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水陆交通网络形成
厦门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6.宋徽宗年间,交趾(今越南一带),贡使至京,求购书籍,微宗“诏嘉其慕义,除禁书
卜筮、阴阳、历算、术数、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外,余书许买”。由此可知,
历史试题
当时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A.实行开放包容政策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C.程朱理学影响广泛
D.朝廷重视边疆安全
1.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存出土了一组陶质器具,表1为其容积测量统计表(单位:立方厘米)
7.图2所示为明朝实施一条鞭法前后赋役征发流程的变化。这反映出
据此可知,当时
王朝
王朝
表1
器具
槽形盘
铲形抄
箕形抄
深腹罐
容积约264.3
约2650.7
约5288.4
约26082.1
一(监督)-知县
县精英
A.制陶工艺领先
B.出现了阶级分化
(介入)
C.农业技术突破
D.形成了计量规范
2.图1所示的文字演变现象在战国时期十分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土地所有者

图2
A.国家对基层的控制加强
B.底层民众赋役负担加重
(中)
C.基层组织的独立性增强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负(内)

8.清太宗患满人不识汉字,命达海翻译“《四书》及《三国志》各一部,须赐耆旧,以为
临政规范”,其后又设翻刻房,“凡《资治通鉴》《理性精义》《古文渊鉴》诸书,皆翻
6

清(满文)以行”。这一举措
西周战国
西周战国
A.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
B.确立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奠定了清朝的政制基础
D.推动了市民文学的发展
图1
9.图3为19世纪90年代初清政府年均岁出构成图。由此可知,当时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诸子百家进行学术争鸣
C.政治秩序的变动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铁道建造费,1%
3.《史记》载,西汉初因窦太后之故,
“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后
外债本利偿还资金,3
汉书》载,东汉马皇后“能诵《易》,好读《春秋》”。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外戚专权日益严重
C.治国思想发生变化
商典
中央机构伟
B.女性社会地位提升
D.官学教育发展迅速
费,22%
4.有史家认为,北魏均田制的精神不在于土地的平均分配,而在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以
海军及新式军
队经费,20%
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北魏均田的规定,能够支持该论点的是
省地方经费及
A,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
B.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补给等,41%
C.寡妇守志者虽免课亦授妇田
D.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
5.
表2
图3
起程时间
留住洛阳的时长
A.致力于开展自强运动
B.中央政府权威下降
显庆二年(657)
1年
C.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D.着力发展民用工业
显庆四年(659)
2年半
10.
表3
膦德二年(665)
10个月
杂志
文章
作者
发表时间
咸亨二年(671)
1年11个月
《新青年》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陈独秀
1915
上元元年(674)
1年4个月
《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1916
仪凤四年(679)
1年9个月
《东方杂志》
《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
杜亚泉
1917
永淳元年(682)
1年9个月(死于洛阳)
《迷乱之现代人心》
1918
表2为唐高宗行幸洛阳情况统计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东西文明根本之差异点》
李大钊
1918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关中人口压力增大
《新青年》
《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陈独秀
1918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