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六年级语文题号 一 二 三 四 书写 总分得分(本试卷共6页18题,满分100分,含书写5分。答卷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7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句子写在横格的中间位置,要求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2分)2.看拼音写词语。 (4分)初夏的风掠过校园pì jìng( )的紫藤长廊,六年时光如齿轮般缓缓nuó yí( )。黑板上老师写下的公式还泛着白霜,操场边fèi téng( )的呐喊正漫过篱墙……所有细节,都在毕业照按下快门的刹那骤然qīng fù ( )……3.请选出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 ) (3分)A.滥用làn 无垠yíng 斩新开始 践行誓言 B.琴弦xián 目眩xiàn 凌空飞翔 焉之非福C.着陆zhuó 惊惶huáng 开凿隧道 卓越建树 D.镌刻jiān 参差cī 锲而不舍 誊满天下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①所以,每次过传统节日,都是在给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让它在岁月里不断焕发光彩。②只有让传统节日自然融入今天的生活,才能激活其中蕴藏的文化内( )。③要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即使需要借助花灯、龙舟这些看得见的仪式活动,也得找到符合现代生活的新形式。④元宵闹花灯, , ……⑤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在创新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早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1)根据下面的释义,选择在第②句括号里应填的字是 。(1分)(2)第③句中关联词语运用不恰当,应改为 。 (1分)(3)在第④句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句构成排比句。 (2分)(4)第⑤句有一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1分)(5)语段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写序号): 。 (1分)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朗读“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时,要重读“有的”。B.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都用了融情于景的方法表达感情。C.即兴发言要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还要注意场合和对象。D.“汉字的笔画好比七巧板,能拼出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6.诗文填空。 (10分)(1)水是眼波横,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分)(2) ,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分)(3)树欲静而风不止, 。 (1分)(4)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题词是 ,文中还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 , 。 (3分)(5)时间如一位智者,催人奋进:“谁道人生无再少 !”时间见证了诗人郑燮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小学生也应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如薄雾,被 。” (4分)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③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 ④过是溪( )8.翻译下面句子。 (2分)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9.请结合两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4分)篇目 揭示的道理 说明观点方法相同方法 不同之处《学弈》《铁杵磨针》 主要通过李白的变化来侧面衬托老媪行为的影响力,从而说明道理。三、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30分)学校开展“弘扬科学精神”主题活动,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梁启超与科学精神》节选①梁启超在《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一文中,尖锐批评传统学术“笼统”“主观”的弊病,强调科学研究需以实证为基础。他提出:“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的真知识,叫做科学。”呼吁学者用严谨的逻辑和客观的观察去认识世界。②在教育实践中,梁启超鼓励子女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次子梁思成留学美国时,他写信叮嘱:“凡学问最好是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但有一点要注意,当你对所学产生困惑,切不可浅尝辄止,需像科学家做实验般,反复钻研求证。”这种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将科学精神传递给下一代。材料二:对某校学生的调查情况表1:学生探索精神情况机械记住答案(听老师的) 彻底弄明白为止 置之不理面对难题时 60% 28% 12%面对错题时 58% 35% 7%与老师的观点发生分歧时 72% 19% 9%图2 学生对待网络热门传言情况材料三:《景海鹏的故事》选编①2023 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是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他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②1998年进入北京航天城时,景海鹏已经31岁了。他不仅要在5年内学完物理学、天文学、载人航天技术等30多门学科课程,还要进行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专业技能训练。③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到首次飞天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搁过一天训练。那十年,他是这么过来的: 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到12点训练;午饭后,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则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他舍弃了许多爱好,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聚会,没有陪父母过一个春节,也没有陪妻子逛过街。正是这艰辛的磨砺和严格的锤炼,让他一步步完成了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蜕变。正像景海鹏自己说的那样:“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 ”材料四:《生命如车》①训练场浸在牛乳般的雾色里,潮湿的柏油路面泛着微光,恍若未干的墨痕在宣纸上晕染开来。二十多辆教练车歪斜着排成队列,引擎怠速的震颤透过地面隐隐传来——那声音,不是简单的机械轰鸣,倒像是无数生命齿轮,在熹微晨光里试探着转动的声响。年轻学员们不耐烦的喇叭声骤然刺破寂静,尾气与冷空气中的白气相互纠缠,织成一张朦胧的网。在角落的阴影里,母亲静静坐在蓝色塑料椅上,膝盖摊开的笔记本,被晨露洇湿了边角。她哈出的白气凝在眼镜片上,化成细密的水珠,手指捏着的铅笔,在纸上认真画着直角转弯的示意图,红线勾勒出清晰的轨迹,旁边标注着“看轮胎过线三指”,一笔一画,全是执着。教练喊“王阿姨”时,她慌忙合上本子,老花镜滑到鼻尖。她小跑着奔向教练车,身影重叠着三十年前纺织车间里穿梭的年轻女工。②驾驶座的皮革早已开裂,露出里面发黄的海绵,母亲调整座椅时,生锈的滑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清晨的寂静里格外刺耳。可这声音,又像是生命齿轮重新转动的轰鸣,她调整的不只是座椅位置,更是给自己人生新阶段标定的坐标。母亲的车,总是整个训练场最慢的。车缓缓挪动,像只倔强的甲虫,在水泥地上清晰刻下坚持的轨迹。直角转弯时,她摇下车窗,探出身子看轮胎位置,霜白的鬓角扫过车窗边缘,恰似雨刮器刮过岁月的雾霭——这时候,她丈量的哪是轮胎与白线的距离,分明是六十八岁的生命,与“可能性”之间的跨度。③傍晚的公交车上,夕阳把母亲的身影拉得老长,投在斑驳的车厢地板上。她靠着车窗,交规手册举在眼前,手指随着文字慢慢挪动。车窗外,红绿灯的光流在她皱纹里淌过,像电流通过古老的电路板,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竟有了数码时代的闪烁感。前排中学生手机游戏的嘈杂声,和她小声背诵“驾驶处罚标准”的喃喃自语缠在一起,成了一幅说不出滋味的画面。④科目二考试那天,铅灰色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铁皮搭的候考区被雨点砸得噼啪响。几十位考生缩着脖子坐在长椅上,深色外套连成沉默的海,偶尔响起的手机游戏声,勉强打破压抑。母亲的红毛衣像簇跳动的火苗,在灰暗里格外显眼。她坐在长椅边缘,手指反复搓着膝盖。广播叫到她名字时,她猛地站起,保温杯“哐当”翻倒,枸杞散落在积水里打着旋儿。那些小红点在灰暗地面闪烁,多像她生命里的光啊——童年的贫苦、工厂的艰辛,一路浇过来,却始终没浇灭她心里的希望之火。⑤三个月后,车管所大厅的日光灯,把母亲的银发照得发亮。她捧着崭新的驾照,眼眶微微湿润,颤抖的指尖轻轻抚过上面的字,小心翼翼得像当年摸我第一张奖状。我突然明白,这薄薄的卡片,哪里只是驾驶资格,分明是六十八岁的她,向岁月宣战的胜利宣言。那些晨雾里的笔记、暴雨中的等待、无数个失眠背题的夜晚,全化作她眼角闪烁的光。⑥暮色中,母亲的车灯第三次照亮墙角的野菊花。她蹲下身查看轮胎与白线的距离,银发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极了笔记里被红线标记的重点。房间墙上,“纺织能手”的奖状在车灯里若隐若现,三十年前的梭子,和今日的方向盘,在光影里慢慢重叠。我终于懂了:生命从不是单行道,是无数个得亲自掌舵的路口。母亲用六十八岁的方向盘告诉世界,把“不可能”踩在油门下,把“试试看”握在掌心,每个年龄,都是重新出发的里程碑。就像她后备箱里那本翻毛的笔记,页边的红线不是终点,是生命之车驶向新站的路标。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梁启超认为科学是“有系统之真知识”,强调科学需要实证基础。B.景海鹏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体现了科学精神中坚持不懈的“实践精神”。C.材料二数据显示,仅19%的学生在与老师观点发生分歧时会质疑探究,体现质疑精神缺失。D.母亲学车时“用红线标记笔记”,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的“团队协作”。11.下列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材料一语言严谨抽象,精准阐释科学精神内涵,适合理论传播。B.材料二通过表格、柱状图,将调查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符合说明性文章表达“准确、清晰、有条理”的要求,让读者能高效获取与学生科学精神相关的客观信息。C.材料四写母亲调整座椅时“生锈的滑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是以静衬动,突出清晨训练场的热闹,也暗示母亲学车的不易。D.材料四画波浪线句中“红绿灯”象征生活中的规则与挑战, “皱纹”代表岁月积淀, “电流”比喻科学精神的活力;整句话象征母亲以衰老之躯拥抱现代生活。12.阅读材料三、材料四,填写下面表格。(10分)材料 详写内容 详写效果 语言特点 表达情感的方法材料三材料四13.用横线画出材料四科目二考试中场面描写里描写“面”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14.材料四的最后一句话与前文哪些地方相照应 (2分)15.材料二与材料四同时呈现,对凸显“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主题有什么作用 (3分)16.写出材料四画直线句子的含义。 (2分)17.结合上面四则材料,分析下面名著中的人物是否具有科学精神 说明理由。(4分)孙悟空————《西游记》 汤姆·索亚———《汤姆·索亚历险记》孙悟空:汤姆·索亚:四、作文(30分)18.当我们挥手告别小学生活,那个让你鼻子发酸的瞬间、那件至今放在抽屉里的纪念品、那张照片里灿烂的笑脸、那句没来得及说的“谢谢”……这些记忆永远不会消失,它们终将沉淀为我们眼里的星光,照亮未来之路。请以《永不会消失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向生命中最清澈的那段时光致敬。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中心明确,恰当选材,表达真情实感。②运用学过的多种描写方法,注意详略得当。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③文中不得使用真实姓名。如果出现人名:请用“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称呼,同学请用“明明”“红红”“丁丁”等称呼。④写完后读一读,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对自己写得最满意的2处做批注。⑤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 450字。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答案书写(5分):一等10%,二等40%,三等40%,四等5%,五等5%。等级 一等(5分) 二等(4分) 三等(3分) 四等(2分) 五等(1分)要求 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 字迹较工整 卷面整洁 字迹较工整 卷面较整洁 字迹不工整 卷面不整洁 卷面很乱 字迹很难辨认一、积累与运用(27分)1.(2分)书写正确、端正大方、结构合理、在横格里位置安排恰当(不要求有刻意顿笔迹象),即可得满分;字不大方或结构、位置不合理,只能得1分;书写错误0分。2. (4 分,每字0.5分)僻静 挪移 沸腾 倾覆3. (3 分)答案:C4.(6分) ⑴ (1 分)涵 ⑵ (1 分) 不仅/不但/既…… 而且/还/又……⑶(2 分)例: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 ⑷ (1 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⑸ (1 分)④⑤③②①5.(2 分)A6. (10 分,每空1分)(1)山是眉峰聚(2)明月别枝惊鹊(3)子欲养而亲不待(4)为人民服务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5)门前流水尚能西 千磨万击还坚劲 微风吹散了 初阳蒸融了二、文言文阅读(8 分)7. (2 分,每空0.5分)① 擅长,善于,通晓 ② 引,拉 ③ 完成 ④ 这8. (2 分,每句1分)① (第二个学生)(0.5分)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不如他。②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0.5分),回去完成了学业。9. (4 分,每空1分)篇目 揭示的道理 说明观点方法(相同方法) 说明观点方法(不同之处)《学弈》 ①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③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 ④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观点。《铁杵磨针》 ② 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事情就能成功。 主要通过李白的变化来侧面烘托老媪行为的影响力。三、现代文阅读(30 分)10. (2 分)D11. (2 分)C12. (10 分)阅读材料 详写内容 (每空2分,答出2点即可) 详写效果 (每空1分) 语言特色 (每空1分,答出1点即可) 表达情感的方法(每空1分)材料三 景海鹏的训练课程、作息安排、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突出其 “坚持不懈” 的科学精神。 语言平实,严谨、客观,多用数据和事实用具体数据增强说服力 间接抒情,容情于事例中。材料四 母亲学车的细节(如记笔记、调整座椅、科目二考试、获得驾照等) 凸显 母亲的执着精神。 语言生动形象,善用比喻、象征等修辞。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事例)相结合。13. (4 分)(1分)“面” 的句子:“几十位考生缩着脖子坐在长椅上,深色外套连成沉默的海,偶尔响起的手机游戏声,勉强打破压抑。”表达效果:通过描写考生群体的沉默与压抑(1分),渲染紧张的考试氛围(1分),衬托母亲红毛衣的醒目,突出其坚持的可贵品质(1分)。14.(2 分)答对1处即可。“笔记”“红线标记” 照应第①段“摊开的笔记本” “红线勾勒”;“新站的路标”照应第②段“更是给自己人生新阶段标定的坐标”等。15. (3 分)两者形成对比(1分),突出学生科学精神(如质疑探究)的缺失(0.5分),赞扬母亲以行动践行科学精神(坚持、探索)(0.5分);凸显 “弘扬科学精神” 需落实到实践中,不分年龄(1分)。16. (2 分)文中指母亲能不能学车,能不能学会开车,都掌握在她自己手中,高度赞扬母亲主动探索的勇气(1分);每个人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出发,以科学精神(坚持、实践)突破自我(1分)。17.(4 分)有理有据,符合科学精神内涵即可。四、作文(30分)内容(13分) 表达(12分) 其他(5分)一类 13~12 12 ①批注:2分 ②错别字:每3个字扣1分,重现的不累计,扣到1分止。 ③标点:全文一逗到底或文中因缺少标点符号影响意思表达的,扣1分。 ④格式:1分中心突出,事例典型,内容充实具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 能运用学过的多种描写方法,且运用恰当;语言流畅,有一定文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二类 11 11内容充实,中心较突出,事例较典型,对生活的认识正确。 能运用学过的多种描写方法;语言流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三类 10~9 10内容较充实,中心较突出,事例与中心有联系,对生活的认识正确。对生活的认识正确。 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大体完整。四类 8~7 9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结构不够完整。五类 6~0 6~0脱离题意,没什么内容。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说明]1.建议:29-30分,占15%;27-28分,占25%;25-26分,占20%;23-24分,占20%;21-22分,占15%;20分以下,占5%。2.不够300字的,文体不清的, 20分以下;不够200字的,五类中(12分)以下。3.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主体抄袭的,20分以下。4.雷同文,24分以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辽宁市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