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政治上最得意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奸诈,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短歌行曹操通过反复诵读诗歌, 感知全文, 梳理文意。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巧妙应用。正确理解诗人的“忧”, 感悟诗人的豪情,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目标作者简介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在文学上的成就: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诗歌风格:慷慨悲凉诗歌分类:①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如:《蒿里行》②抒发个人政治理想和抱负。《龟虽寿》、《观沧海》建安风骨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军事功绩:指挥了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政治措施:用人唯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抑制豪强,所统治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统一北方,结束局部割据局面,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此时,曹操已网络了一批天下名士:文有“建安七子”, 智有司马懿、荀攸(yōu),武有张辽、夏侯渊等大将。解题“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长歌的特点——热烈奔放。短歌的特点——节奏短促,低音短唱,抒发内心忧愁苦闷。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本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短歌行文学知识乐府《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白头吟》 《李凭箜篌引》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歌行吟引曲歌行是乐府诗的一种除了歌、行,还有吟、曲、引等,也是乐府诗。《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字词积累第二部分字词积累读准字音譬如朝露呦呦鹿鸣契阔谈 青青子衿何时可掇绕树三匝但为君故越陌度阡周公吐哺pìjīnwéiyōuduōqìmòzābǔ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课文赏析第三部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感彩最浓的字眼这首诗歌中?【短歌行】曹操在忧什么呢注:朝露:指生命短暂易逝(比喻)杜康:指酒(借代)一忧人生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一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君:指曹操渴求的贤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指曹操曹操尊重人才,以礼待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兴,暗喻贤才难得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①用典。两次引用《诗经》②兴。用“子衿”、“鹿鸣”比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二忧修辞手法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但贤才难以招来,所以曹操想象着“鼓瑟吹笙”,想象着“契阔谈宴”。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无所依托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三忧“月明”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本句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呢?三忧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课外探究(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2) 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1.小说体裁因素《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2.封建正统因素尊汉贬曹3.三国戏和话本小说的人民创作性因素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尊奉儒家朱熹的思想、体系《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