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任务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长沙》任务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本单元是必修教材五个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中的第一个,其人文主题为“青春的价值”。本篇属此主题开篇之作,是毛泽东诗词中意象壮阔、情感炽烈的代表作,展现早期革命者的精神境界。
通过赏读,师生共同品评词中意象(“百舸”“鹰”等),精研炼字艺术(“击”“翔”等),思考作品的意蕴,感受全词雄浑意境(霜天竞自由的生机)与作者凌云壮志(问苍茫大地的主宰者气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由老一辈革命家的青春情怀,思考自身青春的价值。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基础理解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诗词鉴赏方法。同时,在初中阶段,他们也学习过词人的另一篇作品《沁园春·雪》,对词的特点、作者生平、创作风格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文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与便利。但以往的学习偏重识记,学生的深度分析与感悟能力仍较薄弱,对于本首词中的诸多意象、语言品悟以及情景交融等仍是理解的难点内容。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旨在通过情境设置,以任务驱动来品味本词意象,体会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教学目标】
1.品味本词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体会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2,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体会其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雄视四方的凌云壮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评词中“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霜天”等意象,感受其深远辽阔的意境。
难点:感受“独立寒秋”中“我”的形象,体会其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师大的康震教授曾这样评价道: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柳亚子先生曾夸赞毛泽东诗词:“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则赞誉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追踪伟人毛泽东的成长足迹,寻觅诗人毛泽东的创作道路,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一生奋斗,一生革命,一生逐梦,因而一生有诗。这是一个伟人的梦,这是一个诗人的梦,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世纪之梦。
今天,就让我们梦回伟人的青年时代,去赏读毛泽东早期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沁园春·长沙》,去领略革命领袖青年时代的昂扬风采。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字音、诵读、词作背景等)
三、赏析上阕,情境创设(一)
2023年的夏天,长沙橘子洲景区推出了红色沉浸式文旅演出、国内首个红色多维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广受好评。为扩大影响,演出方拟再拍一段推介本剧的宣传片。在1分钟的微视频里,片方计划从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中取材,拍摄几组镜头。假如你是导演,请你完成本次拍摄的脚本撰写。
任务一:(定画面)根据上阕内容,请你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几幅画面,以便摄制组较为精准地取景。
参考:独立寒秋图,远山红叶图,江中争流图,俯仰生机图,慷慨问天图。
任务二:(排画面)根据任务一内容,结合词作,完成下列表格(参考),为摄影师作镜头调配的说明,即各个景物的拍摄角度,如远近等。
任务三:(品画面)作为导演,请你为摄影师讲解上述几幅画面的特征,例如,它们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这些意象又有怎样的特征,构成了怎样的意境。如此,摄影师可更好地领悟上阕画面的内涵特征,拍出你想要的效果来。请完成下表(参考):
小结: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来组织所见到的秋景,又将其分为动态和静态,采取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秋色。中间这七句意象纷呈,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写出了深秋时节橘子洲雄美壮阔、充满生机的景象。在这样博大的空间里,生命的命运好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敢于与外在世界抗争,形成了开阔豪迈的意境,而宏大的物理空间是博大的心理空间的投射,表现了诗人博大的心胸。
任务四:(悟情感)在指导拍摄的过程中,对其中的首尾两个镜头即如何处理诗人(演员)的镜头,摄影师有些困惑,请你为其解惑并提建议。参考: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赏读:词一开始,诗人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独立”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这里要表现出革命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2)拍摄建议:镜头宜由远及近。先以“湘江北去”为远景,镜头再慢慢拉近至橘子洲,最后聚焦于诗人(演员)。
2.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赏读:这是上阕中唯一直抒胸臆的句子。诗人见山川的壮阔美丽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词人思绪万端,百感交集。“问”又表达了对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谁来主宰的追问,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负。
(2)拍摄建议:镜头宜由近及远。先以诗人(演员)为近镜头拍摄,再将镜头拉向远方,水天一处。
四、赏析下阕,情境创设(二)
2023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的纪念年份,长沙橘子洲风景区管理处拟举办多个系列纪念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将于洲上雕像基座陈列馆内举办“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图片展”,请你结合《沁园春·长沙》一词下阕的内容,为本次展览写一篇序。
任务一:结合下阕内容,请你列出本篇序的要点。参考:
1. 交代展览缘起。毛泽东对橘子洲情有独钟,多年来人们也一直习惯将橘子洲与毛泽东早年的革命经历紧紧联系在一起。
2. 介绍展览内容。回顾毛泽东早期革命经历的“峥嵘岁月”。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活动,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3. 陈述展览意义。通过追忆往事,我们从中感受到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认识到一群雄姿英发,蔑视强权,充满社会责任感和革命使命感的进步青年形象的群体。我们当代青年,也应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任务二:本篇序的副标题均为“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图片展”,结合下阕内容,请你为本篇序拟一个主标题,并说明理由。参考:
1. 峥嵘岁月——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图片展
理由:“峥嵘岁月”是指作者想起曾与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突出表现作者青年时代那段不平凡的时光。
2.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图片展
理由:“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突出表现作者及革命战友们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情怀奔放的形象特征。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奔放的胸襟。
3.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图片展
理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指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时,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突出表现了作者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对应了他早期革命活动的主要内容。
4.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图片展
理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两句能集中体现作者勇于斗争,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
因为“中流击水”这个事件本身就带有迎难而上、不断抗争的意味,勇猛顽强的弄潮儿在大江中自在畅游,敢于与巨浪相争,这是毛泽东与其革命好友峥嵘岁月里的一个小小缩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才有了推翻黑暗,改变中国的希望。诗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游泳这样一件小事,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豪情壮志寄寓其中,可谓以小见大,言浅意深。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埃德加· 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以及毛泽东的青年好友萧瑜(即萧子昇、萧旭东、萧三)所著的《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了解毛泽东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思考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课外阅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陈毅《赣南游击词》等,感受他们的情怀。
3.思考“青春的价值”,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积极参与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组织的“‘起凤杯’三行诗创作大赛”,为编辑班级诗集做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