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昌黎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飞跃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然.如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仓颉造字的传说距今四千五百年。据现代考古发现,山东大汶口和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陶文符号,早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干余年;在河南舞阳出土的刻于甲骨、石具上的有规则的符号,比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早三千年以上。由此可知A.中国向文明社会过渡早于黄帝时代B.考古成果证实仓颉造字传说不可信C.文字的产生与演进是一个漫长过程D.距今约八千年中国出现了成熟文字2.汉武帝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乘舆车。给事中亦加官”。官员加上这类名号,就可以到皇帝身边行走理事。汉武帝的“加官”举措A.服务于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B.推动了决策权和执行权合一C.促进了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D.加强了君主统治的专制权威3.唐代,传统低矮家具逐渐被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家具取代,如胡床、胡桌、胡椅等家具取代了席子和食案,传统礼仪里的席地跪坐也随之被垂足高坐取代。由此可知,唐代A.民族交融改变了生活习惯B.外来文化冲击了儒家伦理C.封建化与去封建化相互作用D.经济发展推动生活的个性化4.耶律挞烈在任南院大王时,“均赋役,劝耕稼,部人化之,户口丰殖”。耶律休哥总南面军务,驻守南京(今北京)时,“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解释A.辽朝实行移风易俗的政策B.燕云地区经济恢复和发展C.辽宋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D.辽宋边境局势已得到缓和5.明朝晚期的江南,“越中人家,但有几贯烂钱,即起自舆台(奴仆)明侩(市侩),亦与为好”。起自奴隶者“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更有甚者,一旦主家败落,反而俯首于奴仆的子孙。这反映了江南地区A.市镇的兴盛提高了商贾地位B.社会的动荡颠覆了传统礼法C.科举制发展加快了阶层流动D.商业渗透致使风尚趋向俗化6.19世纪末,农业学堂的教习白雷耳曾去湖北地区蚕桑业最为鼎盛的沔阳调查桑树栽种情况。他发现桑树大多被栽种于河边和“五谷不生之地”,且呈零星状,“极少会有上百棵桑树栽种在一片的”。据此推断,当时A.桑树种植技术亟待进一步突破B.民族企业发展缺乏充足的原料C.丝织业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D.人口激增带来尖锐的人地矛盾7.1921年,陈独秀说:“中国为什么有孔子?孔子的学说思想何以不发生在印度或欧洲,而发生在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的气候土地适于农业,农业发达的结果,家族主义随之而发达;孔子的学说思想......完全根据家族主义,所谓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君臣,与夫教孝祭祀,无一非家族主义的特征。”陈独秀的上述言论A.体现出其反孔批儒的立场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C.为孔子思想赋予新的内涵D.强调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8.抗战期间,根据地的文艺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发展。大众化诗歌流行,干部、战士成为创作者,体裁形式包括抒情诗、快板诗、民谣等,《田家会战斗》《探监狱》等剧的创作者就是“几个看护员、通讯员、司号员、理发员”。据此判断当时根据地A.民众文化素养得到普遍提升B.完成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C.文化建设与革命实际相结合D.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9.万隆会议一开始,各国就陷入了争吵和分歧之中。例如,伊拉克代表贾马利在发言中偏离主题,攻击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歪曲攻击“共产主义是一种“颠覆性的宗教”,并提出“非共产党世界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要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据此推断,中国参与万隆会议A.能够化解不同阵营间的矛盾B.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的责任C.成功确立了自身的大国地位D.冲击了美苏之间的争霸局面10.下图为1973-2017年我国婴儿死亡率的演变。这一变化A.归功于社会保障体系完备B.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隐忧C.得益于医疗卫生水平提升D.满足了社会的劳动力需求11.古波斯的浮雕带有两河流域特别是亚述雕刻艺术的明显印迹,波斯人不仅模仿盛行于巴比伦尼亚的凸起的平台和阶梯状建筑风格,还采用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结构,招募希腊工匠建造波斯王宫。这说明波斯帝国A.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强化了世界文化中心的地位C.延续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繁荣D.推动了亚非文明的汇聚融合12.11世纪开始兴起的中世纪欧洲城市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是共同遵守的契约。据此判断中世纪城市A.摆脱了封建势力的束缚B.创新了封君封臣制度C.实践了资本主义代议制D.孕育了近代文明因素13.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教育应当培养有德行、有才干并善于处理公私事务的“绅士”。其实质是把儿童训练成有清晰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掌握经营工商业的知识和技能,举止适度,勤奋勇敢的实业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A.为建立新社会秩序贡献力量B.强调充分发挥绅士示范作用C.坚信教育推动社会趋于完美D.适应了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14.在印度建立英国式行政体制的同时,英国还采取立法手段推行“社会改革”。例如,1850年的《消除种姓无资格法》给予当地人改变宗教和种姓的方便,并规定人们不因改变宗教或种姓丧失原有财产权;1861年的《印度文官法》将“通过竞争考试择优任用文官”的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些举措A.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的社会进步B.促成印度传统文化体系重构C.旨在改变印度落后的社会面貌D.消解了印度尖锐的族群矛盾15.美国历史学家休斯指出:“正是第一次大战,使得欧洲社会不可能在旧基础上重建。这次战争'为未来洗好了牌';它造成一种人们无法维持国内国际稳定的局面,从而下一次大战终于不可避免。”此观点A.揭示了一战后国际体系的不稳定B.承认了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C.预告了法西斯势力必将再起战端D.指出了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16.在西方的学术话语中,“全球化”在直接的意义上与“全球化资本主义”相关联。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立,以“反全球化”为名的抗议活动也开始酝酿、发酵。这一状况A.说明全球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B.预示斗争与动荡渐成时代主题C.凸显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D.证明发达国家已丧失经济优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材料二16世纪,利玛窦带来了西方科学文化,吸引了明朝士绅的注意和好奇。同时,他带回的中国小说、戏剧、山水画、园林艺术等对欧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17、18世纪,法国王公贵族竞相购买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以使用中国的轿子、扇子和服装为荣。凡尔赛宫的家具、日用器具、装饰品有不少来自中国。狄德罗说,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政治、哲学均非其他亚洲人可及,可以和欧洲最开明的人争先。当时许多法国人认为法国能否得救,全赖于是否能够充分吸收中国高尚的精神。-摘编自李晓丹等《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学西传”》材料三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个国家、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充分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的文明从来就是百花齐放的,世界发展的活力在于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21世纪,人类文明将共存共荣,文明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现代化把我们带进一个新的轴心时代。—摘编自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欧亚大陆文明的发展情况。(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与法国对对方文明的态度,并简析其原因。(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3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近代最早的气象观测站网,是1873年前后由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建立的。1916年,张謇在南通建立了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民营气象台-军山气象台,他提出:“农政系乎民时,民时关系气象”,“气象不明,不足以完全自治”。1921年,竺可桢撰文:“德之割青岛,英之据香港,法之租徐家汇,其始焉即着手组织气象台.....夫英法各国,非有爱于我也,徒以为其本国之海运谋安全计,不得不有气象台之设置耳,我国政府社会既无意经营,则英法各国即不能不越俎而代谋。欧美人士常訾我为半开化之民族,岂足怪哉......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摘编自叶梦姝等《试论中国气象事业自主建设的历程》材料二1949年12月,军委气象局成立,随后各军区设立气象处,配合空军、海军和其他特殊兵种的建设。1953年,气象部门从军队建制转为政府建制,军委气象局改为中央气象局。1954年6月,全国气象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气象工作的方针。从1956年6月1日起,在报纸、电台上公开向人民群众发布天气预报。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气探测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建成地面观测站2600多个,探空站120多个,太阳辐射站98个,初步形成了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省级气象台由计算机连接的,从资料收集传输、加工处理、分析预报到产品分发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天气预报业务体系。改革开放后,国家气象中心的自动转报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气象通信跨入计算机通信的新阶段。-摘编自王奉安等《新中国气象事业五十年发展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发展气象事业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气象事业发展的阶段特征。(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章开沅先生的治学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便是淹贯博、气象宏大,既讲“横通”,也讲“纵通”,还讲中外古今相通。下表为章开沅先生史学研究思想的概述。类别 概述纵通 力主“大历史观”,提倡学习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主张,从历史的长时段来把握和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章开沅便率先提出辛亥革命交研究要“盘点三百年,三个一百年”的观点,给人以极大启发横通 提倡要多做区域性、全球性的比较研究,从空间上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注意将辛亥革命放到世界史的大范围中来考察,“把中国史当作世界史的一部分来研究”,加强同法国大革命及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研究应用上表中一种或者两种史学研究方法,选取中外历史中的某一时段或事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60-1900年美国外来移民数量统计1866-1870年 1 513 101人1871-1880年 2 812 191人1881-1890年 5 246 613人1891-1900年 3 687 564人合计 13 259 469人按移民来源划分,工业革命时期进入美国的移民形成两大潮流:一股源自北欧和西欧,一股发端于东欧和南欧。西北欧民众移居新大陆的历史可追溯至殖民地时代,从那以后一直源源不断并由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在19世纪下半叶更是波翻浪涌并于19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东南欧及亚洲、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的移民流起于19世纪90年代,并且不断涌动高涨,形成新一轮更加壮观、更加汹涌的浪潮。-摘编自潘月《工业革命与美国移民政策转变的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对美国发展的影响。(6分)河北昌黎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飞跃考试历史答案注意事项:1.本答案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阅卷老师应严格按照此答案进行阅卷,必要时可增加答案要点,但应该提前与阅卷组组长沟通并通知阅卷组。3.请各位考生按照答案中评分标准认真核对。4.阅卷结束后,阅卷老师请与阅卷公司核对阅卷结果是否已经上传,无误之后即可结束阅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2 3 4 5 6 7 8C D A B D C B C9 10 11 12 13 14 15 16B C D D D A A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参考答案】(1)情况:欧洲大陆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帝国,亚洲大陆形成封建制帝国,多种文明并存;欧亚文明存在交流互鉴;不同文明间的商贸联系较强。(3分)(2)中国态度:开明士绅乐于接触西方文化,大多数人持蔑视态度。(2分)原因: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发展到顶峰,对外政策趋于保守。(3分)法国态度:一定程度上认同中华文明,中国的商品、文化受到欢迎。(2分)原因:人文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法国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需要借助中华文明改造其社会;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3分)(3)因素:地理环境状况;科技的发展;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与思想观念的差异。(3分)18.【参考答案】(1)原因:气象事关农业、航海等民生大计;捍卫国家主权的需要;近代民族危机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6分)(2)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伊始,以巩固人民政权为目的,气象事业主要服务于军事;“一五”计划开始后,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气象事业由军转民;改革开放后,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的,气象事业加速向信息化、数字化阶段迈进。(6分)19.【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阐述: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积极向外扩张。它们占据大量殖民地,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迅速扩大的市场对工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政府对专利权的重视、工匠经验的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并逐步推广到世界其他各主要国家。动力的变革、机器的发明推动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日益落后于西方。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出现变化,它推动了全球的近代化进程,使人类社会进一步向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转变,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8分)结论:总体上看,工业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并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2分)示例二论题:用全球化视野去解读17-18世纪的康乾盛世。阐述可以从康乾盛世下的大清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掀起“中国热”)等方面展开,言之有理即可。20.【参考答案】(1)特点:移民来源地范围广泛;移民人数整体呈增长趋势;移民主要来自欧洲。(6分)(2)影响:给美国带来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引发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冲突与融合。(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