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课件(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课件(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第一章 地球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经度
新课导入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有个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该标志为一条宽十几厘来、长十多米的铜线。
前去参观的人们都会脚跨本初子午线,拍下“一只脚在东半球,另一只脚在西半球”的照片。为什么他们会“一人跨东西两个半球” 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呢
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能够结合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特点。
2: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习目标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太阳和月亮
麦哲伦船队航线
地球卫星影像
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新知讲解
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729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 000平方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新知讲解
知识点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新知讲解
知识点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新知讲解
本课小结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
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D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应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故A说法错误;
B、地球仪是地球的理想化模型,故B说法错误;
C、哥伦布未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故C说法错误;
D、理论上如果地球是平的就可以看到无穷远处,因为直线外一点可以与直线上任一点联成直线。而站得高,看得的远却说明站得越高与地球某点相切处越远,因为最远处与视线垂直的直线与视线以及站立所处的直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无数个三角形告诉我们,相切点与站立点是两个角,而另一交叉点基本指向球心,地球表面是个圆弧,所以地球是圆的。故选项D说法正确;故答案选D。
课堂练习
2.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发生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的
D.笔尖向下在篮球上竖立的铅笔沿着球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笔杆后消失
D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A不符合题意;
B、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B不符合题意;
C、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影在月面上,月面的地球阴影为圆弧,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C不符合题意;
D、笔尖向下在篮球上竖立的铅笔沿着球移动时,笔尖先消失,笔杆后消失,是模拟地球是个球体,但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课堂练习
3.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从小辉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C.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D. 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C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的形状反映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不能精确反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A错误。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也有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纬线,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地球大小的数据,故选项B、D错误。
课堂练习
4.有一天,异想天开想去地球另一端伐木,于是他从赤道某地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行并穿越地心到达另一端。请问“通地”前行的距离大约是(  )
A. 12756千米 B. 6378千米 C. 6371千米 D. 5.1亿平方千米
A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第2课时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一章 地球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或看到类似的报道:
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热带风暴)于7月21日08时在北纬16.7°东经125.4°,即距(浙江温州)1347千米的海面上,中心最大风力8级,中心气压为992百帕,移动方向北偏西,移动速度每小时5—10千米。
洋面这么大,
“格美”的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1:结合地球仪,能够说明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特征。利用地图,能够根据经纬网进行定位。
2:使用地球仪等直观教具、学具,感受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培养空间感,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目标
知识点3 经线和经度——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经线和经度——经线
经线 特征
圆弧状况 半圆形
长度 全部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
数量 无数条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经线和经度——经线
一个人沿着0°经线从南极出发向北行进,如果不改变方向,他能回到原出发地点吗?为什么?
不能。每条经线是半个圆圈。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经线和经度——经线
一个人想要建造一栋房子,其四周的窗户都朝北,他的想法能实现吗?在哪个地方最合适?
能实现。这个地方在南极点。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经线和经度——经度
1.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
2.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E”和“W”表示。
3.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称其为180°经线。
4.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经线和经度——经度
在地球仪上,找出几个经线圈,看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有什么特点。
东经和西经相对,
度数和为180°。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经线和经度——经度
东西半球是以哪个经线圈划分的
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会把欧洲、非洲一些国家划分在东西两个半球。因此产生了以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的方法。
新知讲解
知识点3 经线和经度——经度
在地球仪上,找出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这两个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东西半球又是由哪一个经线圈划分的呢?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新知讲解
知识点4 纬线和纬度——纬线
1.在地球仪上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2.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新知讲解
知识点4 纬线和纬度——纬线
纬线的特征有哪些呢?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纬线 特征
圆弧状况 圆圈
长度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方向越来越短
指示方向 东西
数量 无数条
新知讲解
知识点4 纬线和纬度——纬线
重要的纬线
新知讲解
知识点4 纬线和纬度——纬线
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最长的一条纬线。
新知讲解
知识点4 纬线和纬度——纬线
如果某人沿着0°纬线向东(或向西)行进,不改变方向,他能回到起点吗?为什么?
能。每条纬线都是个完整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沿0°纬线向东(或向西)行进,不改变方向,他能回到起点。
新知讲解
知识点4 纬线和纬度——纬度
1.赤道的纬度为0°,是纬度的起始线。
2.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3.北极和南极各为90°。
新知讲解
知识点4 纬线和纬度——纬度
指一指低、中、高纬度的范围。
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新知讲解
知识点5 利用经纬网定位
船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如果遇到事故需要救援,该怎样确定遇事船只的确切位置 其实,这和我们日常进入电影院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是一样的问题。
新知讲解
知识点5 利用经纬网定位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通常,我们会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可以用相交于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确定,用经纬度表示。
例如,历史上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失事地点的经纬度位置为41.73°N,49.95°W。
新知讲解
知识点5 利用经纬网定位——应用
2021年第18号台风“圆规”于10月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其中心位于13.8°N、131.4°E。10月13日“圆规”在19.2° N、110.4°E登陆。请你在地球仪上大致标出台风“圆规”的生成位置和登陆位置,说说它们附近的主要地名。
新知讲解
本课小结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
纬线和
纬度
纬线
纬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原理
应用
经线和
经度
经线
经度
课堂练习
1. 下列关于经线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条经线构成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B.0°和180°经线把地球分成东半球和西半球
C.20°W和160°E经线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半球和西半球
D.在地球上东经度范围属于东半球,西经度范围属于西半球
C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间隔180°的两条经线构成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并非任意两条经线,A错误。 20°W和160°E经线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半球和西半球,因此BD错误,C正确。
课堂练习
2.如图是甲、乙两点所处经纬度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处于北半球
B.甲、乙都处于西半球
C.甲所处纬度是15°N,乙处所处纬度是45°N
D.甲所处经度是45°W,乙处所处经度是15°W
D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甲的坐标为15°S、45°W,乙的坐标为45°S、15°W,故甲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乙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故选项ABC说法错误,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D。
课堂练习
3.下列纬线中,按由南向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30°S、15°S、15°N、30°N
B.30°N、15°N、15°S、30°S
C.10°S、20°S、30°S、40°S
D.40°N、30°N、20°N、10°N
A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南纬的规律是数值向南增加,北纬的规律是数值向北增加,C选项南纬的数值越来越大,应该是自北向南;D选项北纬的数值越来越小,应该是自北向南;B选项中北纬的数值在减小,南纬的数值在增加,也应该是自北向南。故选A。
课堂练习
4.下列关于经纬线、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从南极出发,分别向北、东、南各走1千米,最终会回到原地
B.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除赤道外各地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C.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圈,每一条经线也是一个圈
D.某人从赤道沿120°E一直向北走,最终会回到原地
A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A、某人从南极出发,分别向北、东、南各走1千米,最终会回到原地,故A正确。
B、纬线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故B错误。
C、经线是半圆形,纬线是圆圈,故C错误。
D、某人从赤道沿120°E一直向北走,最终会到达北极,因为经线是半圆形,故D错误。
课堂练习
5.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
B. 30°W与30°E之间相差180°
C. 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
D. 经线的形状是圆形,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C
课堂练习
6.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图中甲的经纬度是( )
A. (0°,30°W) B. (23.5°N,30°E)
C. (23.5°S,0°) D. (30°S,60°W)
D
B
答案及解析
5.【答案】C。纬度自赤道向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30°W与30°E之间相差60°,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形状是半圆形。故选C。
6.【答案】D。图中丙地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甲和乙位于20°W向东到160°E的东半球,丁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和西半球。故选D。
7.【答案】B。由图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图中甲地坐标为(23.5°N,30°E)。故选B。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