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2、3+《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所示石器出土于湖北十堰羊山遗址,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发现了多种石制工具,涵盖手镐、砍砸器及刮削器等近20种器物。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先民A.以定居生活为主 B.获取食物的方式多样C.已进入阶级社会 D.掌握简单的生产技术2.法国学者福柯指出,只有在肉体既具有生产能力又被驯服时,它才能变成一种有用的力量。机器的流水线生产作业,要求工人身体必须各就其位,按照机器节奏同步运动,工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动作,资本家就在工人身体上确立了一种持久的、无限制的支配关系。该学者意在说明工厂制度A.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 B.适应了现代生产方式的需要C.强健了工人的身体机能 D.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3.至1895年底,上海、宁波、厦门、南京、汉口、重庆等大中城市兴起了。这些新兴大中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的壮大 B.经济重心的南移C.对外商贸的发展 D.交通工具的变革4.在350km/h的高铁动车组在中华大地上实现商业化运营时,日本山梨磁悬浮试验线某型列车实现了603km/h的最高载人运行速度,美国则有企业家准备开展建设1200km/h以上的速度的“超级高铁”的探索。这些现象A.造成了公路运输衰落 B.反映了大国技术竞争C.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 D.凸显了交通先导作用5.1954年1月,山东省导沭整沂工程委员会在《导沭整沂工程五年整治工作初步总结及今后意见(草稿)》中写道:“因重视民工卫生工作,改善生活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民工健康得以保障,病员大幅减少,工程顺利推进。”这一总结反映出A.党和政府重视广大劳动者的健康状况B.医疗卫生是制约水利工程建设的瓶颈C.社会主义改造是改善群众生活的前提D.工人医疗保障是“一五”计划中的重点6.《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元代德化(今属福建)烧制白瓷的场景。图2所示瓷罐,被威尼斯人称作“马可·波罗罐”,相传是由马可·波罗在13世纪末,从中国的德化带回自己的家乡威尼斯的。这些史料可用于探究当时A.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B.蒙古远征西欧的背景C.中国瓷器制售的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的走向7.伊本·西那的《医典》在阿拉伯地区成书时,开篇以“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起笔。当《医典》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时,译者将宗教开篇语删去,着重保留医学理论与治疗方法;而在印度的译本中,又融入了阿育吠陀医学的部分内容。这说明A.医学理论不受地域文化影响 B.文化传播过程存在选择性改造C.欧洲排斥伊斯兰文化价值观 D.亚洲医学体系领先于欧洲地区8.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知识精英”在内的第三世界移民涌入美国。美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大量设立特许学校,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以保证其他族裔的新移民群体也能享有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同水准的教育。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移民促进美国主流文化转变 B.美国基础教育体系建构完备C.美国各族群实现了高度融合 D.移民推动美国教育政策调整9.近些年来,意大利的城市规划都主张让历史街区维持原本的样子。如佛罗伦萨政府严格限制新建建筑的高度,并采取措施保证古迹能得到有效修护,以此保证历史建筑能被看到且保持完整。这些做法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意大利的这些做法A.确保了文化遗产完整性 B.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转型C.提供了古迹保护的范例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10.截至目前,昆明市晋宁区河泊所遗址共发掘出两汉时期的封泥1900余枚,包括“益州太守章”(图3)、“益州刺史”(图4)、“益州长史章”(图5)等以及5万多片简牍,内容涉及政区建制、职官制度、赋役制度、司法制度和民族关系等。据此可以推断,两汉时期A.刺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B.边疆地区管理体系相对独立C.开始在民族地区推行郡县制 D.中央强化对西南地区的管理11.武则天称帝后不久,下令“铸铜为匦”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铜匦分为四面,各有投信开口,“以受四方之书”(如表1所示)。这在当时表1方位 铜匦名称 投信类别东 青匦(“延恩”) 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 丹匦(“招谏”) 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 白匦(“申冤”) 有冤抑者投之北 黑匦(“通玄”) 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A.保障了平民的人身权利 B.扩大了武周政权的基础C.便于朝廷掌握政风民情 D.削弱了监察机构的职能12.在宋代科举制中,除了实行殿试制度,还实行糊名制度(阅卷时盖住考生的名字)、誊录制度(抄写考生的试卷),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另派考官。这反映了宋朝科举制A.选拔程序越来越严密 B.逐渐杜绝了政治腐败C.仍为官僚贵戚所控制 D.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13.明代,金花银的使用,将田赋折纳货币正式制度化。明太祖时,田赋折银只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但明中叶以后,金花银在国家赋税收入中所占比例日益上升,甚至纳银募役等现象也比较频繁。这有助于推动A.社会秩序的稳定 B.赋税制度的崩溃C.农本观念的动摇 D.商品经济的发展14.自1884年南通地区的农村开始以机纱织布后,农村土布生产开始突飞猛进。南通地区土布的生产在1920年达157.4万匹。这一时期,南通土布生产区域在不断扩大,从原先崇明、海门一带逐步扩至包场、六甲等地。南通土布的大量生产说明A.外国纺织品质量低下 B.传统手工业生命力顽强C.机器纺织业发展受限 D.农民对于洋货较为抵制15.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有三项条件:“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孙中山此举旨在A.确立《临时约法》的地位 B.防止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C.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D.巩固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16.表2所示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看法。这些看法表2提出者 主要看法瞿秋白 (该政策)乃自资本主义过渡于社会主义的一种方式;并非从社会主义退一步而恢复私人资本主义,乃进一步而实行社会主义周恩来 (该政策)在理论上也决不会妨害共产革命的进行;是完成共产革命促进共产主义的一条捷径A.代表了先进中国人对马列主义的接纳B.体现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存在着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严重误解D.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部分思想基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两晋南北朝的正统观是多元的。羌族首领姚弋仲(后秦政权建立者姚苌之父)认为:“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他还嘱咐其子在其死后“归晋,当竭尽臣节”。石勒(后赵政权的建立者)则斥责“夷狄不足为君”的论调,强调:“国家(后赵)应符拨乱,八表宅心,遗晋(东晋)怖威,远窜扬越。”他认为自己上应天符,拨乱反正,而且获得民众拥戴,完全是正宗的天子,而东晋的统治者则已经远窜扬越,没有资格再做“天子”了。中原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在以正统自居的同时也彼此贬损。如田崧以少数民族建立的前赵政权为正统,被氐族的杨氏俘虏后誓死不降,大呼:“吾宁为国家鬼,岂可为汝贼臣?何不速杀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摘编自桑东辉《儒家伦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基于对两晋南北朝的考察》材料二古代北方民族南下通常是以激烈暴力的形式夺取政权的,尤其入主中原初期文明化程度又不高,被统治的汉民对其多有鄙夷。但不得不强调的是,看待中国历史上某一民族政权时,应分为不同阶段进行考察,不应忽视其文明化以后的善治,如此才能给予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摘编自邵磊、孙美子《南北一体:古代北方民族的中国认同与统一意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晋南北朝多元正统观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些正统观所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任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对其统治予以评价。(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英商怡和、太古等外资保险公司垄断中国保险业市场且保费高昂。1875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设立保险招商局,专营船险和货物险,1876年,轮船招商局又发起成立仁和保险公司,专营船舶与货物运输险,仁和保险公司与保险招商局形成“分保”关系,保险招商局溢额部分由仁和承接。随着招商局并购美国旗昌公司后资产规模扩大,栈房、码头等固定财产火险投保需求激增。1878年3月,济和船栈保险局成立,专营火险。-摘编自赵兰亮《仁济和保险公司沿革考》材料二1943年,中共领导下的“广大华行”负责人卢绪章于重庆成立民安产物保险公司。民安产物保险公司通过船舶险、货运险等业务,为中共地下组织掌控部分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确保药品、军需品等战略物资的安全运输。民安以保险业务为纽带,与部分民族资本企业建立联营关系。民安公司还向中共上缴大额党费。-摘编自中国保险学会《中国近代保险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保险事业兴起与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安产物保险公司创办的历史作用。(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867年,英国商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首次正式足球比赛。这一时期的足球活动集中在英侨社区。至1891年,阿根廷足球协会联赛成立,但参赛俱乐部仍以英国侨民为主,联赛名称、章程均使用英语。1901年,阿根廷足协改组,开始吸纳本土俱乐部参赛。1910年代,河床、博卡青年等本土俱乐部成立,其成员以工人阶级为主。这一时期,“克里奥尔足球”风格形成:球员突破传统英式长传冲吊战术,发展出短传配合、个人盘带技术。至20世纪40年代,阿根廷甲级联赛的本土球员占比超过80%。20世纪50年代后,阿根廷足球甲级联赛逐步形成分层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根廷技术型球员主导欧洲足球市场。1970年,阿根廷足协引入职业球员注册制度。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足协与电视台签订首个全国性转播协议,年收入达1200万美元。1986年,马拉多纳“上帝之手”与连过五人的经典时刻,将阿根廷人“以弱胜强”“打破规则”的生存智慧上升为文化符号。1987年,意大利菲亚特集团注资博卡青年,成为首个跨国控股阿根廷俱乐部。1990年,阿根廷甲级联赛首次对外援开放注册。2022年世界杯夺冠后,阿根廷政府宣布全国放假庆祝的举措。探戈的节奏感、烤肉的社交性、马黛茶的共饮传统,均与足球场景深度交织。阿根廷通过球员出口、教练理念输出及世界杯叙事,将“逆境求生”“个体英雄主义”等文化特质植入全球足球话语体系。-摘编自[英]乔纳森·威尔逊《脏脸天使:足球阿根廷史》(1)根据材料,概括阿根廷足球运动发展的阶段特征。(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根廷足球运动的文化价值。(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近代中华民族觉醒,是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的一种必然反映,是对民族复兴道路的理论探索,是对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具体实践,且在帝国主义侵略渐趋加剧的刺激之下觉醒程度加深,又伴随着新的社会力量不断成长与壮大而觉醒范围愈广。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觉醒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觉醒的新阶段;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觉醒的升华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觉醒的全面新高度。-摘编自范香立《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三重逻辑》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4-2025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D 2.D 3.C 4.B 5.A 6.A 7.B 8.D 9.C 10.D 11.C 12.A 13.D 14.B15.C 16.A17.(1)具体表现:以晋室为正统;以承天命、安黎民为正统依据(认为少数民族首领可以为天子);贬斥其他少数民族。(4分,答出两点即可)本质问题:华夏认同感的增强。(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示例政权选择:北魏。(1分)评价:游牧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以战争手段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其统治初期的政策相对原始、粗暴,不利于中原社会秩序的恢复,留在中原的汉族世家对其认同感不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俸禄制,要求官民穿汉服、讲汉话,不久,农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官僚政治逐步规范化,各民族文化深度交融,礼教昌盛,北魏统治中期的改革,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物质、制度和思想基础。(6分,须分阶段作答,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示例”仅供参考,学生若对前秦、北周等政权进行评价,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8.(1)原因:近代新式商业经营方式引入;洋务运动的推动;打破外商垄断,挽回利权的需要;民族资本扩大,保险需求增加。(6分,答出三点即可)(2)历史作用: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为革命根据地持久抗战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团结了中国共产党和爱国资本家,扩大了统一战线;探索了民族保险事业,为新中国保险事业积累了经验。(6分,答出三点即可)19.(1)阶段特征:1867-1900年:受英国文化影响较大;局限于英国侨民;(3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1901-1940年:本土化;工人阶级主导;(3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1950年至今:职业化;全球化;商业化。(3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2)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媒介;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拉丁美洲移民社会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见证;展现新兴民族国家体育文化复兴的舞台;打造阿根廷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平台。(6分,答出三点即可)20.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2分)阐述: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作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体现,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受到历史时空的限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之前,由地主阶级主导的民族思想觉醒运动主要介绍西方地理历史。洋务运动期间,地主阶级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将民族觉醒推向了新高潮,实现了由民主科学思想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变。(8分)因此,在中华民族觉醒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的时代差异,建立在思想启蒙基础上的民族觉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示例二论题:列强侵略的日益加剧客观上刺激民族觉醒的深化。(2分)阐述:鸦片战争的爆发,使近代中国国家主权、民族利益遭到重创,三元里人民抗英就是广东地区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与此同时,民族意识的觉醒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战争期间的黄海大战、战后的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就是民族觉醒程度加深的体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救亡图存、全民抗战,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全面觉醒,民族觉醒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8分)综上所述,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程度的深化,是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必然反应,也是对列强侵华行径的重要回应,为抵抗西方列强提供了精神动力,是近代思想启蒙的集中体现。(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