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枣强中学2025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二考试历史学科试题4.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大臣刘挚在《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中称:“二三年间,开本试题卷共12页,3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阎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注意事项:下。”由此可见,刘挚认为王安石变法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A.加剧土地兼并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B.存在过激倾向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C.群众基础深厚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D.成效较为显著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5.元朝建立40余年后,恢复了科举考试。其录取名额和考试场次设置如下表所示。由此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可见,元朝推行科举制旨在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民族成分录取名额考试场次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蒙古人初试:75人,会试:25人2场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色目人初试:75人,会试:25人2场1.有学者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而君位定;二日庙数之制…而典礼隆:三日同姓不婚之制…而血缘亲。”该学者所述周代制度汉人初试:75人,会试:25人3场A.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南人初试:75人,会试:25人3场B.旨在宣扬统治的合法性A.维护社会公平C.凸显神权的特殊地位B.传播儒家文化D.开启了血缘政治的先河C.促进民族平等2.中世纪日耳曼人认为民主应包含:关涉大家的事要得到大家的同意;国王有权对每个人D.巩固统治秩序发号施令,但是他必须服从共同体的意志。受这一理念影响的制度设计是6.下表是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关键节点。下述改革反映的本质是A.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1855年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颁布首个枢密院令,试行考试录用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恩赐官爵制度的推行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确立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原则D.近代西方议会制度的形成1880年推行文官分级管理制度,将文官按照职责、能力和职位高低划分为不同等级3.1946年,太行行署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千部改造整编运动,下表为1948年太行区二地委A.贵族特权向专业治理的转变县级主要干部成分统计。据此可知,这次整编运动B.君主立宪政体的法治完善地主、富农中农贫农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总数(人)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D.政党政治中的分权与制衡(人)(%)(人)(%)(人)(%)7.清末,在废除科举后实行学堂选官制度,留学生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派遣或自费留学,朝廷虽有管理章程但毕竞鞭长莫及,地方兴办学校的反应甚至比京师迅速。各省武备学整编前成分611829.52032.82337.7堂办学态度极为严谨,其分发录用也主要控制在各省督抚手中。据此可知,学堂选官制整编后成分子38.6公42.81748.6的实行A.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求A.对清廷统治构成潜在威胁B.体现了土地革命的成果B.暴露出了急功近利的弊端C.强化了苏区民主政权建设C.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基础D.贯彻了“三三制”原则D.与清末新政改革相辅相成历史试题第1页(共12页)历史试题第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