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4.2明确概念的方法(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4.2明确概念的方法(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如何明确“冰雪经济”概念?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明确内涵的方法,知道定义的含义、目的、构成和方法;掌握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2.明确外延的方法,知道划分的含义、方法、构成;掌握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概念,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增强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通过思维训练,进一步理解概念这种逻辑思维形式,培育自觉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正确运用概念,全面认识事物,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
01
明确内涵的方法
——“冰雪经济”的内涵如何定义?
总议题:如何明确“冰雪经济”的概念?
02
明确外延的方法
——“冰雪经济”的外延如何定义?
PART 01
明确内涵的方法
——“冰雪经济”的内涵如何定义?
议学情境一:
议一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蓬勃开展,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2月,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成功举行,掀起了冰雪经济的新一轮热潮。
冰雪经济在拉动地方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谈谈什么是“冰雪经济”?同桌讨论如何给“冰雪经济”下定义?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一)定义
1.含义: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依托,通过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一)定义
2.逻辑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依托,通过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冰雪
经济

以冰雪资源为依托,通过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新型经
济形态
被定
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一)定义
3.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
冰雪
经济

以冰雪资源为依托,通过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新型经
济形态
被定
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种差
属概念
+
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小试牛刀】
能思维并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动物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种差
+
属概念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
价值符号

纸币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
属概念
种差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二)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1.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3)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4)定义不能用比喻
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二)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过宽”
“定义项”的外延<“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过窄”
假设以下语句都是定义,这些定义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吗?
商品是劳动产品。
工业部门就是社会生产部门。
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未成年人就是8-18周岁的自然人。
定义过宽
定义过窄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二)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同语反复”:在定义概念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
“循环定义”:在定义概念中,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
假设以下语句都是定义。这些定义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吗?
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逻辑学是研究逻辑的科学
迷信的人就是相信鬼神的人
奇数就是偶数加一所得的数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二)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3)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注意】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某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正好在于缺乏某种属性时,我们也就可以而且必须从对象缺乏某种属性方面来揭示该对象的特有属性。如: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假设以下语句是定义:
哲学不是文学
高中生不是社会青年
创新不是守旧
物质不是意识
——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二)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4)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示例评析】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这个语句虽然是对“儿童”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但没有准确的揭示“儿童”的本质属性,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儿童的定义,就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假设以下语句是定义: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护士是人间的白衣天使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比喻


【练一练:判断下定义的逻辑错误】
1. 宪法是国家的法律。
2. 商品是商店出售的物品。
3.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4. 原因是引起结果的现象,结果是原因导致的现象。
5. 犯罪未遂不是犯罪既遂。
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定义过宽
定义过窄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否定定义
比喻定义
定义过宽
PART 02
明确外延的方法
——“冰雪经济”的外延如何定义?
议学情境二:
议一议:
冰雪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多元产业融合,涵盖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教育与培训、冰雪配套服务业、冰雪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潜力。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给“冰雪经济”分类。
冰雪经济的创新升级能提升经济活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数字化预订、智能雪地交通和物流,激发冰雪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等。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一)划分
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2.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
【例】
以性别为划分标准,“人”划分为“男人”和“女人”。
以年龄为划分标准, “人”划分为“老年人”、“中年人” 、“青年人” 、“少年” 、“幼年” 。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一)划分
3.划分的结构: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还包括划分标准)
母项:是通过划分来揭示其外延的概念
子项:是对母项划分后所得到的概念
划分标准:是对母项进行划分的根据
战争是否具有正义属性
是划分的标准
【示例评析】
例如: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子项
母项
【易错易混:划分VS分解】
划分 分解
含义不同 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种概念 如:犯罪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分解是把整体分为部分
如:地球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类型不同 属种关系,子项具有母项全部属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子项不具备整体属性
表达不同 A分为A1,A2,…,An,如果“Ai是A”,那就是划分 A分为A1,A2,…,An,如果“Ai不是A”,那一般是分解
举例 “学生”分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是划分。 ——“高中生是学生”成立 “北京”分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等”。
——“海淀区是北京”不成立
桌子——圆桌、方桌 树——松树、柏树、桉树
桌子——桌腿、桌面 树——树干、树叶、树根
划分
划分
分解
分解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二)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二)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子项外延之和<母项外延——“划分不全”
(例: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动物、植物”外延<“生物”)
子项外延之和>母项外延——“多出子项”
(例: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音乐、雕塑不属于文学作品)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二)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判断以下对“犯罪”“邮件”概念的划分是否正确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
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
犯罪动机为标准
犯罪主体之间关系未标准
邮件的介质为标准
邮件处理方式为标准
邮件所达地域为标准划分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二)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例: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同一级关系
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属于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
同一级关系
【练一练:判断下划分的逻辑错误】
1.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2.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3.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
4.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5.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6.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7.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8.学生分为小学生和中学生
划分不全
划分标准不一
多出子项
越级划分
越级划分
划分标准不一
越级划分
划分不全
议学情境三:
议一议:
近年来,我国冰雪经济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尔滨热”“滑雪热”火遍大江南北,特别是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推动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向经济发展“热动力”加速转化。
我国正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力争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在未来关于“冰雪经济”的概念会发生变化吗?说明理由。
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三)概念是会变化发展的
3.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例:很多年前,通讯工具的外延只限于电话、电报等,而今通讯工具的外延已经扩展为电话、电报、短信、电子邮件、微信、QQ等等。
1.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2.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课堂总结】
明确概念的方法
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
定义
含义
逻辑结构
方法
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
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划分
含义
结构
方法
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课堂练习】
1.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入研究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根据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前瞻性新兴产业”作为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②以“未来产业是前瞻性新兴产业”为前提不能换质位推理
③明确“未来产业”内涵需要运用种差加属概念进行划分
④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未来产业”的外延必须全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是指将个人从劳动中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统一纳入一个税种进行征税的新型税收制度。对此定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稿酬所得与个人劳动性所得属于概念外延关系中的属种关系
②劳务报酬所得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外延关系中的不相容关系
③该定义运用了“种差+属”的方式,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④“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是被定义项,“新型税收制度”是定义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3.县域经济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其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新质生产力的注入和产业升级。这( )
A.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县域经济”的外延
B.说明“新质生产力”与“县域经济”构成交叉关系
C.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了“县域经济”的本质
D.说明“区域经济”是定义项“县域经济”的属概念
C
【课堂练习】
4.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是两足行走的动物——定义过窄
②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态度对待生活——定义过宽
③世界观不是方法论——否定定义
④社会保障是精巧的社会减震器——比喻定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5.我国民法典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并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将民事主体划分为营利法人、自然人,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②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是矛盾关系
③该规定既明确了法人的内涵,又明确了法人的外延
④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与法人之间是种属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教学设计
章节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题 4.2明确概念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第四课第二框题承接第一框题内容,在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强调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准确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要把握明确概念的方法,学会用定义和划分的方式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遵循正确的逻辑规则。 第二框“明确概念的方法”,包括两目。第一目,“明确内涵的方法”,阐述了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即定义,解析了定义的含义、结构、基础以及下定义的规则等。第二目“明确外延的方法”,阐述了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即划分,阐述了划分的含义、结构、基础以及正确划分的规则等。这两目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讲述方式,以“明确既念”为主线,着重阐述了明确概念的方法、结构、基础以及规则等,帮助学生理解“定义”和“划分”这两个核心概念,掌握正确定义和划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框内容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几课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形式逻辑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逻辑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缺乏系统的认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正确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学会科学表达概念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三、学习目标: 1.明确内涵的方法,知道定义的含义、目的、构成和方法;掌握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2.明确外延的方法,知道划分的含义、方法、构成;掌握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概念,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增强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通过思维训练,进一步理解概念这种逻辑思维形式,培育自觉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正确运用概念,全面认识事物,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和逻辑原则、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和逻辑原则 教学难点:下定义的含义、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原则
六、议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2025年2月7日至14日,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成功举行(播放视频),本届亚冬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一场冰雪运动与冰雪文化的盛宴,掀起了冰雪经济的新一轮热潮。那究竟何为冰雪经济?如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今天我们这节课走进“冰雪经济”,学习第四课第二框明确概念的方法。
议学活动1:明确内涵的方法——“冰雪经济”的内涵如何定义?
教师活动1: 1.展示议学情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蓬勃开展,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2月,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成功举行,掀起了冰雪经济的新一轮热潮。冰雪经济在拉动地方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2.议学问题: 谈谈什么是“冰雪经济”?同桌讨论如何给“冰雪经济”下定义? 3.议学提示: (学生畅谈)教师总结: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依托,通过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4.议学活动要求: 在此环节中,要求同学们自主思考回答问题,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1: 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本框知识回答问题,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 备注清楚。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冰雪经济”为情境载体,通过解析政府工作报告与亚冬会案例,引导学生在真实社会热点中探究概念内涵的界定方法。通过自主思考与同桌讨论,学生经历“感知现象→提取特征→归纳本质”的思维过程,掌握“种差+属概念”的定义规则,理解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全同原则。情境化教学既呼应“冰雪经济”拉动地方发展的政治认同目标,又通过实践操作培育科学精神——在辨析“冰雪资源依托”“产业形态”等关键种差时,深化对定义逻辑规则的认识,为后续突破“循环定义”“比喻定义”等常见错误奠定基础。
议学活动2:明确外延的方法——“冰雪经济”的外延如何定义?
教师活动2: 1.展示议学情境: (1)情境一: 冰雪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多元产业融合,涵盖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教育与培训、冰雪配套服务业、冰雪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潜力。冰雪经济的创新升级能提升经济活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数字化预订、智能雪地交通和物流,激发冰雪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等。 (2)情境二: 近年来,我国冰雪经济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尔滨热”“滑雪热”火遍大江南北,特别是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推动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向经济发展“热动力”加速转化。我国正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力争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2.议学问题: (1)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给“冰雪经济”分类。 (2)在未来关于“冰雪经济”的概念会发生变化吗?说明理由。 3.议学提示: (1)从核心产业来看:包括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衍生业态(从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划分):配套服务业(住宿交通等)、冰雪教育;创新业态(按产业融合与新兴领域划分):冰雪文化创意(IP经济)、冰雪+科技等 (2)未来“冰雪经济”的概念必然发生变化。因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会随实践发展而动态调整,随着产业升级、政策迭代,人们对于“冰雪经济”的认识也会持续变化发展。 4.议学活动要求: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2: 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相应地方做好笔记,掌握知识点。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分析冰雪经济的产业案例,先带学生用“分类”的方法梳理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具体产业类型,掌握“分类标准要统一”“类别之间不重复”的简单规则;再通过讨论未来冰雪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调整”的道理。用真实产业发展案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科学分类,同时培养关注社会发展的参与意识。
七、课堂小结:
八、学以致用: 1.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入研究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根据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前瞻性新兴产业”作为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②以“未来产业是前瞻性新兴产业”为前提不能换质位推理 ③明确“未来产业”内涵需要运用种差加属概念进行划分 ④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未来产业”的外延必须全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在未来产业的定义中,“前瞻性新兴产业”作为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①正确。 ②:以“未来产业是前瞻性新兴产业”为前提进行换质为“未来产业不是非前瞻性新兴产业”,可以进行换位,②错误。 ③:明确“未来产业”内涵需要运用种差加属概念进行下定义,划分是明确外延的方法,③错误。 ④:一个正确的定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故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未来产业”的外延必须全同,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是指将个人从劳动中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统一纳入一个税种进行征税的新型税收制度。对此定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稿酬所得与个人劳动性所得属于概念外延关系中的属种关系 ②劳务报酬所得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外延关系中的不相容关系 ③该定义运用了“种差+属”的方式,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④“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是被定义项,“新型税收制度”是定义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劳动性所得是指个人从劳动中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说明稿酬所得与个人劳动性所得属于种属关系,①说法错误。 ②:题干中劳动性所得包含四种,那么劳动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之间的关系属于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表现,②说法正确。 ③:下定义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属概念,种差指的是同一属概念下种概念的差别,属概念则指的是被定义项的属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③符合题意。 ④:定义项包含种差+属概念,因此此处的定义项应为“将个人从劳动中获得的各种收入统一纳入……的税收制度”,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县域经济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其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新质生产力的注入和产业升级。这( ) A.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县域经济”的外延 B.说明“新质生产力”与“县域经济”构成交叉关系 C.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了“县域经济”的本质 D.说明“区域经济”是定义项“县域经济”的属概念 【答案】C 【详解】A: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县域经济”的内涵,A排除。 B:“新质生产力”与“县域经济”是全异关系,B排除。 C: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县域经济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这是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了“县域经济”的本质,其中“县域经济”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 ;“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是种差,“区域经济”是属概念,C正确。 D:“区域经济”是被定义项“县域经济”的属概念,D排除。 故本题选C。 4.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是两足行走的动物——定义过窄 ②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态度对待生活——定义过宽 ③世界观不是方法论——否定定义 ④社会保障是精巧的社会减震器——比喻定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人是两足行走的动物,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①排除。 ②: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态度对待生活,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②排除。 ③: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世界观不是方法论”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③入选。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社会保障是精巧的社会减震器”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④入选。 故本题选D。 5.我国民法典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并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将民事主体划分为营利法人、自然人,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②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是矛盾关系 ③该规定既明确了法人的内涵,又明确了法人的外延 ④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与法人之间是种属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法人和自然人属于同一级关系,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①说法错误。 ②:法人包括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②说法错误。 ③: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并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该规定既明确了法人的内涵,又明确了法人的外延,③说法正确。 ④: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与法人之间是种属关系,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是种概念,法人是属概念,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