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64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64页PPT)

资源简介

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素养目标 1.知道动能的概念.(物理观念) 2.知道动能定理及其适用条件.(物理观念) 3.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科学思维)
一、动能定理的理解及简单应用
一、动能定理的理解及简单应用
A. mgh
D
B. 第一次过P点比第二次机械能少1.3 J
C. 落地瞬间,第一次、第二次动能之比为72∶85
D. 第二次抛出时速度方向与落地瞬间速度方向夹角比第一次大
B

(一)动能
运动
mv2
焦耳
标量
无关
末动能
初动能
?
(二)动能定理
4. 适用条件
动能的变化
?
合力
曲线运动
变力
分阶段
深化1  对“外力”的两点理解
(1)“外力”指的是合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2)“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深化2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住“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深化3  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
A. 0
B. 2μmgR
C. 2πμmgR
D
A. 套中Ⅰ号物品,套环被抛出的速度较大
B. 套中Ⅰ号物品,重力对套环做功较小
C. 套中Ⅱ号物品,套环飞行时间较长
D. 套中Ⅱ号物品,套环动能变化量较小
D
C
A. 受到的合力较小
B. 经过A点的动能较小
C. 在A、B之间的运动时间较短
D. 在A、B之间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小
解析:因为频闪照片时间间隔相同,对比图甲和图乙可知图甲中滑块加速度大,是上滑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图甲中滑块受到的合力较大,故A错误.从图甲中的A点到图乙中的A点,先上升后下降,重力做功为0,摩擦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图甲经过A点的动能较大,故B错误.对比图甲、乙可知,图甲中在A、B之间的运动时间较短,故C正确.由于无论上滑还是下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故图甲和图乙在A、B之间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故D错误.
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考题3 (2023·江苏卷)如图所示,滑雪道AB由坡道和水平道组成,且平滑连接,坡道倾角均为45°.平台BC与缓冲坡CD相连.若滑雪者从P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好到达B点.滑雪者现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从B点飞出.已知A、P间的距离为d,滑雪者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1)求滑雪者运动到P点的时间t;
解析:(1)设滑雪者质量为m,对滑雪者在AP段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45°-μmgcos 45°=ma ①
vP=at ④
(2)求滑雪者从B点飞出的速度大小v;
滑雪者从P点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由动能定理有WGPB+WfPB=0 ⑦
对滑雪者从A点静止开始下滑的过程中的P→B段分析有
(3)若滑雪者能着陆在缓冲坡CD上,求平台BC的最大长度L.
考题4 (2024·新课标卷)将重物从高层楼房的窗外运到地面时,为安全起见,要求下降过程中重物与楼墙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图所示,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是一人在高处控制一端系在重物上的绳子P,另一人在地面控制另一根一端系在重物上的绳子Q,二人配合可使重物缓慢竖直下降.若重物的质量m=42 kg,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g=10 m/s2,当P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时,Q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53°.
(sin 37°=0.6)
(1)求此时P、Q绳中拉力的大小;
答案:(1)1 200 N 900 N
解析:(1)重物下降的过程中受力平衡,
设此时P、Q绳中拉力的大小分别为T1和T2,
竖直方向T1cos α=mg+T2cos β
水平方向T1sin α=T2sin β
联立解得T1=1 200 N,T2=900 N.
解析:(2)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W+mgh=0
解得两根绳子拉力对重物做的总功为W=-4 200 J.
(2)若开始竖直下降时重物距地面的高度h=10 m,求在重物下降到地面的过程中,两根绳子拉力对重物做的总功.
答案:(2)-4 200 J
深化1  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的方法
(1)分段法
①若题目需要求某一中间物理量,应分阶段应用动能定理.
②物体在多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弹力、摩擦力等力若发生了变化,力在各个过程中做功情况也不同,不宜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研究其中一个或几个分过程,结合动能定理,各个击破.
(2)全程法
当物体运动过程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几个运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巧妙运用动能定理来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大大简化运算.
深化2  全过程列式时,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特点.
(1)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角度1 直线运动中多过程问题
B
A. 动摩擦因数为tan θ
C. 倾角α一定大于θ
D. 倾角α可以大于θ
D
A. 小滑块恰好可以到达Q点
B. 小滑块可能无法到达Q点
(2)B和D两点的高度差;
答案:(2)0
(3)小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大小.
三、动能定理与图像的综合应用
三、动能定理与图像的综合应用
A
A
A. m=0.7 kg,f=0.5 N
B. m=0.7 kg,f=1.0 N
C. m=0.8 kg,f=0.5 N
D. m=0.8 kg,f=1.0 N
解析:由题图(b)可知,物块在上滑过程中动能由Ek1=40 J变为0,说明物块冲到s=10 m时速度为零,则由动能定理得-mgh-fs=0-Ek1;接下来返回到出发点时,
动能变为Ek2=30 J,则由动能定理得mgh-fs=Ek2,h=s·sin 30°,联立解得m=0.7 kg,
f=0.5 N,A正确.
深化1  常见图像及其意义
v-t图像
由公式x=vt可知,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大小
F-x图像
由公式W=Fx可知,F-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Ek-x图像
由公式Ek=Ek0+Fx可知,Ek-x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
W-x图像
由公式W=Fx可知,W-x图线的斜率表示做功的力的大小
a-t图像
由公式Δv=at可知,a-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P-t图像
由公式W=Pt可知,P-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深化2  解决图像问题的基本步骤
BC
A. 在x=1 m时,拉力的功率为6 W
B. 在x=4 m时,物体的动能为2 J
C. 从x=0运动到x=2 m,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8 J
D. 从x=0运动到x=4 m的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最大为2 kg·m/s
D
A. 从A到B拉力F做功为50 J
B. 物体从B到C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为0
D
A. 小球的质量m=0.2 kg
B. 初动能Ek0=16 J
C. 小球在C点时重力的功率为60 W
D. 小球在B点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85 N
限时跟踪检测
A级·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简单应用
A. 是静摩擦力,方向沿杆向上
B. 是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杆向下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B. 足球上升过程重力做功mgh
C
1
2
3
4
5
6
7
8
9
10
C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二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mgh
B. 2mgh
D. μmg(s+hcos θ)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三 动能定理与图像的综合应用
A. μ=0.05
B. μ=0.01
C. 滑行时间t=5 s
D. 滑行时间t=10 s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加速阶段演习者受到的合力大小为250 N
B. 演习者匀速下落的位移大小为10 m
C. 整个过程缓降器对演习者所做的功为7 500 J
D. 演习者整个下降过程所用的时间为4.5 s
AD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B级·能力提升练
A. 物体的质量为0.8 kg
B. 物体的质量为1 kg
C. 抛出后,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 m
D. 除受到重力外,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为4 N
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小物块恰好能运动到B点
B. 小物块最远能运动到B点上方的某点
C. 小物块只能运动到C点
D. 小物块最远能运动到B、C两点之间的某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10cm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即小球离开圆形轨道后可继续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壕沟,C、D两点的竖直高度h=0.8 m,水平距离s=1.2 m,水平轨道AB长为L1=2.75 m,BC长为L2=3.5 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1)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大小;
答案:(1)4m/s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得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大小为vA1=4m/s.
1
2
3
4
5
6
7
8
9
10
(2)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掉进壕沟,求小球在A点初速度大小的范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