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为例课标要求素养目标AB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1.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及分类,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2.掌握不同类型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和真假值特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复合判断表达思想。3.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复合判断,辨别其类型并判断真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复合判断,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性分析问题。公共参与:在公共生活中,可以运用复合判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准确理解他人的意见,有效地参与讨论和决策。解锁复合判断,洞察华表奖全貌01020304CONTENTS目录总议题:从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看复合判断的精准运用解析联言判断,细品华表奖佳作解读选言判断,梳理华表奖逻辑解密假言判断,透视华表奖现象part/01解锁复合判断,洞察华表奖全貌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于2025年4月27日在山东青岛举行,钰获奖名单的“门道儿”藏在三个关键条件里:既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也要实现百花齐放,更离不开创作者用心用情用功。这些条件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获奖的标准。议学任务“华表奖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和“华表奖既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也追求百花齐放。”哪个是简单判断,哪个是复合判断?为什么?简单判断复合判断议学情境一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运用复合判断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复合判断的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例如:华表奖既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也追求百花齐放。3.复合判断的组成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1)支判断: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2)联结词:联结支判断的词项。联结词联结词支判断支判断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4.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所以表明假设的情况。part/02解析联言判断,细品华表奖佳作议学提示:联言判断表述:《万里归途》既有紧张展现撤侨艰难的情节,又有传递家国担当的真挚情感。必要性:影片亮点在于情节与情感并存,联言判断能全面呈现,避免片面描述,这能完整、准确地展现其作为优秀故事片的多元魅力。议学情境二《万里归途》荣获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这部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外交官在战火中穿越险境,护送同胞归国的故事。它以紧张情节展现撤侨艰难,以真挚情感传递家国担当,是一部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的佳作。议学任务请用一句联言判断表述《万里归途》在情节与情感上的亮点,并说明运用联言判断的必要性?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联言判断的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联言判断的结构由联结项和联言支两部分组成。联言支联结项含义: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①含义: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例如:“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③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此商品物美价廉。)联言支联结项联言支例:这篇散文文笔生动 并且 这篇散文富有哲理。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3.联言判断的真假p q p且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全真则真,一假则假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表(1)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联言支的真假。(2)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3)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思考:以下联言判断是否为真?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2.贪污是一种违纪行为,但不是一种违法行为。真假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注意:(1)联言支不仅要同真,而且联言支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割裂。(2)注意联言支的先后次序。(3)恰当运用联结项。反例:孔子是教育家,并且花是红的。反例:我得了运动会金牌,并且参加了运动会。反例: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饱满。知识拓展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联言判断关系判断课堂练习考向一 联言判断1.(2023·重庆高考)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D.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part/03解读选言判断,梳理华表奖逻辑议学情境三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的领奖台上,张译凭借《三大队》里充满力量感的表演,将角色的坚毅与柔情完美融合,拿下优秀男演员奖;惠英红在《我爱你!》中用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把老年爱情的纯粹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荣获优秀女演员奖。在颁奖后的采访中,有影迷说道:“张译和惠英红的表演,或者是让我们看到了角色的深度,或者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他们无愧于华表奖的荣誉。”议学任务影迷对张译和惠英红表演的评价属于哪种判断类型?为什么使用这种判断能够很好地总结两位演员的表演特点?相容选言判断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选言判断的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2.选言判断的结构选言判断由联结项和选言支两部分组成。选言支联结项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①含义: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②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等③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选言支联结项联结项例: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选言支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3.选言判断的种类根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01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例如: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02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例如: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4.选言判断的真假(1)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p q P或者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真真假一真全真则真,全假则假如:孔子或者是教育家,或者是政治家。①孔子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②孔子是教育家,不是是政治家。③孔子不是教育家,是政治家。④孔子不是教育家,也不是政治家。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4.选言判断的真假(2)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如:小明要么是高中生,要么是大学生。①小明是高中生,也是大学生。②小明是高中生,不是大学生。③小明不是高中生,是大学生。④小明不是高中生,也不是大学生。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假真真假一真才真,全真全假皆为假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从认识角度看),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从实践角度看)正例: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从学校、班级、老师、学生等多角度分析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 P38探究与分享反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无非是这些方面:要么是社会环境不好,要么是学校教育不力。课堂练习考向二 选言判断2.小红和小佳是邻居也是好朋友。她们家楼下开了一家奶茶店,她们常常在一起喝下午茶,她们发现常去喝下午茶的人或者喜欢红茶,或者喜欢花茶,或者喜欢绿茶。小红喜欢绿茶,小佳不喜欢花茶。根据以上陈述,下列说法必定为真的是( )①小佳如果喜欢红茶,就不喜欢绿茶②小佳如果不喜欢红茶,就一定喜欢绿茶③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红茶,就一定喜欢绿茶或花茶④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绿茶,就一定喜欢红茶和花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part/04解密假言判断,透视华表奖现象议学情境四1995年创立的中国电影华表奖,作为中国电影界的权威奖项,见证了无数优秀影片的诞生。它不仅是对电影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时代精神的载体,只有真正反映时代风貌、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才能登上华表奖的领奖台,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标杆力量。议学任务“只有真正反映时代风貌、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才能登上华表奖的领奖台”属于哪种判断类型?为什么用这种判断能准确说明华表奖与优秀电影作品的关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1.条件联系(1)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客观的)(2)人们认识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断。(主观的)我期中考考得好,我妈会给我买一双鞋。如果我期中考考得好,我妈就会给我买一双鞋。2.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例如:只有真正反映时代风貌、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才能登上华表奖的领奖台。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3.假言判断的结构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前件 + 后件 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联结项 ①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②举例:“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例如: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后件联结项联结项前件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4.假言判断的种类依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的关系划分。逻辑性质: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联结项:“如果……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补充)(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示例: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下雨,地面就会湿。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4.假言判断的种类(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示例:如:如果寒流来了,那么气温就会下降。寒流来了 气温下降了 寒流来了 气温没下降寒流没来 气温下降了 寒流没来 气温没下降必然不可能可能可能前件p 后件q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口诀:前真后假为假,其余均为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4.假言判断的种类逻辑性质: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除非…才……” “没有…就没有…”(补充)(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示例: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只有体检合格,才能参加高考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4.假言判断的种类(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示例: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年满18周岁 有选举权 年满18周岁 没有选举权不满18周岁 有选举权 不满18周岁 没有选举权可能可能不可能必然口诀:前假后真为假,其余为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前件p 后件q 只有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4.假言判断的种类逻辑性质: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含义: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联结项:“……当且仅当……才……” “……当且仅当……”(补充)(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示例:三角形的三内角相等,当且仅当它的三边相等。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4.假言判断的种类(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示例: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是偶数 能被2整除 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不是偶数 能被2整除 不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必然必然√√ 口诀:一真一假则假,其余皆为真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前件p 后件q 当且仅当p,则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知识整合:假言判断的种类种类 主要内容 逻辑形式 联结项 真假判断 例子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 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必要条件 假言判断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如果p,那么q只有p,才有q当且仅当p,则q如果…那么…只要…就…只有…才…当且仅当…才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课堂练习:指出下列假言判断的具体类型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如果中美之间出现军事冲突,那肯定不会是由中国采取挑衅行动引起的。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5.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6.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7.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夫妻感情破裂。8.一种制度、一个政府,只有不断地听取批评意见,才能够不断改进工作,不断进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5.假言判断真假的决定因素①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例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这个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湿”,而取决于“下雨”与“地湿”的关系。②前件和后件都为假时,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例2: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这个假言判断仍然是真的。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条件判断)6.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7.判断的重要性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课堂总结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一、联言 判断二、选言判断三、假言判断一、复合 判断1.运用复合判断必要性、含义、组成(联结词和支判断)2.复合判断的种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1.联言判断的含义、结构(联言支、联结项)2.联言判断的真假(全真则真,一假则假)3.意义1.选言判断的含义、结构(选言支、联结项)2.选言判断的真假3.意义、要求相容选言:一真即真,全假则假不相容选言: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同真同假皆为假1.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前件、后件、联结项)2.种类及真假3.假言判断真假的决定因素充分条件: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必要条件: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充要条件: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课堂练习考向三 假言判断3.《墨经》的逻辑学体系是世界上出现较早、比较完整的逻辑学体系之一,是中国逻辑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页。下列判断的类型与《墨经》中的“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相一致的是( )①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②只有患者接受手术,他的病才能治愈③因为你今天上班迟到,所以我才扣你的钱④只有学习方法得当,才能提高学习效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①甲是关系判断,“友好的同学情谊”关系是对称关系②乙是选言判断,“完成作业”和“完不成作业”可以同真③丙是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可以同真或同假④丁是真的联言判断,两个联言支只有一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甲:小红与小明之间有友好的同学情谊。乙:今天要么完成作业,要么完不成作业。丙: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将来就不会成功。丁:他是科学家,也是战斗英雄。易错点一:错误理解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的真假4.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下列判断理解正确的是( )B课堂练习5.(2025·广东·模拟预测)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小明一家人对春节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符合逻辑思维规则且表达正确的是( )①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这就是春节。②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③年夜饭我们要么在家自己做,要么去酒楼享用。④只有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我们才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课堂练习6.(2024·浙江·高考真题)起初,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便是“眼见为实”的由来。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可必然得出( )①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②只有借助工具,人类才能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③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④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课堂练习7.(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B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教学设计章节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题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判断的概述”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本课是对判断知识的深化拓展,为后续推理学习筑牢根基,助力学生全面把握事物情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本框下设四目。第一目“复合判断及其种类”,点明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阐释其含义、逻辑结构及种类划分,让学生对复合判断有初步认知。第二目“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阐述联言判断的含义、结构,列举常用联结项,揭示真假特征及运用意义,助学生掌握联言判断。第三目“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介绍选言判断的含义、结构、联结项,区分两种选言判断并揭示真假特征,阐述运用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第四目“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讲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分类,阐述各类含义、真假特征、运用前提及意义,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假言判断。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前,已对简单判断和逻辑基本规律有一定认知,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基础,但复合判断因其结构复杂、类型多样,仍对学生构成挑战。 从知识储备看,高中生虽有一定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但对逻辑术语和专业分析方法接触较少,在区分联言、选言、假言判断,尤其是理解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关系时,易出现混淆。从能力层面,学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面对复杂的复合判断推理,可能存在分析思路不清晰、判断依据不准确等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对逻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不足,难以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因此,教学中需注重结合实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三、学习目标: 1.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及分类,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2.掌握不同类型复合判断的逻辑结构和真假值特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复合判断表达思想。 3.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复合判断,辨别其类型并判断真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复合判断,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性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在公共生活中,可以运用复合判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准确理解他人的意见,有效地参与讨论和决策。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复合判断类型(含义、结构与性质及区分)、判定其真假、实现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剖析复杂复合判断逻辑结构、把握假言判断条件内涵及区分易混判断类型。六、议学活动设计: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大陆电影三大奖有哪些?在中国大陆电影的璀璨星空中,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被誉为“三大奖”,它们如三驾马车,从观众视角、专业维度、政府导向共同引领电影行业发展。其中,华表奖作为极具分量的政府奖,承载着对电影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双重考量,其评选背后藏着丰富的逻辑密码。今天,就让我们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复合判断在其中的精妙运用。总议题:从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看复合判断的精准运用 议学活动1:解锁复合判断,洞察华表奖全貌教师活动1: 播放视频:《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的“门道儿”藏在三个关键词里》,创设议学情境。 展示议学材料: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的“门道儿”藏在三个关键词里:既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也要实现百花齐放,更离不开创作者用心用情用功。这些条件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获奖的标准。 展示议学问题: 思考:“华表奖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和“华表奖既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也追求百花齐放。”哪个是简单判断,哪个是复合判断?为什么?(提示:“华表奖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是简单判断,简单判断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华表奖既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也追求百花齐放。”是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华表奖既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也追求百花齐放”包含了“华表奖注重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和“华表奖追求百花齐放”两个支判断,通过“既……也……”联结词联结,所以是复合判断。) 议学活动要求:在此环节中,要求同学们上台展示作答,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1: 1.观看视频与阅读材料,通过关键信息作答正确的答案,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对应位置将基本观点 备注清楚。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吸引力的议学情境,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中国电影华表奖相关内容的兴趣,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展示的议学材料围绕华表奖获奖名单标准展开,紧密结合情境,提供具体、真实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现实情境,增强学习的代入感。 提出判断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概念,区分二者的差异,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过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议学活动2:解析联言判断,细品华表奖佳作教师活动2: 播放视频:《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公布》,创设议学情境。 展示议学材料: 《万里归途》荣获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这部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外交官在战火中穿越险境,护送同胞归国的故事。它以紧张情节展现撤侨艰难,以真挚情感传递家国担当,是一部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展示议学问题: 请用联言判断表述《万里归途》在情节与情感上的亮点,并说明运用联言判断的必要性? (议学提示:联言判断表述:《万里归途》既有紧张展现撤侨艰难的情节,又有传递家国担当的真挚情感。必要性说明:《万里归途》的成功源于情节与情感表达两方面 ,运用联言判断能同时呈现影片在这两个维度的特点,避免片面描述,完整、准确地展现其作为优秀故事片的多元魅力,体现影片情节与情感相互交融、共同成就影片艺术价值的关系。) 4.议学活动要求: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2: 1.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相应地方做好笔记,掌握知识点。设计意图: 以华表奖影片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具体影片案例提供分析素材,引导学生用联言判断提炼影片亮点,理解联言判断能全面、准确展现事物多方面特征,避免片面性,从而深化对联言判断概念、作用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与知识应用能力,也为后续理解联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真假以及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做好基础。议学活动3:解读选言判断,梳理华表奖逻辑教师活动3: 播放视频:《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女演员公布》,创设议学情境。 展示议学材料: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的领奖台上,张译凭借《三大队》里充满力量感的表演,将角色的坚毅与柔情完美融合,拿下优秀男演员奖;惠英红在《我爱你!》中用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把老年爱情的纯粹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荣获优秀女演员奖。在颁奖后的采访中,有影迷说道:“张译和惠英红的表演,或者是让我们看到了角色的深度,或者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他们无愧于华表奖的荣誉。” 展示议学问题: 影迷对张译和惠英红表演的评价属于哪种判断类型?为什么使用这种判断能够很好地总结两位演员的表演特点? (议学提示:影迷对张译和惠英红表演的评价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因为两位演员的表演特点并非相互排斥,“看到角色的深度”和“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两种效果可以同时存在,既可能在张译或惠英红的表演中单独呈现,也可能在他们的表演中同时体现 ,用相容选言判断能全面概括两位演员表演的多元魅力和丰富效果。) 4.议学活动要求: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3: 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相应地方做好笔记,掌握知识点。设计意图: 通过华表奖颁奖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以演员获奖及影迷评价为素材,引导学生识别相容选言判断类型,理解其适用于不相互排斥、可同时存在情况的逻辑特点,从而掌握选言判断知识,并学会运用其总结归纳实际现象,提升逻辑思维与知识应用能力,从而理解选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真假、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以及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议学活动4:解密假言判断,透视华表奖现象教师活动4: 播放视频:《光影华章》,创设议学情境。 展示议学材料: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创未来 1995年创立的中国电影华表奖,作为中国电影界的权威奖项,见证了无数优秀影片的诞生。它不仅是对电影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时代精神的载体,只有真正反映时代风貌、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才能登上华表奖的领奖台,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标杆力量。 展示议学问题: “只有真正反映时代风貌、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才能登上华表奖的领奖台”属于哪种判断类型?为什么用这种判断能准确说明华表奖与优秀电影作品的关系? (议学提示: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因为它表明反映时代风貌、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是作品登上华表奖领奖台的必要条件,突出了华表奖对作品在时代性、思想艺术方面的严格要求,准确体现了华表奖旨在选拔能代表时代精神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电影作品的标准与定位。) 4.议学活动要求: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列出发言要点,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总本组成员观点,做好发言准备。注意术语的规范使用。 学生活动4: 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做好议学准备。 2.认真研读议学问题,列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归纳整理本组成员的观点,做好分享准备。 3.根据议学提示,在课本相应地方做好笔记,掌握知识点。设计意图: 以《光影华章》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华表奖与优秀电影作品关系的材料,引导学生识别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类型,理解其体现条件与结果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假言判断知识要点,体会其在准确表述现实逻辑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逻辑思维与知识运用能力,从而理解条件联系,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真假、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以及判断的重要性。课堂小结:学以致用: 考向一 联言判断 1.(2023·重庆高考)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 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 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D.【详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描述的是读书的情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描述的是关心家国天下的情况。这两个部分是并列存在的,强调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家国天下之事。该对联表达的是读书和爱国这两种情况同时倡导,符合联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特点。分析各选项: A选项:对联并非单纯描述学习环境,且不是直言判断形式,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对联中不存在选言判断所表达的“选择关系”,不是选言判断形式,B选项错误。C选项:对联没有体现假言判断所表达的“条件关系”,不是假言判断形式,C选项错误。D选项:对联以联言判断的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符合对联表达的意思以及联言判断的特点,D选项正确。综上,答案是D。 考向二 选言判断 2.小红和小佳是邻居也是好朋友。她们家楼下开了一家奶茶店,她们常常在一起喝下午茶,她们发现常去喝下午茶的人或者喜欢红茶,或者喜欢花茶,或者喜欢绿茶。小红喜欢绿茶,小佳不喜欢花茶。根据以上陈述,下列说法必定为真的是( ) ①小佳如果喜欢红茶,就不喜欢绿茶 ②小佳如果不喜欢红茶,就一定喜欢绿茶 ③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红茶,就一定喜欢绿茶或花茶 ④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绿茶,就一定喜欢红茶和花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详解】常去喝下午茶的人或者喜欢红茶,或者喜欢花茶,或者喜欢绿茶”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才假:①说法错误,根据相容选言判断规则,我们可以得知,小佳不喜欢花茶,如果喜欢红茶,那么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绿茶,①不一定为真;②符合题意,小佳不喜欢花茶,如果不喜欢红茶,那么就一定喜欢绿茶,这样才不会三者全假,②一定为真;③符合题意,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红茶,那么剩下两个选言判断就一定要二者至少有一个为真,该判断才为真,③一定为真;④说法错误,常去喝下午茶的人如果不喜欢绿茶,那么剩下两个选言判断不一定同时为真,④不一定为真。所以②③正确,选C。 考向三 假言判断 3.《墨经》的逻辑学体系是世界上出现较早、比较完整的逻辑学体系之一,是中国逻辑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页。下列判断的类型与《墨经》中的“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相一致的是( ) ①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 ②只有患者接受手术,他的病才能治愈 ③因为你今天上班迟到,所以我才扣你的钱 ④只有学习方法得当,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详解】《墨经》中的“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④符合题意。“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不下雨是郊游的充分条件,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排除。“因为你今天上班迟到,所以我才扣你的钱”,表示上班迟到是扣钱的充分条件,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排除。所以选②④,选C。 易错点一:错误理解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的真假 4.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下列判断理解正确的是( ) 甲:小红与小明之间有友好的同学情谊。 乙:今天要么完成作业,要么完不成作业。 丙: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将来就不会成功。 丁:他是科学家,也是战斗英雄。 ①甲是关系判断,“友好的同学情谊”关系是对称关系 ②乙是选言判断,“完成作业”和“完不成作业”可以同真 ③丙是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可以同真或同假 ④丁是真的联言判断,两个联言支只有一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详解】小红与小明之间有友好的同学情谊,是关系判断,“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①正确;要么完成作业,要么完不成作业,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完成作业”和“完不成作业”不可能同时为真,②排除;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将来就不会成功,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有前必有后)和否定后件式(无后必无前),前件和后件可以同真或同假,③正确;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是真的,④排除。所以选①③,选B。 5.(2025·广东·模拟预测)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小明一家人对春节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符合逻辑思维规则且表达正确的是( ) ①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这就是春节。 ②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 ③年夜饭我们要么在家自己做,要么去酒楼享用。 ④只有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我们才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详解】①: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最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这是过春节的仪式,和春节不是种属关系,①错误。 ②: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是联言判断,表达正确,符合客观事实,也没有逻辑错误,②正确。 ③:年夜饭我们要么在家自己做,要么去酒楼享用是不相容性选言判断,符合只有一项真则判断为真,在家自己做和去酒楼享用只能二选一,③正确。 ④:只有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我们才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但贴春联不是年味的必要条件,④错误。 故本题选C。 6.(2024·浙江·高考真题)起初,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便是“眼见为实”的由来。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可必然得出( ) ①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②只有借助工具,人类才能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 ③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详解】①:材料中强调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不等于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选项违背了同一律,①排除。 ④:材料中强调的是发明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而选项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偷换了论题,违背了同一律,④排除。 ②: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借助工具是人类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 ③:为了探索宇宙和微小粒子奥秘,人类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③正确。 故本题选C。 7.(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 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 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 B【详解】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规则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A:题干只能表述出地铁客流高峰期时段提高票价是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不能判断出是不是必要条件,因此该判断不一定为假,A排除。 B: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则在地铁客流高峰期提高票价,一定能减轻客流压力,因此不能减轻客流压力为假,B符合题意。 C: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因此也能减轻客流压力不一定为假,C排除。 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即后件为真,前件不一定为假,即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一定为假,D排除。 故本题选B。学以致用: 在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惠英红凭借《我爱你!》荣获优秀女演员奖。她在发言中既感慨自己近五十年的电影从业历程,见证中国电影一路攻坚克难、不断发展;又坚定表示会一直演下去,为中国电影贡献300%的力量 。这就是复合判断,同时断定了两件事。 播放视频:《惠英红荣获优秀女演员奖时的发言》。 课后作业:模仿惠英红发言里的复合判断,用50字以内写一写你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下节课一起分享,看看谁最能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