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质量监测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老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灯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國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成规模,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如饬五材,以辨民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的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的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长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在新时代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发扬光大。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杯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十九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使技法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这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荔含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的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娴熟完美、游刃有余的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风林、张冬伟等,其技艺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主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现实生法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A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