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单元测试)
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积累运用。(共37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páo xiào péng pài shēn yín xī miè
kùn nan zāo gāo zhòu méi sǎng zi
2. 用“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吞没(mò méi) 忧虑(lù lǜ) 勺子(sáo sháo) 唉声叹气(āi hāi)
阴冷(yīn yìn) 淋雨(lín líng) 掀起(xān xiān) 困难重重(kùn gùn)
3.将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恰当的成语。(6分)
(1)他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样子,好像喝醉了酒。( )
(2)我走在玻璃栈道上,感到非常害怕不安。( )
(3)育人点如果一个人因为不遵守法律而受到惩罚,那就是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 )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西蒙病得很重,但是身边却没有人照顾她。
A.考虑(到);注意(到)。 B.照料。 C.特别注意,加以优待。
5.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把序号填在括号内。(5分)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环境描写 E.心理描写
(1)沈阳植物园,湖水荡漾,松杉苍翠,美不胜收。( )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 )
(3)桑娜沉思: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
(4)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
(5)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 )
6.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3分)
(1)水渐渐蹿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安详 温暖而舒适)。
(3)车厢里一片(寂静 安静),静得可怕。
7.学习了《桥》这篇课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叙事散文。
B.课题《桥》仅仅是指村庄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C.课文的语言短句多,自然段也极其简短,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
D.文章的结尾处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是因为前面情节太紧张,没时间提及。
8.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B.刘禅摔孩子——收买人心
C.曹孟德错杀吕伯奢 D.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9.作家、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草原》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短篇小说《赶集》等。
B.《穷人》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
D.《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
10.《童年》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他的去向是( )。(2分)
A.随母亲投奔外祖父 B.被继父收养 C.进学校读书 D.流落街头
二、阅读理解。(共28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④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⑤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1.选文出自课文《桥》,作者是( )。(2分)
A.赵丽宏 B.梁衡 C.谈歌
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
A.村庄惊醒了。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C.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选文是《桥》这篇课文的开头部分,请你概括一下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2分)
4.选文开头两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5.此时,人们正处于慌乱之中,请你推测一下:故事将会怎样发展 写出你的推测,尽量和原文不一样。(4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烛 心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莉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
④“怎么 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 这样的邻居真让人无语……这不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明天说不定还来借什么。不,不行!”小莉的脑子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红红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莉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
1.这篇小小说只有二百余字,情节富于变化,语言凝练但意味深长。本文开篇只用六个字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 。本文除小莉外,还很巧妙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站在“台前”的 ,一个是藏在“幕后”的 。(3分)
2.第④自然段主要对小莉的 进行了描写,体现了小莉 的性格特点。(2分)
3.小莉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 (2分)
A.猜疑——反感——拒绝——惊讶——愧疚
B.反感——拒绝——猜疑——惊讶——愧疚
C.猜疑——反感——拒绝——愧疚——惊讶
D.反感——猜疑——惊讶——拒绝——愧疚
4.这篇小小说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 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2分)
5.结尾女主人“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的原因是( )(2分)
A.邻家孩子和女主人无亲无故,送来蜡烛,肯定不怀好意。
B.女主人误会了邻家孩子,她为自己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感到羞愧。
C.由于突然停电,到处一片漆黑,邻家小男孩忽然来到,吓到女主人了。
D.女主人不想和孩子解释什么,觉得邻家孩子戏弄了她。
6.新颖点根据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想象,续写小莉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如何接待小男孩。想象要合情合理。(4分)
三、口语交际。(5分)
小明是班级足球队的一员,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足球文化节里,小明参加了十场比赛,慢慢地,妈妈不支持小明踢足球了,说他每天弄得脏兮兮的,还影响学习。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说服妈妈支持你继续踢足球呢
四、习作。(30分)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读起来比较吸引人。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吧。要求:1.情节合理。2.不少于450字。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答案
一、1.咆哮 澎湃 呻吟 熄灭 困难看解题糟糕 皱眉 嗓子
mò lǜsháo āi yīn lín xiān kùn
(1)自言自语 (2)心惊肉跳 (3)自作自受
B
(1)D (2)B (3)E (4)A (5)C
(1)放肆 (2)温暖而舒适 (3)寂静
7. C 8. B 9. B 10. A
二、(一)1. C 2. B
3.山洪暴发了,村子里的人们都向木桥拥去。
4.运用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渲染了山洪暴发时的紧张气氛,将读者瞬间带入极度恐惧的氛围中。
5.参考答案:解放军叔叔来抢险救灾,救了村民们。洪水过后,桥被冲坏了,大家马上把桥修好。
(二)1.室内一片漆黑 小男孩 小男孩的妈妈
心理 多疑、冷漠
A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
B
6.参考答案:此时,小莉的脸有些热,她庆幸小男孩看不到她发红的脸颊。她赶紧接过蜡烛,别过脸,拉着小男孩的手说:“来,我们一起点蜡烛。”小男孩点点头跟着进了屋。黑暗中,男孩甜甜的声音传来:“阿姨,这里黑,小心绊倒。”小莉的心再次猛烈地颤抖了一下……
三、参考答案:妈妈,我非常喜欢踢足球,踢足球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能为班级争光呢! 如果您觉得我每天脏兮兮的,我可以保证每天及时洗澡,自己洗衣服,再也不做“泥娃娃”了。妈妈,您就允许我踢足球吧,我保证不耽误学习! 您就答应我吧!
四、习作提示: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2.应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3.可以写一写故事发生的环境,以起到衬托的作用。4.适当地运用心理描写可以让人物更具有表现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