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主干 自主落实一、黄河概况(☆☆)[动手实践]·绘图:用红色笔描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用//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填图:在图中填注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1.基本概况:发源地 A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注入B渤海流经的省区 干流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域: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支流 上游:湟水、洮河;中游:汾河、渭河主要水电站 三门峡、小浪底上、中、下游分界点 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2.各河段的特征:(1)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中游:落差大,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3)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二、存在问题及治理(连一连)(☆☆)三、黄河的奉献(☆)1.塑造平原:(1)上游: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2)下游:塑造了华北平原。2.提供了灌溉水源。3.蕴藏着丰富的水能: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多座大型水电站。温故知新1.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有结冰现象。2.黄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很大。地图笔记黄河各河段问题教材再开发·P60阅读黄河水“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对黄河三角洲有什么影响 答:黄河三角洲面积逐渐扩大。漫画思考为什么跳进黄河洗不清 答:黄河的含沙量大。合作 重点探究主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地上河的形成解题必备|综合思维探究情境| 陕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区之一,其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近年来,陕西省采取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小流域、固沟保塬、坡耕地治理和淤地坝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下列图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气候资料和流域内综合治理等。探究式问题链1.(入门探究—特征)“黄龙入海”景观的形成,说明黄河的什么特征 答:含沙量大。2.(能力探究—原因)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可知,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是沟壑纵横,这种地表景观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稀疏等。3.(高阶探究—危害及治理)试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治理措施有哪些 答:成因:黄河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含沙量剧增,进入华北平原后,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危害:易决口泛滥,造成水灾。治理措施: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地区,修堤筑坝,加固大堤。图解方法素养 分层评价必备知识基础练 (跨学科·地理与语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诗人曾留下许多描述黄河的壮丽诗篇。结合黄河流域图,完成1~3题。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是指(C)A.巴颜喀拉山、黄海B.唐古拉山、渤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D.唐古拉山、东海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大量的泥沙来自(C)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3.“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B)A.含沙量大B.有结冰期C.航运价值低D.枯水期长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4~7题。4.下列关于黄河流经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C)A.发源于唐古拉山脉B.上游流经地势低平的青藏高原C.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D.下游流经河湖密布的华北平原5.黄河年平均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A.流域内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B.中游地势高,没有支流注入C.长度较短,结冰期较长D.含沙量大,汛期较短6.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方式是(D)A.上游河段开发水电,将人口迁出B.中游地区大力开荒造田C.上游清理航运通道,避免淤塞D.下游加固堤坝、治理洪水7.黄河各河段保护措施,可行的是(B)A.①河段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B.②河段植被破坏严重—退耕还林、还草C.③河段易形成“凌汛”—建立自然保护区D.③河段形成“地上河”—修筑梯田关键能力提升练 (新考法·思维拓展)如图所示,古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来治理黄河。读图完成8、9题。8.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D)A.水量B.含沙量C.水质D.流速9.“筑堤束水”设计有可能分布在(C)A.有“地上河”的中游B.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C.有“地上河”的下游D.水土流失严重的下游 (五育并举·探究实验)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已正式施行。图1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图,图2为某地理小组对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究实验图。读图,完成10~12题。10.对于图1中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A.由①到②河段流量逐渐减少B.①处形成“地上河”C.上、中游的分界②是湖口D.③处易发生凌汛11.该地理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四组实验,读图2,下列探究结论错误的是(B)A.a组: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B.b组:不同土质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C.c组: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D.d组:植被越密,水土流失越轻12.由探究实验可以推测,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生态措施是(B)A.缓坡砍伐林木,发展种植业B.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C.陡坡地开垦耕地,增加粮食产量D.大力发展牧业,增加经济收入13.(素养提升·人地协调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市黄河中山桥段,了解当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沿黄省区,每每谈及黄河,都会提到“保护”二字,他一再强调“保护是前提”“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黄河沿岸地区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1)水源涵养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形区),这里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2)一般来说,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径流量越大,但青铜峡至河口及桃花峪至利津河段流量明显减小,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任答两点)答:工农业用水量增多;无支流汇入。(3)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上游/中游/下游)河段,原因是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4)黄河的水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谈谈你对“根子在岸上”的理解。答:沿岸地区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的排放。(5)图中甲地区某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走上小康路。关于当地发展措施,正确的是D。①气候高寒,适宜种植苹果②陡坡发展粮食种植,治理水土流失③利用黄色瀑布发展旅游④林草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主干 自主落实一、黄河概况(☆☆)[动手实践]·绘图:用红色笔描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用//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填图:在图中填注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1.基本概况:发源地 A 北麓,自 向 ,注入B流经的省区 干流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域:青海省、 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山西省、 省、河南省、 省流经的地形区 高原、内蒙古高原、 高原、 平原支流 上游:湟水、洮河;中游:汾河、渭河主要水电站 三门峡、小浪底上、中、下游分界点 内蒙古 ;河南2.各河段的特征:(1)上游:落差 , 资源丰富。(2)中游:落差 ,流经 高原,河流含沙量 。(3)下游:流经 平原,水流 ,泥沙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 ”。二、存在问题及治理(连一连)(☆☆)三、黄河的奉献(☆)1.塑造平原:(1)上游:塑造了 平原和 平原。(2)下游:塑造了 平原。2.提供了灌溉水源。3.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游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多座大型水电站。温故知新1.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有结冰现象。2.黄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很大。地图笔记黄河各河段问题教材再开发·P60阅读黄河水“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对黄河三角洲有什么影响 漫画思考为什么跳进黄河洗不清 合作 重点探究主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地上河的形成解题必备|综合思维探究情境| 陕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区之一,其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近年来,陕西省采取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小流域、固沟保塬、坡耕地治理和淤地坝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下列图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气候资料和流域内综合治理等。探究式问题链1.(入门探究—特征)“黄龙入海”景观的形成,说明黄河的什么特征 2.(能力探究—原因)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可知,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是沟壑纵横,这种地表景观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高阶探究—危害及治理)试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治理措施有哪些 图解方法素养 分层评价必备知识基础练 (跨学科·地理与语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诗人曾留下许多描述黄河的壮丽诗篇。结合黄河流域图,完成1~3题。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是指( )A.巴颜喀拉山、黄海B.唐古拉山、渤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D.唐古拉山、东海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大量的泥沙来自(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3.“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黄河( )A.含沙量大B.有结冰期C.航运价值低D.枯水期长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4~7题。4.下列关于黄河流经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唐古拉山脉B.上游流经地势低平的青藏高原C.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D.下游流经河湖密布的华北平原5.黄河年平均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内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B.中游地势高,没有支流注入C.长度较短,结冰期较长D.含沙量大,汛期较短6.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方式是( )A.上游河段开发水电,将人口迁出B.中游地区大力开荒造田C.上游清理航运通道,避免淤塞D.下游加固堤坝、治理洪水7.黄河各河段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A.①河段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B.②河段植被破坏严重—退耕还林、还草C.③河段易形成“凌汛”—建立自然保护区D.③河段形成“地上河”—修筑梯田关键能力提升练 (新考法·思维拓展)如图所示,古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来治理黄河。读图完成8、9题。8.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 )A.水量B.含沙量C.水质D.流速9.“筑堤束水”设计有可能分布在( )A.有“地上河”的中游B.水土流失严重的中游C.有“地上河”的下游D.水土流失严重的下游 (五育并举·探究实验)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已正式施行。图1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图,图2为某地理小组对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究实验图。读图,完成10~12题。10.对于图1中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①到②河段流量逐渐减少B.①处形成“地上河”C.上、中游的分界②是湖口D.③处易发生凌汛11.该地理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四组实验,读图2,下列探究结论错误的是( )A.a组: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B.b组:不同土质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C.c组: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D.d组:植被越密,水土流失越轻12.由探究实验可以推测,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生态措施是( )A.缓坡砍伐林木,发展种植业B.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C.陡坡地开垦耕地,增加粮食产量D.大力发展牧业,增加经济收入13.(素养提升·人地协调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市黄河中山桥段,了解当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沿黄省区,每每谈及黄河,都会提到“保护”二字,他一再强调“保护是前提”“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黄河沿岸地区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1)水源涵养区位于 (地形区),这里的水源主要是 。(2)一般来说,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径流量越大,但青铜峡至河口及桃花峪至利津河段流量明显减小,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任答两点)(3)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上游/中游/下游)河段,原因是 。(4)黄河的水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谈谈你对“根子在岸上”的理解。(5)图中甲地区某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走上小康路。关于当地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①气候高寒,适宜种植苹果②陡坡发展粮食种植,治理水土流失③利用黄色瀑布发展旅游④林草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第三节 三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学生版.docx 第二章 第三节 三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