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 【学习目标】1.理解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阐述反射形成的过程。2.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聚焦·学案一 反射与反射弧[学案设计](一)举例分析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1.反射概念 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 反应结构基础 实例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2.反射弧的基本结构(二)分析发生反射的条件和过程1.兴奋概念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产生条件 在反射活动中, 接受一定的刺激传导部位 在 中传导;在 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2.发生反射的条件(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来实现。(2)需要适宜的刺激。3.反射产生的大致过程4.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情|境|探|究|思|考|在观察校园植物的探究课上,某同学被尖锐的叶子划伤手指,他迅速缩回手并感觉到了疼痛。下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图中序号回答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兴奋的结构,并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兴奋传导途径。 (2)如果②处受损,刺激④处,效应器是否有反应?若无,说明原因。若有,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反射,并说明理由。 (3)尖锐的叶子划伤该同学手指,他迅速缩回手并感觉到了疼痛。你认为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二者同时发生?为什么?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与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的四个易错点(1)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2)不是有刺激就可以引起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会发生反射。(3)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4)产生感觉≠发生反射。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而感觉的产生不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迁移训练]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 )(3)兴奋能在反射弧中传导,还能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5)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2.科研人员以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为实验材料进行反射活动的相关探究实验。实验一:用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实验二:去除左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三: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实验四: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能观察到左后肢有屈腿反应且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实验一 B.实验二C.实验三 D.实验一和实验四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敲击膝盖下方,小腿抬起需要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活动4.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结构。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膝跳反射测试时,测试者能感觉到腿被叩击了,请尝试用箭头和文字写出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感觉到腿被叩击的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是伤者的传入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伤者________产生感觉,________完成膝跳反射。(均填“能”或“不能”)(6)如果是伤者的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伤者____产生感觉,________完成膝跳反射。(均填“能”或“不能”)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由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等处的低级中枢。在此处,兴奋一方面经神经中枢分析和综合后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发生反射;另一方面沿脊髓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感觉形成的部位。受到刺激后,人体一般是先发生反射,后形成感觉,原因是兴奋由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经过的突触(神经元连接点)数量多,耗时长。聚焦·学案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学案设计](一)理清反射的基本类型1.非条件反射概念 出生后 就具有的反射实例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2.条件反射(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 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2)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①给狗喂食,狗分泌唾液(食物是 刺激)。②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分泌唾液(铃声是 刺激)。③先给狗听铃声,再立即喂食,重复若干次。④一段时间后,铃声单独出现,狗也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为 刺激)。(3)维持:需要 的强化。(4)消退①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②实质: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 的参与。|情|境|探|究|思|考|巴甫洛夫是著名生理学家,他利用狗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围绕训练狗建立条件反射(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实验流程如下:(1)设备准备与预实验:确保该条件反射实验装置运行正常,并进行预实验调试;准备好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设备(如铃铛、食物投放器等)。(2)习惯化:将狗放入实验装置中,在无刺激的环境下适应一段时间(通常为5~10分钟)。(3)训练阶段:第一天,单独呈现铃声或单独给狗喂食,观察狗的反应。第二天,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喂食,重复此过程多次。后续几天,继续重复第二天的上述步骤,但逐渐减少铃声与食物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直到狗在听到铃声后立即预期到食物的到来,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如流口水)。(4)测试阶段:在训练阶段结束后(通常是次日),将狗再次放入实验装置中。仅呈现条件刺激,不给予非条件刺激。观察并记录狗在条件刺激呈现期间的行为表现,如是否流口水或表现出其他预期行为,以评估其对条件刺激的反应和记忆的保持情况。(5)数据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狗在测试阶段的行为表现,评估条件反射是否成功建立。可以使用量化指标(如流口水的时间长度)来比较实验组(经训练的狗)和对照组(未经训练的狗)之间的差异。(1)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2)对实验狗进行“习惯化”培养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中食物是什么刺激类型?实验第一天的铃声和条件反射建立后的铃声刺激类型发生什么变化? (4)概括该实验的结果及结论。 (二)辨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区别 信号 具体的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 具体事物的信号(如语言、图画)刺激引起的反应神经中枢 的神经中枢 一般经过神经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容易 ,需强化适应数量 几乎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 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 的能力举例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望梅止渴、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典例] (2024·甘肃高考改编)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非条件反射,该过程与大脑皮层无关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尝试解答:选________ 正确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迁移训练]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1)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 )(2)非条件反射的数量远多于条件反射的数量。( )(3)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能使机体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5)对于不上学的人来说,上课铃声属于无关刺激;对于学生来说,上课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2.将下列反射的序号按照类型分别填写在横线上。①膝跳反射 ②望梅止渴 ③眨眼反射 ④听到美食流口水 ⑤缩手反射 ⑥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 ⑦婴儿的吸吮反射非条件反射:____________;条件反射:____________。3.心理学家曾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在一个箱子中,箱内有一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过程中,大鼠碰上杠杆,就会获得一份食物。多次意外发生后,大鼠会有意识地按压杠杆获取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是一种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B.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有限的C.上述反射活动的建立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才能一直保持D.撤掉食物引起的条件反射消退,可能使大脑皮层神经元间建立新的联系4.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需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B.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射需要食物的强化才能维持下去C.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 一、建构概念体系二、融通科学思维1.当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信息传入脊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该肢体出现缩回反应,表现为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称为屈肌反射。(1)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该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2)屈肌反射是人和动物最原始的防御反射,其意义是 。2.运动员听到枪声要作出起跑的反应,属于 (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判断的依据是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之间有什么联系? 。3.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狗定点排尿排便反射是通过 建立的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建立的意义是 。三、综合检测反馈1.实验人员取一只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如下处理:将含有麻醉剂L的棉球放在右侧坐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上,一段时间后,用1%硫酸刺激右后肢,不再发生屈腿反射。此时把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上述脊蛙的下腹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试图用左右后肢蹬掉腹部的滤纸片),一段时间后,搔扒反射消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屈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搔扒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蛙右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C.上述实验过程中,麻醉剂L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D.实验前,若将脊蛙的脊髓破坏,则刺激右侧坐骨神经,右后肢可以发生屈腿反射2.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3.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B.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C.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一直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当用乳头或手指碰人类婴儿的口唇时,其会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该过程称为吸吮反射。这一反射行为在新生儿出生后3~4个月自行消失,逐渐被主动的进食动作所代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吸吮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能大大提高机体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B.该反射的消失与仅单独使用条件刺激有关C.吸吮反射的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聚焦·学案一[学案设计](一)1.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 2.感受器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肌肉或腺体(二)1.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感受器 反射弧 脑与脊髓 2.(1)完整的反射弧 3.兴奋 分析和综合 应答[情境探究思考](1)提示: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缩手反射的兴奋传导途径为①→②→③→④→⑤。(2)提示:效应器有反应;该反应不是反射,因为该反应不是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的。(3)提示:先缩手;因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手被划伤后首先将兴奋传导到脊髓完成缩手反射,同时兴奋还会从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但由于兴奋由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经过的突触(神经元连接点)数量多,所以缩手后才感觉到疼痛。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迁移训练]1.(1)× (2)× (3)√ (4)√ (5)×2.选A 实验一对应的反射弧完整,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会发生屈腿反射;实验二中去除左后肢趾部皮肤,破坏了感受器,1%的硫酸溶液刺激后无反应;实验三中用针破坏脊髓后,无神经中枢,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没有屈腿反应;实验四中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虽然有屈腿反应,但不属于反射活动。因此,能观察到左后肢有屈腿反应且属于反射活动的是实验一,A符合题意。3.选D 分析题图可知,伸肌肌群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A正确;b神经元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处,其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支配,B正确;在膝跳反射弧中,当敲击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完成小腿前踢动作,C正确;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4.(1)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脊髓)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2)提示: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神经元。(3)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感觉。(4)不属于 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5)不能 不能(6)能 不能聚焦·学案二[学案设计](一)1.无须训练 2.(1)学习和训练 (2)①非条件 ②无关 ④条件 (3)非条件刺激 (4)②大脑皮层[情境探究思考](1)提示:如果不进行强化,原来建立的条件反射会消退。(2)提示:减少其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紧张和不安情绪,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提示: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由原来的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4)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听到铃声刺激后,会流口水,且流口水的时间较长,说明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最终狗就会建立铃声和流口水之间的关系,形成条件反射。(二)大脑皮层以下 大脑皮层 消退 消退 有限 无限 灵活性 复杂环境变化 [典例] 选C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迁移训练]1.(1)× (2)× (3)× (4)√ (5)×2.①③⑤⑦ ②④⑥3.选B 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A正确;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B错误;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C正确;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可能使大脑皮层神经元间建立新的联系,D正确。4.选C 条件反射需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A正确;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射需要食物的强化才能维持下去,B正确;由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D正确。随堂小结二、融通科学思维1.(1)不属于 该过程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2)避免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具有保护意义2.条件 该反应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3.学习和训练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适应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三、综合检测反馈1.选C 屈腿反射和搔扒反射均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蛙的脑已经被破坏,该实验只能说明在没有脑参与的情况下,屈腿反射的发生情况,但无法表明蛙右后肢的屈腿反射是否受大脑控制,B错误。将含有麻醉剂L的棉球放在脊蛙的右侧坐骨神经处,刺激右后肢,无屈腿反射,说明可能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将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放在腹部,出现搔扒反射,说明传出神经正常;再过一段时间,搔扒反射也消失,说明传出神经被麻醉,据此推测麻醉剂L先麻醉传入神经,后麻醉传出神经,C正确。实验前,若将脊蛙的脊髓破坏,则刺激右侧坐骨神经,右后肢可以发生屈腿,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可以发生屈腿反射,D错误。2.选C 该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3.选D 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即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A正确;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B正确;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C正确;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一直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4.选C 吸吮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才能大大提高机体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A错误;条件刺激为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刺激源,吸吮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刺激无关,B错误;吸吮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的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10 / 10(共74张PPT)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理解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阐述反射形成的过程。2.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学习目标聚焦·学案一 反射与反射弧聚焦·学案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课时跟踪检测目录随堂小结聚焦·学案一 反射与反射弧(一)举例分析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1.反射学案设计概念 在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___________反应结构基础 ________实例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应答反射弧2.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感受器肌肉或腺体(二)分析发生反射的条件和过程 1.兴奋2.发生反射的条件(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来实现。(2)需要适宜的刺激。概念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状态的过程产生条件 在反射活动中,_______接受一定的刺激传导部位 在_______中传导;在_________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相对静止显著活跃感受器反射弧脑与脊髓完整的反射弧3.反射产生的大致过程兴奋分析和综合应答4.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在观察校园植物的探究课上,某同学被尖锐的叶子划伤手指,他迅速缩回手并感觉到了疼痛。下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情境探究思考(1)用图中序号回答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兴奋的结构,并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兴奋传导途径。提示: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缩手反射的兴奋传导途径为①→②→③→④→⑤。(2)如果②处受损,刺激④处,效应器是否有反应?若无,说明原因。若有,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反射,并说明理由。提示:效应器有反应;该反应不是反射,因为该反应不是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完成的。(3)尖锐的叶子划伤该同学手指,他迅速缩回手并感觉到了疼痛。你认为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二者同时发生?为什么?这有什么适应意义?提示:先缩手;因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手被划伤后首先将兴奋传导到脊髓完成缩手反射,同时兴奋还会从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但由于兴奋由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经过的突触(神经元连接点)数量多,所以缩手后才感觉到疼痛。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的四个易错点(1)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2)不是有刺激就可以引起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会发生反射。(3)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4)产生感觉≠发生反射。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而感觉的产生不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易错提醒]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 )(3)兴奋能在反射弧中传导,还能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5)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迁移训练××√√×2.科研人员以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为实验材料进行反射活动的相关探究实验。实验一:用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实验二:去除左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三: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实验四: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能观察到左后肢有屈腿反应且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实验一 B.实验二C.实验三 D.实验一和实验四√解析:实验一对应的反射弧完整,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会发生屈腿反射;实验二中去除左后肢趾部皮肤,破坏了感受器,1%的硫酸溶液刺激后无反应;实验三中用针破坏脊髓后,无神经中枢,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没有屈腿反应;实验四中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虽然有屈腿反应,但不属于反射活动。因此,能观察到左后肢有屈腿反应且属于反射活动的是实验一,A符合题意。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敲击膝盖下方,小腿抬起需要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活动√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伸肌肌群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A正确;b神经元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处,其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支配,B正确;在膝跳反射弧中,当敲击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完成小腿前踢动作,C正确;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4.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结构。①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提示: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神经元。(3)膝跳反射测试时,测试者能感觉到腿被叩击了,请尝试用箭头和文字写出该过程。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感觉。(4)感觉到腿被叩击的过程_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是伤者的传入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伤者______产生感觉,_____完成膝跳反射。(均填“能”或“不能”)(6)如果是伤者的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伤者___产生感觉,_____完成膝跳反射。(均填“能”或“不能”)不属于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不能能不能[知识拓展] 反射的发生与感觉的形成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由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等处的低级中枢。在此处,兴奋一方面经神经中枢分析和综合后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发生反射;另一方面沿脊髓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感觉形成的部位。受到刺激后,人体一般是先发生反射,后形成感觉,原因是兴奋由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经过的突触(神经元连接点)数量多,耗时长。聚焦·学案二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一)理清反射的基本类型1.非条件反射学案设计概念 出生后_________就具有的反射实例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2.条件反射(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无须训练学习和训练(2)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①给狗喂食,狗分泌唾液(食物是_______刺激)。②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分泌唾液(铃声是_____刺激)。③先给狗听铃声,再立即喂食,重复若干次。④一段时间后,铃声单独出现,狗也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为____刺激)。(3)维持:需要____________的强化。(4)消退①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②实质: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_________的参与。非条件无关条件非条件刺激大脑皮层巴甫洛夫是著名生理学家,他利用狗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围绕训练狗建立条件反射(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实验流程如下:(1)设备准备与预实验:确保该条件反射实验装置运行正常,并进行预实验调试;准备好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设备(如铃铛、食物投放器等)。(2)习惯化:将狗放入实验装置中,在无刺激的环境下适应一段时间(通常为5~10分钟)。情境探究思考(3)训练阶段:第一天,单独呈现铃声或单独给狗喂食,观察狗的反应。第二天,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喂食,重复此过程多次。后续几天,继续重复第二天的上述步骤,但逐渐减少铃声与食物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直到狗在听到铃声后立即预期到食物的到来,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如流口水)。(4)测试阶段:在训练阶段结束后(通常是次日),将狗再次放入实验装置中。仅呈现条件刺激,不给予非条件刺激。观察并记录狗在条件刺激呈现期间的行为表现,如是否流口水或表现出其他预期行为,以评估其对条件刺激的反应和记忆的保持情况。(5)数据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狗在测试阶段的行为表现,评估条件反射是否成功建立。可以使用量化指标(如流口水的时间长度)来比较实验组(经训练的狗)和对照组(未经训练的狗)之间的差异。(1)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强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如果不进行强化,原来建立的条件反射会消退。(2)对实验狗进行“习惯化”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减少其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紧张和不安情绪,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实验中食物是什么刺激类型?实验第一天的铃声和条件反射建立后的铃声刺激类型发生什么变化?提示: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由原来的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4)概括该实验的结果及结论。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听到铃声刺激后,会流口水,且流口水的时间较长,说明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最终狗就会建立铃声和流口水之间的关系,形成条件反射。(二)辨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区 别 信号 具体的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 具体事物的信号(如语言、图画)刺激引起的反应神经中枢 ____________的神经中枢 一般经过________神经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_____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容易______,需强化适应大脑皮层以下大脑皮层消退消退区 别 数量 _____ 几乎____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______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_____________的能力举例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望梅止渴、听见铃声走进教室等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 续表有限无限灵活性复杂环境变化[典例] (2024·甘肃高考改编)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非条件反射,该过程与大脑皮层无关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解析]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思维建模]正确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1)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 )(2)非条件反射的数量远多于条件反射的数量。( )(3)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能使机体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5)对于不上学的人来说,上课铃声属于无关刺激;对于学生来说,上课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迁移训练×××√×2.将下列反射的序号按照类型分别填写在横线上。①膝跳反射 ②望梅止渴 ③眨眼反射 ④听到美食流口水 ⑤缩手反射 ⑥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 ⑦婴儿的吸吮反射非条件反射:___________;条件反射:________。①③⑤⑦②④⑥3.心理学家曾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在一个箱子中,箱内有一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过程中,大鼠碰上杠杆,就会获得一份食物。多次意外发生后,大鼠会有意识地按压杠杆获取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是一种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B.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有限的C.上述反射活动的建立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才能一直保持D.撤掉食物引起的条件反射消退,可能使大脑皮层神经元间建立新的联系√解析:大鼠有意识地按压杠杆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A正确;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B错误;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C正确;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可能使大脑皮层神经元间建立新的联系,D正确。4.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需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B.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射需要食物的强化才能维持下去C.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解析:条件反射需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A正确;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射需要食物的强化才能维持下去,B正确;由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则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D正确。一、建构概念体系二、融通科学思维1.当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信息传入脊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该肢体出现缩回反应,表现为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称为屈肌反射。(1)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该过程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肌反射是人和动物最原始的防御反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该过程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避免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具有保护意义2.运动员听到枪声要作出起跑的反应,属于______ (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之间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狗定点排尿排便反射是通过___________建立的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建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该反应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学习和训练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适应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三、综合检测反馈1.实验人员取一只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如下处理:将含有麻醉剂L的棉球放在右侧坐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上,一段时间后,用1%硫酸刺激右后肢,不再发生屈腿反射。此时把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上述脊蛙的下腹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试图用左右后肢蹬掉腹部的滤纸片),一段时间后,搔扒反射消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屈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搔扒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蛙右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C.上述实验过程中,麻醉剂L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D.实验前,若将脊蛙的脊髓破坏,则刺激右侧坐骨神经,右后肢可以发生屈腿反射√解析:屈腿反射和搔扒反射均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蛙的脑已经被破坏,该实验只能说明在没有脑参与的情况下,屈腿反射的发生情况,但无法表明蛙右后肢的屈腿反射是否受大脑控制,B错误。将含有麻醉剂L的棉球放在脊蛙的右侧坐骨神经处,刺激右后肢,无屈腿反射,说明可能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将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放在腹部,出现搔扒反射,说明传出神经正常;再过一段时间,搔扒反射也消失,说明传出神经被麻醉,据此推测麻醉剂L先麻醉传入神经,后麻醉传出神经,C正确。实验前,若将脊蛙的脊髓破坏,则刺激右侧坐骨神经,右后肢可以发生屈腿,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可以发生屈腿反射,D错误。2.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解析:该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3.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B.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C.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一直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解析: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即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A正确;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B正确;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C正确;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一直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4.当用乳头或手指碰人类婴儿的口唇时,其会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该过程称为吸吮反射。这一反射行为在新生儿出生后3~4个月自行消失,逐渐被主动的进食动作所代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吸吮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能大大提高机体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B.该反射的消失与仅单独使用条件刺激有关C.吸吮反射的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解析:吸吮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才能大大提高机体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A错误;条件刺激为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刺激源,吸吮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刺激无关,B错误;吸吮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的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课时跟踪检测12345678910一、选择题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B.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6781012345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因此反射弧不只是由神经细胞组成,还有肌肉、腺体细胞等,A错误;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有可能有反射,而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反射活动,B错误;一般而言,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C正确;完成反射活动必须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且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但若在反射弧完整的前提下,刺激的不是感受器,而是传出神经等,也会引发效应器出现相应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D错误。915678102342.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9解析: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故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但由于传导感觉的神经通路在脊髓胸段被切断,所以产生感觉的信号无法传导至大脑皮层,故针刺足部无感觉,D符合题意。15678102343.某研究小组利用小鼠、灯光、电刺激进行恐惧反射研究。当恐惧反射建立后,仅给予灯光刺激时测得小鼠心率为P;一段时间反复给予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后,再仅给予灯光刺激时测得小鼠心率为Q,结果P>Q。对该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恐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小鼠心率的变化,说明恐惧反射在消退C.恐惧反射的形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灯光、电刺激出现的顺序不影响反射的建立√91567810234解析: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P是建立恐惧反射后的心率,仅给予灯光刺激时测得小鼠心率为Q,且P>Q,说明仅给予灯光刺激时,心率减小,恐惧反射在消退,B正确;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灯光、电刺激出现的顺序会影响反射的建立,D错误。915678102344.唾液分泌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位于脑干),以下是与唾液分泌有关的现象:现象Ⅰ:进食时,食物对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唾液分泌;现象Ⅱ:进食前,食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现象Ⅲ:有时候当人们听到一些食物的名称时即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延髓发出的传出神经属于支配唾液腺的自主神经系统B.现象Ⅰ和现象Ⅱ中唾液的分泌分别属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C.食物引起味觉和听到名称引起唾液分泌都属于反射D.听到“柠檬”就引起唾液分泌的前提一般是曾吃过柠檬√91567810234解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唾液腺是腺体,因此从延髓发出的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A正确。现象Ⅰ中唾液分泌的反射中枢位于延髓,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中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味觉的形成不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听到“柠檬”就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因此,听到“柠檬”就引起唾液分泌的前提一般是曾吃过柠檬,D正确。915678102345.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做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使用脊蛙,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B.①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感受器C.若直接刺激脊蛙右侧后肢的传出神经,也可发生屈腿D.②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9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第一步 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皮肤 发生屈腿反射第二步 将脊蛙右侧后肢趾部的皮肤环剥,重复第一步实验 ①第三步 将探针插入脊蛙的椎管内,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第一步实验 ②1567810234解析:该实验使用的是脊蛙,不能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A错误;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在将脊蛙右侧后肢趾部的皮肤环剥后,其感受器被破坏,所以不会出现屈腿反射,B正确;若直接刺激脊蛙右侧后肢的传出神经也可发生屈腿,但该过程不属于反射,C正确;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若脊蛙的脊髓被破坏,即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不会出现屈腿反射,D正确。915678102346.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类体积较大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许多突起,其与神经元相关代谢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代谢过程可以体现出星形胶质细胞营养神经元的功能B.促进Rheb蛋白活性会使神经元细胞产生的ATP减少C.增强MTC活性或增加MTC数量均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D.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其突起与神经元联系,从而直接参与组成反射弧√9注:MTC为乳酸转运载体。1567810234解析:由题图可知,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进入神经元,乳酸分解产生了能量,说明星形胶质细胞具有营养神经元的功能,A正确;Rheb蛋白能促进丙酮酸氧化分解供能,从而使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减少,则进入神经元的乳酸减少,使神经元细胞产生的ATP减少,B正确;增强MTC活性或增加MTC数量,可促进乳酸进入神经元,产生更多自由基,引起神经元损伤,C正确;星形胶质细胞不直接参与组成反射弧,但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D错误。915678102347.图中①~⑥表示人体中相应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学生进行指尖采血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⑥B.若⑥损伤,缩手反射仍可完成C.某学生采血时看到针头会缩手,该过程的感受器为⑤D.缩手反射的效应器由②的神经末梢和①构成9√1567810234解析:某学生进行指尖采血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⑥大脑皮层,A正确;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若⑥损伤,缩手反射仍可进行,B正确;某同学采血时看到针头会缩手,此时针头并未接触手指,因此该过程的感受器不是⑤,C错误;缩手反射的效应器由②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①肌肉构成,D正确。915678102348.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科研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分别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现象。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91567810234A.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B.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感受器相同C.步骤二中刺激趾尖无反应,原因是可卡因抑制了传出神经D.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入神经9解析: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A正确。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感受器不同,B错误。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被麻醉,后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说明传出神经正常,故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步骤三中,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故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被麻醉,由此可知,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C、D正确。√1567810234二、非选择题9.色香俱佳的美食常常让人垂涎欲滴,食物进入口腔后,便开始消化过程,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被磨碎,并经唾液湿润便于吞咽。唾液中的消化酶对食物的成分有一定的消化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1)进食食物时唾液分泌增加,该反射中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细胞解析:在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进食食物时唾液分泌增加,这个反射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细胞。1567810234(2)食物经口腔进入胃进行进一步的消化,研究人员为探究胃蠕动的机理,从蟾蜍胸腔中剥离了带有神经的胃,置于人工配制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同时刺激A、B两点,胃的蠕动明显减慢。91567810234①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神经纤维X属于_____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神经纤维Y属于_____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_____ (填“相同”或“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的过程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传出交感相反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不属于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1567810234解析: ①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说明神经纤维X属于副交感神经;同时刺激A、B两点,胃的蠕动明显减慢,说明神经纤维Y抑制了胃的蠕动,所以神经纤维Y属于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即神经纤维X属于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②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9156781023410.激怒反应是指动物受到不良刺激时所产生的激动情绪及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如发动直接攻击等。氯丙嗪可通过阻断动物中脑—皮质神经通路中的D2受体,发挥安定和镇静作用,使动物对外界刺激(如电刺激)反应时间延长。为验证氯丙嗪对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两只小鼠置于激怒箱中,通电刺激,记录______;步骤二:再给两只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______;步骤三:给药30 min后,再将小鼠置于激怒箱中,进行______处理,记录用药后发生激怒反应的时间。91567810234回答下列问题:(1)按顺序完成上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鼠激怒反应的发生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9小鼠发生激怒反应的时间氯丙嗪溶液电刺激属于(3)实验中步骤一的作用是_________;有同学认为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得出一般规律,该同学得出该观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作为对照该实验只选择了两只小鼠,实验对象过少,可能存在误差;该实验缺少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课时跟踪检测(四)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选择题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B.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2.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3.某研究小组利用小鼠、灯光、电刺激进行恐惧反射研究。当恐惧反射建立后,仅给予灯光刺激时测得小鼠心率为P;一段时间反复给予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后,再仅给予灯光刺激时测得小鼠心率为Q,结果P>Q。对该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恐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小鼠心率的变化,说明恐惧反射在消退C.恐惧反射的形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灯光、电刺激出现的顺序不影响反射的建立4.唾液分泌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位于脑干),以下是与唾液分泌有关的现象:现象Ⅰ:进食时,食物对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唾液分泌;现象Ⅱ:进食前,食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现象Ⅲ:有时候当人们听到一些食物的名称时即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延髓发出的传出神经属于支配唾液腺的自主神经系统B.现象Ⅰ和现象Ⅱ中唾液的分泌分别属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C.食物引起味觉和听到名称引起唾液分泌都属于反射D.听到“柠檬”就引起唾液分泌的前提一般是曾吃过柠檬5.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做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第一步 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皮肤 发生屈 腿反射第二步 将脊蛙右侧后肢趾部的皮肤环剥,重复第一步实验 ①第三步 将探针插入脊蛙的椎管内,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第一步实验 ②A.该实验使用脊蛙,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B.①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感受器C.若直接刺激脊蛙右侧后肢的传出神经,也可发生屈腿D.②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6.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类体积较大的神经胶质细胞,具有许多突起,其与神经元相关代谢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MTC为乳酸转运载体。A.图中代谢过程可以体现出星形胶质细胞营养神经元的功能B.促进Rheb蛋白活性会使神经元细胞产生的ATP减少C.增强MTC活性或增加MTC数量均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D.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其突起与神经元联系,从而直接参与组成反射弧7.图中①~⑥表示人体中相应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学生进行指尖采血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⑥B.若⑥损伤,缩手反射仍可完成C.某学生采血时看到针头会缩手,该过程的感受器为⑤D.缩手反射的效应器由②的神经末梢和①构成8.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科研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分别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现象。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B.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感受器相同C.步骤二中刺激趾尖无反应,原因是可卡因抑制了传入神经D.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二、非选择题9.色香俱佳的美食常常让人垂涎欲滴,食物进入口腔后,便开始消化过程,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被磨碎,并经唾液湿润便于吞咽。唾液中的消化酶对食物的成分有一定的消化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1)进食食物时唾液分泌增加,该反射中的效应器为 。 (2)食物经口腔进入胃进行进一步的消化,研究人员为探究胃蠕动的机理,从蟾蜍胸腔中剥离了带有神经的胃,置于人工配制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同时刺激A、B两点,胃的蠕动明显减慢。①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神经纤维X属于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神经纤维Y属于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 (填“相同”或“相反”)的,其意义是 。 ②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的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 10.激怒反应是指动物受到不良刺激时所产生的激动情绪及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如发动直接攻击等。氯丙嗪可通过阻断动物中脑—皮质神经通路中的D2受体,发挥安定和镇静作用,使动物对外界刺激(如电刺激)反应时间延长。为验证氯丙嗪对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按顺序完成上述实验步骤: 、 、 。 (2)小鼠激怒反应的发生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实验中步骤一的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得出一般规律,该同学得出该观点的理由是 (答一点)。 课时跟踪检测(四)1.选C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因此反射弧不只是由神经细胞组成,还有肌肉、腺体细胞等,A错误;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有可能有反射,而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反射活动,B错误;一般而言,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C正确;完成反射活动必须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且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但若在反射弧完整的前提下,刺激的不是感受器,而是传出神经等,也会引发效应器出现相应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D错误。2.选D 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故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但由于传导感觉的神经通路在脊髓胸段被切断,所以产生感觉的信号无法传导至大脑皮层,故针刺足部无感觉,D符合题意。3.选B 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P是建立恐惧反射后的心率,仅给予灯光刺激时测得小鼠心率为Q,且P>Q,说明仅给予灯光刺激时,心率减小,恐惧反射在消退,B正确;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灯光、电刺激出现的顺序会影响反射的建立,D错误。4.选C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唾液腺是腺体,因此从延髓发出的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A正确。现象Ⅰ中唾液分泌的反射中枢位于延髓,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中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味觉的形成不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听到“柠檬”就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因此,听到“柠檬”就引起唾液分泌的前提一般是曾吃过柠檬,D正确。5.选A 该实验使用的是脊蛙,不能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A错误;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在将脊蛙右侧后肢趾部的皮肤环剥后,其感受器被破坏,所以不会出现屈腿反射,B正确;若直接刺激脊蛙右侧后肢的传出神经也可发生屈腿,但该过程不属于反射,C正确;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若脊蛙的脊髓被破坏,即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不会出现屈腿反射,D正确。6.选D 由题图可知,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进入神经元,乳酸分解产生了能量,说明星形胶质细胞具有营养神经元的功能,A正确;Rheb蛋白能促进丙酮酸氧化分解供能,从而使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减少,则进入神经元的乳酸减少,使神经元细胞产生的ATP减少,B正确;增强MTC活性或增加MTC数量,可促进乳酸进入神经元,产生更多自由基,引起神经元损伤,C正确;星形胶质细胞不直接参与组成反射弧,但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D错误。7.选C 某学生进行指尖采血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⑥大脑皮层,A正确;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若⑥损伤,缩手反射仍可进行,B正确;某同学采血时看到针头会缩手,此时针头并未接触手指,因此该过程的感受器不是⑤,C错误;缩手反射的效应器由②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①肌肉构成,D正确。8.选B 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A正确。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感受器不同,B错误。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被麻醉,后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说明传出神经正常,故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步骤三中,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故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被麻醉,由此可知,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C、D正确。9.解析:(1)在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进食食物时唾液分泌增加,这个反射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细胞。(2)①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说明神经纤维X属于副交感神经;同时刺激A、B两点,胃的蠕动明显减慢,说明神经纤维Y抑制了胃的蠕动,所以神经纤维Y属于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即神经纤维X属于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②刺激A点,胃产生蠕动,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细胞 (2)①传出 交感 相反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②不属于 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10.(1)小鼠发生激怒反应的时间 氯丙嗪溶液 电刺激 (2)属于 (3)作为对照 该实验只选择了两只小鼠,实验对象过少,可能存在误差;该实验缺少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答一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doc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pptx 课时跟踪检测(四)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