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Cl-35.5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1~5小题每题1分,6~10小题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授权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面做法不合理的是A 持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B. 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C. 丰富农村文化惠民活动 D. 大量使用化肥促进农业增产2. 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 马踏飞燕 B. 莲花形玻璃托盏C. “白马作”毛笔 D. 彩陶罐3. 稀土是战略资源,隐形战机涂层中的稀土元素,能够吸收雷达波,从而实现隐身效果。如图为稀土元素钆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64B. 钆属于金属元素C. 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2D. 钆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Gd2-4. 合理利用植物(如罂粟)可治疗疾病。罂粟壳中含有吗啡(C17H19NO3)等生物碱,非法提取会制成毒品,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吗啡由四种元素组成B 一个吗啡分子中共含有40个原子C. 罂粟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D.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服务人类社会5. 模型建构是化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A. 图甲:地球咸水、淡水的储量 B. 图乙:空气质量分级标准C. 图丙:人体中元素的含量 D. 图丁:资源利用的每个环节6. 归纳可以将零散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用食盐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科技定西宽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徐光宪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A. A B. B C. C D. D7.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该过程涉及蒸发结晶B. 《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指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C. 《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描述的是合金的熔点降低D. 《梦溪笔谈》记载“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8. 海水中的镁元素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为探究氯化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图实验(不考虑溶剂的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氯化镁固体是易溶性物质B. 烧杯②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9gC. 烧杯③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 各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①<②<③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杂:KCl溶液中含有少量K2SO4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B 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用铁片、Zn(NO3)2溶液和CuSO4溶液进行实验C 鉴别:N2和CO2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称取5.0gNaCl加入到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ρ水=1g/cm3)A A B. B C. C D. D10. “五角星”能形象呈现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关系。其中甲为黑色固体,戊的固态叫“干冰”,甲、乙、丙、丁均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五角星”相邻两角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铁单质B. 乙和丙反应一定得到黄色溶液C. 丁在实验室可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D. 图中共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共17分。11.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回答问题:(1)琅琅上口的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唱出了浓浓的年味,大扫除时发现不同材质的抹布吸水性有差异。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_____。(2)春节期间路旁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_____的性质。(3)过年都要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4)除夕家家户户吃饺子喜庆团圆,捞饺子对应的化学实验操作是_____。12. 神舟火箭发射时,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燃料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发动机的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推动火箭升空。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偏二甲肼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A. 分子种类 B. 分子数目 C. 原子种类(3)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4)在此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了火箭的_____。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泡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乳酸发酵制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蔬菜易富集硝酸盐,在腌制初期,蔬菜中的硝酸盐在杂菌(如肠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腌制过程中,蔬菜表面的天然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糖类物质分解为乳酸(C3H6O3)。随着发酵进行,乳酸积累量增加,pH逐渐降低,酸性环境抑制蔬菜中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还抑制了产生亚硝酸盐的杂菌,同时乳酸菌可能会分泌亚硝酸盐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无害的氮气或氨,其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腌制时通常会加入食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还能增强风味,但盐浓度过低(<5%)易导致腐败菌繁殖,产生异味,过高(>15%)则抑制乳酸菌,发酵停滞。泡菜成熟后,浸泡、漂洗,进行有关数据测定,数值如表1所示。浸泡时间(min) 硝酸盐含量(mg/kg) 亚硝酸盐含量(mg/kg)0 115 1.7010 93 1.4520 76 1.1730 41 0.43表1浸泡、漂洗前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泡菜的“利”与“弊”并非绝对,适量、科学地食用,既能享受发酵食品的风味与营养,也能规避潜在风险,使其成为均衡饮食的有益补充。——节选自《中学生物教学》2023年3月上旬、《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01期(1)泡菜中常见的亚硝酸盐是亚硝酸钠(Na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腌制泡菜时为了防腐,食盐越多越好B. 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C.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于蔬菜中的硝酸盐D. 酸性环境促进维生素C的分解,导致泡菜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3)用化学方法设计实验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钠溶液_____。(4)日常食用泡菜时为了有效避免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食用前应该_____。14. 碱式碳酸铜用来做颜料、制造烟火。从孔雀石中提纯该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资料链接】①孔雀石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假设孔雀石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②碱式碳酸铜加热到220℃会分解成其他物质回答问题:(1)“粉碎机”粉碎孔雀石的目的是_____。(2)“酸浸”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CuSO4+2Na2CO3+X=Cu2(OH)2CO3↓+2Na2SO4+CO2↑,其中X为_____(填化学式)。(4)在“烘干池”中为了不影响产率,此操作中应注意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共17分。15.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回答问题。(1)仪器①名称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要用B装置所示收集氧气,请在虚线框内补充画出图中其他部分_____。(3)图C是某制氧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反应仓中生成的氧气通过加湿仓后被人体吸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反应仓中的液体试剂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B. 加湿仓利用了氧气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C. 设计供氧器需要综合考虑便捷、安全、环保等因素(4)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进行图甲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电导率变化如图乙所示。图甲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图乙中ab段电导率下降的原因_____。16. 围绕“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积极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1)【任务一】从物质的性质和转化角度认识二氧化碳碳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以及化石能源的燃烧,其中化石能源包括煤、_____、天然气。碳吸收——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岩石都能吸收二氧化碳。但岩石吸收过程中生成的碳酸氢钙能溶于水,这就使许多地区的地下水成为_____(填“硬水”或“软水”)。(2)【任务二】二氧化碳“捕集”的行动方案碳捕集——二氧化碳的“捕集”可以采用化学吸收法,利用碱性吸收剂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对“捕集”过程进行如下探究。步骤Ⅰ:关闭弹簧夹,向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步骤Ⅱ: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B中部分液体进入A中,_____(填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锥形瓶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_____。[实验过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2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成立[交流讨论]①氢氧化钠溶液“捕集”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捕集”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3)【任务二】低碳行动是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碳减排——为了贯彻低碳生活理念,你能做到的是_____(写一条)。四、计算题:本题1小题,共5分。17. 为测定某抗酸药(含碳酸氢钠)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称取14.0g该药片充分溶解后(假设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逐滴加入7.3%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该抗酸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Cl-35.5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1~5小题每题1分,6~10小题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授权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面做法不合理的是A 持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B. 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C. 丰富农村文化惠民活动 D. 大量使用化肥促进农业增产【1题答案】D【解析】【详解】A、稳定播种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避免因面积波动导致产量下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做法正确;B、新质生产力指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农业、绿色技术),能提高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符合乡村振兴战略,故做法正确;C、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农民精神生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属于社会发展的必要措施,故做法正确;D、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污染地下水(如硝酸盐超标),破坏生态平衡,故做法正确。故选D。2. 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 马踏飞燕 B. 莲花形玻璃托盏C. “白马作”毛笔 D. 彩陶罐【2题答案】A【解析】【详解】A、马踏飞燕是用青铜制成的,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B、莲花形玻璃托盏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白马作”毛笔是用动物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D、彩陶罐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3. 稀土是战略资源,隐形战机涂层中的稀土元素,能够吸收雷达波,从而实现隐身效果。如图为稀土元素钆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64B. 钆属于金属元素C. 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2D. 钆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Gd2-【3题答案】D【解析】【详解】A、由钆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故x=6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钆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钆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钆离子,其离子符号为Gd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 合理利用植物(如罂粟)可治疗疾病。罂粟壳中含有吗啡(C17H19NO3)等生物碱,非法提取会制成毒品,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吗啡由四种元素组成B 一个吗啡分子中共含有40个原子C. 罂粟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D.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服务人类社会【4题答案】C【解析】【详解】A、吗啡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吗啡由吗啡分子构成,一个吗啡分子中含有17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40个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吗啡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罂粟燃烧后除了生成CO2和水,还会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如罂粟壳中的吗啡在医疗上的应用,可以服务人类社会,但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防止非法提取和滥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 模型建构是化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A. 图甲:地球咸水、淡水的储量 B. 图乙:空气质量分级标准C. 图丙:人体中元素的含量 D. 图丁:资源利用的每个环节【5题答案】B6. 归纳可以将零散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用食盐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科技定西宽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徐光宪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A. A B. B C. C D. D【6题答案】B7.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该过程涉及蒸发结晶B. 《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指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C. 《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描述的是合金的熔点降低D. 《梦溪笔谈》记载“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7题答案】A8. 海水中的镁元素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为探究氯化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图实验(不考虑溶剂的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氯化镁固体是易溶性物质B. 烧杯②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9gC. 烧杯③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 各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①<②<③【8题答案】C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杂:KCl溶液中含有少量K2SO4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B 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用铁片、Zn(NO3)2溶液和CuSO4溶液进行实验C 鉴别:N2和CO2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称取5.0gNaCl加入到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ρ水=1g/cm3)A A B. B C. C D. D【9题答案】B10. “五角星”能形象呈现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关系。其中甲为黑色固体,戊的固态叫“干冰”,甲、乙、丙、丁均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五角星”相邻两角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铁单质B. 乙和丙反应一定得到黄色溶液C. 丁在实验室可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D. 图中共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0题答案】C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共17分。11.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回答问题:(1)琅琅上口的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唱出了浓浓的年味,大扫除时发现不同材质的抹布吸水性有差异。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_____。(2)春节期间路旁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_____的性质。(3)过年都要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4)除夕家家户户吃饺子喜庆团圆,捞饺子对应的化学实验操作是_____。【11题答案】(1)灼烧,闻气味(2)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4)过滤12. 神舟火箭发射时,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燃料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发动机的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推动火箭升空。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偏二甲肼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A. 分子种类 B. 分子数目 C. 原子种类(3)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4)在此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了火箭的_____。【12题答案】(1)有机物 (2)AB(3)##2:1 (4)机械能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泡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乳酸发酵制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蔬菜易富集硝酸盐,在腌制初期,蔬菜中的硝酸盐在杂菌(如肠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腌制过程中,蔬菜表面的天然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糖类物质分解为乳酸(C3H6O3)。随着发酵进行,乳酸积累量增加,pH逐渐降低,酸性环境抑制蔬菜中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还抑制了产生亚硝酸盐的杂菌,同时乳酸菌可能会分泌亚硝酸盐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无害的氮气或氨,其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腌制时通常会加入食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还能增强风味,但盐浓度过低(<5%)易导致腐败菌繁殖,产生异味,过高(>15%)则抑制乳酸菌,发酵停滞。泡菜成熟后,浸泡、漂洗,进行有关数据测定,数值如表1所示。浸泡时间(min) 硝酸盐含量(mg/kg) 亚硝酸盐含量(mg/kg)0 115 1.7010 93 1.4520 76 1.1730 41 0.43表1浸泡、漂洗前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泡菜的“利”与“弊”并非绝对,适量、科学地食用,既能享受发酵食品的风味与营养,也能规避潜在风险,使其成为均衡饮食的有益补充。——节选自《中学生物教学》2023年3月上旬、《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01期(1)泡菜中常见的亚硝酸盐是亚硝酸钠(Na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腌制泡菜时为了防腐,食盐越多越好B. 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C.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于蔬菜中的硝酸盐D. 酸性环境促进维生素C的分解,导致泡菜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3)用化学方法设计实验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钠溶液_____。(4)日常食用泡菜时为了有效避免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食用前应该_____。【13题答案】(1)+3(2)C(3)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溶液(4)浸泡、漂洗(或延长腌制时间等合理答案)14. 碱式碳酸铜用来做颜料、制造烟火。从孔雀石中提纯该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资料链接】①孔雀石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假设孔雀石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②碱式碳酸铜加热到220℃会分解成其他物质回答问题:(1)“粉碎机”粉碎孔雀石的目的是_____。(2)“酸浸”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CuSO4+2Na2CO3+X=Cu2(OH)2CO3↓+2Na2SO4+CO2↑,其中X为_____(填化学式)。(4)在“烘干池”中为了不影响产率,此操作中应注意_____。【14题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2)(3)H2O (4)温度控制在220℃以下(或低温烘干)三、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共17分。15.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回答问题。(1)仪器①名称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要用B装置所示收集氧气,请在虚线框内补充画出图中其他部分_____。(3)图C是某制氧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反应仓中生成的氧气通过加湿仓后被人体吸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反应仓中的液体试剂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B. 加湿仓利用了氧气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C. 设计供氧器需要综合考虑便捷、安全、环保等因素(4)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进行图甲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电导率变化如图乙所示。图甲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图乙中ab段电导率下降的原因_____。【15题答案】(1)试管①. ②.(3)AC①.②. 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的钙离子、氢氧根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电导率下降16. 围绕“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积极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1)【任务一】从物质的性质和转化角度认识二氧化碳碳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以及化石能源的燃烧,其中化石能源包括煤、_____、天然气。碳吸收——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岩石都能吸收二氧化碳。但岩石吸收过程中生成的碳酸氢钙能溶于水,这就使许多地区的地下水成为_____(填“硬水”或“软水”)。(2)【任务二】二氧化碳“捕集”的行动方案碳捕集——二氧化碳的“捕集”可以采用化学吸收法,利用碱性吸收剂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对“捕集”过程进行如下探究。步骤Ⅰ:关闭弹簧夹,向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步骤Ⅱ: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B中部分液体进入A中,_____(填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锥形瓶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_____。[实验过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2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成立[交流讨论]①氢氧化钠溶液“捕集”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捕集”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3)【任务二】低碳行动是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碳减排——为了贯彻低碳生活理念,你能做到的是_____(写一条)。【16题答案】(1) ①. 石油 ②. 硬水(2) ①. B 中溶液变浑浊 ②. NaOH和Na2CO3 ③. 稀盐酸(合理即可) ④. ⑤. 氢氧化钠溶液(3)随手关灯(或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双面使用纸张等合理答案)四、计算题:本题1小题,共5分。17. 为测定某抗酸药(含碳酸氢钠)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称取14.0g该药片充分溶解后(假设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逐滴加入7.3%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该抗酸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7题答案】解:设该抗酸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xx=60.0%答:该抗酸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60.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docx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解答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