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核心概念聚焦1.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中,与人的眼球形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显微镜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列有关视觉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电影院出来到明亮的阳光下,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B.一朵花放射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C.听课时,看黑板再记笔记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D.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3.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4.如图所示是正常人眼睛看物体的调节图,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B.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C.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D.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扁平一些5.小明做“研究近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6.如图表示近视或远视的成像特点及其矫正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A.图①表示近视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B.图②表示近视的成像特点C.图③表示可用凹透镜矫正近视 D.图④表示配戴凸透镜后,远视眼晶状体的焦距变小7.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核心素养提升8.矫正近视和远视眼的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薄镜片,有凸片和凹片两种。有一种规格的软质隐形眼镜,中心厚度0.05mm。如图所示是某人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他所患眼病及应配戴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A.近视眼,大于0.05mm B.近视眼,小于0.05mmC.远视眼,小于0.05mm D.远视眼,大于0.05mm9.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如图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此时应配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10.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明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短;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长。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这时的水透镜相当于 (填:远视或近视)眼的晶状体,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对水透镜______(注水或抽水)。创新素养应用11.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参考答案核心概念聚焦1.A 2.D 3.B 4.C 5.C 6.D 7.前 小于 丙核心素养提升8.A9.焦距(曲度) 变小 前 凹透镜10.(1)缩小 (2)近视 抽水创新素养应用11.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浙教版 八年级上创设情景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据统计,大脑中约有 80% 的信息来自于眼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有部分同学的眼睛已经近视,那么眼睛近视的同学看物体有什么特点 探究实践眼睛是如何观察到物体的呢?角膜房水睫状肌晶状体玻璃体大脑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原理②视网膜相当于光屏。③u>2f时,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觉形成光→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形成视觉。探究实践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睫状肌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看近处的物体睫状肌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看远处的物体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晶状体是一个可改变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实践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近视患者和远视眼患者看物体的影像,有什么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图一)(图二)近视眼远视眼探究实践近视眼患者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的光聚焦在在视网膜前。矫正:凹透镜有发散光的作用,使来自远处的光聚焦成在在视网膜上,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前后径增长较多,眼球壁会变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部变化,甚至引起玻璃体浑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高度近视往往不可逆,预防高度近视,需要避免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在黑暗处看手机等。探究实践患远视眼的人能清楚地看见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来自远处的光聚焦在在视网膜后。矫正:凸透镜有会聚光的作用,来自远处的光聚焦在在视网膜上。戴凸透镜可矫正远视。老年人所患的“老花眼”就是远视症状。探究实践用实验验证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①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②若不移动蜡烛和光屏,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实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实验①拉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薄,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像又变清晰;②若不移动蜡烛和光屏,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凸透镜,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探究实践近视 远视眼球前后径晶状体曲度像落在视网膜的何处看不清何处物体矫正办法请归纳近视和远视的区别。过长过短过大过小成像在视网膜前成像在视网膜后远处近处配戴凹透镜配戴凸透镜思考与讨论探究实践视觉对我们十分重要。要保持良好的视力,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眼睛,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方法。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33厘米;应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爱护眼睛的方法:连续看书或写字 1 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70厘米。不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探究实践爱护眼睛的方法: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不要躺着或坐车、走路时看书。除了以上的方法外,你还想到哪些保护眼睛的方法?迁移应用1.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A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甲 乙A迁移应用3.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2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图中的 ( )B4.保护视力爱护眼睛,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 B. 读写姿势要正确 C. 在光暗的地方看书 D. 躺卧写作业、看书B板书设计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u>2f时,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眼睛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能解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形成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2.科学思维:用模型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并能进行比较。3.探究实践:尝试应用己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来验证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4.态度责任:初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爱眼、护眼习惯。【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包括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等内容。它是 “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透镜的初步知识、透镜的作用、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本课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据统计,大脑中约有 80% 的信息来自于眼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 有部分同学的眼睛已经近视,那么眼睛近视的同学看物体有什么特点 引入课题视力缺陷与矫正 提出问题:眼睛是如何观察到物体的呢? 思考讨论: 观察图片: 归纳提升: 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成像原理: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视网膜相当于光屏。③u>2f时,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觉形成:光→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形成视觉。 提出问题:眼睛是如何调节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呢?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晶状体是一个可改变焦距的凸透镜。 提出问题: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近视患者和远视眼患者看物体的影像,有什么特点? 比较图片、自身和爷爷奶奶的体验: 归纳提升: 图一: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 图二: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远视眼。 提出问题:近视眼的成因?如何矫正? 建立模型: 解释模型: 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的光聚焦在在视网膜前。 矫正:凹透镜有发散光的作用,使来自远处的光聚焦成在在视网膜上,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 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前后径增长较多,眼球壁会变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部变化,甚至引起玻璃体浑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 高度近视往往不可逆,预防高度近视,需要避免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在黑暗处看手机等。 提出问题:远视眼的成因?如何矫正? 建立模型: 解释模型: 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来自远处的光聚焦在在视网膜后。 矫正:凸透镜有会聚光的作用,来自远处的光聚焦在在视网膜上。戴凸透镜可矫正远视。 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设计实验: 近视: ①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 ②若不移动蜡烛和光屏,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远视: ①拉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薄,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像又变清晰; ②若不移动蜡烛和光屏,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凸透镜,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 思考与讨论 请归纳近视和远视的区别。 建立模型,用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释,有利于学生理解。爱护眼睛 视觉对我们十分重要。要保持良好的视力,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眼睛,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方法。 1.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33厘米;应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 2.连续看书或写字 1 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 3.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70厘米。不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 4.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 5.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 6.不要躺着或坐车、走路时看书。 利用图片进行教育,直观,学生更易接受。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 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 教学设计.docx 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 (共16张ppt).pptx 考试这样考--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