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 2024-202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5 分,每小题 3 分)1-5:A B D C C 6-10:A B D B C 11-15:D D C B A二、非选择题(55 分)16.(15 分)①良渚古城的四重结构(宫殿区、内城、外城、水利系统)及大规模工程(1000 多万立方米土方量),证明其具备强大的社会动员与组织管理能力,突破了“城市”仅作为居住场所的传统标准,凸显国家形态的组织度(4 分)。②20 万斤炭化稻谷及大面积稻田遗址,表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粮食储备能力,将“农业生产力”纳入文明评判要素,补充了“青铜器”作为单一标准的局限(4 分)。③精美玉器、社会分层(四五个等级)及统一信仰(玉琮作为神像载体),说明精神文化与社会分化是文明的重要标志,打破了“文字”作为核心标准的唯一性,强调文明的多元特质(4 分)。④良渚的案例推动国际学界认可文明标准的多样性,证明不同文明可依据自身特色形成独特发展路径,重构了“三要素”的单一评判框架(3 分)。17.(12 分)(1)内涵:①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如《诗经》《论语》);②人与自然的协调(如《庄子》);③个人情绪的适度调和(如《礼记》);④国家治理中的协和万邦(如《尚书》);⑤道德修养中的仁爱不争(如《春秋繁露》)(6 分,答出三点即可)。(2)当代价值: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根基,促进人际关系融洽;②为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供思想渊源,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③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实现身心平衡;④为全球治理提供“和而不同”的智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6 分,答出三点即可)。18.(14 分)(1)特点:①宴会规格提升,食材种类增多(引入外来作物和少数民族饮食);②注重饮食养生与健康理念(如高廉的饮食主张);③饮食文化体现社会交往功能(如宴请座主、乡里官长)(6 分)。(2)时代特征: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物质生活丰富;②社会等级观念松动(如商人使用银制器皿、仆夫用攒盒);③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作物与饮食传入);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方式影响扩大,注重生活品质与礼仪(8 分)。19.(14 分)①历史发展连续性:意大利经历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连续辉煌时期,文明传承未中断,遗产积累丰富;墨西哥玛雅文明等因殖民扩张(如西班牙入侵)遭受严重破坏,人口锐减(1519-1621 年墨西哥盆地人口降 75%),遗产保存受损(5 分)。②文明影响力:意大利古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在政治、文化上长期引领欧洲,遗产具有广泛辐射力;墨西哥文明虽发达,但对外影响力局限于美洲,且被殖民后文化传承断裂(4分)。③殖民与战争影响:意大利虽经历战乱,但未被彻底殖民,遗产保存较完整;墨西哥被西班牙殖民后,大量文化遗产被摧毁(如黄金艺术品被熔毁),导致遗产数量较少(5 分)。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其他一些文化中,太阳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在中国则是可以与之抗争的(后羿射日);火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在中国则是人们自己努力创造的(钻燧取火);大山是上帝的造化,在中国则是可以人为移动的(愚公移山)。这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是A.刚健有为B.封闭独立C.天人合一D.崇德尚贤2.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如下记载:“斗不正,半升以上,赀(罚)一甲;不盈半升到少半升,赀一盾。”“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流通)。”“有买(卖)及买殿(也),各婴(通攫,悬挂)其贾(价)。”这表明,秦朝A.法制建设的完善B.注重规范市场秩序C.维护财产私有制D.落实重农抑商政策3.汉文帝时期,中央派出隶属于丞相的丞相史去监察地方政事(即“丞相史出刺”制度),其监察范围并非按当时的郡国等行政地域划分,而是采用上古的“九州”之称。到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并划分十三州。这主要体现了,汉朝A监察效率逐渐提升B.地方权力得以重新分配C.治国思想发生转变D.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高二历史试题(共8页)第1页4.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契胡尔朱家族的《尔朱绍墓志》中有如下文字:“公讳绍,字承世,北秀容人也。其先出自周王虢叔之后,因为郭氏,封居秀容,酋望之胤,遂为尔朱。”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北方少数民族已完成封建化B.各民族生活方式的日渐趋同C.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D.游牧与农耕文明的激烈碰撞5.图1是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当时安史之乱前安史之乱后图1A.北方农业发展稳定B.农耕技术得到提升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国家政策发生转变6.北宋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更有街坊妇人…为酒客换汤斟酒,俗谓之‘俊(Gjù)糟’…又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或献果子香药之类…谓之‘厮波’。”这最适于佐证,宋朝A.饮食服务业分工精细化B.城市商业突破时空限制C.商品经济主导市井生活D.市民阶层享乐之风盛行7.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郭守敬提议下,朝廷设14名“监候官”,经培训后分赴各地,建立27座观测所,完成“四海测验”等壮举。这一壮举主要得益于,元朝A.先进的天文历法研究方法B.大一统局面的形成C.传统历法修订模式的突破D.科技人才集体努力高二历史试题(共8页)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