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案例名称 《咏雪》 提供者 -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咏雪》这篇文言文的深度解读。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文言文中的比喻手法及其意蕴,通过对比 “撒盐空中” 与 “柳絮因风起” 的比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以及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理解家庭教养的重要性。此外,还包括对《世说新语》中谢家人物形象的探讨,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士族生活风貌。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言词汇及语法知识,并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和文化价值。同时,通过讨论家庭教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家庭教育对自己的意义,培养感恩之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节奏划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探究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和 “未若柳絮因风起” 的妙处。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文本中分析谢家温馨、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感受魏晋时期士大夫风雅生活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家风传承对人成才的重要作用,理解《世说新语》中反映的魏晋士族文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与赏析,理解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和 “未若柳絮因风起” 的比喻妙处,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结合文本分析谢家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增强文化认同感。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引导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咏雪》的背景资料、作者介绍以及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2)《世说新语》选段,挑选几则与《咏雪》主题相关的其他故事,供学生阅读,拓宽视野,加深对魏晋时期文化背景的认识。 (3)文言文学习工具包,包含常用文言词汇表、文言文语法结构解析、节奏划分练习等,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刘禹锡的诗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并解释这首诗背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提到 “王谢” 这两大家族?(生:因为这两个家族在魏晋时期非常有名,尤其是谢安。) 教师继续介绍谢安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谢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博才多学,风度优雅,被誉为东晋名士之首。他的言行被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生: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精通儒家经典,能诗善文,擅长书法和绘画。) 二、学习课文《咏雪》 (1)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并要求学生边听边跟读,仔细体会字音、节奏和情感。(生:跟着音频朗诵,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读懂文章内容。 教师分发任务单,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全文。对于解决不了的句子和词语做好记录,之后进行 “举疑 — 答疑”。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 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问题思考: 刚刚我们解决了文章的翻译,究竟同学们掌握的怎样呢?我们来看几个句子。请翻译下列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生: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生: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 我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全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 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本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从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生:这些词语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愉快的气氛。) (3)探究比喻句的妙处。 教师提问: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雪比喻,即用 “撒盐空中” 和 “柳絮因风起” 来比拟 “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学生甲:我认为 “撒盐空中” 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生:我同意甲同学的观点,这个比喻很形象。) 学生乙:我认为 “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 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 一喻就好在意象。(生:我赞同乙同学的观点,这个比喻更有诗意。)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讨论很有深度,两种比喻各有千秋。“撒盐空中” 注重形似,而 “柳絮因风起” 则注重意象和意境。这两种比喻也反映了不同的审美取向。(生:原来同一个景象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描述。) 三、深入理解课文 赏雪之韵 教师引导:再次齐读全文,重点体会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态度。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 “大笑乐” 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学生思考并回答: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编者更喜欢谢道韫的回答,因为补充了她的身份,说明她不仅聪明,还嫁给了世家大族。(生:这表明谢道韫的回答更有诗意和意境。)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直接评价两个比喻,而是选择 “大笑乐”?这反映了什么?(生:这可能反映了他对两个比喻都有欣赏之处,但也保留了自己的判断。) 识人之神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谢家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如此有才华的孩子?你们从课文中读到了哪些信息?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谢家有 “诗书传家、重视教育” 的门风,谢安经常带他们游观山水,与他们谈玄说理,赏诗品文,以他的名士行为作示范,传递着良好的家风。(生:我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教师引导: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对我们现代家庭有什么启发?(生: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文化和教育,多与孩子交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文化素养。) 教师总结: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谢家的家风,也看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谢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加上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能够培养出出色的孩子。 四、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咏雪》这篇文言文,通过谢家的温馨场面,了解了古代士大夫家庭的文化生活,体会到良好的家风对人的重要影响。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吸取这些宝贵的经验,培养自己的文化底蕴和高尚情操。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咏雪》,注意积累其中的古今异义词、倒装句等文言知识,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文中的两个比喻 “撒盐空中” 与 “柳絮因风起”。 (2)结合课文内容和所学,选取《世说新语》中一则关于儿童智慧的故事,撰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读后感,自拟标题,分享你的启发和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