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2025.07
(本试卷共19道题 满分70分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②所代表的事件是( )
A.隋朝建立 B.统一全国 C.开凿运河 D.隋朝灭亡
2. 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里广受好评的“盛唐密盒”节目,让唐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出现在游客面前,幽默的问答互动让观众忍俊不禁。这两位名臣生活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D.康乾盛世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3.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垦田面积的扩大
C.长安人口密集 D.长安城市的严整
4.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唐朝灭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 )
A.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C.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5. “大宋皇帝谨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澶渊之盟 B.宋金和议 C.杯酒释兵权 D.清军入关
6.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驿传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
7.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 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到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的民族就是如今的( )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满族
8.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过程是从仿形——计重——宝泉货币——纸币的漫长过程,其中我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9.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钱物,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明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10.清朝的统治者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采取“因俗而治”的方式来处理民族关系。以下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签订《尼布楚条约》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
11.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是一大盛举……四库全书馆从各省采进本中查出禁书,把“悖谬”文字写成黄签贴在书眉上,或把应毁原因写成摘要,由乾隆裁定后,付之一炬。这一做法反映了清朝( )
A.重视保存传统文化典籍 B.通过文化专制手段强化统治
C.鼓励民间藏书与学术研究 D.推动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2.下面两位历史人物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维护民族促团结 B.巩固边疆卫和平
C.传播文化助交流 D.抗击侵略保国家
13.某初中生在阐述一道论述题时用到的关键词句有: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致良知” “知行合一”等。他阐述的主题可能是( )
A. 宋明理学 B. 明清理学 C.先秦儒学 D. 汉代儒学
1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B.北宋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D.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5.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若研究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下列可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
A.某当代学者所著《清朝民族管理政策研究》中关于西藏部分的论述
B.历史小说《驻藏大臣传奇》中对清朝官员管理西藏的描写
C.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原文
D.民间关于清朝金瓶掣签制度的传说故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16题8分, 17题10分, 18题11分, 19题11分, 共40分)
16.探索古代文明,感受民族智慧。某校历史小组以“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8分)
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就
文学篇 ①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 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吴承恩《西游记》 ②宁国府,荣国府,金银财宝如粪土。 吃不穷,穿不穷,算来总是一场空。 ——曹雪芹《红楼梦》
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关汉卿《窦娥冤》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政治篇
典籍篇
《本草纲目》插图 《天工开物》插图 《农政全书》书影
(1)请将文学篇的作品进行归类,放入相应板块,填写序号即可 (2分)
板块一“宋词元曲” 板块二“明清小说”
(2)观察政治篇,判断A代表什么朝代 B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b地设置了管理机构,这一机构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3)请从典籍篇的三个科技巨著中任选其一,为其写一段文字说明。 (要求:写出时期、作者及其影响,多写多答只评第一个,3分)
17.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开放与互鉴】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 (3分)
【交往与互利】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
(2)三宝庙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该人物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2分)
【转折与落后】
材料二: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政策,中国关上了与西方交流的大门,中国人在自己的屋子里打转转,会通之路没有打通。中国拒绝了海洋,拒绝了交往,中世纪的城堡最终关闭了一切进步的可能。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3)材料二是对清政府哪一政策的评价 结合所学说说这一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中外交流带给当今社会的启示 (2分)
18.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彰显着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管理之谋】
(1)结合所学,图1里的锦衣卫是哪位皇帝设立的特务机构 图4中清朝最有可能“跪受笔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是什么 图2、图3、图4 这3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3分)
【相处之道】
遗迹遗址
民族政权 ① 渤海 ②
交往方式 会盟 ③ 册封
(2)完成下列表格中①②③处的填写,并分析从中体现出唐朝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4分)
【治国之策】
材料 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 凯歌劳还, 献捷太庙, 其荣亦不可及也。
-----《儒林公议》卷上
(3)此材料反映了北宋当时社会怎样的价值取向 北宋在中央政治上如何强化君权 (4分)
19.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发展”为主题开展任务学习, 请你参与完成。 (11分)
任务一【解读史料——了解经济发展】
材料一 两宋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丝纺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1)材料一反映了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3分)
任务二【史料实证——感悟治国智慧】
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2)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任举一例王安石为实现“富其国”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2分)
任务三 【论证观点——简析人物影响】
毕昇 僧一行 沈括 郭守敬
请从以上任意选出两项人物,论证“杰出历史人物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要求: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6分)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考试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B B D D A C B B B D B D A D C
16.(1)板块一: ③④ (1分) 板块二: ①② (1分)
(2)元朝; (1分)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分)
(3)①《本草纲目》: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这部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的宋应星,此书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农政全书》:作者是明朝的科学家徐光启,这部著作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任选其一,3分)
17.(1)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2分) 事例:鉴真东渡。(1分)
(2)郑和(1分);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分)
(3) 闭关政策(1分);
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分)
(4)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 (1) 明太祖朱元璋(1分); 军机处(1分);
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1分)
(2) ①吐蕃 ②册封 ③南诏 : (共3分)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分)
(3)这段话反映了在当时崇文抑武的方针下,北宋文教事业发展迅速,崇文成为社会风气,科举入仕成为读书人的主要目标。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利禄,成为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2分)
北宋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 (2分)
19. (1) 现象: 经济重心南移; (1分)
原因: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②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④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任写两条即可,2分)
(2)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1分)
失败原因:变法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最终遭到废除。 (1分)
(3) 【示例一】
论点:杰出历史人物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他著有《梦溪笔谈》 一书,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不少科学创建,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等近 20 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在元初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它测定的一年一年为 365.2425 天,与现行公历的取值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僧一行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僧一行的成就,既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价值。
综上所述,杰出历史人物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