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 判断加点字注音的正误(用“√”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卓越(zhuō)( ) 轮廓(kuò)( ) 直言不讳(wěi)( )
陡(qiào)( ) (bǔ)育( ) 波(1án)起伏( )
2. 诗文辑百态。
主题 出处 诗句 提示
思乡念亲 《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1)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家国情怀 《泊秦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月难辨皆入画 笙歌入耳醒愁心
《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4)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其五)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凋零犹培千树茂 归去更送万家春
雅士闲趣 《竹里馆》 (6)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陋室铭》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俗乐之扰 离公文之累
3. 学校开展“中华美德——节俭”主题宣传活动,主持人草拟了一段主持词,请你加以完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之风是对农业生产、农民劳动成果的敬畏和保护,事关国计民生。从一株禾苗到一碗米饭,从一粒黄豆到一瓶酱油,其间要经历多少道工序,挥洒多少汗水,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却是(A)的。由此思之,品尝鱼鲜时,应不忘“出没风波里”的艰辛;端着饭碗时,当记得“田家秋作苦”的汗水。仓廪实,天下安。(B)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要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才能将国家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宣传活动文本中A、B处用词需斟酌,请帮主持人选择合适的词语。
A.妇孺皆知 脍炙人口 B.保障 保证
(2)文本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帮主持人修改过来。
(3)围绕“崇俭戒奢”主题,主持人为宣传活动拟写了①②两句话,准备合成一副对联。
参考横批,可确定上联应为第_____________句(填序号),位于横批_____________侧(填“左”或“右”)。
①立世常奢德性空 ②持家尚俭仓廪满
(4)主持人计划从教材中挖掘体现节俭的素材,请你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
A. 《老山界》中红军战士翻越大山时,晚上只裹一条毯子过夜。
B. 《山地回忆》中女孩子用剩余的白粗布给“我”做袜子。
C. 《青春之光》中黄文秀的宿舍里只有一顶蚊帐,一张硬板床。
D.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我”买刻印粗拙、纸张很黄的《山海经》。
二 阅读(52分)
(一)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有狱①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③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①狱:案件。②手版:笏板,古代官员上朝堂的工具。③谮zèn:说别人坏话,诬陷、中伤。
4. 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一处)
杀人以媚人吾不也。
5. 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言语句”一栏的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陶后鲜有闻 【成语关联】鲜为人知 (1) ( )
有囚法不当死 【课内迁移】其一犬坐于前 (2)( )
乃委手版归 【查工具书】委:①委托;②抛弃;③曲折 (3)填序号( )
吾几失君矣 【语境推断】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4)(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7.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用牡丹和菊花来衬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笔直贯通、清芬可人等特点。
B. 【乙】文始终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周敦颐的德行品格,人物形象鲜明。
C. 【乙】文重点突出周敦颐公正秉直、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的特点,照应了【甲】文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一句。
D. 【甲】文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现作者的品格和志趣,【乙】文主要列举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形象。
(二)
8. 班级举行“登临诗”短视频脚本创作活动,请你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帮助小徐和小州完善创作思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徐:我认为如果拍摄短视频,应该站在山的不同位置取景。比如,拍摄《登飞来峰》时,应站在(1)_____________;而拍摄《望岳》时取景位置则应在(2)_____________。
小州:同意!从《望岳》最后两句中的(3)_____________一词可以推测出位置。这个词语表达了诗人(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徐:是的。这类词语在视频的配乐朗诵中应予以重点突出。和这个词类似的还有《登飞来峰》中的“不畏”,由这个词我读出了(5)_______________。
(三)
年级举行“中华美德——奉献”主题阅读活动,请完成文后任务。
【甲】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选自课文《井冈翠竹》)
【乙】
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常背的双肩包。包里除了笔记本、雨伞、手电筒,还有村民需要的创可贴、感冒药、农业技术资料,给孩子们的糖块和鞋袜,给孤寡老人的毛巾等日用品。每家每户的所需所盼,都装在这小小的包里,装在她的心中。
(选自课文《青春之光》)
【丙】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选自课文《驿路梨花》)
9. 【任务一:写法分析】以恰当的方式抒发情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请从以上三段选文中任选两段,分别写出抒情方式及产生的效果。
10. 【任务二:亮点探究】《井冈翠竹》《青春之光》《驿路梨花》三个题目颇具匠心。请任选其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题目的妙处。
11. 【任务三:主题写作】请仿照“感动中国”写给黄文秀的颁奖词片段,围绕“奉献”为【甲】【丙】两篇课文中的任一人物(群体)写一段颁奖词,60字以内。
【颁奖词】
有些人从山里走出,便不再归来;你却走进大山,再也没有离开。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最醒目的黄花。
(四)阅读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瓜不夏天
吴建
①民俗云:“春菜夏瓜。”夏天,农家的菜园子里,青菜谢幕了,芹菜退居二线了,大白菜更是无影无踪。烈日的炙烤让这些菜蔬难以生存,取而代之的,便是西瓜、香瓜、脆瓜等各种各样的瓜。
②“瓜”是象形字,两边是藤蔓,中间垂着膨胀的果实。缠缠绕绕的瓜藤,肆无忌惮地向四面八方蔓延,青青绿绿的瓜叶,欢天喜地地遮掩着腹下的兄弟。春暮夏初种下的瓜种,经过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的辛勤照料,终于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中国人讲究饮食养生,应时而食。漫长而炎热的夏天,正是敞开肚皮吃瓜的时候。一切的辛劳,终有所值。
③在各种瓜类中,西瓜当仁不让是“吃瓜群众”的最爱。我们家的菜园里,母亲每年都要种上西瓜。西瓜好吃,但种植也最辛苦。首先要选上好的西瓜籽,待出芽后两三天就要浇一次水,瓜蔓稍微长大即施肥,将开花时再追一次肥。梅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水涝。西瓜招虫,看到瓜叶发黄就要治虫。在生活困苦的年代,结出的大西瓜大多数被父亲拿到市场出售,只留下一些小的、样子不好看的给家人食用。尽管如此,每次吃西瓜我们都兴高采烈。
④父亲总是先打来一桶井水,把西瓜浸入水中。约半小时后,取出西瓜,用菜刀切成六块,祖母一块,我们姐弟五人各一块。我接过“冰镇”西瓜,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顿时凉意四溢,全身都舒坦了,嘴唇则被染得红艳艳的。父亲和母亲一块都不舍得吃,他们一边喝着凉茶,一边笑吟吟地看着我们大快朵颐。那慈爱的笑靥,至今难忘。
⑤香瓜,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字——“香”。削去金黄的瓜皮,剖成两半,香瓜那特有的香气便幽幽地钻入你的鼻孔,沁入你的五脏六腑。瓜类中有的甜度很高,比如哈密瓜,吃多了容易发腻,而有些瓜又甜味不足,比如梨瓜。香瓜则是瓜中的“小清新”,甜度不高不低,舌尖的满足感恰到好处。我的大姐和三姐最喜欢吃香瓜,有时甚至连瓜皮都吃下去。
⑥脆瓜是老年人爱吃的瓜。祖母牙不好,掉了好几颗,剩下的不是半颗牙,就是摇摇晃晃的。香瓜她是嚼不动的,可脆瓜她轻轻一咬就散开了。我不吃脆瓜,因为它一点儿也不甜。盛夏,父亲和母亲从田里劳作回来,取出早上出门前放在井水里的脆瓜,切开,一人一半,清凉又解渴。
⑦无论城乡,瓜都是人们消署解渴的佳品。直到现在,在我的老家,还有不少人家把瓜当作夏天的主食之一。他们早上吃黄瓜,中午吃香瓜、脆瓜,晚上吃西瓜,辅之以薄粥、面条,而米饭、鱼肉之类的则成了副食。
⑧瓜不仅现代人喜欢吃,也曾俘获古人的味蕾。魏晋时期的《子夜四时歌》中说:“署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夏日瓜果飘香,农耕时代的任何一个庭院,避暑吃瓜,都是最寻常也最美好的场景。文天祥的“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短短两句就把夏日吃瓜的惬意刻画得淋漓尽致。“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苏轼吃西瓜最是洒脱。
⑨除了生食的瓜,夏天还有为数众多可以烹食的瓜,如丝瓜、冬瓜、苦瓜……可谓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瓜之胜景。
⑩无瓜不夏天。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吃瓜是一种选择。甘甜清冽的夏瓜,让酷热的夏季有了甜美的味道、清凉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2日)
读完此文,小徐和小州展开了阅读交流,请你补全以下对话。
12. 小徐:先考考你。按照行文顺序文章③~⑥段主要写了哪三种夏瓜?
小州:从文中我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小徐:文中有两处画线句,第②段画线句修辞用得极佳,第⑤段画线句词语运用巧妙,请你任选其中一句简要赏析。
小州:我选第_____________段的句子,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州:我有一个疑问:第⑧段引用三处古人写瓜的文字,似乎显得重复吧?
小徐:并不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小徐:第⑩段末句“甜美的”“清凉的”“幸福的”三个短语的顺序可否调换?
小州:我认为不能调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8分)
班级举行“数智赋能·畅读经典”活动,你和小徐、小州选择分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你们就保尔和祥子的不同命运询问了DeepSeek,得到如下答复:
嗯,用户问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柯察金和《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同样出身底层,为什么一个成了无产阶级平民英雄,另一个却成为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需要从人物性格角度分析。首先,我得回忆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具体情节和性格特点。保尔·柯察金,他性格坚韧,有强烈的革命理想,遇到困难不退缩,比如a.。而祥子呢,一开始也是老实坚忍的,但经历了多次打击,比如b.,他逐渐失望,变得消极麻木。 还要考虑周围人的影响。比如,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主人公最终的人生走向都产生过推动作用。当然,影响主人公命运的还有社会环境的因素等。
16. 小徐截屏分享DeepSeek思考过程时,小州发现a、b两处内容被遮挡,请你依据原著完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DeepSeek的答复中提及小说的女性形象,小徐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取一位女性形象,列举一具体事例分析她对保尔人生走向的推动作用。
18.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请你结合这两部名著的要点,与小徐、小州分享三点心得。
三 写作(63分)
19. 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类人,用“萤火”般的光亮关照他人、播撒温暖、点燃希望,在社会的浩瀚“星河”中散发光与热。也许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也许你的周围也曾出现过这样的人。
请以“萤火映星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合理运用细节描写;③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④文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峭 ⑤. 哺 ⑥. 澜
2.【答案】 ①.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④. 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⑥. 落红不无情物 ⑦.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⑧. 深林人不知 ⑨. 无丝竹之乱耳 ⑩. 无案牍之劳形
3.【答案】(1)妇孺皆知 保障
(2)我们只有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才能将国家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改成“只要……就……”也得分)
(3) ①. ② ②. 右 (4)C
【答案】4.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5. ①. 少 ②. 按照法律 ③. ② ④. 差点儿,几乎
6.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艳丽。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同他争辩(争论)。 7. B
8.【答案】 ①. 山顶 ②. 山脚(山腰) ③. 会当 ④. 登临的决心;豪迈的气概;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⑤. 诗人远大的抱负(或大无畏精神)
【答案】9. 示例:甲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借翠竹“风吹雨打不改色,刀砍火烧不低头”的特点象征革命精神,将对人民革命气节的赞美寄托于翠竹,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感染力强;
乙文采用借物抒情的方式,通过列举黄文秀包里的创可贴、糖块等物品,表达对她扎根群众的赞美,平实的事例让情感更加真实可触,引发读者的共鸣;
丙文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写哈尼小姑娘和梨花,并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将奉献精神的传承融入景致,使情感表达含蓄隽永,富有诗意美。
10. 示例:《井冈翠竹》:该题目以“井冈翠竹”为线索,既点明写作对象,又借翠竹坚韧不拔之态象征井冈山人及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与精神,使主题鲜明且富有感染力。
11. 示例:我选择写给甲文中的“井冈山人”:有些人于顺境中安享,你却于烽火中坚守;井冈的山岗上,你是不倒的劲竹;革命的征程里,你是永恒的丰碑。
【答案】12. ①. 西瓜 ②. 香瓜 ③. 脆瓜
13. ①. 修辞角度: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瓜藤和瓜叶作人格化描写,“肆无忌惮”“欢天喜地”表现出瓜长势旺盛,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夏瓜的喜爱与收获的喜悦之情。 ②. 词语运用角度:“钻”“沁”动词运用传神,表现出香瓜香气之浓郁,以及香瓜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
14. 引用《子夜四时歌》描绘了二人夏日避暑吃瓜的美好场景;文天祥的话重点突出夏日吃瓜时的冰凉惬意;苏轼的例子突出了吃西瓜时的尽兴和洒脱情态;三处引用从不同侧面表现古人对夏瓜的喜爱。
15. “甜美的”是许多瓜的共同属性,“清凉的”是夏瓜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幸福的”是那些与夏瓜相关的,和亲人在一起的美好回忆,点明了文章主旨;三者是按照感受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由物到人)的顺序排列的。
【答案】16. ①. 示例:他在战场上头部受重伤,昏迷多日后仍重返前线 ②. 示例:他的车被大兵抢走,辛苦积攒的钱化为乌有
17. 示例:冬妮娅作为保尔的初恋,她不介意保尔的底层出身,带他感受生活的美好。但两人因阶级立场差异最终分离,这让保尔明白革命理想远高于个人情感,推动他彻底斩断与资产阶级生活的关联。
18. 示例:①我们要像保尔坚守革命理想那样,明确自己的目标;②学习保尔筑路时的顽强精神,主动磨炼意志,面对困境不低头;③别学祥子堕落,要把挫折当契机,反思自身,调整策略,化挫折为成长进步的阶梯。
19.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