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11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11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3课时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教材改编题·P62活动)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图,探究某河流的忧患及其治理。据此完成1~3题。
1. 该河流是( B )
A. 长江 B. 黄河
C. 塔里木河 D. 黑龙江
B
1
2
3
4
5
6
7
8
9
10
2. 框图中,各序号与应填入的内容,对应不恰当的是( D )
A. ①土质疏松 B. ②流速变慢
C. ③泥沙淤积,河床抬升 D. ④夏季降水少
D
3. 为了实现该河的长治久安,应该( A )
A. 植树造林 B. 毁林开荒
C. 开矿修路 D. 围湖造田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跨学科·语文 自古以来,黄河不断被文人墨客吟诵和赞美。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据此回答4~6题。
4.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写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的水能资源集中在( B )
A. 源头 B. 上、中游
C. 中、下游 D. 下游
B
1
2
3
4
5
6
7
8
9
10
5. “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是河南开封人对身边黄河形成“地上河”景观的形象描述。该景观出现在( D )
A. 源头 B. 上游 C. 中游 D. 下游
6. “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反映了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C )
A. 源区冰川消融
B. 上游土地荒漠化
C. 中游水土流失
D. 下游泥沙淤积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瀑布。近年来,壶口瀑布多次出现河水变清的“清流飞瀑”景观,完全看不出平时的“沙色”。如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7~9题。
7. 下列关于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①附近河段水流湍急
B. ②附近河段含沙量剧增
C. ③附近河段有凌汛现象
D. ④附近河段无结冰期
A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 B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9. 壶口瀑布出现清瀑的主要原因是( C )
A. 上游兴修水利 B. 中游毁林开荒
C. 中游保持水土 D. 下游固堤分流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非选择题(共14分)
1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塑造了平原,灌溉了农田,养育着千千万万的各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沿线多年平均径流量和平均含沙量变化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 黄河水在滚滚东流的过程中,塑造了  宁夏(2分) 平原和河套平原,两处平原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2分)
(2) 黄河从兰州到河口段径流量大幅减少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流经重要农业区,灌溉需水量大(任答一点得2分) 。(2分)
宁夏(2分) 
流经宁
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流经重要农业区,灌溉
需水量大(任答一点得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3) 结合材料可知,黄河沿线多年平均含沙量剧增的河段是  ②(2分) (填序号),其自然原因是  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2分)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分) (答出两点)。(6分)
②(2
分) 
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缺
乏植被保护;(2分)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4) 近年来,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河流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得益于哪些治理措施?(答出两点)(4分)
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等工程措施;合理放牧、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等措施。(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3张PPT)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2课时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示意长三角和川渝地区。读图,回答1~4题。
1. 长三角和川渝地区分别位于长江( C )
A. 下游、中游 B. 中游、上游
C. 下游、上游 D. 上游、中游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长三角地区( A )
A. 濒临东海和黄海,海运便利
B. 地处地势第一级阶梯,地势平坦
C. 河床抬升,有“地上河”景观
D. 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优势有( B )
① 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 ② 水陆交通便利 ③ 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 技术力量雄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川渝地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重点注意( B )
A. 防荒漠化
B. 保护水质
C. 防河流凌汛
D. 防泥沙淤积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长江流域几乎每年都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比较严重。结合所学长江有关知识,完成5~6题。
5. 下列有关长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我国第一长河
B. 巨大的“水能宝库”
C.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 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为解决材料中的生态问题,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B )
A. 提倡绿色出行 B. 植树造林、种草
C. 禁止工业生产 D. 围湖造田、圈地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荆江是指长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的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读图,回答7~8题。
7. 图中荆江河段属于长江的 ( B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入海口
8. 下列防治荆江河段洪涝灾害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C )
A. 加固堤防 B. 裁弯取直
C. 减排污水 D. 建蓄洪区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仅次于三峡的第二大水电站,下闸蓄水后可减少三峡入库洪水量,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为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的上游,这里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A )
① 落差大,水流急 ② 降水多,水量大 
③ 当地用电需求大 ④ 汛期集中在夏季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新“国家名片”,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
是( C )
① 航运 ② 灌溉 ③ 发电 ④ 防洪 ⑤ 养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非选择题(共10分)
11.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是推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首要任务。下图为长江各河段五种生态保护功能所占比重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中考新考法·思维导图 河流水文特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并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面框图。(6分)
①  快(1分) ,②  水能宝库(1分) ,③  800(1分) ,④  大(1分) ,⑤  黄金水道(1分) ,⑥  季节(1分) 。
快(1分) 
水能宝库(1分) 
800(1分) 
大(1分) 
黄金水道(1分) 
季节(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据图分析,长江生态保护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上游(1分) ,请列举一条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措施。(3分)
尊重自然,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开发和保护政策;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开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推进沿江地区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的工作;严控污染物排放,改善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改进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确保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等。(任答一点得2分)
上游(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从“万里长江绿为先”的角度,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拟一条宣传语。(1分)
保护长江,传承绿水青山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1张PPT)
探究与实践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湖泊以蓄洪防旱、气候调节、物种保育等生态功能,维系着水陆系统的动态平衡。从滋养文明的古老水域,到抵御环境危机的生态屏障,每一片湖泊都凝聚着生命共生的智慧。解码其生态密码,探索人湖和谐共生之道,是守护蓝色星球的重要使命。
任务一 描述青海湖地理位置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约3196米。青海湖依托高寒气候下的丰沛光照、独特盐湖资源及广袤草场,成为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畜牧业基地和清洁能源(风能、光伏)示范区。读青海湖地理位置图,回答1~2题。
1. 下列关于青海湖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外流湖,湖水通过河流注入黄河
B. 我国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因地处干旱区,湖水盐度低,适合直接用于农业灌溉
D. 作为内陆咸水湖,无外流河道,夏季蒸发强导致水位下降
D 
1
2
3
4
5
6
2. 请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青海湖的地理位置。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青海湖被群山环绕,北侧为祁连山,东侧为日月山,南侧为青海南山。
1
2
3
4
5
6
任务二 了解青海湖区环境问题
21世纪以来,青海湖生态呈现复杂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2004年,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3.78米,湖面面积缩小300多平方千米;受气候变化影响,青海湖湖区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补给增多,截至2024年3月,青海湖水体总面积达4540.98平方千米,水位达3196.72米,均有大幅提高。但生态问题依然严峻:湖区周边草场退化率仍较高,土地沙化面积扩大;普氏原羚栖息地仍未恢复至原有水平,旅游开发导致人类活动干扰加剧;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过度放牧、光伏电站建设)共同影响入湖径流量,生态修复面临新挑战。据此完成3~4题。
1
2
3
4
5
6
3. 青海湖生态恢复过程中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C 。
A. 湖水盐度持续上升,导致鱼类资源枯竭
B. 冰川融水补给过量,引发湖区洪涝灾害
C. 草场退化与土地沙化导致生态屏障功能减弱
D. 光伏电站建设彻底阻断了入湖径流
C 
1
2
3
4
5
6
4. 结合材料,分析青海湖环境问题对当地产生的生态影响。
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加剧水土流失;普氏原羚等特有物种栖息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人类活动(旅游、光伏电站建设)干扰生态系统稳定性。
1
2
3
4
5
6
任务三 认识青海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重视重点生态区的综合治理。2022年,青海省启动了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即“青海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工程旨在全面改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结合图表,完成5~6题。
1
2
3
4
5
6
时间 环境治理措施
1949—1978年 兴修水利,完成青海湖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湖泊整治工程及堤防修复工程
1978—1999年 针对青海湖区域推行工业污染治理,建立环保机构,出台环保政策与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等
2000年以后 全面推行青海湖保护与修复政策,如退耕还草、退牧还湖、移民建镇、渔业管理等
青海湖主要环境治理措施表
1
2
3
4
5
6
5. 不同时期青海湖治理的重点有什么不同?说出其中的原因。
1949—1978年:以水利工程和基础治理为主,如水土保持、堤防修复。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侧重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保障,通过工程手段稳定湖泊与流域安全。1978—1999年:聚焦工业污染治理与环保制度建立。原因: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加速,环境问题初现,需通过法律和机构建设遏制污染扩散。2000年以后:转向系统性生态修复(退耕还草、退牧还湖等)。原因: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强调自然恢复与人类活动协调,应对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综合问题。
1
2
3
4
5
6
6. 青海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实施后,会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生态改善提升旅游业潜力,带动牧民转岗为生态管护员或旅游从业者;退牧还草后草场恢复,畜牧业发展可持续性增强;政府通过生态补偿、技能培训帮助居民适应新生产方式。挑战:传统放牧和渔业受限,短期收入可能减少;移民需适应聚居生活,文化习俗面临变迁压力;旅游业扩张若管理不当,可能引发新的生态冲突(如垃圾污染、植被踩踏)。
1
2
3
4
5
6(共12张PPT)
第四节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雨雪冰冻、地震等为主,干旱、洪涝、沙尘暴、森林火灾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26省(区、市)一千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如图为我国2024年第一季度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有( D )
① 种类多  ② 分布广 ③ 不易治理 
④ 危害严重 ⑤ 频率低,强度小
A. ②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图中各种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D )
A. 干旱:华北地区 B. 森林火灾:东南沿海
C. 冰雹:西北地区 D. 暴雪:南方地区
3.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B )
A. 在高楼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 在高楼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 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 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每年夏季我国多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和泥石流逃生示意图,完成4~6题。
4.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 C )
A. 东北平原
B. 东南丘陵
C. 西南山区
D. 西北荒漠
C
1
2
3
4
5
6
7
8
9
10
5. 防治泥石流和滑坡的主要措施有( A )
① 建设加固工程及排水工程 ② 加强监测和预报
③ 植树种草 ④ 将所有山地夷为平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6. 当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 B )
A. 甲 B. 乙
C. 丙 D. 待在原地
B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
7. 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来看,我国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C )
A. 年降水量200~400mm的地区
B. 年降水量400~800mm的地区
C. 年降水量大于800mm的地区
D. 年降水量大于1600mm的地区
C
8. 图中甲地冬季最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C )
A. 台风 B. 洪涝
C. 寒潮 D. 干旱
C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台风伴有暴雨、大风,会给经过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 )
A. 收到台风预警,渔船远洋捕捞
B. 根据台风预警,调整出行计划
C. 台风来临前,迅速跑到低洼处
D. 台风过境时,在树下躲避风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非选择题(共14分)
10. 中考新考法·地理实验 某中学地理社团进行了“高大山脉对气流阻挡作用”的模拟演示。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寒潮出现次数及移动路径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发现问题] 四川盆地平均每年寒潮出现的次数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模拟演示]
演示材料:毛巾、挡板、厚手套、干冰、水、烧杯等。
演示步骤:① 将裹住毛巾的挡板立于桌面上,模拟高大山脉;② 戴厚手套取适量干冰放入烧杯,放在挡板的一侧;③ 向烧杯中加入清水,出现大量白雾;④ 面向挡板,用适当力度扇动白雾,借助白雾的移动模拟气流运动状态。(如图2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 大部分白雾被阻挡在挡板的  A(2分) (填“A”或“B”)侧。由此可见,寒潮的移动受  地形(2分) 因素影响。(4分)
[演示结论] 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气流运动方向与山脉走向不一致时,高大山脉对气流有阻挡作用。
A(2分) 
地形(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决问题]
(2) 读图1,四川盆地北部的  秦岭(2分) (填甲山脉名称)、大巴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寒潮有  阻挡(或减弱)(2分) 作用,因此平均每年寒潮出现的次数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少(2分) 。(6分)
秦岭(2分) 
阻挡(或减弱)(2分) 
少(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拓展延伸]
(3) 寒潮属于  气象(2分) (填“气象”或“地质”)灾害,寒潮过境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在生活中,你要准备哪些物品应对寒潮?请举一例:  帽子(或围巾等)(合理即可得2分) 。(4分)
气象(2分) 
帽子(或围巾等)(合理即可得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2张PPT)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1课时 气候复杂多样——气温和温度带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气象学上,若该年第一次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含22℃),则将这5天的第一天作为该地夏季的开始。如图为某日气象学上的全国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三季并存,说明我国( A )
A. 纬度跨度大
B. 经度跨度大
C. 海陆差异显著
D. 地形复杂多样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此时,a地仍处于冬季,主要原因是( A )
A. 地势高 B. 纬度高
C. 距海远 D. 寒潮影响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我国1月气温自南向北显著降低。如图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 1月平均气温低于-24℃的地区是( B )
A.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
B. 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
C. 海南省的大部分地区
D. 内蒙古北部和新疆南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图中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位于( A )
A. 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B. 北京—拉萨一线
C. 长江中下游—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D. 广州—昆明一线
5. 图中等温线分布较为密集,反映出我国冬季( C )
A. 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小 B. 东热西冷,东西温差大
C. 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 D. 全国普遍低温,南北温差小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我国7月普遍高温且南北温差较小。如图为我国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 读图可知,拉萨的7月平均气温可能是( C )
A. 26℃
B. 22℃
C. 12℃
D. 6℃
7. 此时我国气温最低值主要分布在( D )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云贵地区 D. 青藏地区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如图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 图中序号对应温度带正确的是( C )
A. ①—中温带
B. ②—暖温带
C. ④—亚热带
D. ⑥—热带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⑤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可达( A )
A. 一年三熟 B. 一年两熟
C. 两年三熟 D. 一年一熟
A
10. ②温度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B )
A. 水稻 B. 春小麦 C. 花生 D. 冬小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非选择题(共10分)
11.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入冬时间差异明显。下面为我国常年平均入冬时间分布图(图1)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读图1可知,吉林省当前属于图例中的“  当前冬季(1分) 区域”。(1分)
(2) 我国东部各地入冬时间分布规律为自  北(1分) 向  南(1分) 逐渐变晚,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纬度位置(1分) 。(3分)
当前冬季(1分) 
北(1分) 
南(1
分) 
纬度位置(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拉萨纬度比哈尔滨  低(1分) ,但两地入冬时间相近,是因为  拉萨海拔高,气温低(1分) ;乌鲁木齐比上海1月气温低,除了纬度高外,另一个原因是  乌鲁木齐(1分) (填“乌鲁木齐”或“上海”)距离  冬季(1分) (填“冬季”或“夏季”)风源地更近。(4分)
低(1分) 
拉萨海拔高,气温低(1分) 
乌鲁木齐(1分) 
冬季(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1月平均气温在10℃到22℃的地方适合作为避寒游的目的地,读以上两幅地图判断,适合作为冬季避寒游目的地的可能是  海口(1分) 、  三亚(1分) 。(写出两个城市即可)(2分)
海口(1
分) 
三亚(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4张PPT)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1课时 外流区为主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河流汛期时空分异体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格显示我国部分河流汛期(阴影表示汛期)。读表,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 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D )
A. 松花江
B. 海河
C. 黄河
D. 长江
D
2. 与长江相比,黄河、海河汛期开始晚的原因是( B )
A. 黄河、海河流域用水量更大
B. 黄河、海河流域雨季开始得更晚
C. 黄河、海河流域降水更少
D. 黄河、海河流域结冰期更长
B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纪录片《百山百川行》,深入山区河谷展现美丽中国。图1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 影响我国内、外流河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生物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额尔齐斯河位于内流区,为内流河
B. 珠江最终注入东海
C. 青海湖位于内流区
D. 黄河和长江最终都注入东海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5. 我国外流河的主要特征是( B )
A. 春季冰雪消融,汛期长 B. 夏季河流水位高
C. 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D. 湖泊众多,全年水位变化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京杭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读图2,完成6~7题。
6. 历史上,京杭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C )
A. 融合南北文化 B. 防治各流域洪涝
C. 沟通南北交通 D. 调配南北水资源
C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关于京杭运河的水系沟通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 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② 运河与长江交汇于扬州,形成重要枢纽 ③ 历史上因黄河改道导致部分河段淤塞 ④ 目前全线均可通航千吨级船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汨罗江是流入洞庭湖的河流,下游河段地势低平,每年在端午节前后洞庭湖水位大幅提高,原本顺流的汨罗江下游河水会出现“江水倒流”的现象。读洞庭湖流域图,完成8~9题。
8. 端午节前后洞庭湖水位大幅提高的原因可能是( A )
A. 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大
B. 洞庭湖流入长江的水量大
C. 汇入洞庭湖的支流多
D. 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率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汨罗江“江水倒流”现象说明汨罗江( B )
A. 水位比洞庭湖高
B. 水位比洞庭湖低
C. 流程长、流域面积广
D. 流程短、流域面积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非选择题(共14分)
10. 中考新考法·主题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探究主题:我国河流的汛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探究一:搜集资料
河流犹如大地的血脉,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同学们找到了一幅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图1)和①②③④四条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图2)。
(1) 依次写出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名称。(4分)
①塔里木河,②松花江,③长江,④珠江。(每点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探究二:剖析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2) ①河流与②③④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但汛期形成的原因不同,请分别说明原因。(6分)
①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引起河流水位上涨,从而形成汛期;(3分)②③④河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水位上涨,从而形成汛期。(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3) 读②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该河流4月份前后也会形成一次汛期,试分析原因。(4分)
②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雪丰富,河流会结冰,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积雪融化,河流融冰,水位上涨,从而形成汛期。(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3张PPT)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气候复杂多样——降水、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读图,回答1~2题。
1. 下列数据,有可能为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C )
A. 890mm B. 260mm
C. 680mm D. 1 000mm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游记中古人“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有关该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该高原是青藏高原
B. 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C. 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D. 地跨亚热带、暖温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面为我国部分地区降水、气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组图。读图,回答3~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图1反映我国降水的特点是( B )
A. 季节变化大 B. 年际变化大
C. 地区分布均匀 D. 地区分布不均
4. 读图2可知,北京地处( B )
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
C. 半干旱区 D. 干旱区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图3反映该地降水的特点是( A )
A. 集中在夏季 B. 集中在冬季
C. 终年湿润 D. 终年少雨
6. 观察图4的气温曲线,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D )
A. 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
C. 北京市 D. 海南省
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图为我国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7~8题。
7. 该地气候特征是( D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多
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
8. 该地可能位于( A )
A. 吐鲁番盆地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华北平原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植被类型与降水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如图示意某区域降水和植被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 该区域( C )
A. 草原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地区
B. 森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
C. 年降水量150mm以下的地区植被以荒漠为主
D. 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越稀疏
10. 该区域降水( B )
A. 自东向西逐渐增多 B. 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C. 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D. 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非选择题(共10分)
11. 中考新考法·研究性学习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珍稀动物栖息地区气候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请你结合材料,帮助该小组完成研究报告。(10分)
课题名称:黑脸琵鹭与气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课题材料:
材料一 黑脸琵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而得名。黑脸琵鹭每年春季3—4月到达辽宁省进行繁殖,10—11月离开繁殖地前往我国南方广东等地过冬,主要以小鱼、虾、蟹、昆虫等为食。2023年12月,超一百只黑脸琵鹭出现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材料二 黑脸琵鹭迁徙路线图(图1)和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课题思考:
(1) 黑脸琵鹭迁徙过程中途经的地形区A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1 。(1分)
(2) 黑脸琵鹭每年春季3—4月迁徙途中依次跨越了  亚热带(1分) 和  暖温带(1分) 两个温度带。(2分)
长江中下游平原(1分)
亚热带(1分)
 
暖温带(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说出黑脸琵鹭繁殖地和越冬地的气候类型,并归纳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3分)
繁殖地:温带季风气候;(1分)越冬地: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因素:纬度位置。(1分)
(4) 简述广东海丰吸引黑脸琵鹭越冬的有利条件。(任答两点即可)(4分)
广东海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当地有丰富的食物来源,食物供应充足;当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保护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3张PPT)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3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在学习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课堂上,小明利用不同层数的泡沫板模拟我国阶梯状地势,制作了简易地形模型。据此完成1~2题。
1. 小明制作的地形模型,每一层泡沫板代表海拔500米,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泡沫板层数比大致是( A )
A. 8∶4∶1 B. 1∶4∶8
C. 4∶2∶1 D. 1∶2∶4
A
1
2
3
4
5
6
7
8
9
10
2. 该地形模型所反映的我国地势总体特征是( B )
A. 西高东低,呈平缓下降趋势
B.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东高西低,呈平缓下降趋势
D.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
1
2
3
4
5
6
7
8
9
10
某中学地理老师在讲授地势对我国的影响时绘制了如下简图(图1)。读图,回答3~4题。
3. 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不同地形区,下列地形区中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D )
① 青藏高原 ②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③ 黄土高原
④ 华北平原 ⑤ 四川盆地 ⑥ 东南丘陵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D
1
2
3
4
5
6
7
8
9
10
4. 下列不能正确反映地势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的是( C )
A. 便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B.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 我国平原面积广大,地质灾害较少
D. 我国河流大多向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C
1
2
3
4
5
6
7
8
9
10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图2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 下列符合我国沿30°N地形剖面的是( B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假设第一级阶梯是低缓丘陵和平原,将使我国西北地区( C )
A. 温差变大 B. 湿度减小
C. 降水增多 D. 大陆性增强
C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据此回答7~9题。
7. 地表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区位于( C )
A. 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B. 第一级阶梯
C. 第二级阶梯 D. 第三级阶梯
C
8. 诗句“     ”中提到的山脉,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 D)
A.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 作书休与家人寄,冒雨冲风过六盘
C. 十年不到武夷山,几与神仙绝往还
D.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D
1
2
3
4
5
6
7
8
9
10
9. 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影响的是( B )
A. 碧水东流至此回 B. 春风不度玉门关
C. 一江春水向东流 D. 三万里河东入海
B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非选择题(共14分)
10. 中考新考法·主题探究 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以“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图文材料,请你与该小组同学一起完成探究任务。(1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一 我国地势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材料二 图1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 仿照下列示例,结合材料一及图1,写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列举对应的地形区名称。(4分)
示例:第二级阶梯,地形类型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等。
第一级阶梯,地形类型以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2) 读图1可知,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阶梯交界处。从地势、水能角度,说明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4分)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4分)
(3) 读图2,图中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的山脉A是  太行山脉(2分) ;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降水的影响。(6分)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的降水。(4分)
太行山脉(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2张PPT)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 地形复杂多样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图为我国部分山脉和地形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图中①地形区为( C )
A. 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C
2. 图中②地形区内( A )
A. 黑土广布 B. 黄土广布
C. 紫色土广布 D. 红壤广布
A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对图中③地形区的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雪山连绵 B. 河湖众多
C. 雨林密布 D. 千沟万壑
D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国西部地貌类型丰富。读我国西部地形示意图,回答4~5题。
4. 以下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 ①是纬度最高的塔里木盆地
B. ②是位置最东的准噶尔盆地
C. ③是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
D. ④是面积最大的四川盆地
C
1
2
3
4
5
6
7
8
9
10
5. 以下沿a—b线绘制的剖面图,正确的是( B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318国道是我国著名的景观大道,沿途风光各异,串联起城市和乡村,呈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读318国道沿线图,完成6~7题。
6. 318国道东段沿途最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B )
A. 雪山绵延,冰川广布 B. 湖泊星罗,河网密布
C. 山高谷深,地形复杂 D. 沟壑纵横,地形崎岖
B
1
2
3
4
5
6
7
8
9
10
7. 318国道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 D )
A. 华北平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
B. 华北平原、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
C. 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国国土辽阔,各区域地形特征各有不同。如图示意各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比例。据此完成8~9题。
8. 下列地形结构示意图中,若以非阴影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B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我国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 )
A. 有利于发展不同的农业部门 B. 不利于发展旅游业
C. 有利于各地发展高速公路运输 D. 不利于发展采矿业
A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非选择题(共14分)
10. 暑假贝贝一家人出门旅游,感受大好河山的魅力。如图示意旅游线路。读图,帮助贝贝完成地理见闻记录。(1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 线路①:经A武夷山脉离开  闽(2分) (填省区简称),翻过B巫山山脉,在  四川盆地(2分) (填地形区)感受巴蜀文化。(4分)
(2) 线路②:前往“雪山连绵”的  青藏高原(2分) (填地形区),游览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体验藏族的独特风情。(2分)
闽(2分) 
四川盆地(2分) 
青藏高原(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3) 线路③:亲身体验千沟万壑的  黄土(2分) 高原;跨过C  太行(2分) 山脉,来到了其东麓的冲积扇上著名的“古都长廊”。C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任答一点得2分) 。(6分)
(4) 线路④:返程线路经过有“鱼米之乡”之称的  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 (填地形区),
返回家中。(2分)
黄土(2分) 

行(2分)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
界线;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任答一点得2分) 
长江中下游平原
(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3张PPT)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如图为亚洲夏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有关影响我国的夏季风①和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夏季风①来自印度洋
B. 夏季风②为东南季风
C. 夏季风②对我国影响范围大于夏季风①
D. 夏季风①和②温暖湿润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合肥的气候类型是( C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3. 受夏季风影响,我国( C )
A. 夏季南北温差加大
B.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 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大
D. 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
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小明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发现,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如图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从地理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B)
① “长风”指冬季风
② “长风”指夏季风
③ “玉门关”位于季风区
④ “玉门关”位于非季风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描述的地理景观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A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拉萨的气温比同纬度的成都低很多。以下诗词描述的地理景象与此成因相同的有( B )
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④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B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我国东部地区雨带随夏季风推移的一般规律。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示意图,完成7~10题。
7. 图示反映我国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A )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D. 夏季南北温差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正常年份,6月份雨带随夏季风推移至( B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若夏季风势力强劲,雨带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易导
致( B )
A. 南涝北旱 B. 南旱北涝
C. 南北皆旱 D. 南北皆涝
10. 我国某公益机构计划在图示城市设立“共享雨伞”投放站点,仅从降水角度考虑应首选( A )
A. 广州 B. 西安
C. 哈尔滨 D. 乌鲁木齐
B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非选择题(共10分)
11. 我国气候格局受季风进退主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A、B两个区域中,表示季风区的是  A(1分) ,它与非季风区大致以  大兴安岭(1分) —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1分) —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3分)
A(1分) 
大兴安岭(1分) 
巴颜喀拉山(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读夏季风示意图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  印度(1分) 洋,它们盛行的是偏  南(1分) (填“南”或“北”)风,气流特点是  温暖湿润(1分) (填“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3分)
(3) 简述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2分)
位于内陆深处,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小;受高大山脉的重重阻挡。(每点1分,共2分)
印度(1分) 
南(1分) 
温暖湿润(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简要分析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2分)
有利影响:季风气候夏季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1分)不利影响: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不稳定,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多旱涝灾害,容易造成农业减产歉收。(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3张PPT)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山脉纵横交织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发动机系列中的“明珠”,中国航空发动机都以山脉名称命名,从仿制的“秦岭”,到引进的“昆仑”,再到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太行”,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下图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表示秦岭的序号是(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材料中命名三种航空发动机的山脉中,走向一致的是( C )
A. 秦岭、太行山脉 B. 昆仑山脉、太行山脉
C. 秦岭、昆仑山脉 D. 没有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天然分界线。读图,回答3~4题。
3. 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A. ①太行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南岭 ④祁连山脉
B. ①大兴安岭 ②台湾山脉 ③天山山脉 ④阿尔泰山脉
C. ①雪峰山 ②长白山脉 ③秦岭 ④大别山脉
D. ①巫山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阴山山脉 ④横断山脉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四幅示意图中的山脉走向一致的是( A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唱道:“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指吕梁山)……”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5~6题。
5. 有关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吕梁山全部位于陕西省
B. 吕梁山为东北—西南走向
C.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东侧
D. 阴山是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歌者身临其境,其面朝的方向应是( B )
A. 东方 B. 南方
C. 西方 D. 北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跨学科·语文 “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诗歌的摇篮,唐朝300多位诗人在此留下诗篇。如图是唐诗之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图中唐诗之路( D )
A. 位于江苏省
B. 大致与纬线平行
C. 呈东西走向
D. 山水相依,地势起伏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李白在此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诗句中描写此地景色的是( B )
A.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D.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地名有时包含方位信息,古人将山的南面、河流的北面称为“阳”,如古城洛阳因位于洛水以北而得名。据此完成9~10题。
9. 衡阳因南岳衡山而得名,由此推断衡阳位于衡山( B )
A. 以东 B. 以南 C. 以西 D. 以北
10. 结合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五岳中经度数值最小的是(  )
A. 东岳泰山(山东) B. 西岳华山(陕西)
C. 北岳恒山(山西) D. 中岳嵩山(河南)
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非选择题(共10分)
1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织。读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图中山脉A为  天山山脉(1分) ,为  东西(1分) 走向,与该山脉走向相同的山脉有  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答出任意一条山脉即可,1分) (答出一条山脉即可)。(3分)
(2) 山脉B为  太行山脉(1分) ,它位于  山西(1分) 省和  河北(1分) 省的交界处。(3分)
天山山脉(1分) 
东西(1分) 
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答出
任意一条山脉即可,1分) 
太行山脉(1分) 
山西(1分) 
河北(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图中山脉C为  大兴安岭(1分) ,图中和该山脉走向相同的是  BDEH(1分) (填字母)。(2分)
(4) 山脉F为  横断山脉(1分) ,其西侧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1分)
(5) 由图可看出我国的山脉分布特征是  纵横交织(1分) 。(1分)
大兴安岭(1分) 
BDEH(1分) 
横断山脉(1分) 
纵横交织(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