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化学试卷(六)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化学试卷(六)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化学试卷(六)
一、单选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铁制品在铝之后B.常温下,铁不能与浓硝酸反应
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D.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
2.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用于高铁和共享单车制造业的重要金属材料是(  )
A.Na﹣K合金 B.Cu﹣Sn合金 C.Sn﹣Pb合金 D.Mg﹣Al合金
3.某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虚线框处的装置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Fe + 2Fe3+ = 3Fe2+)
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B.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甲
C.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
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4.下列有机物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2-甲基戊烷的球棍模型:
C.丙烯的结构简式: D.乙炔的比例模型: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H2和D2互为同位素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C.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同系物D.和 是同一种物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和18O2互为同位素 B.H2和D2互为同素异形体
C.正丁醇和异丁醇互为同系物 D.乙酸乙酯和正丁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7.“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皂化反应D.氨基酸的成肽反应
8.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Cu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B.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为20.16 L
C.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O3)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若铜片为51.2 g,则生成0.2 mol NaNO3
9.已知A、B、C、D为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D为强电解质(其他相关物质可能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非金属单质,则它与Mg反应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能为2:3
B.若C在通常为红棕色气体,则A可能为化合物C.若A是共价化合物,则A和D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若A为非金属单质,则其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处于第二周期第IVA族
10.将32gCu投入到80mL5mol/L的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再加入200mL2mol/LH2SO4溶液,使之充分反应,两步反应共生成NO在标况下的体积
A.2.24L B.6.72L C.8.96L D.11.2L
11.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制CO2 快速制备氨气 干燥HCl气体 验证SO2漂白性
A B C D
A.A B.B C.C D.D
12.目前,丙烷脱氢生产丙烯是一项富有前景的技术。丙烷()脱氢反应原理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发生上述反应。反应30min时,测得mo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B.0~3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mol·L-1·min-1
C.向容器内通入氦气能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D.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3.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ⅱ吸收能量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的稳定性大于的稳定性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14.一种以为光电阳极、为光电阴极制备的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极反应分两步进行,其中第i步反应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极的电极材料为B.光电极材料产生的微粒具有氧化性
C.电路中转移电子时,理论上N极区增重D.N极发生的第ⅱ步反应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4分)
15.已知:反应,某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和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经测定,,,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到12s内,A的转化率为 ,此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填“>”、“<”或“=”)。容器内起始压强与平衡压强之比是 。
(3)下列叙述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B.A的浓度不再变化C.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E.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4)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乙:;丙:,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5)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B.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 D.增加A的浓度
16.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如下图所示,生物脱氮主要包括有氧条件下的硝化反应过程和缺氧环境下的反硝化反应过程。硝化过程中,NH4+先后氧化为NO2和NO2-。
(1) NH4+在硝化过程中会使溶液酸度提高,需要加入NaHCO3进行中和。请写出NH4+硝化生成NO2-的离子方程式 。
(2)①反硝化反应过程中,加入碳源(甲醇等有机物)将硝化反应中生成的NO2和NO2-还原为N2,如3CH3OH +6NO2-= 3N2↑+3CO2+3H2O+6OH-。新型生物脱氮工艺(SCND)可将硝化过程中的产物控制在NO2阶段,防止生成NO2-,该工艺的优点是 。
②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SND)将硝化阶段和反硝化阶段放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该法既有SCND法的优点,将硝化过程中的产物控制在NO2-阶段,还有一个优点是 。
③现在很多国家采用半硝化工艺(ANAMMOX),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半硝化脱氮反应器中,一半的NH4+氧化成NO2-,写出厌氧氨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方法是否需要加入碳源(甲醇),并简述原因 。
(3)研究发现,脱氮工艺会产生-一种温室气体N2O。目前普遍认为在硝化阶段会形成N2O,试分析N2O的成因 。
17.牛奶放置时间长了会变酸,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变成了乳酸。乳酸最初就是从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乳酸的结构简式为。完成下列问题:
(1)乳酸发生下列变化:,所用的试剂a是 (写化学式,下同),b是 。
(2)写出乳酸与少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乳酸与乙醇反应: , 。
(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两分子乳酸可以相互反应生成六元环状结构的物质,写出此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
18.用硫化铜矿可制得海绵铜,进一步可制得、等。
(1)“氧化酸浸法”处理硫化铜矿制取海绵铜的流程如题图所示。
①“氧化酸浸”时CuS(难溶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实际生产中,“氧化酸浸”时还需通入,通入的作用是 。
③检验“置换”后滤液中含而不含的方法是 。
(2)补充完整由海绵铜制备溶液的实验方案:向海绵铜中 ,得到纯净的铜粉。向铜粉中分批加入溶液和稀硫酸,充分搅拌直至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实验须使用:稀、溶液)
(3)由溶液制备的装置如题图所示。
①向三颈瓶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水合肼可制得。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向三颈瓶中逐滴加入时,制备得到的固体物质的X射线衍射谱(X射线衍射谱图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与的体积的关系如题图所示。的加入量为2.0mL时,有单质Cu析出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A D D A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C B C
15.(1)
(2) 75% = (3)CD(4)乙>甲>丙(5)AD
16. 2NH4+ +3O2=2NO2-+2H2O+4H+ 节省进一步氧化所需的耗氧量,同时减少了反硝化反应中加入的碳源(甲醇) 硝化产生的酸和反硝化产生的碱中和,减少了NaHCO3的投加 NH4++NO2- =N2↑+2H2O 不需要,NH4+和NO2-正好反应完全 O2不足,NH4+未被完全氧化为NO2,N元素被氧化为N2O
17. (或、) 2+Na2CO3 H2O +CO2 +2 +C2H5OH 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18.(1) 防止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将NO转化为,提高硝酸利用率 取少量滤液,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变红色
(2)边搅拌边分批加入稀,当静置后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停止加入,过滤;用蒸馏水洗涤铜粉,直至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加入溶液,不产生沉淀
(3) 过量将还原为C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