.完成拜占庭帝国兴衰时间表。时间 事件330年 君斯坦丁在拜占庭营建新都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出现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527年 查士丁尼继位529年 编成《查士丁尼法典》7世纪起 遭遇阿拉伯人进攻,改行省为军区,如中国唐朝节度使9世纪以后 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十字军东征,攻占君士坦丁堡,帝国日渐衰落从14世纪初开始 遭到奥斯曼人的进攻1453年 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4.知识拓展,下图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变迁图,结合图片可知,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小试牛刀,当堂练习】9.(2024·广东深圳中考·28)有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中应该填写A.印度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儒家文化 D.拜占庭文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思维导图可以看出,▲中的文化对基督教文化、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兼收并蓄,承袭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影响后世的文艺复兴和东欧文化,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拜占庭文化,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故选D项;印度文化源于南亚印度地区,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无关,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源于阿拉伯半岛,其起源与基督教文化无关,排除B项;儒家文化是东亚文明的代表,源于中国,起源与希腊罗马文化无关,排除C项。10.【历史解释】(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9)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古典作品过程中,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译本体。这些古典作品又为近代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A.传承了古代文明 B.推动了民法建设C.建立了封建制度 D.形成了地域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译本体”“为近代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可知,拜占庭帝国为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作出贡献,并为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体现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传承了古代文明,没有体现推动了民法建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传承了古代文明,建立了封建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保存文化的作用,没有体现形成了地域文化,排除D项。11.【历史解释】恩格斯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艺术繁荣,这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据此可知,拜占庭文化A.重塑了希腊罗马昔日的荣光 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推动欧洲中世纪时代的到来 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答案】D【解析】根据恩格斯描述,拜占庭灭亡时抢救的手稿揭示了希腊古代文化,促使意大利出现艺术繁荣即文艺复兴,这证明拜占庭保存的古典文献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和灵感来源,故选D项;材料强调西方通过拜占庭遗产重新发现古典文化,而非拜占庭自身重塑希腊罗马荣光,且拜占庭文化是保存者而非复兴主体,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古典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未体现拜占庭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作用,且史实上拜占庭交流主要在政治宗教领域,排除B项;欧洲中世纪(约5—15世纪)在拜占庭灭亡(1453年)前已存在,材料中艺术繁荣指文艺复兴,发生于中世纪之后,排除C项。12.【时空观念】(2023·四川内江中考·12)如图是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帝国形势图。这一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通常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国王,故选B项;西罗马帝国位于地中海西部,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没有控制意大利、希腊等地,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排除D项。13.(2024·江苏常州中考·10)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查理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答案】D【解析】据材料“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4世纪初开始,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故选D项;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14世纪其已经灭亡,并未威胁拜占庭帝国,排除A项;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因此其在9世纪已经分裂,并未在14世纪威胁拜占庭帝国,排除B项、C项。14.【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2025·四川广安中考·8)在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版图都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这客观上都有利于A.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B.封君封臣、庄园制度发展C.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答案】C【解析】亚历山大帝国东征促进希腊与东方文化融合,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桥梁保存传播古典文化,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吸收希腊波斯印度知识推动东西交流,客观上利于文化交汇,故选C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于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亚历山大帝国在公元前4世纪后兴起时雅典已衰落,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更晚且非民主制度,排除A项;封君封臣和庄园制度是中世纪9世纪后西欧封建社会特征,亚历山大帝国早于此时期,拜占庭采用官僚制,阿拉伯为哈里发集权,不相关,排除B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于11世纪后欧洲,受商业复兴和教会教育推动,这些帝国虽可能间接影响但版图横跨主要促进文化而非直接导致城市兴起,排除D项。15.【时空观念】“这是一个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它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直到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据此判断这一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继承了古希腊……文明”、“1453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根据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从罗马帝国中分裂出来,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拜占庭帝国因封闭保守而不断遭到外部势力的入侵,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故选B项;阿拉伯帝国1258年被蒙古人攻陷灭亡,排除A项;罗马帝国4世纪末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分裂,排除C项;波斯帝国在亚历山大东征时期被灭亡,与题目“延续千年”“1453年”不符,排除D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2026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拜占庭帝国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以及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影响,学会如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历史解释:能够解释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原因,以及《查士丁尼法典》在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与实施,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伟大,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开放包容的心胸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重难点】1.重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作用。2.难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学习任务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47—48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拜占庭帝国指的是 帝国,因其都城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其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结合课本47页插图可知,极盛时期拜占庭帝国横跨 三洲,和之前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一样都是横跨三洲的大帝国。(时空观念)2.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皇帝,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大帝,他的突出贡献是命人编成了《 法典》,其目的是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3.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档案。统称:《罗马民法大全》组成 《 法典》 收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相互矛盾的条例《 》 汇编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 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 法典》 查士丁尼自己执政时期颁布的法令历史地位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奠定了 的基础局限性 仍承认 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小试牛刀,当堂练习】1.(2025·山西中考·11)某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方面,该法典也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C.《罗马民法大全》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时空观念】(2024·贵州贵阳中考·10)某节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编纂于A.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B.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C.7世纪的日本 D.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3.(2023·山东青岛中考·32)6世纪前期,为了实现重建昔日罗马大帝国的理想,他制定了全面的改革方案和对外征服战争的计划。他在位时完成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他的改革和整顿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尺度,为理顺社会各种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是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克洛维 D.查士丁尼4.(2022·贵州铜仁中考·21)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组建法典委员会,编纂法典,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及《新法典》。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了明确规定。这套法律文献统称为A.《罗马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C.《汉漠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5.【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据此可知,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A.延续罗马传统 B.提升军队战力 C.规范国家治理 D.消除社会矛盾6.【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初三某同学收集了以下表格内容,从中可以得到的共同点是《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法典》古巴比伦王国 罗马共和国 拜占庭帝国窝藏他人奴隶并且被抓获者将被处以死刑。 获释奴未立遗嘱而死亡时,如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归恩主所有。 保留了奴隶法,但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的冒犯。A.都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B.都没有改善奴隶的处境C.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都体现了公正平等的法律精神7.【史料实证】(2024·山东聊城中考·18)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罗马法大全》中的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物权保护 B.注重诉讼程序 C.倡导法律至上 D.保护人身安全8.(2024·吉林长春中考·20)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A.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C.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学习任务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48—49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问题导向,明确重点】(一)核心素养,基础构建:1.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独具特色。。2.拜占庭帝国在文化上的影响是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历史解释)3.完成拜占庭帝国兴衰时间表。时间 事件330年 君斯坦丁在 营建新都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出现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527年 继位529年 编成《 法典》7世纪起 遭遇阿拉伯人进攻,改行省为军区,如中国唐朝节度使9世纪以后 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十字军东征,攻占君士坦丁堡,帝国日渐衰落从14世纪初开始 遭到奥斯曼人的进攻年 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4.知识拓展,下图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变迁图,结合图片可知,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横跨 三洲的大帝国。【小试牛刀,当堂练习】9.(2024·广东深圳中考·28)有历史学习小组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中应该填写A.印度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儒家文化 D.拜占庭文化10.【历史解释】(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9)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古典作品过程中,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译本体。这些古典作品又为近代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A.传承了古代文明 B.推动了民法建设C.建立了封建制度 D.形成了地域文化11.【历史解释】恩格斯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艺术繁荣,这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据此可知,拜占庭文化A.重塑了希腊罗马昔日的荣光 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推动欧洲中世纪时代的到来 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12.【时空观念】(2023·四川内江中考·12)如图是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帝国形势图。这一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13.(2024·江苏常州中考·10)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查理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14.【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2025·四川广安中考·8)在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版图都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这客观上都有利于A.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B.封君封臣、庄园制度发展C.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5.【时空观念】“这是一个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它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直到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据此判断这一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4页打印版).pdf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学用无答案).docx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教用含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