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一 农业的地位及发展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主干 自主落实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1.概念:一种直接利用 、 和 所从事的生产活动。2.主要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3.发展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光、热、水、土等。(2)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力、技术、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4.农业地位:我国国民经济的 产业。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谷物、肉类、棉花、油菜籽、 、水果等。2.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建立了以 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农业蓬勃发展。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1.种类: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 、小麦、 、豆类、薯类为主。2.地域分布: [动手实践]·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绘画:在图中大致绘出秦岭—淮河线。(1)重要粮食产区(连一连):(2)商品粮基地及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商品 粮基地 平原 平原 平原 鄱阳湖 平原 成都 平原 江汉 平原 江淮 地区 平原 珠江 三角洲所在 省区 黑龙 江省 黑龙江省、 吉林省 湖南省 省 四川省 省 江苏省 江苏、 浙江 省立德树人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图解知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再开发·P107发展商品粮基地包括哪些农业生产条件 名师提醒商品粮基地成因差异1.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人口相对稀少。2.鄱阳湖平原等长江流域基地水热条件好,收获次数多,粮食产量高。合作 重点探究主题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解题必备|综合思维探究情境|农副产品的分布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中米面粮油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每一餐。读图,探究下列问题。探究式问题链1.(入门探究—分类)图中农副产品及对应的原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农业部门 2.(能力探究—分布)据图说出我国粮食和蔬菜、畜牧业产品的分布地区以及形成原因。3.(高阶探究—成因)东北五常大米价格比较高,你认为该地区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有哪些 素养 分层评价必备知识基础练 某手机软件在五一期间推出了“挖笋、采茶、观候鸟、编竹子”的亲子活动。读图,完成1、2题。1.活动中,属于农业活动的有( )①挖笋 ②采茶 ③观候鸟 ④编竹子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活动中的农业属于( )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 D.渔业 (跨学科·地理与音乐)“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田地)稻谷香……”据此,完成3、4题。3.材料中描述该地环境优美,当地政府可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A.观光农业 B.工业C.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4.材料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5、6题。5.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6.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A.青藏高原地区B.西北内陆地区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D.秦岭—淮河以南地区8.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 )A.藏粮于民 B.藏粮于技C.藏粮于地 D.藏粮于天关键能力提升练 (农业+高新技术主题)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广阔,是我国推行“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试点省份。该生产模式通过使用“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可自动进行精准整地、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作业。读黑龙江省地形分布图,完成9~11题。9.松嫩平原地区能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 B.地势平坦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10.“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能够自动精准( )①播种 ②施肥③收割 ④预报地质灾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1.“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促进( )①农业产量提高 ②农产品质量提升 ③土地面积扩大 ④农业科技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2、13题。12.该地区位于( )A.南部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13.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影响该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生产技术提高 B.生产经验丰富C.当地环境恶化 D.市场需求变化地理实践力农业探究14.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面对农业专题进行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探究一:因地制宜 惊蛰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图表为我国不同地区春耕时间示意图和济南气候资料。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项目 3月 4月 5月气温(℃) 8.2 16.1 21.8降水量( mm) 15.3 27.4 46.6(1)据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的变化规律是 ,图中30°N纬线附近地区春耕时间比同纬度地区早,主要原因是 。(2)除时间差异外,耕地类型、农作物也有差异:南方地区春耕主要播种 (农作物),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耕播 (土地类型)。(3)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华北平原春耕时间大约是4月中下旬,结合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华北平原春耕时段气候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探究二:科技兴农 “炫酷的无人机在农田上方腾飞/制定路线喷洒农药/收集每块土地的信息/全天候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被视为:“农田扫描仪”的它/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精准飞行/在智能终端上就能看到它的作业状况……”(4)诗歌描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请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一 农业的地位及发展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主干 自主落实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1.概念: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2.主要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3.发展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光、热、水、土等。(2)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力、技术、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4.农业地位: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谷物、肉类、棉花、油菜籽、茶叶、水果等。2.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建立了以出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新型农业蓬勃发展。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1.种类: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2.地域分布: [动手实践]·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绘画:在图中大致绘出秦岭—淮河线。(1)重要粮食产区(连一连):(2)商品粮基地及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商品 粮基地 三江 平原 松嫩 平原 洞庭湖 平原 鄱阳湖 平原 成都 平原 江汉 平原 江淮 地区 太湖 平原 珠江 三角洲所在 省区 黑龙 江省 黑龙江省、 吉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四川省 湖北省 江苏省 江苏、 浙江 广东省立德树人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图解知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再开发·P107发展商品粮基地包括哪些农业生产条件 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持;机械化水平高等。名师提醒商品粮基地成因差异1.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人口相对稀少。2.鄱阳湖平原等长江流域基地水热条件好,收获次数多,粮食产量高。合作 重点探究主题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解题必备|综合思维探究情境|农副产品的分布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中米面粮油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每一餐。读图,探究下列问题。探究式问题链1.(入门探究—分类)图中农副产品及对应的原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农业部门 答:大米、面粉、馕、土豆、蔬菜属于种植业;苹果、柑橘属于林业;羊肉、牦牛肉、奶制品属于畜牧业;海鲜属于渔业。2.(能力探究—分布)据图说出我国粮食和蔬菜、畜牧业产品的分布地区以及形成原因。答:粮食和蔬菜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原因是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坦连片;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奶制品等畜牧业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原因是西部、北部地区气候较干旱,草原广阔,适宜放牧。3.(高阶探究—成因)东北五常大米价格比较高,你认为该地区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有哪些 答:黑土土壤肥沃;气温低,生长周期长,营养成分积累多等。素养 分层评价必备知识基础练 某手机软件在五一期间推出了“挖笋、采茶、观候鸟、编竹子”的亲子活动。读图,完成1、2题。1.活动中,属于农业活动的有(A)①挖笋 ②采茶 ③观候鸟 ④编竹子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活动中的农业属于(C)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 D.渔业 (跨学科·地理与音乐)“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田地)稻谷香……”据此,完成3、4题。3.材料中描述该地环境优美,当地政府可发展的产业类型是(A)A.观光农业 B.工业C.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4.材料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D)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5、6题。5.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B)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6.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D)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C)A.青藏高原地区B.西北内陆地区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D.秦岭—淮河以南地区8.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B)A.藏粮于民 B.藏粮于技C.藏粮于地 D.藏粮于天关键能力提升练 (农业+高新技术主题)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广阔,是我国推行“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试点省份。该生产模式通过使用“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可自动进行精准整地、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作业。读黑龙江省地形分布图,完成9~11题。9.松嫩平原地区能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主要原因是(B)A.降水丰富 B.地势平坦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10.“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能够自动精准(A)①播种 ②施肥③收割 ④预报地质灾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1.“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促进(C)①农业产量提高 ②农产品质量提升 ③土地面积扩大 ④农业科技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2、13题。12.该地区位于(A)A.南部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13.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影响该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D)A.生产技术提高 B.生产经验丰富C.当地环境恶化 D.市场需求变化地理实践力农业探究14.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面对农业专题进行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探究一:因地制宜 惊蛰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图表为我国不同地区春耕时间示意图和济南气候资料。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项目 3月 4月 5月气温(℃) 8.2 16.1 21.8降水量( mm) 15.3 27.4 46.6(1)据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向北逐渐变晚,图中30°N纬线附近地区春耕时间比同纬度地区早,主要原因是位于四川盆地,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2)除时间差异外,耕地类型、农作物也有差异:南方地区春耕主要播种水稻(农作物),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耕播旱地(土地类型)。(3)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华北平原春耕时间大约是4月中下旬,结合济南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华北平原春耕时段气候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有利方面:气温回升快(气温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方面: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探究二:科技兴农 “炫酷的无人机在农田上方腾飞/制定路线喷洒农药/收集每块土地的信息/全天候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被视为:“农田扫描仪”的它/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精准飞行/在智能终端上就能看到它的作业状况……”(4)诗歌描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请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答:无人机防治害虫;无人机分析土壤;智能机器人进行灌溉、管理、收割等自动化农业;利用传感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管理监测农田;无土栽培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农业的地位及发展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学生版.docx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农业的地位及发展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