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年 级:七年级学 科:中学语文(统编版)同学们,1982年11月,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返现场,“变身”小记者,共同参与这次报道吧!【活动一】回顾消息,我来报道写作小贴士(1)电头模板: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2)请自主回顾《消息二则》,写作过程中注意新闻的“六要素”是否具备。(3)文字简洁精炼。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活动一】回顾消息,我来报道新闻体裁 消息 特写篇幅报道对象(报道内容侧重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小记者们,请对比你们写的消息,借助表格。思考:新闻特写有什么独特之处?【活动一】回顾消息,我来报道新闻体裁 消息 特写篇幅 短 较长报道对象(报道内容侧重点) 事件整体情况 精彩片段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为主 记叙描写为主语言风格 平实 生动形象细致入微【活动一】回顾消息,我来报道【活动一】回顾消息,我来报道新闻特写一般篇幅长,标题具有文学性,没有电头,没有导语,新闻六要素不齐全,描写性文字多。新闻特写具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具体可参看课本第9页《什么是新闻特写》)【活动二】欣赏特写,我来配图本文描绘了五个画面,准备——起跳——腾空——入水——观众反应。每一个画面都生动逼真,如在眼前。【活动二】欣赏特写,我来配图画面一:准备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准备”这一画面。你看!“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将吕伟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也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形象。“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突出本次比赛的紧张程度。画面二:起跳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起跳”这一画面。你看!“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像空中飞去。”“舒/举/蹬/飞”准确写出了起跳时的一连串动作。画面三:腾空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腾空”这一画面。你看!“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拖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起腾空的吕伟比喻成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身姿的优美。画面四:入水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入水”这一画面。你看!“动作疾如流星”比喻修辞,写出了动作之快。“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既写出了身体的轻盈,又写出了速度。“四面水花悄然不惊”,拟人修辞,生动写出了吕伟跳水技术高超。画面五:观众欢呼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观众欢呼”这一画面。你看!“‘妙!妙极了’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这些描写都从侧面对吕伟作了烘托,一次凸显她那令人折服的技术。画面一 准备画面二 起跳画面三 腾空画面四 入水画面五 观众反应小结【活动三】图文并茂,我来发表小组合作1.每位学生对自己的消息与图片进行排版,在小组内进行组内发布。2.评选出一份最优秀的,并附上简要说明。3.在全班进行发布,一人发言,一人板书。“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谢谢观看!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目标1.能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 2.能赏析作者描写的画面,感受新闻特写的文学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能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教学难点: 1.能赏析作者描写的画面,感受新闻特写的文学美。教学过程【活动背景】激趣导入,重返现场 同学们,1982年11月,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返现场,“变身”小记者,共同参与这次报道吧! 【活动一】回顾消息,我来报道 1.现场的“小记者们”,请认真观看这次精彩的跳水,撰写一则消息,为《人民日报》供稿,让全国人民共同感受本次精彩! 【生】学生阅读全文,结合写作小贴士,撰写消息。 【答案预设】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2.小记者们,请对比你们写的消息,借助表格。思考:新闻特写有什么独特之处? 新闻体裁消息特写篇幅短较长报道对象 (报道内容侧重点)事件整体情况精彩片段表达方式记叙说明为主记叙描写为主语言风格平实生动形象 细致入微【生】学生对比课文与自己写的消息,对“新闻特写”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 【答案预设】 新闻特写一般篇幅长,标题具有文学性,没有电头,没有导语,新闻六要素不齐全,描写性文字多。 新闻特写具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具体可参看课本第9页《什么是新闻特写》) 【活动二】欣赏特写,我来配图 各位“小记者”,精彩的消息需要更为精彩的图片相配。现在,请为你们的消息进行配图,并按照格式简要阐述。 图片名称: 我的阐述:本次比赛异彩纷呈,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 ,你看!【生】学生按要求,赏析本篇特写的文学美,结合相关文字为自己的消息进行配图,并作简要阐述。 【答案预设】 本文描绘了五个画面,准备——起跳——腾空——入水——观众反应。每一个画面都生动逼真,如在眼前。 实例: 画面一:准备 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准备”这一画面。你看!“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将吕伟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也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形象。“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突出本次比赛的紧张程度。 画面二:起跳 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起跳”这一画面。你看!“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像空中飞去。”“舒/举/蹬/飞”准确写出了起跳时的一连串动作。 画面三:腾空 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腾空”这一画面。你看!“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拖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起腾空的吕伟比喻成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身姿的优美。 画面四:入水 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入水”这一画面。你看!“动作疾如流星”比喻修辞,写出了动作之快。“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既写出了身体的轻盈,又写出了速度。“四面水花悄然不惊”,拟人修辞,生动写出了吕伟跳水技术高超。 画面五:观众欢呼 我觉得最精彩的画面还是“观众欢呼”这一画面。你看!“‘妙!妙极了’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四面水花悄然不惊”这些描写都从侧面对吕伟作了烘托,一次凸显她那令人折服的技术。 【小结】 画面一准备画面二起跳画面三腾空画面四入水画面五观众反应【活动三】图文并茂,我来发表 各位小记者,接下来就请你们整合自己的新闻与图片,进行艺术排版,发布给大家欣赏吧! 【生】学生按如下要求,进行小组合作。 1.每位学生对自己的消息与图片进行排版,在小组内进行组内发布。 2.评选出一份最优秀的,并附上简要说明。 3.在全班进行发布,一人发言,一人板书。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作业练习一、课内延伸 各位小记者,接下来就请你们整合自己的新闻与图片,进行艺术排版,发布给大家欣赏吧! 二、阅读延伸 15米泳池里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 赵悦 杨媛媛 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的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他浓眉大眼、身材修长,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 他告诉记者: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 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 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 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 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 杰哈德说:“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 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 “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杰哈德说。 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1.下列对这则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开头先进行了一个场面的展现,整体上展现了巴勒斯坦人为追逐梦想而在艰苦条件下训练的情况,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B.安全问题是杰哈德训练的最大困难,因为“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C.对于杰哈德,本篇新闻不仅仅展现了他游泳方面的事情,还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这使得新闻的信息容量更加丰富,新闻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富。 D.本篇新闻不仅展现了杰哈德等青年人的游泳梦想,还隐含着“巴勒斯坦人渴望和平、渴望走向外面世界”的梦想。 2.从新闻特写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 3.“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4.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B 2.新闻特写就是通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来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本文作者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富有典型意义、增强现场感,体现了游泳训练条件的简陋,突出了巴勒斯坦人对游泳梦的追求。 3.这句话表明了加沙人冲出封锁参加比赛甚至比比赛结果更重要,突出了参赛的艰难,从而表明了加沙人对参加国际比赛的强烈渴望之情。 4.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一直坚持训练,渴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被封锁的加沙地带,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作者塑造这一形象,表面上是写巴勒斯坦人对体育梦的追求,实际上表现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梦的追求,表现了人类渴望和平的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4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pptx 4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后练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