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语言文字运用第2讲 研练题型,驾轻就熟第4课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语境,熟知用法一、标点的基本用法(一)点号 1. 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停顿较短。用法 例句用在并列词语、并列短语之间 (1)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2)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用法 例句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1)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千米和前方一二十千米范围内的地面。(不加顿号)(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加顿号)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表示序次语与正文的分隔 何谓名著?一、名著是通俗的。二、名著是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被遗忘的。三、名著言近旨远。四、名著是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性的。五、名著论及人类生活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用法 例句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号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1)“日”“月”构成“明”字。(不加顿号)(2)《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不加顿号)(3)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加顿号)用法 例句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句子内部状语后面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一般都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 逗号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停顿的时间比顿号要长一点。用逗号表停顿,主要有以下情况: 3. 分号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用法 例句复句内部并列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用法 例句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可用分号 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①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②时刻为群众着想;③有经济头脑。 4. 句号句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5. 问号问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用法 例句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1)你见过金丝猴吗?(2)难道对他我还关心得不够吗?(3)(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用法 例句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在每个选项之后用问号 (1)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鲁迅《祝福》)(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表示存疑或不详的,用问号表示 钱起(722?—780),字仲文,唐代诗人。 6. 叹号作用 例句表达强烈的感情 真美!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咚!咚咚!祈使句末用,表祈使语气 同志们,快跑!反问句末用,强调感情 我们真的完不成这项任务吗!连用,突出强调巨大的声音或强烈的感情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7. 冒号冒号起提示作用,提起下文或总括上文。用法 例句用在书信、发言稿等开头的称呼语后面 敬爱的老师:用在总括语或提示语后面,表示提示下文 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用在总括语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用在“注意”“指出”“证明”“例如”等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起引起下文、提示注意作用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小康。(二)标号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1. 引号用法 例句引用原文、原话 (1)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2)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特殊含义 红军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用法 例句特定称谓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别称、简称)“5·12”汶川大地震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标志节日、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的数字(必要时可连同事件本身一起标引)]强调突出 这里所说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讽刺或否定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区别引号的作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和突出强调1. 特定称谓——必须是名词,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词义没有改变)2. 特殊含义——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另外的含义,或产生了新的含义。如:这位盲姑娘学会了用心“看”世界,用手指“说话”。(词义发生改变)3. 突出强调——对某个重要词语、词组,像是用圆圈“圈”起来一样,起到提示、突出、强调作用。如: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词义没有改变,只是突出强调) 2. 破折号作用 例句解释说明 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补充说明 微软“小冰”的诗集令人震惊——几乎无人意识到其中的一些诗是人工智能的作品。意思的转换(折)或递进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转换)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递进)插说 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儿——无耻的勾当!作用 例句声音的停顿、中断或延长 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停顿、中断)“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延长)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 画家开始娓娓道来——数年前的一个寒冬……(提示下文)坚强,纯洁,律己之严,客观公正——这些美德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总结上文)连接歇后语或标示作者或出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1)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2)破折号不可与“即”“就是”等解释性词语同时使用。 3.括号种类 作用 例句句内括号 句内括号是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括注要紧紧跟在被注释词语之后 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解释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译本。句外括号 句外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注要放在句末标点符号之后 普通高中住校生早晨起床时间不得早于6:30,全天上课时间不能超过7节。(摘自《山东省中小学管理规范》)(1)二者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又有区别:当解释说明的内容较重要,属于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要读出来时,就应当在解释说明内容的前后都用破折号(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当于括号);反之,用括号。(2)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括号与破折号的区别 4.省略号作用 例句说话时断断续续 小明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你……你们……快去看看,出事了!”列举的省略 四季轮回、花开花落、潮涨潮落……自然界的周期重演每天都有。引文的省略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每当唱到这里时,我的心里便激起了对家、对双亲的思念之情!语意未尽 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1)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因此,省略号后面不能再用上述词语。(2)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3)状语内部或定语中心词之间不能用省略号。(4)一般省略号前后不能再加点号,但后面可以加标号。 5.书名号作用 例句书名号是用来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剧作名、歌曲名等名称的,不属于这些情况的不能使用书名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0年8月11日通过。书名与篇(章、卷)连用,先写书名,后写篇(章、卷)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荀子·劝学》中写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吴世昌先生在《<红楼梦>探源》一书中,本着严谨治学、充分考证的原则,对《红楼梦》诸多疑问进行了考证研究。 (1)活动名称、活动口号、活动主旨、文章话题等不用书名号。例句: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真锅淑郎、哈塞尔曼和帕里西三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一个奖项的名字,不应该使用书名号,应使用引号。(2)句子本身强调其名称性,则用书名号;如果侧重强调内容,需要使用引号。例句: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四个字。“《生死抉择》”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二、解答标点符号题(一)分析标点符号的用法(客观题)析语境,辨作用 先根据题干明确考查对象,再结合语境对考查的标点符号的作用进行辨析。注意一定要把标点符号放到语境当中,因为标点的作用是动态的调储备,辨选项 考生需要调动知识储备,对语境中或各选项的标点符号的作用进行辨析。调动知识储备的前提是要有储备,要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标点,尤其是对破折号、引号、省略号等作用的积累。当然,标点符号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备考时把常见的标点符号的作用识记清楚准确,要注意多总结整理作比较,定答案 在辨析完语境和选项中标点的作用之后,进行比较,确定正确答案即可“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BA. 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 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 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D. 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解析:B项表示突出强调。A、C、D三项均表示特殊含义。B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解析:B项和例句中引号都表示形象化的比喻(特殊含义)。A项表示突出强调。C项表示直接引用。D项表示讽刺和否定。BA.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C.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 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解析:B项和例句中破折号都起补充说明的作用。A项起解释的作用。C项起话题转换的作用。D项起总结上文的作用。BA. 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B.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D. 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解析:B项和例句中破折号都起话题转换的作用。A项起注释的作用。C项起语意转折的作用。D项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二)分析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通常起着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等辅助作用。但是,有时借助标点符号构造特殊的语句,可以更好地表达感情、刻画心理、描绘神态、强调某项内容等。这时,标点符号就产生了巧妙的修辞作用。1. 分析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标点符号辨析 看文段运用了什么标点,这一标点的基本作用是什么(看标点)标点符号语意功用分析 分析标点符号的前后文内容,即分析语意,如强调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等(看语意)标点符号修辞(表达)效果分析 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所起到的表情达意的效果。这一点是得分关键点 2.分析标点符号需做好(1)扣住该标点的基本作用如逗号表停顿,叹号表感叹,省略号表省略。因为其修辞作用都是据此生发的,或者说是其基本作用的具体化。不少标点基本用法很复杂,分析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其在语境中的基本用法。 (2)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修辞作用总体作用:①刻画人物,突出形象。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逗号分析题,主要是这方面作用。②融注感情,深化感情。它有时起到文字难以起到的作用,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听闻五烈士牺牲的消息,在“原来如此”后用“!……”,其中的惊讶、悲愤等种种复杂的情感尽在不言中。③再现情境。有的标点能帮助读者再现当时的情与境,体会人物的心理。如鲁迅《阿Q正传》写阿Q在临刑前说的半截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观众都是这样:“‘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好”后三个感叹号连用,真切地再现了看客们你推我搡、嘈杂喧闹的场面,无情地揭露了病态人们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④描摹声音,渲染气氛。主要指省略号、破折号。另外,可以综合做题,积累一下常用的逗号、句号、省略号、感叹号、破折号等各自的修辞作用。(3)分析时要结合整体语段和具体情境,用心体悟它们的具体表达效果①分析语段层次,具体理清标点的停顿层次或表达层次。②理解语意,即标点句的表达意图。③兼顾句子结构或句式。有的不需要加标点,但语段却加了,这时也可以从句子结构或句式角度分析。练5.文中的破折号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宿舍复又恢复到“书巢”的模样。看着满屋子书籍胡乱摆放的样子,心里反而窃喜起来。身在“书巢”,一颗躁动的心仿佛是安稳了,晚上睡觉也变得踏实了,就连一日三餐似乎也比之前两天有滋味。果然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书巢”大概是整理不成了。想起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一诗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句子来,我把它改动了一下,变作“宁可遭人嫌,不可居无书”,然后找了笔纸认认真真地抄写下来,送给自己,恭恭敬敬地置于书桌上——权当自己懒散或者说是一种不良嗜好的借口。答案:①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②解释将“宁可遭人嫌,不可居无书”抄写下来,放在书桌上的理由。③破折号后“懒散”“不良嗜好”是贬词褒用的自嘲说法,表明作者对书籍的喜爱与痴迷。解析:从破折号后“权当……的借口”的内容来看,破折号后面显然是在解释将“宁可遭人嫌,不可居无书”抄写下来,放在书桌上的理由,因此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作者把书籍胡乱摆放归结为自己“懒散”“不良嗜好”,并非自我批判,而是贬词褒用的自嘲说法,满屋子书籍胡乱摆放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喜爱读书,表明作者对书籍的喜爱与痴迷。限时跟踪检测限时跟踪检测(五十二)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语境,熟知用法一、标点符号客观题【甲】《儒藏》的编纂是一个浩大而复杂的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有思想理念、编排方式、体例规则、整理方法……等。【乙】编修所需时间较长——至少需要十三四年。【丙】此外,儒家典籍里的情啊,理啊,思啊,志啊,都值得细细品味。【丁】其中,“普遍和谐”“内在超越”“内圣外王”“和而不同”“忧患意识”等儒学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A. 【甲】 B. 【乙】 C. 【丙】 D. 【丁】解析:A项,甲句中的省略号不能和“等”字连用,可以将省略号删去,或者将“等”字连同句号一并去掉。A123456789水车的尾巴接长了一节,它也不像个精壮的小伙子,却像个瘦长的痨病鬼了。叶子板很费力似的咔咔地滚响,滚到这瘦的小河里,抢夺了半口水,有时半口还不到,再咔咔地挣扎着上来,没有到顶(这里是水车的嘴巴),太阳已经把带泥的板边晒成灰白色了。A. 南方古猿的脑容量(404—53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B. 能源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粮食、人口、环境)之一。C. 鲁侍萍: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D. 扶持水车倚塍畔,翻翻龙脊超双踵。(蔡襄《和王学士水车》)解析:原文中的括号标示注释。A项,标示补充说明。B项,标示注释。C项,标示舞台提示。D项,标示引语出处。B123456789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款大受市场追捧并迅速出圈成为社会文化话题的“马踏飞燕”毛绒玩偶文创产品。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它的人气甚至超过了其原型——国宝级文物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A.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B. 有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C.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D.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解析:原文中的破折号标示解释说明。A项,标示插入作用。B项,标示解释说明。C项,标示声音的延长。D项,标示语意转折。B123456789“社恐”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中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提起“社恐”,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北欧人,比如芬兰人在寒冷的公交车站排队,每人精准相隔两米。北欧人的“社恐”本质上是自我独立意识,是一种主动选择。与北欧不同,日本社会中的“社恐”则更多源于被动的社会压力。上班谨小慎微,下班后还要跟各种人打交道:①健谈的邻居、话痨的司机、热情的商场店员……②各种社交场合,每个人要花大力气“读空气”③,努力维护和谐的气氛。这些场景直接触发日本年轻人的疲惫和恐惧。他们主动为自己贴上“社恐”标签,从大量社交生活中抽身,独来独往。123456789在中国“社恐”流行的原因则具有综合性,一方面是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下降。与父母一辈拼命赚钱、一切为了家庭相比,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幸福。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更加具有竞争性——④工作中的压力和激烈的攀比竞争。不少年轻人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社交场合抽身。A. ①处冒号标示解释说明,对前文“打交道”的对象进行具体的阐述。B. ②处省略号标示列举的省略,表明社交的对象很多,突出了社交活动之多。C. ③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读空气”指根据现场的气氛和状况来采取合适的言行。D. ④处破折号标示语意的转折,从中国充满活力的正面论述转向不利一面。解析:D项,此处破折号不标示语意的转折,而是解释说明。答案:D123456789二、标点符号主观题5. 请分析文中“时间胶囊”“L”两处引号的作用。(4分)肱骨是位于上臂的长骨,在四足运动中非常关键,其上的肌肉会吸收在运动中产生的大部分压力。更重要的是,肱骨在四足动物和鱼类的化石中通常保存较好,因此,研究人员将这种骨头视为“时间胶囊”,用来重建运动的进化过程。通过对比40块3D肱骨化石,研究人员证实,在从水生鱼类过渡到陆地四足动物的过程中,肱骨形状发生了改变。刚上岸的过渡四足动物具有“L”形的肱骨,能帮助动物在陆地上移动,而后,这块骨头逐渐变得更长更扭曲,这一变化使动物能够在陆地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步态。123456789解析:“胶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是保护药品的外壳,具有储存功能。文中“时间胶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肱骨比作“时间胶囊”,用来形容肱骨能够保存进化过程的相关信息,故“时间胶囊”的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L”是大写的英文字母,这里用“L”来强调肱骨的形状,可以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形象,便于读者理解。答案:①“时间胶囊”的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肱骨能够保存进化过程的相关信息。②“L”的双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强调了肱骨的形状,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每点2分)1234567896. 感叹号连用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请分析文中画线处连用两个感叹号传达出的情感。(4分)春天燕子飞来时,家家都把窗户打开,希望燕子到窑里来做窝;很多家窑里都住着一窝燕儿,没人伤害它们。谁要是说燕子的肉也能吃,老乡们就会露出惊讶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儿嘛!”仿佛那无异于亵渎了神灵。答案:①连用两个感叹号,展现出老乡们对说燕子肉能吃的人的强烈不满。②传达出老乡们对燕子的珍视和爱护,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每点2分)1234567897. 文中画横线处的省略号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其作用加以简要分析。(4分)战斗是异常激烈的,敌人的排炮密集地轰击着这个小小的山头。就在彭绍明向各排传达完命令,向连长报告的时候,两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开来,眼前昏黑,他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久,彭绍明醒来了,睁眼一看,身旁是连队的指导员,他负了重伤,已是奄奄一息了。看见彭绍明醒过来,指导员强打起精神,把驳壳枪和两条子弹,以及一条满装银圆的米袋子递给了他。“好,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他用力抓住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小彭,你记住: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革命的……”他又一连吐了两口血,话都含糊不清了,“就……就是剩一滴血,也要为……人民……流!”说完,他手一松,闭上了眼睛。答案:①省略号写出了身负重伤的指导员说话断断续续的样子。②生动再现了指导员临终嘱托的场景,突出表现了指导员的凛然大义和顽强的意志力。(每点2分)1234567898. 文段连续使用多个句号,富有表现力。请分析这些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三十八摄氏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答案:①全段共七个句子,每句独立完整,都在描述干旱的情况。②作者连续使用句号,将干旱的多个细节分开描述,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生动地表现了干旱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不安。(每点2分)1234567899. 文中画线处两个省略号的用法一致,请指出其用法及表达效果。(4分)这些年来在我梦中涌现过多少次的圣地,尤其是“五四”纪念地的天安门,那黯旧的门楼,荒凉的广场,曾是万千天真纯洁的爱国青年横遭反动统治阶级血腥迫害的处所,如今是金碧交辉,明光四射。此外如雕栏玉砌的故宫,庄严矗立的天坛,玲珑高举的白塔……这些数百年来,万千劳动人民血汗的智慧的创造,终于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手里,在人民自己的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之下,也都焕然一新了!这一片新兴的朝气,不但笼罩着北京雄伟美丽的建筑,也笼罩着北京忽然加多的熙熙攘攘的劳动人民。在这些劳动人民中间,还夹杂着更多的新中国的儿童。电车上,公园里,街头巷尾,花花簇簇,戴着红领巾的,背着书包的,还有在父母怀抱中的……一阵阵清朗活泼的笑声,叫出了新中国的希望。答案:①文中两处省略号的用法都属于列举省略。②两处省略号说明这样的场景是普遍现象。(每点2分)12345678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