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安顺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全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质量监测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目
1
2
3
t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D
B
A
B
D
A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B
C
B
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2分)
(1)主要文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如
学生答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可同等给分)(每点2分,任答2点4分)》
(2)影响: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密切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
成:促进了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引发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改变
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每点2分,任答4点8分)
18.【答案】(14分》
(1)变化:美国、德国工业产量全球占比上升明显,经济实力超越英国、法国;英国经济地位下
降,“世界工厂”地位动摇。(4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技术革新最为突出: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4分)
(2)影响: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对殖民地半殖民侵略和压迫;推动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
分世界的狂潮:引发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矛盾,成为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6分,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答案】(14分)
(1)特点:持续时间长;领导力量多元化(无产阶缴、民族资产阶级等参与);斗争形式多样:具
有广泛的爱国性(爱国阶层逐渐实现联合):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每点2分,任
答2点得4分)》
原因: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亚非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亚非拉
民族意识觉醒。(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表现:独立国家数量增多;新兴政治力量崛起;从争取政治独立转向争取经济发展。(每
点1分,任答2点得2分)
深远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促进国际
秩序向民主化、多元化发展。(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金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公】
20.【答案】(12分)
示例一
论题: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诞生。(2分)
阐述:14一18世纪,欧洲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
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推动了人文,理性精神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推
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7一19世纪,资产阶级纷纷进行革命或者改革,他们以启蒙运
动构建的理想王国为蓝图,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8分)
综上,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瓦解了封建意识形态,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
想,最终促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体现了思想文化对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2分)
示例二
论题: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基础。(2分)
阐述: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
广泛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基础上,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巴黎公社作为无产
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8分)
综上,工业革命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背景,也是其传播的物质条件。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是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激化的理论产物,反过来又指导无产阶级改造社会,体现了
思想文化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互动关系。(2分)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的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
须酌情给分。
【金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公】全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质量监测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古希腊迈锡尼遗址中发现了一块陶器残片,上面刻有埃及法老的名字。这一发现
A.表明了希腊制陶工艺源自埃及
B.反映埃及对希腊城邦的控制
C.可印证古希腊与埃及存在交往
D.说明了迈锡尼祟拜埃及文化
2.罗马法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二十五亚士(罗马的一种货币单位)的罚金。”但在
相邻田地间,如树木的根须越界影响庄稼生长,邻人可自行砍去越界部分而不必承担责任。
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蕴含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D.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10世纪时,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率军进入意大利,帮助教皇平定叛乱。作为回报,教皇在962
年为奥托加冕为“罗马皇帝”,奠定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基础。这反映出
A.西欧封建社会正进行转型
B.教会主宰了欧洲政治局势

C.王权受到多方势力的压制
D.教会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
4,10一11世纪,日本领主为对抗国司(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压榨,将所开垦田地名义上“寄进”给
有势力的权贵或寺院等,以他们为庇护者,形成寄进地系庄园,自己充任庄官,维持自己对土
地的实际支配权。这一现象
A.大大减轻农民负担
B.集中增强天皇权力
C.埋下地方分裂隐患
D.提高封建庄园效益
5.13世纪,意大利某城市的羊毛商人工会章程规定:“本会成员须共同维护羊毛制品质量,不得
哄抬物价。新人会者需缴纳10里拉会费,并在资深会员监督下完成学徒期。”这反映出当时
欧洲城市
A.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崛起
B.封建领主控制城市经济
C.市民阶层主导政治生活
D.行会组织规范商业活动
6.据学者汉米尔顿估计,1500一1650年这一个半世纪里,从美洲运到欧洲的白银达1.6万吨。
其中,其中1/3以上转而最终流入中国。这种流动路径的转变反映了
A西欧国家对贸易的主导
B.亚洲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
C.太平洋贸易网络的形成
D.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A高一历史第1页(共4页)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