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华民国成立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可以看到的展示图片是( )A.B.C.D.3.如表可用于研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4.老照片是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图所示是拍摄于1954年的一张老照片,该会议的召开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流行语是时代的脚印,从中我们能看出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下列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流行语是( )A.未来产业、人工智能B.招商引资、市场经济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6.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如图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重大战略示意图。其中①②两处对应的对外开放大事件分别是( )A.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江城市B.加入世贸组织、中共十四大召开C.设立经济特区、建立浦东开发区D.建立浦东开发区、加入世贸组织7.如图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该图( )A.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B.显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C.体现了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的特征D.反映了由北向南逐步开放的特征8.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经济总量从1952年的7.9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万亿元,增长了200倍,年均增长8.3%,增长到2018年的4.9万元,增长了37.7倍( )A.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C.新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瞩目成就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9.1979年新年伊始《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2009年6月30日,台湾当局开放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 )A.两岸经济贸易往来得到持续不断的增长B.海峡两岸同心协力为两岸创造美好未来C.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交往障碍得以根除D.“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在台湾成功实施10.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后绘制的思维导图。这一发展历程反映出中国( )A.根据国情和世界形势调整外交政策B.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11.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功勋奖章。2000年7月( )A.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B.推动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顺利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D.完成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12.如图是某同学所绘制的知识结构图。①处应填写的是(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B.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13.2011年2月22日至3月5日,因利比亚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分批组织船舶、飞机(包括港澳台同胞) 35860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A.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B.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14.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下列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B.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民主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条件D.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学习历史需要史论结合。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B.农业合作化——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新中国科学技术成就非凡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历史经验和当时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较为完整,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发展农业生产。”这条总路线是多年来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经验的继承和总结,是符合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实际的,土地改革在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这次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材料二: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请填“×”。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私人所有。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经营管理到产品分配都打破了旧的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形式”的表现。材料三: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良种良法、农机装备、生物安全、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摘编自《知与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4)根据材料三,指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核心要素。材料认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加快科技创新的深远意义是什么?17.城市变迁见证历史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来,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变迁都在新中国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请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材料一:【任务一:透过数据认识城市】材料二:时期 起步阶段1949﹣1957年 调整巩固阶段1958﹣1978年 稳步提升阶段1979﹣1995年 快速增长阶段1996﹣2011年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背景 ①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同国民经济一样的起伏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各项改革举措出台 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各领域配套改革稳步推动特点 人口向城市聚集,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也十分缓慢 城市蓬勃发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各项城乡改革和对外开放举措出台 城市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区域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镇化率快速增长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三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市对外开放站上新起点代表城市 鞍山、长春、沈阳、哈尔滨 大庆、克拉玛依、包头、攀枝花 深圳、广州、上海、重庆 成都、大连、青岛、杭州、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沧桑巨变换新颜城市发展启新篇——新中国成立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九》(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率的发展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任务二:透过精神感悟城市】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呼唤和培育着城市精神。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 城市精神上海 海纳百川、追求中越、开明赛智、大气谦和深圳 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长春 宽容大气、自强不息大庆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杭州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重庆 坚韧、忠勇、开放、争先(2)请从上表中选择一例城市,结合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析其城市精神的内涵。【任务三:透过城市群展望城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我国已经确立以“19+2 城市群”为支点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这个布局不仅覆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支撑和串联起了一个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的特点。(4)综上,就新时代城市发展谈谈你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请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任选一个主题,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A2.A3.A4.B5.D6.C7.C8.D9.B10.A11.A12.C13.A14.C15.D16.(1)特点:继承和总结历史经验,符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政治作用: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经济作用: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A:×。B:√。(3)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4)内涵:根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生产力。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深远意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17.(1)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不同阶段增长速度有所差异。空白处补充:①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开展,工业化起步推动人口向城市聚集。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以深圳为例: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后,大量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涌入。“开拓创新”体现了深圳在经济体制、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大胆尝试;“诚信守法”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深圳注重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法治环境;“务实高效”反映在深圳人真抓实干,高效推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较短时间内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团结奉献”彰显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团结协作,为深圳的发展贡献力量。(3)特点: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覆盖东中西部地区;形成“两横三纵”的战略轴带;呈现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4)认识:新时代城市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发展需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如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传承和弘扬城市精神,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凝聚力;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繁荣。18.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农村改革新篇章。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拉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这一制度改变了以往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为城市改革和工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设立经济特区推动对外开放进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了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总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举措,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它让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