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平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管仲在管理齐国过程中,确定了“民食”为重之策,认为“凡食之道:大充,形伤而不藏;大摄(饥饿),骨枯而血冱(瘀结)”。这说明管仲A.注重饮食礼仪的规范 B.关注齐国民众的生活水平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D.倡导中和之美的治国理念2.汉代私家讲学之风复兴,教授儒经、黄老、刑名等,所授弟子众多,所出名儒亦多,《后汉书·儒林列传》所录42人中,有39人出自私学或兴办私学。这反映汉代私学A.动摇了官学的主导地位 B.提高了社会的文化水平C.创新了教育的实施路径 D.影响了学子的仕进之路3.魏晋时期,莲花纹被赋予“轮回转世,佛度众生”的内涵;至隋唐,又演变为象征“富贵吉祥,圆满完备”的宝相花纹,并成为中国传统特色纹样之一。由此可知A.中印交流日益频繁 B.中华文化兼收创新C.三教思想趋同显见 D.国人审美意趣嬗变4.五代时期,国子监耗时22年,雕版刻印《论语》《尔雅》等儒家经书12部,作为官定统一标本,“广颁天下”。此后,国子监刻书成为政府刻书的主体。这体现了A.教材编印的国家事权 B.图书出版的程序规范C.雕版技术的官方地位 D.活字印刷的推进基础5.图1可说明当时A.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B.中国手工业品仍具优势C.市场需求推动瓷器生产革新 D.闭关锁国政策已然解除6.黄龙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面正式国旗,最初作为清朝水师官船标识,后扩展到外交、文化等领域。上海《申报》多次刊文呼吁“悬龙旗以彰国威”,海外华侨也悬挂黄龙旗以维权。这客观上有利于A.建构国家意识 B.抵御列强入侵C.保证民众忠诚 D.创建民主政治7.据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左右,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如《时务报》《国闻报》等。这些报刊数量相当于甲午战争前40多年总量的三倍。这一时期国人发展报刊业旨在A.抨击专制,宣扬共和 B.营造氛围,助推革命C.启迪民智,突破传统 D.实业救国,挽回利权8.屈原在传统社会中被塑造为“忠君”典范;新文化运动时,其形象被解构为“人”,突出其诗人与文学家身份;抗战以来,又被重构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形象的改变A.源于知识分子新旧观念并存 B.表明思想解放的逐渐深化C.意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基因 D.契合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9.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家号召下,400余万人去往祖国大西南、中部和大西北等地区,建设了一千多个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国家此举是为了A.传播科学理念 B.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进行产业孵化 D.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10.2008年,中国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从杭州起步,到2015年,全国已经有215个市、县开展了这一项目建设,公共自行车的数量也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总和。这反映出A.公共自行车成为主要出行工具 B.先进生产力推动交通现代化C.普惠价值观决定城市发展方向 D.低碳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11.雅典卫城脚下的风之塔是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八角形建筑,被看作一座传世至今的“建筑式科学仪器”,它集风向标、日晷和水钟于一体,确保全天候准确计时。风之塔的设计反映了古希腊A.强调建筑外观的艺术性 B.掌握包罗万象的天文知识C.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性 D.拥有完整精准的授时体系表1 中世纪中后期意大利高等教育大事(节选)时间 事件11世纪初 萨莱诺医学校成立,它是一所独立于教会外的世俗类学校,也是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它还开创了女性接受系统医学教育的先河11世纪末 博洛尼亚大学建立,它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它从法律角度论证了皇帝在国家与教会关系中的地位,并表示拥护皇帝权威13世纪初 帕多瓦大学成立,它以倡导、保卫学术和教学自由为宗旨,讲授自然科学、修辞学等。后来,它被反对教皇的威尼斯共和国接管据表1可知,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大学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促成了专制王权的建立C.摆脱了教会神学的桎梏 D.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13.有学者认为印第安美洲的文化犹如一条彩虹,自16世纪起更加明亮夺目的西方光线在射入美洲棱镜后便分解成自己的基本原色,与土著的光束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文化光谱。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14.1720年,英国伦敦出现为贫民提供服务的志愿医院,医院的资金主要来自个人的认捐和通过举办公众活动筹集来的款项。1735年起,志愿医院建设开始扩展到英国各个乡郡。据此判断,当时英国A.人民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B.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C.公共医疗事业不断发展 D.福利国家模式初步形成15.赫尔曼·冯·维斯曼从1880年起多次带队前往非洲探险,先后担任德属东非顾问、总督,帮助德国建立并巩固东非殖民统治。他回国时被当作英雄,其传记在1906至1914年间深受热捧,前后发行五版。这反映了当时德国A.政府引导的舆论取向 B.社会民众的殖民认知C.积极扩张的国家意图 D.筹备战争的狂热氛围16.二战后,日本主动构建“帮助”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叙事,并据此提出日缅两国“特殊关系”论。日本此举意在A.推卸战后的赔偿责任 B.美化日缅的国家关系C.开拓新型的亚洲外交 D.模糊战争的历史真相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建盏作为饮茶器具在比例和尺寸上符合适人原则,形制上大方朴素,简约宁静,造型圆润,自然不造作。建盏的胎泥取自建阳,铁含量高,烧成后呈铁色。宋代盛行的斗茶以茶色纯白为上,黑釉建盏更易辨识白色汤花是否咬盏。同时,建盏的胎厚,胎中还有较多的中空气泡,具备一定的保温功效。建盏的釉色会随着窑温和釉料自身的变化产生出很多窑变,生成如“兔毫”“油滴”“曜变”等建盏珍品,其魅力在于身处其黑而又胜于黑,产生神秘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意境。建窑建盏承载了丰赡的文人气息,诠释了福建匠人在理学哲学观影响下所追求的工匠精神,展现出大宋美学的风雅与精致。-摘编自周亚东、汪瑾《宋代建盏造物思想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建盏的创作理念并分析形成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 2025年4月17日,保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此碑以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记载着郑和向佛祖、印度教毗湿奴神和伊斯兰教真主安拉布施的史实。-摘编自查迪玛、武元磊《解读<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等材料二 “永乐七年,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捧,诏敕金银供器,彩粧织金宝幡,布施于寺,及建石碑,以崇皇图之治,赏赐国王头目。”-费信(注:郑和部下)《星槎胜览》运用二重证据法对上述材料进行史料互证,并简述《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理由。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1870年,里弄式住宅诞生于上海租界内,初期多使用砖木结构、木栏杆、方砖地面等,整体表现出浓厚的江南民居风情。1919年后,带有砖墙承重结构、卷草铁艺栏杆、水泥地面等西方建筑元素的新式里弄住宅大量出现。这类住宅采用欧洲联排式布局,在节约用地的同时兼有独立院落的优点,其建造实行统一的设计与施工,建成后或租或售。这一建筑模式迅速从租界传播到华界,从上海扩展到武汉、天津等城市,并开启了中国住宅建筑商品化之先河,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摘编自林建力《20世纪前期“中西合璧”式民居建筑的式样研究》等材料二 1867年,纽约立法机构通过美国第一部城市廉租公寓住宅法《廉租公寓法》,由于该法没有限制公寓允许占用地段的百分比,也没有具体规定照明、通风等标准,导致地产投机活动肆虐。后来,公寓法相关规定虽得以完善,但因执行官员滥用自由裁量权,法案效力大打折扣。1901年,新《廉租公寓法》在改革者、慈善家及低收入人群等多方努力下颁布,之后8年,曼哈顿就建造了4千多栋符合新法标准的廉租公寓,并配有学校、商场等,为10多万家庭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这场延续三十多年的改革缓解了纽约住房压力并影响了芝加哥、费城等地,为20世纪美国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积累了立法经验和社会基础。-摘编自赵建彬《纽约市廉租公寓改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里弄住宅的特点并分析其所蕴含的价值。(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纽约市廉租公寓改革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住房建设的认识。(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978年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决定在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等高校设立博士试点,同年举行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马中骐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982年,他取得了由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任钱三强院士签署、编号为10001的博士学位证书(图3),成为新中国博士学位制度创立以来第一位毕业的博士。2018年,该证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用于“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图3-摘编自吕雪菲《新中国第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的复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带来的思考与感悟”,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南平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选项 D B B A C A C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选项 C A D C B 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8分)创作理念:强调实用;回归自然;注重美感;朴素简约;因地制宜。(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形成原因:重文国策与士大夫的崛起;理学的兴起;宋人的审美取向;饮茶斗茶需求;福建地区地域特色与工艺传统。(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18.(8分)史料互证:佛寺碑文属于出土实物,《星槎胜览》属于文献史料,构成“文献一实物”证据链(2分)。两则史料在时间(永乐七年)、地点(佛寺)、主体(郑和船队)、具体事件(布施活动及物品清单)上高度重合,互证了彼此真实性。(2分)入选理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注脚;彰显中国和平往来的外交理念;多元文明交流的独特见证;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当代文明互鉴提供历史镜鉴。(4分,任答符合题意的2点即可)19.(24分)(1)特点:中西结合;阶段特征明显;私密性高;标准统一;商品属性;影响深远。(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价值:是近代上海住宅建筑转型的写照;是上海历史文化和建筑技艺的典范;是发展上海文旅产业的名片;是反映社会大众居住需求和审美要求的载体;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缩影;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见证。(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2)原因:原有的法规和管理存在问题;改革者、低收入人群等多方推动;住房压力的增加;工业革命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8分,任答其中4点即可)(3)认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相交融;住房政策与时代发展相协同;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共考量;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住房建设与配套设施相统筹。(4分,任答符合题意的2点即可)20.(12分)评分说明:论题0~2分,论述0~10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等次 说明 表述一等(9~12分) ①论题明确 ②史实准确 ③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二等 (5~8分) ①论题较明确 ②史实较准确 ③论证较充分、史论结合 思路基本合理、逻辑关系基本清楚、表达基本准确三等 (0~4分) ①论题不明确 ②史实不够准确 ③论证关系不清或没有论证 缺乏条理性、逻辑关系不清、表达欠通顺或不准确示例一:论题: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物证论述: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学位体系重建与高端人才培养的珍贵物证。证书编号“10001”作为“序列之首”,具有不可替代性,相较“两弹一星”等实物,它代表了科技“软实力”。它是国家学位体系从无到有的起点,直接呼应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理学博士学位说明了中国在理论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恢复自主培养顶尖人才的能力。获得这一学位时,马中骐已42岁,折射出了一代人追回失去时间的拼搏精神和“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学家精神。综上可知,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不仅是个人荣誉的证明,更是中国科技从“救亡图存”到“自立自强”转型的浓缩。示例二: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示例三:10001号博士学位证书折射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