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中专项培优 课文识记1.童孙未解供耕织, 。(《四时田园杂兴》)2. 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诗人的心上。请将你积累的描写秋天的古诗任选一首默写在如图田字格中。注意行款要整齐,书写要认真规范。书写时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足安。3.请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诗句。 。4.默写古诗。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 。 , 。5.默写古诗《山行》。 , 。 , 。6.经典阅读与古诗运用。(1)故事中的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2)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恩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 。”《泊船瓜洲》中的“ , ?”7.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远上寒山石径斜, 。(2)萧萧梧叶送寒声, 。(3) 擎雨盖, 傲霜枝。8.古诗词默写。(1)牧童骑黄牛, 。(袁枚《所见》)(2)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3)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4)萧萧梧叶送寒声, 。(叶绍翁《夜书所见》)(5)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6)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7)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8)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9)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0)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别董大》)9.将下面古诗补写完整。一年好景君须记, 。10.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秋天到了,树叶渐渐枯黄了,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唐代诗人杜牧却吟出了“ , ”这样的诗句表达对秋叶的喜爱之情。(2)爸爸经常教育我“ , ”,让我做一个凡事讲理的人。(3)《赠刘景文》一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诗中描写了 、 、 、 这几种景物。(4)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正如有句俗语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11.把古诗、谚语、俗语补充完整。(1)古诗中有勉励: ,最是橙黄橘绿时。古诗中有童趣:意欲捕鸣蝉, 。 挑促织,夜深篱落 。(2)谚语、俗语中含有深刻的道理:“ ,理不辩不明。”告诉我们,道理要经常辩一辩才能更清楚明了;“一个篱笆三个桩, 。”则说明一个人力量很单薄,要大家互相帮助才能成事。12.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填空。(1)杜牧《山行》这首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枫林晚景的喜爱。绍翁《夜书所见》中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苏轼在《赠刘景文》这首诗中告诉友人“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三首诗所描写的季节都是 季。(2)古诗《所见》的作者是 。“牧童骑黄牛, ”两句写出了牧童生活的自在有趣。13.文本回放。(1)秋天是如此多姿多彩!看到火红的枫叶,我们不禁吟诵起诗句:“ , 。”看到枝头的累累硕果,我们又会想起苏轼的诗句:“ , 。”(2)金色的秋天那么迷人!看,田野像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 ,争着 ! 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 、 ……美丽的菊花在 频频点头。(3)长辈经常用“ , ”来劝告我们要讲道理。(4)俗话说“ ,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实验。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夜深篱落一灯明。(2)远上寒山石径斜, 。(3) ,一个好汉三个帮。(4) ,万古胜负在于理。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2)孙中山笑了笑说:“ ,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3)深秋时节,我望着满山火红的枫叶,不禁吟出了杜牧的诗句“ , 。”(4)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诗选自苏轼写的《 》。(5)你看,它把黄色给 ,黄黄的叶子像 ,扇哪扇哪, 。(6)有理走遍天下, 。(7)二人 ,其利 。期中专项培优 课文识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考查了古典诗词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故答案为:也傍桑阴学种瓜。【点评】诗句默写中需要注意的七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重同音异义词;④要关注同义异形词;⑤要留意具体语境;⑥要留心语句顺序;⑦要注意语句出处。2. 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诗人的心上。请将你积累的描写秋天的古诗任选一首默写在如图田字格中。注意行款要整齐,书写要认真规范。书写时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足安。【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解答】根据题干“描写秋天的古诗”可知,要把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默写在田字格内。可根据自己的积累默写即可,如: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译文为: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故答案为: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3.请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诗句。 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完成诗歌默写不难,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古诗中描写秋天的诗句很多,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中描写秋天的诗句:“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故答案为: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4.默写古诗。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故答案为: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5.默写古诗《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解答】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故答案为: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诗歌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6.经典阅读与古诗运用。(1)故事中的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2)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恩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中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2)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全诗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出自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诗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全诗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全诗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故答案为:(1)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2)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7.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2)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3) 荷尽已无 擎雨盖, 菊残犹有 傲霜枝。【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白云生处有人家;(2)江上秋风动客情;(3)荷尽已无 菊残犹有。【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完成诗歌默写不难,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1)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2)出自宋朝诗人叶绍翁的古诗作品《夜书所见》。(3)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赠刘景文》。故答案为:(1)白云生处有人家;(2)江上秋风动客情;(3)荷尽已无 菊残犹有。【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8.古诗词默写。(1)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2)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3)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4)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5)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6)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7)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8)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9)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0)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1)歌声振林樾;(2)停车坐爱枫林晚;(3)荷尽已无擎雨盖;(4)江上秋风动客情;(5)醉卧沙场君莫笑;(6)秦时明月汉时关;(7)一片冰心在玉壶;(8)渭城朝雨浥轻尘;(9)唯见长江天际流;(10)北风吹雁雪纷纷。【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1)出自袁枚的《所见》,全诗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出自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出自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5)出自王翰的《凉州词》,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出自王昌龄的《出塞》,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7)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8)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9)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0)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故答案为:(1)歌声振林樾;(2)停车坐爱枫林晚;(3)荷尽已无擎雨盖;(4)江上秋风动客情;(5)醉卧沙场君莫笑;(6)秦时明月汉时关;(7)一片冰心在玉壶;(8)渭城朝雨浥轻尘;(9)唯见长江天际流;(10)北风吹雁雪纷纷。【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9.将下面古诗补写完整。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最是橙黄橘绿时【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故答案为:最是橙黄橘绿时【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10.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秋天到了,树叶渐渐枯黄了,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唐代诗人杜牧却吟出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样的诗句表达对秋叶的喜爱之情。(2)爸爸经常教育我“ 有理走遍天下 , 无理寸步难行 ”,让我做一个凡事讲理的人。(3)《赠刘景文》一诗描写的是 秋季 (季节)的景色,诗中描写了 荷花 、 菊花 、 橙子 、 橘子 这几种景物。(4)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正如有句俗语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考点】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诗句的默写和谚语的积累。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解答】(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山行》作者唐代诗人杜牧杜牧,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是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3)《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傲霜枝”得知,写的是秋季的景色。诗中描写了荷花,菊花,橙子和橘子几种景物。(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故答案为:(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3)秋季 荷花 菊花 橙子 橘子(4)一个好汉三个帮【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11.把古诗、谚语、俗语补充完整。(1)古诗中有勉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古诗中有童趣: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知有儿童 挑促织,夜深篱落 一灯明 。(2)谚语、俗语中含有深刻的道理:“ 灯不拨不亮 ,理不辩不明。”告诉我们,道理要经常辩一辩才能更清楚明了;“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则说明一个人力量很单薄,要大家互相帮助才能成事。【考点】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答案】(1)一年好景君须记 忽然闭口立 知有儿童 一灯明;(2)灯不拨不亮 一个好汉三个帮。【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袁枚的《所见》,全诗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考查谚语、俗语。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油灯只有经常拨灯芯才会亮,道理要经常辩一辩才能更清楚明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要大家互相帮助才能做成事。故答案为:(1)一年好景君须记 忽然闭口立 知有儿童 一灯明;(2)灯不拨不亮 一个好汉三个帮。【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12.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填空。(1)杜牧《山行》这首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枫林晚景的喜爱。绍翁《夜书所见》中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苏轼在《赠刘景文》这首诗中告诉友人“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三首诗所描写的季节都是 秋 季。(2)古诗《所见》的作者是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两句写出了牧童生活的自在有趣。【考点】古诗文默写;诗歌形象意境;作家及其作品.【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句默写,有作家及其作品,还有诗歌形象意境。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和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这三首诗所描写的季节都是秋季。(2)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故答案为:(1)霜叶红于二月花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年好景君须记 秋;(2)袁枚 歌声振林樾。【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13.文本回放。(1)秋天是如此多姿多彩!看到火红的枫叶,我们不禁吟诵起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到枝头的累累硕果,我们又会想起苏轼的诗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2)金色的秋天那么迷人!看,田野像 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 你挤我碰 ,争着 要人们去摘呢 ! 菊花仙子 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紫红的 、 淡黄的 、 雪白的 ……美丽的菊花在 秋雨里 频频点头。(3)长辈经常用“ 有理走遍天下 , 无理寸步难行 ”来劝告我们要讲道理。(4)俗话说“ 人心齐 , 泰山移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实验。【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答案】(1)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2)金色的海洋 你挤我碰 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 紫红的 淡黄的 雪白的 秋雨里;(3)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4)人心齐 泰山移。【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默写,还有谚语、俗语的积累。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和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2)选自课文《秋天的雨》。(3)“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思是: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4)“人心齐,泰山移”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故答案为:(1)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2)金色的海洋 你挤我碰 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 紫红的 淡黄的 雪白的 秋雨里;(3)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4)人心齐 泰山移。【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2)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3)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4) 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胜负在于理。【考点】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答案】(1)知有儿童挑促织;(2)白云深处有人家;(3)一个篱笆三个桩;(4)一时强弱在于力。【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和谚语、俗语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1)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2)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民间俗语。本义是一个篱笆要有三个桩子才能立起来,一个好汉要有三个人帮助才能做成事情。比喻本事大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4)“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意思是:短时间的强弱在于力气大小,长时间的胜负在于道理。故答案为:(1)知有儿童挑促织;(2)白云深处有人家;(3)一个篱笆三个桩;(4)一时强弱在于力。【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 , 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3)深秋时节,我望着满山火红的枫叶,不禁吟出了杜牧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4)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诗选自苏轼写的《 赠刘景文 》。(5)你看,它把黄色给 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 一把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6)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7)二人 齐心 ,其利 断金 。【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课文理解;谚语、俗语及惯用语;作家及其作品.【答案】(1)牧童骑黄牛 忽然闭口立;(2)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3)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4)一年好景君须记 赠刘景文;(5)银杏树 一把扇子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6)无理寸步难行;(7)齐心 断金。【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作家及其作品,有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出自袁枚的《所见》。(2)出自课文《不懂就要问》。(3)出自杜牧的《山行》。(4)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5)出自课文《秋天的雨》。(6)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解释只要有骗霸记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7)二人齐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故答案为:(1)牧童骑黄牛 忽然闭口立;(2)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3)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4)一年好景君须记 赠刘景文;(5)银杏树 一把扇子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6)无理寸步难行;(7)齐心 断金。【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