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4张PPT)第十三章 光 电磁波 相对论第2讲 光的波动性 相对论素养目标 1.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知道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物理观念) 2.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判断光的干涉、衍射.(科学思维)CA. 滚珠b、c均合格B. 滚珠b、c均不合格C. 滚珠b合格,滚珠c不合格D. 滚珠b不合格,滚珠c合格解析:两块平板玻璃之间的薄膜干涉条纹相互平行,滚珠a、b在同一条纹上,说明两滚珠位置薄膜厚度相同,即a、b直径相同;滚珠c在另一条纹上,说明滚珠c所在位置处薄膜厚度与滚珠a处不同,即滚珠a、c直径不同,C正确.ADC. 若将整套装置完全浸入折射率为n的蔗糖溶液中,此时单色光的波长变为nλ明 暗 相同 白色亮 彩色 直观情境(4)亮暗条纹的判断方法深化2 薄膜干涉(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2)亮、暗条纹的判断方法(3)薄膜干涉的应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如图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检平面是平整光滑的,我们会观察到平行且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若被检平面不平整,则干涉条纹发生弯曲.角度1 双缝干涉的理解与计算A. 第2条亮条纹 B. 第3条亮条纹C. 第2条暗条纹 D. 第3条暗条纹AA. 变疏 B. 变密C. 不变 D. 消失A解析:撤去一张纸后劈形空气的薄膜的劈度减缓,相同水平距离上,劈度厚度变化减小,以致波程变化减小,条纹变宽,条纹数量变少(变疏),故A正确.A. 换用更粗的头发丝B. 换用红色激光照射双缝C. 增大纸板与墙面的距离D. 减小光源与纸板的距离A考题4 (2024·河北卷节选)某同学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测量头包括毛玻璃、游标尺、分划板、手轮、目镜等.该同学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分别用红色、绿色滤光片,对干涉条纹进行测量,并记录第一条和第六条亮纹中心位置对应的游标尺读数,如表所示:单色光类别 x1/mm x6/mm单色光1 10.60 18.64单色光2 8.44 18.08绿光 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④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10 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2,将该条纹记为第n条亮纹.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d是已知的).④改变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重复测量.深化 注意事项(1)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间距适当.(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所致,故应正确调节.ADA. 若将滤光片由绿色换成红色,光屏上相邻两条暗条纹中心的距离增大B. 滤光片的作用是让白光变成单色光,取走滤光片,无法看到干涉条纹D. 光通过单缝a发生衍射,再通过双缝b发生干涉,干涉条纹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多列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角度2 实验拓展创新例4 (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某同学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发光二极管(LED)发出光的波长.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双缝间距d=0.450 mm,双缝到毛玻璃的距离l=365.0 mm,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中心,手轮上的读数为x1=2.145 mm;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第5条亮条纹中心,手轮上的读数为x5=4.177 mm.完成下列填空:0.508 B 626 A. 两镜片都变亮B. 两镜片都变暗C. 两镜片没有任何变化D. 左镜片变暗,右镜片变亮D解析:立体影院的特殊眼镜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其镜片为偏振片,左右两镜片的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用立体影院的特殊眼镜去观看手机液晶屏幕,左镜片明亮,右镜片暗,则左镜片的透振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夹角较小,右镜片的透振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夹角较大,手机屏幕旋转90度后,左镜片透振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夹角较大,变暗,右镜片透振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夹角较小,变亮,D正确.ACDA. 图乙是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当光通过狭缝时,也发生了衍射B. 遮住一条狭缝,另一狭缝宽度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图丙中亮条纹宽度增大C. 照射两条狭缝时,增加L,其他条件不变,图乙中相邻暗条纹的中心间距增大D. 照射两条狭缝时,若光从狭缝S1、S2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P点处一定是暗条纹相差不多 (2)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图样的比较项目 单缝衍射 圆孔衍射单色光 中央为亮且宽的条纹,两侧为 明暗 相间的条纹,且越靠近两侧,亮条纹的亮度 减弱 ,宽度 越小 (如图甲所示) ①中央是大且亮的圆形斑,周围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越靠外,圆形亮条纹的亮度 越弱 ,宽度 减小 (如图乙所示).②亮环或者暗环间的距离随圆孔半径的增加而 减小 明暗 减弱 越小 越弱 减小 减小 项目 单缝衍射 圆孔衍射白光 中央为亮且宽的白色条纹,两侧为亮度 逐渐变暗 、宽度逐渐 变窄 的彩色条纹,最外侧的是红光 中央是大且亮的白色亮斑,周围是不等间距的彩色同心 圆环 直观情境逐渐变暗 变窄 圆环 半径很小的小圆盘 亮斑 2. 光的偏振(2)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就得到了偏振光.直观情境(3)光的偏振充分说明光是横波,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见到的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特定方向 折射 深化1 光的衍射的理解(1)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征,波长越长,干涉和衍射现象越明显.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衍射现象,只是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2)衍射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时,光才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深化2 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项目 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不同点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条纹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亮度情况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同相同点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深化3 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比较项目 自然光(非偏振光) 偏振光光的来源 直接从光源发出的光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的光光的振动方向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任意方向,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特定方向A. 这里应用的是光的衍射现象B. 这里应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C. 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D. 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AD解析:由于是激光束越过细丝即绕过障碍物,所以是光的衍射现象;当抽制的丝变细时,即障碍物的尺寸变小,丝的直径较接近激光的波长,条纹间距变宽,A、D正确.ACDA. 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B. 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C. 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D. 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解析:由题意知,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则A、B的偏振方向必相同,若在A、B间放入待检糖溶液,因糖溶液对偏振光有旋光效应,使来自A的偏振光经过样品后,偏振方向发生改变,则到达O处的光强度会明显减弱,若适当把A或B旋转一个角度,可以使偏振光恰好通过B后,到达O处的光强度最大,而旋转的角度就是α,故选A、C、D.四、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A. 在空气中传播时,a光的波长比b光的大B. 在水中传播时,a光的速度比b光的大C. 在水中传播时,a光的频率比b光的小D. 由水射向空气时,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比b光的小D考题8 (2024·山东卷)某光学组件横截面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圆心为O点,半径为R;直角三棱镜FG边的延长线过O点,EG边平行于AB边且长度等于R,∠FEG=30°.横截面所在平面内,单色光线以θ角入射到EF边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垂直EG边射出.已知玻璃砖和三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均为1.5.(1)求sin θ;(2)以θ角入射的单色光线,若第一次到达半圆弧AMB可以发生全反射,求光线在EF上入射点D(图中未标出)到E点距离的范围.解析:(2)根据题意作出单色光第一次到达半圆弧AMB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如图所示.颜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频率f 低→高同一介质中折射率n 小→大同一介质中速度v 大→小波长λ 大→小临界角 大→小通过棱镜的偏折角 小→大深化3 光的频率、折射率、波速、波长的对应关系A. 在冰晶中,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B. 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C. 从同种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D. 用同一装置做单缝衍射实验,a光的中央亮条纹更宽C解析:太阳光射入六边形冰晶时,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由折射定律n=度较大,故A正确;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故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由界角较大,故C错误;由于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根据单缝衍射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越长,中央亮条纹越宽,故a光中央亮条纹更宽,故D正确.故选C.ACDA.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用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B. 用a、b光分别做双缝干涉时它们的干涉条纹宽度都是不均匀的C. 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D. 若a光与b光以相同入射角从水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b光限时跟踪检测A级·基础对点练题组一 光的干涉C. 2倍 D. 3倍B1234567891012345678910A. 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并下移光源B. 减小双缝间距离并上移光源C. 减小光源到双缝的距离并上移光源D. 更换波长更短的单色光源并下移光源D12345678910A B C D解析: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同一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同,故亮、暗条纹均垂直于MN方向;某处发生凹陷,则该处的空气膜厚度与后面的空气膜厚度相同,即该处条纹与后面条纹相同,B正确.B12345678910题组二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甲 乙CA. 若A光是蓝光,则B光可能是红光B. 若双缝到P点的距离差为0.75 μm,用频率ν=6×1014 Hz的光做实验,则P处为亮条纹C. 测量过程中,把B光干涉条纹的亮条纹少数一个,会导致波长测量值偏大D. 用B光做实验时,若把双缝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光屏上的O点为亮条纹1234567891012345678910A. 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 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C. 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图像更清晰D. 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ABC题组三 光的衍射和偏振12345678910解析: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沿着某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是偏振光,选项A、B反映了光的偏振特性;选项C是偏振现象的应用;选项D是光的衍射现象.故A、B、C正确,D错误.12345678910A. 图甲为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到不透明圆盘上,在圆盘后得到的衍射图样B. 图乙为双缝干涉示意图,双缝间距越大,则相邻亮条纹间距越大C. 图丙为光导纤维工作原理示意图,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折射率小D. 图丁为自然光照射两个竖直放置的偏振片,若只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光屏上的亮度不变A1234567891012345678910A. 水滴对a光的临界角小于对b光的临界角B. 在水滴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C. 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D. 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较小AD题组四 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应用1234567891012345678910B级·能力提升练A. 若改用绿色光射入,需要入射角i减小到某一合适的角度B. 若改用红色光射入,需要入射角i减小到某一合适的角度C. 若改用红色光射入,需要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合适的角度D. 改用任何颜色的光射入,都需要入射角i减小到某一合适的角度B1234567891012345678910A. 若将平面镜M右移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条纹间距变小B. 若将平面镜M右移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条纹间距变大D123456789101234567891010. 如图甲所示,某实验小组在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双缝间距d=0.4 mm,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0.5 m,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甲A. 将单缝向双缝靠近B. 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C. 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D. 使用间距更大的双缝D 12345678910乙0.75 123456789106×10-7 123456789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