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说明:容题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容短卷规定的位置上。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体无效。全卷共6页,考武时问60分钟,满分7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南北方的方言、民间习俗在沿线交融,例如南方的茶叶远销北方,北方饮茶风气日益兴盛。这体现了大运河()A.维护国家政治的稳定B.带动沿河城市的繁荣C.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D.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2.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格把唐诗当作史料,开创了诗文证史的历史研究新方法。以下唐诗,说明了此时(出处原文杜甫《忆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陆龟蒙《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张籍《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A.统治阶级沉迷奢侈享受B.社会经济得到发展C.民族交往丰富社会生活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3.“方镇相望于内地,…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A.经济衰退,朝廷税收减少B.民族矛盾,少数民族入侵C,藩镇割据,中央权威衰落D.文化调零,诗人嘲讽朝政4,有学者考证,莫高窟第220窟前壁门上方的说佛法图和日本法隆寺的观音壁画,应该是根据同一个底稿画出来的画,一幅被画工携往莫高窟,一幅被遣唐使带回奈良。这体现了()A.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B.唐朝科技水平高度发达C.日本成为唐朝的藩属国D.佛教传播引发社会问题5,北宋欧阳修曾记载:“(通判)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这一现象反映了()A.地方官员权力相互制约B.北宋中央监察体系严密C.北宋施行崇文抑武方针D.地方行政秩序高效稳定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6.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古代在边疆民族地区施行“因俗而治”的治理政策的是()A,唐朝在吐蕃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派遣汉人官员管辖B.西夏仿照中原王朝铸造金属货币,学习中原先进文化C.宋朝允许阿拉伯商人在泉州港依照伊斯兰教法处理内部纠纷D.西藏高僧八思巴被尊为元朝帝师,协助朝廷管理西藏事务7.以下是两宋南北经济数据对比,从表中可以得知()经济指标南方占比北方占比来源人口63%37%北宋元丰年间统计垦田面积69%31%北宋熙宁年间数据赋税收入81%19%南宋时期宋金对比A.南方是北宋的经济中心B.经济重心南移逐步完成C.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D.南宋赋税收入远超北宋8.右图是两晋南北朝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折线图,这反映了科举制的作用是()50%45,16%/A.加强中央集权制度40%30%24.59%6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20%15%17.2%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10%√4%D.提升官僚队伍素质0%西晋东晋隋唐北宋9.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项目式学习中,某小组成员抽到的朝代为元朝,他们应该聚焦的机构是()A.中书省B.宜政院C.行中书省D.枢密院10.2008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遗名录,它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宋代时水密隔舱技术已十分成熟,明清时期郑成功和施琅进一步运用水密隔舱技术制造和修理战船。这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不断发展创新B.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始终繁荣C.中国古代航海技术领先世界D.水密隔舱制造技艺停滞不前11.绘画往往能够反映时代特征。通过以下图片的对比,正确的解读是()明万历《出醬入跸图》明万历《饥民图说》描绘万历皇帝出京谒陵扫翠和巡视的盛况描绘万历时期大批饥民逃难场景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