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知探究(一)——碱金属元素导学设计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名称 锂 钠 钾 铷 铯元素符号 Li Na K Rb Cs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nm 0.152 0.186 0.227 0.248 0.265(1)归纳总结碱金属(从Li→Cs)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的递变规律是什么?失电子能力如何?元素的金属性如何变化?2.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1)钠、钾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________火焰,钾产生________火焰,钾燃烧更剧烈化学方程式 2Na+O2__________ K+O2多种氧化物(产物中金属均为+1价)实验结论 钾原子半径比钠原子的_____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______,钾比钠更________,同理,锂也可以与O2反应,但不如钠剧烈:4Li+O22Li2O(2)钠、钾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相同点 金属______在水面上,金属______成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色不同点 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化学方程式 2Na+2H2O===________________ 2K+2H2O===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金属性强弱顺序:K>Na,同理,Li与H2O反应不如Na剧烈3.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单质 颜色(常态)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Li 银白色 0.534 180.5 1 347Na 0.97 97.81 882.9K 0.86 63.65 774Rb 1.532 38.89 688Cs 略带金色光泽 1.879 28.40 678.4(1)分析上表数据,碱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从Li→Cs,有什么变化规律?(2)碱金属物理性质有什么共同的相似性?请说明。[系统融通知能]1.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用R表示碱金属元素)3.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4.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Li、Na、K、Rb、Cs的相似性(2)Li、Na、K、Rb、Cs的递变性从Li~Cs,密度逐渐增大(钠、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5.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点多维训练]1.下列金属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A.Li B.KC.Rb D.Cs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从上到下依次降低C.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3.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Ⅰ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故Li在空气中燃烧也会生成Li2O2B.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C.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最强的是Li+D.Li、Na、K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4.科学家实现了铷(Rb)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铷的原子序数为37B.铷放到水中会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C.铷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与CO2反应D.铷的氢氧化物是弱碱5.铷单质性质活泼,写出它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铷单质易与水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铷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______(填“剧烈”或“缓慢”)。遇水后在水______(填“底”或“上”),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新知探究(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导学设计 实验探究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卤素单质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 产物稳定性F2 在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很稳定Cl2 光照或点燃 较稳定Br2 加热至一定温度 不如氯化氢稳定I2 不断加热 不稳定,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 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 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离子方程式(1)由表中信息分析,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如何?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如何?(2)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可知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如何?卤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如何?[系统融通知能]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 F2 Cl2 Br2 I2颜色(常态) 淡黄绿色 (气体) 黄绿色 (气体) 深红棕色 (液体) 紫黑色(固体)密度 逐渐增大熔、沸点 逐渐升高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相似性①与H2反应:X2+H22HX。②与活泼金属(如Na)反应:2Na+X22NaX。③与H2O反应:X2+H2O===HX+HXO(X=Cl、Br、I)。特别注意F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F2+2H2O===4HF+O2。(2)递变性①氧化性与还原性②与H2反应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由F2→I2)与H2反应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氢化物中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③卤素单质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2Fe+3X22FeX3(X=F、Cl、Br),但Fe+I2FeI2。④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2Br-===Br2+2Cl-,Br2+2I-===I2+2Br-,但F2在水溶液不能置换出Cl2、Br2、I2,可以把H2O中的O置换出来。(3)特殊性①在常温下Br2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易挥发。②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③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化合价,氟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产生HF和O2。3.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应用化学 1826年,法国的一位青年波拉德,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里通入氯气,这时,就得到紫黑色的固体——碘晶体。他发现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这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经过仔细地研究后证明,这深褐色的液体,是一种人们还未发现的新元素。科学家把这种新元素称为“溴”。1.写出获得溴、碘单质的离子方程式。2.已知ICl与Cl2具有相同的性质,则I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题点多维训练]1.化学家发现了第85号元素,它被命名为“砹(At)”。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正确的是( )A.与H2化合的能力:At2>I2B.砹在常温下是白色固体C.砹原子的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D.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2.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颜色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逐渐变淡B.卤素单质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C.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只具有氧化性D.卤素阴离子的半径比其相应的原子半径小3.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Cl2、H2、HCl、HBr中的一种气体,若A、D两瓶中的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则C瓶装的气体是( )A.HBr B.HClC.Cl2 D.H24.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3号(Nh)、115号(Mc)、117号(Ts)和118号(Og)提名为化学新元素。其中1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s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Ts,在常温下很稳定B.其单质带有金色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C.其单质的分子式为Ts2,常温下和溴状态不同D.Ts2的沸点高于I2,颜色比I2浅新知探究(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同主族元素及其典型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类别 性质 递变规律(由上至下)元素 金属性 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单质 氧化性 逐渐减弱还原性 逐渐增强非金属元素氢化物 稳定性 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碱性 逐渐增强酸性 逐渐减弱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其强弱: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碱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其他判断方法①根据置换反应,金属性较强的金属单质可以置换金属性较弱的金属单质;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可以置换非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单质。②根据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题点多维训练]1.(2024·吉安高一期末)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富硒酵母安全性已通过审查。富硒酵母是一种含硒(34Se)元素的新型添加剂,下列有关34Se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ⅥA族B.酸性:H2SeO4>H2SO4C.32S与74Se的中子数之和为56D.还原性:Se2->S2-2.借助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A.已知Ca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B.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F的核电荷数多,故Cl的原子半径比F的原子半径大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D.已知As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3.X、Y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20;X、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原子半径: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4.下列有关叙述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①M单质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N单质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M单质跟H2反应比N单质跟H2反应容易得多④气态氢化物的酸性:HmM>HnN⑤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⑥M单质的熔点高于N单质⑦M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比N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多⑧M单质能与N的氢化物反应生成N单质A.②⑤ B.①②③⑧C.①②③⑤ D.全部第3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知探究(一)[导学设计]1.(1)提示:相似性: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递变性:电子层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提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2.(1)黄色 紫色 Na2O2 大 弱 活泼 (2)浮 熔化 红 2NaOH+H2↑ 2KOH+H2↑3.(1)提示: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但ρ(Na)>ρ(K);熔、沸点逐渐降低。(2)提示: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密度都比较小,熔点较低,导热性和导电性很好。[题点多维训练]1.选D 在碱金属中,随着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多,碱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四个选项中与水反应最剧烈的应是Cs。2.选C 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Li2O,C错误。3.C4.选D Rb的金属性比Na强,碱性RbOH>NaOH,RbOH为强碱,D错误。5.2Rb+Cl2===2RbCl2Rb+2H2O===2Rb++2OH-+H2↑剧烈 底 大新知探究(二)[导学设计]1.F2+H2===2HF Cl2+H22HCl Br2+H22HBr I2+H22HI2.橙黄 褐 褐 2Br-+Cl2===Br2+2Cl- 2I-+Cl2===I2+2Cl- 2I-+Br2===I2+2Br-(1)提示:由易到难,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2)提示: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应用化学]1.提示:Cl2+2Br-===Br2+2Cl-,Cl2+2I-===I2+2Cl-。2.提示:ICl+H2O===HIO+HCl;否,反应前后I为+1价,Cl为-1价,化合价不变。[题点多维训练]1.选C A项,从F到At,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与H2化合的能力逐渐减弱,错误;B项,从F到At,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I2是紫黑色固体,故砹在常温下不可能是白色固体,错误;C项,卤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正确;D项,由I2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推知砹不可能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错误。2.选B F2是淡黄绿色气体,Cl2是黄绿色气体,Br2是深红棕色液体,I2是紫黑色固体,可见,卤素单质的颜色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逐渐变深,A错误;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中只有F没有正化合价,F2只有氧化性,其余卤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介于最低价-1价和最高价+7价之间,因此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剂,C错误;卤素阴离子是原子获得1个电子后形成的,由于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增多,电子受到的吸引力减弱,因此卤素阴离子的半径比其相应的原子半径大,D错误。3.选B 由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可知两气体分别为Cl2和H2中的一种,由A、B两瓶气体混合有暗红色小液滴可知A、B两瓶中的气体分别为Cl2和HBr中的一种。所以A瓶中的气体为Cl2,B瓶中的气体为HBr,D瓶中的气体为H2,则C瓶中的气体为HCl。4.选C 由题意可知,117号元素与卤族元素同主族。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117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At的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At差,则HTs常温下不稳定,故A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其单质带有金色光泽,但其单质的氧化性比I2弱,不能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故B错误;与Cl2、Br2、I2的结构、性质相似,所以其单质的分子式为Ts2,根据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I2在常温下为固体,Ts2在常温下也为固体,而溴在常温下为液体,故C正确;卤素单质的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增大,颜色逐渐加深,Ts2的沸点高于I2,颜色比I2深,故D错误。新知探究(三)1.选B Se是3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故A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e<S,则酸性:H2SeO4<H2SO4,故B错误;32S的中子数为32-16=16,74Se的中子数为74-34=40,32S与74Se的中子数之和为56,故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Se<S,则还原性:Se2->S2-,故D正确。2.选B 根据金属性:Ca>Mg,可知碱性:Ca(OH)2>Mg(OH)2,A错误;F、Cl均为第ⅦA族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则原子半径:F<Cl,B正确;由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根据原子半径:Cs>Na,可知金属性:Cs>Na,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s>Na,C错误;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N>As,故氢化物的稳定性:NH3>AsH3,D错误。3.选A 主族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原子序数均小于20,说明X、Y为同一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小于Y,说明在周期表中X位于Y的上方。A项,若X(OH)n为强碱,则X为金属元素,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Y也为金属元素,且Y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要强于X元素原子,Y(OH)n应该比X(OH)n的碱性更强;B项,若HnXOm为HNO3,氮元素的氢化物NH3溶于水显碱性;C项,若X元素为氧,则Y元素为硫,Y的单质是S;D项,若Y元素为氯,则X元素为氟,氯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但氟元素无正价。4.选B M的单质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N的单质,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①正确;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②正确;M单质跟H2反应比N单质跟H2反应容易得多,说明M更易得电子,故M比N的非金属性强,③正确;元素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强弱无关,④错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而题中没有明确标出是否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故不能比较其非金属性强弱,⑤错误;单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无关,不能用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⑥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⑦错误;M单质能与N的氢化物反应生成N单质,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⑧正确。(共94张PPT)第3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目录新知探究(一)——碱金属元素新知探究(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时跟踪检测新知探究(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碱金属元素新知探究(一)导学设计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名称 锂 钠 钾 铷 铯元素符号 Li Na K Rb Cs原子结构 示意图原子 半径/nm 0.152 0.186 0.227 0.248 0.265(1)归纳总结碱金属(从Li→Cs)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提示:相似性: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递变性:电子层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的递变规律是什么?失电子能力如何?元素的金属性如何变化?提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2.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1)钠、钾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 火焰,钾产生 火焰,钾燃烧更剧烈黄色紫色续表Na2O2大弱活泼(2)钠、钾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相同点 金属 在水面上,金属 成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反应后的溶液呈 色不同点 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浮熔化红化学 方程式 2Na+2H2O===______________2K+2H2O===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金属性强弱顺序:K>Na,同理,Li与H2O反应不如Na剧烈续表2NaOH+H2↑2KOH+H2↑3.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单质 颜色(常态)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Li 银白色 0.534 180.5 1 347Na 0.97 97.81 882.9K 0.86 63.65 774Rb 1.532 38.89 688Cs 略带金色光泽 1.879 28.40 678.4(1)分析上表数据,碱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从Li→Cs,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但ρ(Na)>ρ(K);熔、沸点逐渐降低。(2)碱金属物理性质有什么共同的相似性?请说明。提示: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密度都比较小,熔点较低,导热性和导电性很好。[系统融通知能]1.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用R表示碱金属元素)3.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4.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Li、Na、K、Rb、Cs的相似性(2)Li、Na、K、Rb、Cs的递变性从Li~Cs,密度逐渐增大(钠、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5.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点多维训练]1.下列金属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A.Li B.K C.Rb D.Cs解析:在碱金属中,随着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多,碱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四个选项中与水反应最剧烈的应是Cs。√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从上到下依次降低C.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解析: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Li2O,C错误。√3.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Ⅰ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故Li在空气中燃烧也会生成Li2O2B.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C.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最强的是Li+D.Li、Na、K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4.科学家实现了铷(Rb)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铷的原子序数为37B.铷放到水中会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C.铷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与CO2反应D.铷的氢氧化物是弱碱√解析:Rb的金属性比Na强,碱性RbOH>NaOH,RbOH为强碱,D错误。5.铷单质性质活泼,写出它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铷单质易与水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铷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______(填“剧烈”或“缓慢”)。遇水后在水______(填“底”或“上”),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填“大”或“小”)。2Rb+Cl2===2RbCl2Rb+2H2O===2Rb++2OH-+H2↑剧烈底大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新知探究(二)导学设计 实验探究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卤素单质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 产物稳定性F2 在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________________ 很稳定Cl2 光照或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稳定F2+H2===2HFBr2 加热至 一定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氯化氢稳定I2 不断加热 _______________ 不稳定,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续表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操作实验 现象 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振荡静置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离子 方程式2Br-+Cl2===Br2+2Cl-2I-+Cl2=== I2+2Cl-2I-+Br2=== I2+2Br-橙黄褐褐(1)由表中信息分析,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如何?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如何?提示:由易到难,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2)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可知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如何?卤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如何?提示: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系统融通知能]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 F2 Cl2 Br2 I2颜色(常态) 淡黄绿色 (气体) 黄绿色 (气体) 深红棕色 (液体) 紫黑色(固体)密度 逐渐增大熔、沸点 逐渐升高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相似性③与H2O反应:X2+H2O===HX+HXO(X=Cl、Br、I)。特别注意F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F2+2H2O===4HF+O2。(2)递变性①氧化性与还原性②与H2反应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由F2→I2)与H2反应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氢化物中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④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2Br-===Br2+2Cl-,Br2+2I-===I2+2Br-,但F2在水溶液不能置换出Cl2、Br2、I2,可以把H2O中的O置换出来。(3)特殊性①在常温下Br2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易挥发。②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③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化合价,氟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产生HF和O2。3.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应用化学 1826年,法国的一位青年波拉德,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取,再往里通入氯气,这时,就得到紫黑色的固体——碘晶体。他发现在提取后的母液底部,总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这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经过仔细地研究后证明,这深褐色的液体,是一种人们还未发现的新元素。科学家把这种新元素称为“溴”。1.写出获得溴、碘单质的离子方程式。提示:Cl2+2Br-===Br2+2Cl-,Cl2+2I-===I2+2Cl-。2.已知ICl与Cl2具有相同的性质,则I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提示:ICl+H2O===HIO+HCl;否,反应前后I为+1价,Cl为-1价,化合价不变。[题点多维训练]1.化学家发现了第85号元素,它被命名为“砹(At)”。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正确的是( )A.与H2化合的能力:At2>I2B.砹在常温下是白色固体C.砹原子的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D.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解析:A项,从F到At,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与H2化合的能力逐渐减弱,错误;B项,从F到At,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I2是紫黑色固体,故砹在常温下不可能是白色固体,错误;C项,卤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正确;D项,由I2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推知砹不可能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错误。2.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颜色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逐渐变淡B.卤素单质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C.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只具有氧化性D.卤素阴离子的半径比其相应的原子半径小√解析:F2是淡黄绿色气体,Cl2是黄绿色气体,Br2是深红棕色液体,I2是紫黑色固体,可见,卤素单质的颜色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逐渐变深,A错误;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中只有F没有正化合价,F2只有氧化性,其余卤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介于最低价-1价和最高价+7价之间,因此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剂,C错误;卤素阴离子是原子获得1个电子后形成的,由于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增多,电子受到的吸引力减弱,因此卤素阴离子的半径比其相应的原子半径大,D错误。3.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Cl2、H2、HCl、HBr中的一种气体,若A、D两瓶中的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瓶壁出现暗红色小液滴,则C瓶装的气体是( )A.HBr B.HCl C.Cl2 D.H2解析:由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可知两气体分别为Cl2和H2中的一种,由A、B两瓶气体混合有暗红色小液滴可知A、B两瓶中的气体分别为Cl2和HBr中的一种。所以A瓶中的气体为Cl2,B瓶中的气体为HBr,D瓶中的气体为H2,则C瓶中的气体为HCl。√4.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3号(Nh)、115号(Mc)、117号(Ts)和118号(Og)提名为化学新元素。其中1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s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Ts,在常温下很稳定B.其单质带有金色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C.其单质的分子式为Ts2,常温下和溴状态不同D.Ts2的沸点高于I2,颜色比I2浅√解析:由题意可知,117号元素与卤族元素同主族。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117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At的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At差,则HTs常温下不稳定,故A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其单质带有金色光泽,但其单质的氧化性比I2弱,不能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故B错误;与Cl2、Br2、I2的结构、性质相似,所以其单质的分子式为Ts2,根据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I2在常温下为固体,Ts2在常温下也为固体,而溴在常温下为液体,故C正确;卤素单质的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增大,颜色逐渐加深,Ts2的沸点高于I2,颜色比I2深,故D错误。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新知探究(三)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同主族元素及其典型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类别 性质 递变规律(由上至下)元素 金属性 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单质 氧化性 逐渐减弱还原性 逐渐增强非金属元素氢化物 稳定性 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碱性 逐渐增强酸性 逐渐减弱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比较(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其强弱: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碱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其他判断方法①根据置换反应,金属性较强的金属单质可以置换金属性较弱的金属单质;非金属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可以置换非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单质。②根据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题点多维训练]1.(2024·吉安高一期末)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富硒酵母安全性已通过审查。富硒酵母是一种含硒(34Se)元素的新型添加剂,下列有关34Se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ⅥA族B.酸性:H2SeO4>H2SO4C.32S与74Se的中子数之和为56D.还原性:Se2->S2-√解析:Se是3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故A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e<S,则酸性:H2SeO4<H2SO4,故B错误;32S的中子数为32-16=16,74Se的中子数为74-34=40,32S与74Se的中子数之和为56,故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Se<S,则还原性:Se2->S2-,故D正确。2.借助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A.已知Ca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B.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F的核电荷数多,故Cl的原子半径比F的原子半径大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D.已知As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解析:根据金属性:Ca>Mg,可知碱性:Ca(OH)2>Mg(OH)2,A错误;F、Cl均为第ⅦA族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则原子半径:F<Cl,B正确;由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根据原子半径:Cs>Na,可知金属性:Cs>Na,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s>Na,C错误;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N>As,故氢化物的稳定性:NH3>AsH3,D错误。3.X、Y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20;X、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原子半径: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解析:主族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原子序数均小于20,说明X、Y为同一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小于Y,说明在周期表中X位于Y的上方。A项,若X(OH)n为强碱,则X为金属元素,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Y也为金属元素,且Y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要强于X元素原子,Y(OH)n应该比X(OH)n的碱性更强;B项,若HnXOm为HNO3,氮元素的氢化物NH3溶于水显碱性;C项,若X元素为氧,则Y元素为硫,Y的单质是S;D项,若Y元素为氯,则X元素为氟,氯元素的最高正价为+7价,但氟元素无正价。4.下列有关叙述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①M单质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N单质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M单质跟H2反应比N单质跟H2反应容易得多④气态氢化物的酸性:HmM>HnN⑤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⑥M单质的熔点高于N单质⑦M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比N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多⑧M单质能与N的氢化物反应生成N单质A.②⑤ B.①②③⑧C.①②③⑤ D.全部√解析:M的单质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N的单质,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①正确;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②正确;M单质跟H2反应比N单质跟H2反应容易得多,说明M更易得电子,故M比N的非金属性强,③正确;元素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强弱无关,④错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而题中没有明确标出是否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故不能比较其非金属性强弱,⑤错误;单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无关,不能用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⑥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⑦错误;M单质能与N的氢化物反应生成N单质,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⑧正确。课时跟踪检测(选择题第1~11小题,每小题3分,第14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70分)1412345678910111315√12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Rb与H2O的反应最剧烈B.K比Na活泼,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141234567891011131512解析:碱金属元素中Cs在Rb下方,Cs与H2O的反应比Rb与H2O的反应剧烈,A错误;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K比Na活泼,K加入NaCl溶液中K与水剧烈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Na,B错误;碱金属的阳离子具有较弱的氧化性,C错误;从Li到Cs,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1245678910111213141532.已知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金属锂的密度是0.534 g·cm-3、煤油的密度是0.80 g·cm-3,下列有关金属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B.在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投入金属锂,金属锂在水层和煤油界面处发生反应C.金属锂可能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D.金属锂与金属钠的性质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体现了分类法和比较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的应用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由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知,锂是活泼金属,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A正确;由金属锂、煤油及水的密度可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金属锂会浮在煤油液面上而不会和水发生反应,B错误;根据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知,金属锂能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C正确;金属锂与钠的性质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可以用分类法和比较法来研究二者性质的异同,D正确。√12456789101112131415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K2O2B.砹位于第六周期ⅦA族,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氯化氢C.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D.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呈酸性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K在氧气中燃烧生成KO2,A项错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所以砹化氢的稳定性小于氯化氢,B项错误;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项正确;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D项错误。√1245678910111213141534.依据已知信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对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预测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选项 已知信息 预测或推理A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 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2B 钠可以跟冷水反应 其他碱金属单质可以跟冷水反应C NaOH是强碱 CsOH是更强的碱D 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Rb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钠金属性强于锂,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Li2O,A错误;钠可以跟冷水剧烈反应,其他碱金属单质也可以跟冷水反应,且金属越活泼,与水反应越剧烈,B正确;Cs的金属性强于Na,CsOH是比NaOH更强的碱,C正确;Rb的金属性强于N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则Rb在自然界中也以化合态存在,D正确。√1245678910111213141535.(2024·龙岩高一检测)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相似,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按Li、Na、K、Rb、Cs的顺序逐渐增大B.酸性:HF<HCl<HBr<HI,则非金属性:F<Cl<Br<IC.金属Na与O2在加热时生成Na2O2,可以推断Li与O2在加热时生成Li2O2D.Cl2可以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则非金属性:Cl>Br√1245678910111213141536.砷为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依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B.砷的非金属性比P的弱C.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砷酸(H3AsO4)的酸性比磷酸(H3PO4)弱D.砷化氢(AsH3)不如NH3稳定,还原性比NH3弱解析:AsH3的还原性比NH3的强,D项错误。√1245678910121113141537.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的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2+2Cl-===Cl2+2F-②非金属性F>Br,故酸性:HF>HBr③非金属性S>Se,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④非金属性O>N,故O2与H2化合比N2与H2化合容易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124567891012111314153解析:将F2通入NaCl溶液中,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不与NaCl发生置换反应,①不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但不能判断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强弱,②不正确,③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容易,故O2与H2化合比N2与H2化合容易,④正确。√1245678910111213141538.(2024·汕头高一检测)如图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通入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保存单质③时加少量水进行液封D.单质的氧化性:④>③>②>①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F2、Cl2、Br2、I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沸点也依次升高,故①为F2,②为Cl2,③为Br2,④为I2。卤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活泼,所以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F2,故A正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通入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溴易挥发,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为防止溴挥发,可以用水液封,故C正确;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氧化性从弱到强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故D错误。√1245678910111213141539.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由反应“Cl2+H2O??HCl+HClO”可推出反应“F2+H2O===HF+HFO”也能发生B.HCl的水溶液酸性很强,推出HF的水溶液酸性也很强C.由反应“2Fe+3Cl2===2FeCl3”可推出反应“2Fe+3I2===2FeI3”也能发生D.Na、K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F2与H2O反应生成HF和O2:2F2+2H2O===4HF+O2,A错误;HF是弱酸,B错误;Fe与I2反应生成FeI2,C错误;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K常温下与水反应比Na常温下与水反应更剧烈,D正确。12456789101112131415310.(2024·沈阳月考)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钠和钾的原子结构极为相似,所以它们对应的碱都是强碱B.通过钠与钾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知,碱金属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通过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所需要的反应条件,可以判断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D.卤族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HI>HBr>HCl>HF√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钠和钾的原子结构极为相似,NaOH、KOH均为强碱,A正确;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和水反应越剧烈,B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H2反应,结合Cl2、Br2与H2的反应条件可知非金属性:Cl>Br,C正确;卤化氢的稳定性顺序与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一致,即稳定性:HF>HCl>HBr>HI,D错误。√12456789101112131415311.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事实不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 mol Y单质比1 mol硫得电子多C.Y和硫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D.Y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前者的电子层数比后者少一层碳 氮 Y X 硫 Z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由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X、Y、Z分别为Si、O、Cl元素。Y单质(O2)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说明O2的氧化性比硫强,据此可得元素的非金属性:O>S,A正确。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据此不能比较O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B错误。H2O的分解温度高于H2S,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正确。Y(O)和S元素同处于第ⅥA族,O原子比S原子少一个电子层,则O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S原子,故元素非金属性:O>S,D正确。12124567891011131415312.(10分)(2024·常州高一检测)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②、④、⑤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二 ① ② ③三 ④ ⑤四 ⑥ ⑦ONaCl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依据①~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知①~⑦分别为Li、O、F、Na、Cl、K、Br。(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解析: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为K,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K F(3)⑥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⑥为K,它与水反应生成KOH、放出H2。2K+2H2O===2KOH+H2↑124567891011121314153(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⑤、⑦单质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利用反应:Cl2+2NaBr===Br2+2NaCl可证明氧化性Cl2>Br2。向溴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若溶液呈橙色,则证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5)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Li与O2反应生成Li2O。12456789101112131415313.(14分)(2024·郴州高一检测)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淀粉-KI溶液中,有如图所示的仪器(橡胶塞均为双孔)及试剂,试回答下列问题。124567891011121314153(1)若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H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先制取氯气,然后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再通入淀粉-KI溶液检验氯气的强氧化性,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否则会污染空气,所以最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检验装置中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所以连接顺序是H→D→C→B→A→F。DCBAF131245678910111214153(2)装置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装置3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Cl2,防止污染空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吸收未反应完的Cl2,防止污染空气Cl2+2OH-===Cl-+ClO-+H2O131245678910111214153(3)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色,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2K+2H2O===2KOH+H2↑溶液变蓝131245678910111214153(4)通过实验还可证明Br2通入KI溶液中可置换出I2,结合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氯气与NaBr、KI的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Br和I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所以氯气是氧化剂,溴和碘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结合Br2可置换出I2,可得出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101245678911121314153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14.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如下: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下列预测或说法肯定不合理的是( )124567891011121314153A.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NhO3,是一种强酸B.Mc的最高价阳离子为Mc5+,氧化性较弱C.Og是第七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其原子序数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大的D.根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Ts的中文名称为“钿”可能更合理√124567891011121314153解析:根据原子序数可判断Nh位于第七周期第ⅢA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则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不是强酸,A错误;Mc位于第七周期第ⅤA族,其最高价阳离子为Mc5+,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正确;Og是第七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属于0族,其原子序数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大的,C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根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Ts的中文名称为“钿”可能更合理,D正确。12456789101112131415315.(8分)(2024·保定高一检测)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85。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4567891011121314153(1)请推测铷(Rb)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2)下列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原子半径比钠小 ③铷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 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 ⑤它是还原剂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五ⅠAB124567891011121314153(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B.氢化铷中的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D.氢化铷中氢离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D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选择题第1~11小题,每小题3分,第14小题5分,本检测满分70分)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Rb与H2O的反应最剧烈B.K比Na活泼,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2.已知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金属锂的密度是0.534 g·cm-3、煤油的密度是0.80 g·cm-3,下列有关金属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B.在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投入金属锂,金属锂在水层和煤油界面处发生反应C.金属锂可能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D.金属锂与金属钠的性质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体现了分类法和比较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的应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K2O2B.砹位于第六周期ⅦA族,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氯化氢C.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D.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呈酸性4.依据已知信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对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预测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选项 已知信息 预测或推理A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 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2B 钠可以跟冷水反应 其他碱金属单质可以跟冷水反应C NaOH是强碱 CsOH是更强的碱D 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Rb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5.(2024·龙岩高一检测)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相似,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按Li、Na、K、Rb、Cs的顺序逐渐增大B.酸性:HF<HCl<HBr<HI,则非金属性:F<Cl<Br<IC.金属Na与O2在加热时生成Na2O2,可以推断Li与O2在加热时生成Li2O2D.Cl2可以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则非金属性:Cl>Br6.砷为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依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B.砷的非金属性比P的弱C.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砷酸(H3AsO4)的酸性比磷酸(H3PO4)弱D.砷化氢(AsH3)不如NH3稳定,还原性比NH3弱7.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的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2+2Cl-===Cl2+2F-②非金属性F>Br,故酸性:HF>HBr③非金属性S>Se,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④非金属性O>N,故O2与H2化合比N2与H2化合容易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8.(2024·汕头高一检测)如图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通入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保存单质③时加少量水进行液封D.单质的氧化性:④>③>②>①9.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由反应“Cl2+H2O??HCl+HClO”可推出反应“F2+H2O===HF+HFO”也能发生B.HCl的水溶液酸性很强,推出HF的水溶液酸性也很强C.由反应“2Fe+3Cl2===2FeCl3”可推出反应“2Fe+3I2===2FeI3”也能发生D.Na、K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10.(2024·沈阳月考)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钠和钾的原子结构极为相似,所以它们对应的碱都是强碱B.通过钠与钾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知,碱金属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通过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所需要的反应条件,可以判断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D.卤族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HI>HBr>HCl>HF11.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事实不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碳 氮 YX 硫 Z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 mol Y单质比1 mol硫得电子多C.Y和硫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D.Y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前者的电子层数比后者少一层12.(10分)(2024·常州高一检测)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二 ① ② ③三 ④ ⑤四 ⑥ ⑦(1)②、④、⑤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⑥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⑤、⑦单质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4分)(2024·郴州高一检测)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淀粉 KI溶液中,有如图所示的仪器(橡胶塞均为双孔)及试剂,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H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2)装置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实验还可证明Br2通入KI溶液中可置换出I2,结合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阶思维训练(选做题)14.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如下: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下列预测或说法肯定不合理的是( )A.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NhO3,是一种强酸B.Mc的最高价阳离子为Mc5+,氧化性较弱C.Og是第七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其原子序数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大的D.根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Ts的中文名称为“钿”可能更合理15.(8分)(2024·保定高一检测)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85。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推测铷(Rb)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2)下列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原子半径比钠小 ③铷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 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 ⑤它是还原剂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④(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B.氢化铷中的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D.氢化铷中氢离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1.选D 碱金属元素中Cs在Rb下方,Cs与H2O的反应比Rb与H2O的反应剧烈,A错误;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K比Na活泼,K加入NaCl溶液中K与水剧烈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Na,B错误;碱金属的阳离子具有较弱的氧化性,C错误;从Li到Cs,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D正确。2.选B 由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知,锂是活泼金属,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A正确;由金属锂、煤油及水的密度可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金属锂会浮在煤油液面上而不会和水发生反应,B错误;根据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知,金属锂能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C正确;金属锂与钠的性质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可以用分类法和比较法来研究二者性质的异同,D正确。3.选C K在氧气中燃烧生成KO2,A项错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所以砹化氢的稳定性小于氯化氢,B项错误;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项正确;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D项错误。4.选A 钠金属性强于锂,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Li2O,A错误;钠可以跟冷水剧烈反应,其他碱金属单质也可以跟冷水反应,且金属越活泼,与水反应越剧烈,B正确;Cs的金属性强于Na,CsOH是比NaOH更强的碱,C正确;Rb的金属性强于N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则Rb在自然界中也以化合态存在,D正确。5.D6.选D AsH3的还原性比NH3的强,D项错误。7.选D 将F2通入NaCl溶液中,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不与NaCl发生置换反应,①不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但不能判断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强弱,②不正确,③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容易,故O2与H2化合比N2与H2化合容易,④正确。8.选D F2、Cl2、Br2、I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沸点也依次升高,故①为F2,②为Cl2,③为Br2,④为I2。卤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活泼,所以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F2,故A正确;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通入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溴易挥发,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为防止溴挥发,可以用水液封,故C正确;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氧化性从弱到强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故D错误。9.选D F2与H2O反应生成HF和O2:2F2+2H2O===4HF+O2,A错误;HF是弱酸,B错误;Fe与I2反应生成FeI2,C错误;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K常温下与水反应比Na常温下与水反应更剧烈,D正确。10.选D 钠和钾的原子结构极为相似,NaOH、KOH均为强碱,A正确;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和水反应越剧烈,B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H2反应,结合Cl2、Br2与H2的反应条件可知非金属性:Cl>Br,C正确;卤化氢的稳定性顺序与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一致,即稳定性:HF>HCl>HBr>HI,D错误。11.选B 由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X、Y、Z分别为Si、O、Cl元素。Y单质(O2)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说明O2的氧化性比硫强,据此可得元素的非金属性:O>S,A正确。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据此不能比较O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B错误。H2O的分解温度高于H2S,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正确。Y(O)和S元素同处于第ⅥA族,O原子比S原子少一个电子层,则O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S原子,故元素非金属性:O>S,D正确。12.解析:(1)依据①~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知①~⑦分别为Li、O、F、Na、Cl、K、Br。(2)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为K,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3)⑥为K,它与水反应生成KOH、放出H2。(4)利用反应:Cl2+2NaBr===Br2+2NaCl可证明氧化性Cl2>Br2。(5)Li与O2反应生成Li2O。答案:(1)O Na Cl (2)K F (3)2K+2H2O===2KOH+H2↑ (4)向溴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若溶液呈橙色,则证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5)4Li+O22Li2O13.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先制取氯气,然后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再通入淀粉 KI溶液检验氯气的强氧化性,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否则会污染空气,所以最后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检验装置中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所以连接顺序是H→D→C→B→A→F。(2)装置3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Cl2,防止污染空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3)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色,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4)氯气与NaBr、KI的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Br和I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所以氯气是氧化剂,溴和碘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结合Br2可置换出I2,可得出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答案:(1)D C B A F(2)吸收未反应完的Cl2,防止污染空气Cl2+2OH-===Cl-+ClO-+H2O(3)溶液变蓝 Cl2+2KI===I2+2KCl(4)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14.选A 根据原子序数可判断Nh位于第七周期第ⅢA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则N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不是强酸,A错误;Mc位于第七周期第ⅤA族,其最高价阳离子为Mc5+,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正确;Og是第七周期的最后一种元素,属于0族,其原子序数是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大的,C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根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Ts的中文名称为“钿”可能更合理,D正确。15.(1)五 ⅠA (2)B (3)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第3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docx 第一节 第3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pptx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